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02 17:02: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评述一、学前教育机构数量的变化趋势因为全国性学前教育机构数据的相对缺乏①,我们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精确的数据比较,但通过一些相近年代的区域性数据,依旧能够推导其变化趋势。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两个近代学前教育事业大发展的历史阶段,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呈增长态势。(一)20世纪20-30年代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事业大发展的推动下,该阶段各地学前教育机构表现稳步增长的趋势。1927年的北京市与广州市,各有幼稚园12所[2]、9所。其中广州市各园设立时间见表。广州市9所幼稚园中设立于清末的仅有1所,设立于民初的亦仅有2所,而在20世纪20年代却有6所新园成立,为清末民初的2倍,数量增长的趋势十分明显。至30年代初,这种趋势更增强化。以经济教育文化事业在全国相对发达的广东与人口大省四川为例,其幼稚园数量也出现了相当的增长。其中广东省一年就增加了7所幼稚园,年增率达到了35%,四川省3年内增加了40所,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77%。截止到1933年,全国幼稚园数量已经达到了829所。其中四川省最多,为164所;察哈尔省最少,仅有1所[5]。至抗战前夕,保守估计,全国幼稚园数已逾千所。(二)抗战及战后恢复时期该阶段,在政府的主导下,随着全民保育、公育运动逐渐兴起,学前教育事业在大后方有了高速的发展,数量也迅速增加,几乎每个县都有学前教育机构的出现。因为全国半壁江山的沦陷,兼之战争环境下档案资料的缺失,全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具体数量难以统计,但仅以国民政府社会部、战时儿童保育会等单位所属学前教
育机构数量统计,即可见其趋势。至1940年,短短一两年内,全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已设立了15个分会及40多个保育院、6个寄养处及3个连接站[6]。至1943年,战时儿童保育会所属的保育院分布于全国12个省份。同年,国民政府社会部所设之直属保育院仅在重庆地区即有5所,分别是设于唐家沱的第一育幼院,设于歌乐山的第二育幼院、婴儿保育院,设于土桥的救济院育幼所与设于北碚的儿童福利实验区[7]。以上这些机构都是在抗战期间设立的,可见,大量政府儿童保育机构的设立,为抗战期间大后方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增加提供了新来源。抗战胜利后,首先是大量战时儿童保育机构在后方地区的裁并与在恢复区的增设。如至1945年底,社会部直辖儿童保育机构为20所,分布如表4所示。这其中,安徽第二育幼院、陕西第二育幼院、重庆第三育幼院、重庆第五育幼院4个育幼院已被裁并。裁并后的重庆地区保育院数量也达到8所,超过1940年的数据。而南京儿童福利实验区、上海特殊儿童辅导院、广州水上托儿所及江苏、山东、辽宁、湖南、山西、河北等地的育幼院正在筹设之中。至1946年年底,社会部有案可查的全国儿童保育机构单位数达到了1737所,详见表5[8]:从上表可见,因为抗战刚刚结束,内战又很快开始,恢复区的数量即使有所增长,但依然明显不及后方,如江苏(含南京)仅有12所,山东(含青岛)仅有6所,北平仅有5所,河北仅有3所。而后方的重庆有76所,陕西有159所,四川有277所,对比悬殊。但很快就有了变化,有数据证明:上海市在1946-1947年的一年内,即新成立儿童保育机关12处,占全部53处的22.6%,年度增长率达到了近三成[9]。1948年,南京市仅托儿所即达到了6所,分别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儿童福利实验所托儿所、南京妇婴保健所儿童所、社会部南京儿童福利实验区第一日间托儿所、航空工业局托儿室、中央医院托儿所、新运妇女指导委员会妇女日间托儿所[10]。从上海、南京的情况来看,增长速度是惊人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009d39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0c.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