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中秋节

发布时间:2020-08-02 16:09: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红楼梦》中的中秋节

曹雪芹在馨香满怀的绝世之作《红楼梦》中,以游龙之笔,将诗意浓郁的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演绎出了别样的精彩。中秋节又有月夕、八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等别称,其何时被定为节日,学术界尚无定论,可以肯定的是中秋节在宋朝时开始盛行,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民间流传的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是中秋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是这一民俗节日的灵魂,“成为中秋民俗最动人的因素,促成了中秋民俗的诗化”。“圆”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符号,象征着团圆、和谐与美满。中秋节中有许多节日习俗便是以象征团圆为文化内涵的,因此又称为“团圆节”。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围绕着“月”进行的,人们在中秋节这天拜月、赏月,共庆佳节。《燕京岁时记》记载了清代京师中秋节盛况:京师之曰八月节者,即中秋节也。每届中秋,府门朱第,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中秋节的种种民俗事象,凝聚着人们对于和合圆满的追求,岁时节令食品中的月饼、西瓜等皆为圆形,象征着吉祥、美好、幸福。以团圆为主题的中秋节,同样也是作家笔下重要的描写对象,如《警世通言》中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第三十三卷《乔彦杰一妾破家》和第三十九卷《福禄寿三星度世》,《醒世恒言》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七卷《顾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臣巧会芙蓉屏》和第三十一卷《何道士因术成奸周经历因奸破贼》,《林兰香》、《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均涉及到了中秋节。其中“三言二拍”中涉及中秋节的篇什中秋节均出现一次,且均人物命运或者情节发展的关键节点,即便是出现三次中秋节的《水浒传》也无一例外将其视为人物命运的转折点(三次中秋节涉及到史进、武松、卢俊义三位好汉)。《金瓶梅》中虽把吴月娘的生日安排在中秋节,且有五次提到中秋节,但前三次均一笔带过,后两次也并未充分展开。相较而言,在《红楼梦》中出现三次的中秋节,虽有详有略,但却能“特犯不犯”,各具特色。一、“特犯不犯”——《红楼梦》中的中秋节及民俗事项在科技不发达的中国古代,古人把丰收的希望寄托在土地神身上,播种的时候通过“春祈”祈求丰收,收成的时候则通过“秋报”答谢神祗的庇佑。因此与农事与季节密切相关的中秋节,感恩是除团圆之外的重要主题。中秋节是收获的季节,衍生出感恩天地赐予的同时,更具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期许。在《红楼梦》中此涵义主要通过贾雨村这一人物形象得以实现。

《红楼梦》中的第一次中秋节出现在第一回,作者用“一日,早又中秋佳节”将时间快速切换至中秋节。此次中秋,作者把笔触伸向甄家大门之外,对甄家的中秋家宴用“士隐家宴已毕,另具一席于书房,且自己步月至庙中来邀雨村”一笔带过,但对外界的中秋景象却有所涉及,“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在此情形下,甄贾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该年的中秋节,对于贾雨村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贾雨村中秋佳节的对月抒怀,是甄士隐资助贾雨村参加科考的重要原因,成为贾雨村命运的转折点。甄士隐对贾雨村的知遇之恩与以后贾雨村的忘恩负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红楼梦》中的第二次中秋节描写出现在第十一回,此次贾府过中秋节的情形,作者并未详述,而是由秦可卿之病带出:因贾敬寿辰,王夫人等到宁国府祝贺,并探问秦可卿的病情。尤氏说:“他这个病得的也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玩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怠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 《红楼梦》中的第三次中秋节描写出现在第七十五、第七十六回。此次作者对贾府的中秋节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八月十五馈赠瓜果之俗,由“次日起来,就有人回西瓜、月饼都全了,只待分派送入”而写出。在八月十五中秋节之前,宁国府贾珍因为是孝家,十五不得过节,贾珍提出“八月十四应景”,借此写出了孝家八月十五不得过节之俗。八月十五日一早,贾珍带领众子侄开祠堂行朔望之礼,拉开了贾府庆祝中秋节的序幕,而关于中秋佳节的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均在晚上进行,其中拜月与赏月是贾府庆祝佳节的主要活动。贾府在嘉荫堂前设月台,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水果。地上铺着拜毯锦褥。小说中形容此场景为“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因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俗,所以小说特意点出贾母到拜月之所嘉荫堂时,“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拜月后大家去凸碧山庄赏月,于厅前平台上列下桌椅,“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以贾母为中心,大家团团围坐,击鼓传桂花,饮酒讲笑话,临风品笛,对月赏花。其间涉及到的中秋习俗,可以与《燕京岁时记》所记载的中秋相关习俗相印证。二、《红楼梦》中中秋节的文学叙事功能脂砚斋在贾雨村对月寓怀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有眉批:“……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起诗社于秋日……”指出了中秋节在《红楼梦》中的重要的叙事功能。(一)彩线串珠——《红楼梦》中的中秋节与情节推进在《红楼梦》中作者用“中秋节”这条彩线,作为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串联起了相关情节,自然流畅。除第一回和第十一回提到的中秋节外,其余用中秋节连缀的情节最终均指向第七十五回和第七十六回的中秋节描写:无论是凤姐给旺儿家的二百两办中秋节礼的银子,还是邢夫人告知迎春若钱被奶妈骗去没钱过节她不能帮忙,或者绣桔追问迎春的累金凤下落,抑或邢夫人让贾琏迁挪二百两银子中秋节间使用,以及贾母说“商量八月十五赏月”,千呼万唤,均为第七十四回和第七十五回的中秋节做铺垫。中秋节本是喜庆的团圆佳节,但从其串联起的情节来看,作者却在不经意间透露着和节日本身不和谐的音符,使整个中秋节在表面的欢乐喜庆之外,呈现出凄清之氛围。第七十四回和第七十五回欢庆中秋佳节之后,其余波继续酝酿,波及到第七十七回。中秋之后,司棋被逐出大观园,小说中还提到王夫人“因节间有事,故忍了两日,今日特来亲自阅人”。王夫人此次阅人,殃及晴雯、四儿和芳官,也使宝玉和袭人心生嫌隙,是导致晴雯之死的直接原因。小说又提到“当下因八月十五日各庙内上供去,皆有各庙内的尼姑来送‘供尖之例’,王夫人曾于十五日就留下水月庵的智通与地藏庵的圆心住两日,至今日未回”。正是由于她们巧舌如簧的说辞,王夫人才同意了芳官、蕊官和藕官出家为尼的请求。与中秋节相关的故事情节,许多并非波澜曲折的故事,但作者却能将其描绘得兴趣盎然,环环相扣,且能使其融化在生活细节之中,变得很不明显,与生活的本然状态相似,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能力。一部好的叙事作品,其情节推进往往要体现出一定的节奏:既有剑拔弩张,又有轻快舒缓;既有狂风大雨,亦有风和日丽。在情节叙述中,需张弛有度,动静结合,悲喜相映,才符合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才能顺应读者的审美期待。在中秋节之前,大观园发生了一件大事,由于傻大姐检到了绣春囊,引发了凤姐、王善保家的等抄捡大观园,查到司棋与潘又安有私情。如果依照常理,凤姐把抄捡大观园的结果告诉王夫人,司棋被逐及王夫人亲自到怡红院“阅人”,撵走司棋、晴雯,累及四儿及芳官等一系列的事件就会接踵而至。如此高密度地叙述以上不幸事件,情节过于集中,定会令人喘不过气,这时就需要作者利用特殊时间点发生的特殊事件,将快节奏、急速发展的事件暂时搁置,使情节的发展暂时延缓。在此情形之下,岁时节令中的中秋节就成了阻碍人物行动的最佳手段,使故事情节稍做延缓再向前推进,从而对小说的叙事节奏进行调控。在此,作者先以凤姐生病,老嬷嬷们“拿了方子回过王夫人,不免又添了一番愁闷,遂将司棋等事暂未理”为由,将之前抄捡大观园之事暂时搁置,后转入中秋节的集中叙述。中秋赏月,对花饮酒,击鼓传花,说笑话,在表面一派祥和的气氛之中,似乎抄捡大观园的风波已然过去。但中秋节并没有使情节的发展转向,只是暂时延缓。对于王夫人来说,司棋之事也最终会被了结,不可能听之任之,这是情节发展的一种必然。抄捡大观园之后貌似平静的中秋节,其实正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片刻宁静。果不其然,在中秋节后,司棋被逐出大观园。处理完司棋,王夫人来到怡红院,王夫人指出“因节间有事,故忍了两日,今日特来亲自阅人”。此次阅人,祸及晴雯、四儿和芳官,直接导致了晴雯之死和芳官出家。要言之,作者利用中秋节,勾连不同情节侧面的生活事件,而又能事出有因,前伏后倚,体现了作者利用中秋节构筑情节的匠心独运。(二)“人各有当”——中秋节与人物形象塑造“人各有当”更多指向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在人物塑造中,曹雪芹并未对人物做“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简单化处理。中秋节以其对现实生活的逼真再现,为“人各有当”提供了具有高度艺术真实性的典型环境,为黛玉、湘云、妙玉及贾政等人物性格的多维度展示提供可能。小说在第七十五回、第七十六回的中秋节,贾母“尤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闹。又提宝钗姊妹家去母女弟兄自去赏月”等语,使黛玉对景伤怀。“每逢佳节倍思亲”,对黛玉而言,与父母阴阳两隔,对父母的思念也只能以“俯栏垂泪”来表达。偏在黛玉最需要安慰之时,宝玉因晴雯之病而诸务无心,早早退场,无暇顾及。探春因“家事着恼,无暇游玩”,而黛玉又与迎春、惜春“素日不大甚合”。此时,能安慰黛玉的,只有与黛玉同病相怜的湘云。湘云和黛玉均父母双亡,但情况又有所不同。黛玉父母去世后,林家已经没有了黛玉可以依靠之人,用贾母的话说,“林家人都死绝了”,而湘云则不同,虽父母去世,但尚有哥嫂可以依傍,虽有时要看哥嫂脸色行事,但毕竟是在自己家中。出人意料的是在中秋之夜,黛玉却一反往日的多愁善感,提出“事若求全何所乐”,并指出人人皆有不如意事。可见,对于黛玉而言,除了对爱情的执著外,对于人生不如意事,她有着清醒的认识,并非只知伤春悲秋。黛玉和湘云在中秋之夜以诗言志,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她们结伴到凹晶馆联诗,在即兴联诗中,二者的才情得以充分施展,个性也得以彰显。在联诗之时,黛玉一反之前的“俯栏垂泪”,在得佳句时,便会笑意盈腮,在湘云吟出“寒塘渡鹤影”佳句时,听了“又叫好,又跺足”,并坦言“我竟要搁笔了”,与之前那个多愁善感的黛玉判若两人,寥寥数语,使黛玉之形象呼之欲出。在月明星稀的中秋之夜,沉浸在诗歌王国中的黛玉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烦忧。凹晶馆联诗体现了黛玉多愁善感、泪光点点之外天真率性的一面,凸显了黛玉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湘云在联诗中秉承了她的一贯作风,在黛玉吟出“冷月葬花魂”一句时,湘云“拍手”称赞,其形象也如在目前。作者也借此写出了两位才华横溢的少女的相互欣赏。更妙的是在黛玉和湘云联诗时方外才女妙玉的意外加入。与黛玉和湘云有着相似经历的妙玉虽遁入空门,但内心仍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黛玉和湘云二人为她的突然到来诧异之时,妙玉却笑道:“我听见你们大家赏月,又吹的好笛,我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顺脚走到这里,忽听你两个联诗,更觉清雅异常,故此听住了”。她一反人们心目中“为人孤僻,不合时宜”的印象,竟在深夜盛情邀请黛玉和湘云到栊翠庵吃茶,还提笔“一挥而就”续成十三韵,体现了她过人的才华,因此被黛玉与湘云称为“诗仙”,也成为她“文墨也极通”的最好例证。在中秋之夜,借黛玉反复写出了妙玉的心情:“黛玉见他今日十分高兴”,黛玉笑道:“从来没见你这么高兴”,“黛玉从没见妙玉作过诗,今见他高兴如此”等,充分说明了清池皓月及黛玉和湘云即景联诗对妙玉凡心的触动。中秋团圆,因父母仙逝而无法与家人团聚固然伤感,但若能与一二知己在中秋月夜借挚爱的诗歌聊表乡愁,未尝不是一种心灵慰藉。以月为媒,以诗言志,使三位才华横溢的美丽少女找到了心灵的契合点。正是这一笔,不但写出了黛玉和湘云的个性特征,更写出了妙玉“人在空门,心在世间的窘境。其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态使我们得以窥视在袈裟之下的秀雅才女的心性”。

相对于元宵灯谜会贾政给亲人带来的“拘束不乐”,中秋节贾政的加入,给大家带来了欢乐。在第七十五回中秋赏月,平时不苟言笑的贾政讲起了笑话,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不过看他的表现,大概也是出于无奈,“见贾母喜悦,只得承欢。”对从未讲过笑话的贾政,大家充满好奇,“众姊妹兄弟皆你悄悄的扯我一下,我暗暗的又捏你一把,都含笑倒要听是何笑话”。关于贾政的这个笑话,学者大都以“低俗”斥之,从文本来看,贾政曾有言在先,“只得一个,说来不笑,也只好受罚了”。对于贾政来说,并不擅长说笑话,且事先又未准备,说“怕老婆”的笑话或许也是事出无奈。从整体叙事来看,贾政并未有不良嗜好,作者也断不会使之在家人面前显出低级趣味。再者,笑话本为取乐,且为家宴,听者均为家人,主要还是为了逗贾母一乐而已。但正是从这一点,我们看到了一个孝子的形象。在中秋佳节的团圆之夜,为了让母亲高兴,从未讲过笑话的贾政在子女面前放下“端方正统”的形象,讲了一个“怕老婆”的笑话,这或许也需要一定的勇气吧。《红楼梦》中的中秋节描写除了情节推进与对人物多维度展现具有重要作用之外,更有浓得化不开的感伤萦绕:在从中秋节礼的准备开始,似乎就预示着第七十五回、第七十六回中秋节的凄清氛围,凤姐拿当金项圈的银子办中秋节礼,邢夫人因得知贾琏当贾母之物所以让贾琏“迁挪二百两银子”供中秋节间使用,甄家被抄事件使贾母“不自在”,节前的一系列事件与中秋节的诗意氛围形成了极大反差。宁府因“孝家十五过不得节”,正月十四贾珍带领妻子姬妾在会芳园开怀赏月作乐时“墙下的长叹之声”,已显示出“不祥”之兆。中秋之夜,众人以贾母为中心团团围住,吃酒赏月,击鼓传花,讲笑话,表面上一派欢乐祥和。但从贾府的繁华鼎盛一路走来的贾母,虽平日里追求享乐,但对家族命运却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见圆桌才坐了一半,加之凤姐和李纨生病,中秋节前甄家抄家的消息,抚今追昔,贾母黯然神伤,便有“天下事总难十全”之叹。贾赦中秋赏月时所讲父母“偏心”的笑话,也令贾母内心颇为不悦。而在夜静月明、笛声悲怨之下,贾母“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黛玉更是“对景感怀”,“俯栏垂泪”。即便是豪爽如湘云者,在宽慰黛玉之时,也感叹“得陇望蜀,人之常情”,“即便在富贵之家,也不能事事遂心”。后黛玉与湘云去凹晶馆联诗,湘云联出“寒塘渡鹤影”,黛玉联出“冷月葬花魂”。虽为佳句,但“寒塘”、“鹤影”、“冷月”、“花魂”之意象,使凄清之意尽显。故突然出现的妙玉赞好诗的同时,也指出“果然太悲凉”。总之,作者在《红楼梦》中的中秋节描写中,使生活本身如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般自由自在地展示其内涵与诗意,赋予小说浓郁的生活气息,亦使之成为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010a441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4.html

《红楼梦中的中秋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