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龙岩永定土楼作文

发布时间:2019-02-16 19:53: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岩永定土楼作文

【篇一:游土楼作文】

[游土楼作文]

我们从厦门坐旅游大巴经过了两个多小时弯弯曲曲的山路,终于到达了漳洲市的南靖土楼,游土楼作文。一下车,我看到的土楼是中间一个方形楼,围绕着它的是四个圆形的楼,看起来就像一朵花,这是我的第一印象,小学一年级作文《游土楼作文》。 到了中午,我们去农家菜馆吃饭,那里的饭真是美味至极啊!吃饭时就下起了大雨,饭后我们还是冒着大雨去参观了一幢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圆形土楼。这座土楼共分五层,第一层是厨房,第二层是仓库,第三层才住人。每一幢土楼墙都是厚度一米多,大门也只有一扇,据说这样可以起到防盗的作用。 看了客家人的土楼,我真是感觉到它是大家庭小社会。

【篇二:我的家乡 永定】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永定

调查时间:2015.11.16—201512.17

调查地点: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

调查背景:

通过这次的调查,,一方面锻炼了自己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使自己走出了书斋,走出了校门,担当起了一个大学生应该承担的职责,懂得关注家乡发展,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了解人民疾苦;再一方面,充分了解家乡的起源、文化、地理位置、气候、习俗等从而体现对家乡更深的情意,并树立为家乡建设做出自己贡献的目标,来把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调查方式:

通过浏览查阅新闻网站、文献资料以及电话咨询、实地调查、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资料,然后对资料做了整理归类,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在此基础上写出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

基本概括:

面积:2226.5平方千米,人口:49.2万人,方言:客家语-汀州片-上杭话,气候条件: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行政区划:2014末,永定区辖12个镇、12个乡,共24个乡级政区;有1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61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36个居民小组、3200个村民小组。

家乡特点:

文化习俗:永定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民俗风情异彩纷呈。春节、元宵等重大节

庆,舞龙、舞狮、擂大鼓、走古事,热闹非凡。春赛秋社的古风遗俗,不仅是

永定客家人对幸福的期盼,更是对未来热烈的憧憬、追求。永定客家人的民俗

活动,舞龙舞狮最为普遍,而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是湖坑镇的李氏作大福、

抚市镇的舞蹈花灯和走古事、陈东乡的四月八、坎市镇的打新婚、高陂镇西陂村迎春牛、下洋镇的胡氏迎花灯等。此外,比较著名的还有下洋

镇迎妈祖、湖雷镇的张吴孔赖4姓元宵迎花灯、高头乡的元宵迎龙灯、大溪乡

的大鼓凉伞、大溪乡迎关帝、高头乡高东村的武术舞狮,等等,丰富多彩,各

领风骚。客家山歌、乡村打十番、锣鼓吹、木偶戏等自娱自乐的民间文艺

活动,乡土气息浓郁。

坎市卢姓打新婚。流行于坎市镇,起源于明朝中叶。每年农历正月十

一下午,坎市卢姓族人在林婆太坟前举行新婚祭活动,俗称打新婚

新婚祭主祭者是上年的新婚头(第一个结婚的男子),参祭者是上

年结婚的新郎倌,推举族内一名年高德劭者充任酒醉公。祭礼完毕,

酒醉公手持棉花裹的擀面槌,在两名壮汉搀扶下,在每位新郎官背部

有节奏地滚,口吟左(早)生贵子右(又)生贵子。整

个仪式大约持续两个小时方告结束。

◆ “作大福。是永定金丰一带的迎神赛会活动。湖坑镇李姓三年一次的作

大福尤为隆重,在农历九月十一至十六日举行。日间,将神轿轮流抬至各

村祭祀;晚上,旧时做大班戏(人戏)、吊傀儡(木偶),现多举行歌舞演

出文艺晚会、放映电影等活动。

陈东四月八。是陈东乡有几百年传统的民俗活动。每年农历四月初七

到初九,历时三天,亲友云集。主要活动是迎神游村。

抚市迎花灯、走古事。元宵节前后5天,抚市集镇及周围村庄居民迎花灯、

化装踩街游行的民俗活动。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延续。抚市迎花灯的特色

是与舞蹈结合,人们提着形形色色的花灯边走边舞,队形变化多端。走古

事,是指化装成古代故事中的人物踩街游行,其表演的故事情节,大都来

自历代传说、戏曲,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活动以姓氏为单位轮流举行。

衣:这里我将介绍福建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民族——畲族的传统民族服饰。畲族

是我国55个少数名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的山区,另有部分居住在江

西,广东,安徽,湖南等地。其中超过52%的畲族人口分布在福建省。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畲族人口为708651人,位居第20位。最原始的畲族

姓氏为盘(现已几近消失)、雷、蓝、钟。畲,意为刀耕火种。畲族原本是南方

的游耕民族,后来几经波折终于在福建浙江一带安定下来。关于畲族的起源说

法不一,目前尚存争议,暂无定论。这使得畲族更具神秘色彩。但相关的证据

表明畲族与瑶族存在比较大的渊源。作为东南沿海一带唯一的聚居少数民族,

在与当地客家文化汉文化的交融中,畲族也成为了一个民族结构复杂,民族文

化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

畲族男女服饰基本类同于当地汉人。但人口相对集中的闽浙两地畲族服饰尚

存一定的民族特色。畲族服饰图案的创造作者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劳动妇女。她们制作服饰品完全是为了自用,而不受商品需求的制约。在设计和制作过

程中她们可以随心所欲、独出心裁。技法上或挑中带绣,或织绣结合,一切

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

民族艺术特色。服饰图案的内容和风格往往自由奔放、不落俗套。她们把山

里的花草、林间的鸟雀、空中的云彩、雨后的彩虹,缝在衣服上、裙子上。这种来源于生活的朴素的艺术情感,使她们手中绘制的服饰图案纹样生机勃

勃。

男子服饰:畲族男子一般穿着色麻布圆领、大襟短衣、长裤。冬天套没有裤

腰的棉套裤。老年男子扎黑布头巾,外罩背褡。结婚礼服为青色长衫,祭祖

时则穿红色长衫。过去畲族男子的服装式样有两种,一种是平常穿的大襟无

领青色麻布短衫;另一种是结婚或祭祖时穿的礼服,红顶黑缎官帽,青色或

红色长衫,外套龙凤马褂,长衫的襟口和胸前有一方绣有龙的花纹图案,脚

案白色布袜,圆口黑面布底鞋。由于长期以来与汉族杂居,这两种服装已经

很少有人穿了,他们的装束已与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女子服饰凤凰装:畲族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妇女装扮上,被称为凤凰装

红头绳扎的长辫高盘于头顶,象征着凤头;衣裳、围裙(合手巾)上用大红、

桃红、杏黄及金银丝线镶绣出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象征着凤凰的颈项、腰

身和羽毛;扎在腰后飘荡不定的金色腰带头,象征着凤尾;佩于全身的叮当

作响的银饰,象征着凤鸣。已婚妇女一般头戴。它是在精制的细竹

管外包上红布帕,悬一条30多厘米长、3厘米宽的红绫做成的。冠上有一

块圆银牌,下垂3个小银牌于前额,称为龙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

凤冠。

食:舌尖上的福建。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发源于福州,以福州闽菜为代

表,闽菜其实就是福州菜为主体,代表着闽菜文化。闽菜最早起源于福建福州,在后来发展中形成福州、闽南、闽西三种流派。福州菜淡爽清鲜,重酸甜,讲究汤提鲜,擅长各类山珍海味,闽南菜包括泉州、厦门、漳州一带,讲究作料调味,重鲜香:闽西菜包括长汀及西南一带地方,偏重咸辣,烹制多为山珍,带有山区风味。故此,闽菜形成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这一传统即使进入上海,尽染海派风味后,依然未变。闽菜除了招牌莱佛跳墙外,还有鱼丸、乌柳居(五柳居)[1] 、白雪鸡、闽生果,醉排骨、红糟鱼排等等,均别有风味。

闽菜中有40%是汤,汤是闽菜的精髓。据昙石山文化遗址考证,福州人在

5000多年前就有了吃海鲜和制作汤食的传统。福建一年四季如春,这样的

气候适合做汤。在福建,有一汤十变,百汤百味之说。福州菜的厨师

能在一种原汤中加上适当的辅料,使原汤变化出无数美味。

不得不说的沙县小吃:被称为汉民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的沙县小吃,

属源远流长的中原黄河流域饮食文化传统的一个分支,它既有福州、闽南

一带的饮食特点,又有汀州一带山区客家饮食文化风格。因此具有浓厚中

华特色的沙县小吃又分为两大流派,即口味清鲜淡甜、 制作精细的城关小

吃流派,代表品种有扁肉(面食)、烧麦、肉包等,独具特色;口味咸辣酸、

制作粗放的夏茂小吃流派,以夏茂镇为代表,原料以米、薯、芋为主,如

米冻、喜粿、米冻皮(粳籼面)、牛系列等。 历史上,夏茂人基本属于客家,

喜外出。因此外出经营小吃最早最多的是夏茂流派小吃,几乎大江南北都

有夏茂人的踪迹,这种流动性也使夏茂流派小吃的原料加工与经营服务分

离,即加工的不经营,经营的不加工,形成低工艺的简单重复劳动。而沙

县城关人则是山区文化,喜欢自己加工自己经营,即前店后坊的家庭

式经营格局,城关流派沙县小吃制作精细,品种多样,成为沙县小吃的主

角。因此,到过沙县的人必尝沙县小吃,吃了沙县小吃都有沙阳归

来无小吃之感叹。

特产:永定菜干:闽西八大干之一,已有400多年历史。用芥菜经过

几蒸几晒精制而成。制作精细,便于贮存,既可清蒸、干炒,亦可泡汤。

用永定菜干做的菜干扣肉是闽西名菜之一。2011年,永定菜干被授予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住:独一无二的土楼。土楼是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以

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众大迁徙的产物。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楼。

土楼已被严格确认的福建土楼建筑有3000余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

永定县、福建省漳州南靖县和华安县,其中又以客家土楼为代表。土楼的

兴建高潮是在中国动乱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这些时期包含

唐末黄巢之乱、南宋政权南移与明末清初。直至17世纪之后,不但让客

家人最后定居于中国东南沿海,也让土楼分布地点以中国闽粤地区为大宗。出于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并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

想,乃建造此种形式特殊的建筑的。

发展:

煤炭产业:永定已探明煤炭储量4.5亿吨。已完成全省第一个县级矿区详

规,安全生产评估达到b级发上标准。生产规模达到年产400万吨。今后

进一步做强做大煤炭产业,年产值可突破20亿元。

旅游产业:永定旅游资源丰富,有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客家风情旅游。

东楼西湖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福建土楼已列入第28

世界遗产备选清单,客家土楼民俗化村是国家4a级景区,棉花滩水电站

库区有65平方公里的龙湖,湖畔的王寿山被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有

方圆旅游开发公司整体开发初溪土楼;北京慧点科技公司投资1.8亿元综

合开发客家土楼;省广电集团的龙湖影视城已奠基开工,龙湖狩猎场等项

目已签约。

调查总结:

一、 分析:通过此次调查我更加了解到了我的家乡的不同视角风貌以及高速的发展,

现代技术水品的提高加快了我的家乡的变化,让我惊叹不已。特别的是,与小时候相比,家乡的文化习俗让更多的人们注重了,包括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逢年过节都会回家团聚,以及开展热闹的活动,这让我非常高兴。当然,家乡还有更多的变化等待着我的发现。

二、 建议:在调查中我发现,家乡的面貌是改变了不少,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家乡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却带来了交通拥挤和垃圾乱扔现象,所以我认为可以增加交警管制和垃圾处理场以及增设垃圾箱,希望有关部门及时解决这类现象,让人们更加舒适地生活。

附件:

【篇三:福建龙岩永定土楼介绍】

福建龙岩永定土楼介绍

永定土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我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具有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的特点。中国福建土楼20087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永定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永定土楼是客家人自卫防御的坚固楼堡,土楼用土石夯筑,牢固如石。大门是用十厘米厚的杂木制成,外钉铁板,有的楼门上还装有防火水槽。圆形土楼一、二层不开窗户,有双层的外层开窗,除用于通风纳光外,也便于狙击入侵之敌。土楼最高层处设有瞭望台,以便了解敌情。

永定土楼千姿百态,分为方楼、圆楼两大体系,有殿堂式楼、五凤楼、长方形楼、正方形楼、三合式楼、五角楼等20多种建筑形式。主要土楼群有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初溪土楼群。

高北土楼群——位于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全村几十座土楼,依山傍水,高低错落,包括世泽楼、五云楼、侨福楼。建于明代的无石基的五云楼诉说着土楼悠久的历史。村内的圆楼之王”——承启楼是最著名的土楼。

承启楼

承启楼坐北向南,由四个环环相套的同心圆楼组成,外径63米,是内通廊式圆楼的典型。楼中心是大厅、回廊和半圆形的天井组成的单层圆屋。雕梁塑栋的大厅为祖堂,又是全楼的议事厅。第二环1层,有20开间和3条过道。第三环2层,底层有34开间,还有2口水井和7条过道,房屋与二环之间有小天井,房后筑放置杂物的小间。第二三环原是作为会客、读书、休闲的场所,以后人口增多,大都改作厨房、饭厅或住房了。外环主楼4层,67开间,设4架楼梯、1个大门、2个侧门。外环底层墙厚1.7米,二层以上依次递减,顶端仍有1.1米;圆形屋顶出檐巨大,保护土墙免遭雨淋。外环4架楼梯分布在东南、东北和西南、西北四方,连通各层走廊。在外环大门厅的左右、两侧门的南侧及中轴线后端连外墙处,各夯子墙至四层作隔墙。门、梯和后端的子墙,将外环分为八卦,每卦8间,共64(4个楼梯间,不含3个门),全楼平面布局与《易经》先天六十四卦图的太极、两仪、三元、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相呼应。楼中弥漫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教授茂木计一郎称它是家族之城

永定洪坑土楼

位于福建省永定县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2000年有6382310人居住在该土楼群内。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杰出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振成楼

振成楼,是最为富丽堂皇的客家土楼,是客家土楼的精品,被称为土楼王子,位于永定县湖坑乡洪坑村,该楼建于1912年,按八卦图结构建造,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内有花园、学堂等。内环还有中心大厅,雕梁画栋,装饰秀丽,古朴典雅,中西合璧。占地约5000平方米,费时5年建成,耗资8万银元。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48间,八卦每卦6间,一梯楼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筑有防火墙,以拱门相通。祖堂为一舞台,台前立有4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间圈成内圈,二层廊道有精致的铁铸栏杆。

奎聚楼

全国唯一的宫殿式土楼奎聚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是宫殿式结构的方形大土楼,远看颇有布达拉宫般的气势。从高处看,楼宇与背后的山脊连城一体,如猛虎下山,奎聚楼即是虎头,楼前围墙上有两窗,似虎眼,建筑时便是根据虎形地理特点而设计的。奎聚楼建于1834年,用了近五年时间建成,已有160多年历史,占地6000余平方米,高约15米,现住24户,107人。一百多年里,楼里考取进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有4人,大学生有20多人,海外华侨有40多人,正如大门对联所言:奎星郎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气象新。奎聚楼的建筑特点是中厅高,两厢低,经160多年风雨,岿然如山。中门平时不开,贵客来到,才打开中门迎接。楼内檐梁雕刻十分精美,文革期间受到破坏。

.

福裕楼

位于湖坑镇洪坑村,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富丽堂皇。公元1880年开始兴建,耗资十多万光洋,经历三年时间才建成,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该楼由楼主三兄弟(林仲山、林仁山、林德山)的朋友汀州知府张星炳设计。其结构特点:在主楼的中轴线上前低后高,两座横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楼前有三个大门,在主楼和横屋之间有小门相隔,外观连成一体、内则分为三大单元。楼门坪和围墙用当地河卵石铺砌,做工十分精细,与大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十分和谐。外形像三座山,隐含楼主三兄弟三山之意。楼名也是张星炳题写。

初溪土楼群

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有600岁的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集庆楼

为现存最早的圆形、最多楼梯的土楼。初溪村徐氏三世祖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公元一四一九年),距今五百八十余年,为永定现存圆楼中年代久远又结构特殊的一座。一般圆楼,小的设置两处公共楼梯,大的设置四处楼梯,底层相通且层层环廊通达,相互往来,十分方便。唯独此楼,按底层每户从一楼到四楼各自安装楼梯,各层通道用木板隔开,七十二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七十二个独立的单元。房间、楼梯、隔墙全用杉木材料构建,全靠邻隼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竟也穿越了近六个世纪的风霜雨雪,与厚达二米的生土墙一起依然挺立。初溪土楼群形成于13世纪初,同样依山而建,土楼与层层梯田构成壮丽景观,气势磅礴恢宏。

.

周边其他土楼

永隆昌

永定县抚市镇的永隆昌,以高大著称。为最花工日的土楼,该楼因受地形限制,部分以沙滩为基地,填平工程特大,从填坝动工到整修完工,前后整整花去28年。主楼高五层半,占地都有一万多平方米,是方楼与五凤楼的组合建筑。主楼有福盛楼和福善楼两座,合计有92个厅,746个房间,144座楼梯,7口水井。

.

遗经楼

位于永定县高陂乡上洋村遗经楼,为高度最高的土楼,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外墙东西宽136米,南北长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其后座主楼高175层,共有房间二百六十七间,51个大小厅堂主楼左右两端分别垂直连着一座四层的楼房,并与主楼平行的四层前楼紧紧相接,围成一个巨大的方楼,如此环绕形成一个大字。里面又有一组小字形建筑,形成一个独特的字形整体造型。真是门中有门,楼中有楼,重重叠叠,当地人都称它为大楼厦,中间为祖堂。前楼一左一右建有两所学堂,楼内子女可以在楼内就读,学堂中间是个石坪,前建有大门楼,大门高6米宽4米。在主楼后面有花园一座、鱼塘一口以及碓房、牛舍等附设建筑。遗经楼共有280个房间。

馥馨楼

最古老土楼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是现存最早的土楼。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永定客家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占地1275.76 平方米,高四层,墙身通体以生土夯成。馥馨楼没有石基,这是沿袭了中原先祖的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充分说明了永定土楼与黄河流域传统民居的渊源关系。楼四周有四米宽的护楼壕沟,门前设有吊桥通行,其底墙生土掺拌有石灰、红糖,坚固无比。堪称中原古代建筑文化的活化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058348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7.html

《作文范文之龙岩永定土楼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