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步走战略具体内容_1

发布时间:2021-08-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三步走战略具体内容

摘要:省域高校教学合作通过资源共享打破了校内与校外资源的界限,创新合作机制的运作方式,直接影响着合作各方的内部管理,促进合作方各司其职、实质性参与和深度共享,进而推动各高校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Abstract:Provincialteachingcooperationdirectlyimpactontheinternalmanagementofthepartnersthroughthesharingofresourcestobreaktheboundariesofinternalandexternalresources,innovatecooperationmechanism,topromotethepartnerroles,substantiveparticipationandin-depthsharing,thuspromotingthecollegesanduniversitiestojointlydevelopthegoaloftraining,buildthecurriculumandteachingcontent,implementthetrainingprocess,assessthequalityoftraining,soastoenhancethequalityoftalenttraining.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教学合作 Keywords:highereducationquality


1 10

teaching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226-02 0引言 随着《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与改革纲要》(下称《纲要》)的出台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进一步成为政府、社会以及专家学者研讨的热点。我国高等教育虽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教学要素空间结构不合理安排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同时,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极大阻碍。不过高校总要发展,总要寻求出路,这势必加速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流动。高校教学合作主要是为了实现区域间优质教育资源的互动性增强。可以说,教学合作是一种管理能力,也是一个构建教学创新能力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过程。 1内外部强劲的竞争态势影响高校教学行为模式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我国是教育大国,在校生达到3000多万,可以说,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量


2 10

的教育和受教育人口,当然我国也相应是教育负担量很重的大国。因此,我国政府立足于高等教育实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重要决策,重视教育资源的利用、开发及人均占有的教育质量、效益和水平的高低,这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 我国高校的发展模式是一种“被发展”模式,而不是一种通过自身积累,内生式发展的模式。它是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下,教育优先、扩招等的结果。现阶段,受社会经济环境及其功能结构的深刻变化,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无序竞争成为影响各高校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一方面资源的稀缺且缺乏系统规划、统筹协调,尚未形成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合力;另一方面资源的重复建设与浪费,大而全呈平面相似化,且高校教学持续发展条件不足不稳,导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随着内外部持续竞争加剧,高等教育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过程上体现出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特点,同时各高校的教学呈现出既高度趋同又高度综合而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高度综合是以教育质量提升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为策略的,这是因为逐步扩大的教育行政化主导下的财政拨款及区域经济差异化成了高校教学质量差异的膨胀剂,差异的膨胀又成了刺激高校合作的基本动力来源。同时,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已经无法满足高


3 10

校教学持久的需求和利益,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提升与优化其质量,成为推动高校教学合作的又一增强器。所以说,构建高校教学共同体是与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和获得教学资源机会这个关键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从而与增强和培育教学硬实力联系在一起。 2质量工程战略下的高校教学合作理念 《纲要》中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一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高校缺乏更多大师级人才,部分高校应用学科体系仍与行业产业需求存在差距,学生适应社会、就业创业的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等紧缺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均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二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条件不足不稳[2]《纲要》中提出继续实施质量工程,需要调动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把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引导到提高质量上来。 2.1以竞争促整合教学资源的可整合,是一种“激活效应”,是指任何一种资源,与其他资源叠加使用后,就使得原来是单一的资源的效用被扩大,或能够完成更多的功能,起更大的作用,由此使资源得到增值,而这也是不需要再花费额外投资就可以实现的,甚至直接实现了资源创新。高校作为知识生产核心部门,通过合作整合,构建产学研联盟,既可完善资源链,又可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聚集效应和可共享性,提高竞


4 10

争力。一方面可以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通过不同的教学资源分工协作与竞争增进合作的整体收益;另一方面可以使相同类型或层次的高校通过整合共同的教学资源联合办学提高合作的整体收益。 2.2以整合促特色高校教学的整合,克服了资源分散、缺乏有效配置的弱点,促进教学资源集成,推动跨校跨系统的联合、竞争,催生一批充满生命力的教学科研成果,形成综合竞争力。对任何高校来说,在合作中要善于培育特色,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力量雄厚、办学条件较好的大学应该以国际化的标准加强建设,培育在国内国际都有影响的教学特色;省重点建设高校应以建设高水平大学作为发展目标,科学设计教学质量和特色增长点,培育在省内国内有影响的教学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在质量建设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都应该而且也可以有自己的重点培育项目,有自己的名牌专业和精品课程,有自己的教学名师和骨干梯队。 2.3以特色促合作高校教学合作在承认高校教学资源个体禀赋差异的基础上,公平调控差异。既可以实现优中选优,又利于提升专业品质,打造品牌。同时,可以各显其能,利于发挥各方优势,保证质量。教学资源的可合作性,是指其作为生产要素投入时,可共享使用,而不用再追加额外价值投入,尤其是知识资源的合作是没有物质磨损的。因为资源还能被共享


5 10

和改进,将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其他高校的品牌学科与专业的资源辐射,表现为资源量的扩增。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也可称为非排它性,表现在一种资源是可以被许多人使用,无论增加或转让给多少人使用,原来拥有的人都不因此失去这种资源。越是有特色的资源,越是被更多的人使用,其产生的价值越大。因此,在高校教学合作过程,各高校应发挥自身学科专业的优势,将若干专业办出特色,以特色出名牌,以特色促强校。 3质量工程战略下高校教学省域合作的途径 在信息化时代,过去那种高校的和自身的自我发展和封闭自守状态,被各高校人员的互相往来和信息资源的相互交流所替代了。之所以谈省域教学合作,在于省域高校教学合作有其便利之处,如管理权力集中、文化同质性强、地域观念强、合作的操作性强等。通过省域教学合作追求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和多样化,扩大资源组合上的“激活效应”,凸显其可共享性,既利于省域各高校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又利于省域各高校之间的专业化协作,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损失,以及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又提高了整体收益。 3.1构建高校教学资源有序有效流动的合作制度高校教学合作是一个与外界不断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的自组织耗散结构系统,其意义归根结底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外


6 10

部教学资源的引入和内部资源的整合,以此提高教学效用。众所周知,高校教学资源的共享是受各种条件制约的,尤其受体制机制的制约,这凸显出教育体制机制中的重大问题,而合作制度的建立则有利于形成共同标准,降低管理成本。第一,构建要素控制系统,实现对各要素的集合,支持资源的获取,使系统内成员能顺畅地获得并应用资源。主要包括教学信息、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高校教学合作就是要协调各种力量将教学资源等的获取、开发和应用付诸实施,从而从效用的角度改善高校的教学活动和管理的过程,检测和评估高校教学的效用和管理的绩效。第二,建立组织系统,保证各教学资源共享并达到最优化。统一的、规划的合作组织系统就是确保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实现资源转移和共享。第三,建立保障系统,主要通过政府或高校间各组织在检验教学合作有效性后,将教学资源融入保障程序、系统和控制中,实现新资源的扩散与共享,为高校教学合作提供条件保障。 3.2打造高校教学合作平台从系统的角度来看高校教学合作,可以看出任何一所高校教学质量提升中,都离不开和其它高校之间的资源互换,包括物质、资本、人才、信息等资源的互换,以便使高校教学在动态的、开放的环境下运行。落后地区的高校更要寻求区域间的资源交换和互补,放大系统功能,谋求教学发展。这是由于资源、资金、技术和人力等生产要素


7 10

跨校的流动,使各高校的交流日益密切,合作不断扩展和深化,合作的形式和途径也更加多样化。①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不同高校的教学目标、理念,甚至个性特点都存在差异,因而在课程、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也存在差异,差异性决定了合作的可能性。一所高校能否被社会认可,能否获得较高的社会声誉,主要取决于教学质量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具有优质教学资源和条件的高校影响着其他高校资源的引进吸收和输出扩张能力。另外,大学生作为“经济人”无不对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充满较高的期望值,这些资源包括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团队、教材建设等资源的流动。②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合作。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这是一种基于共享精神与理念的感知和思考方式,如果能渗入到每位教师的思想意识里,成为他们合作开展教学科研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各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合作首先要确立一种共享性思维,用发展的眼光去探寻那些具有前瞻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发挥教学优势和特长,通过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才能达到教学合作的目的,这是一种双赢。共享性思维使各高校教学科研合作具备一种强有力的凝聚力。如积极鼓励合作高校联合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联合攻关。鼓励和支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推动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


8 10

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和从事科研的能力。 3.3建设高校人才培养合作实验特区高校教学合作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合作实验特区是一个有效且可行的模式。在管理学的视野里,人才培养合作实验特区是静态的实体机构和动态的运行活动的统一体,是把人、财、物、信息等构成要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合理地配置,促成各要素协作并有效发挥作用的动态过程,各高校应鼓励师生尽快融入特色学科领域或者一流学者群体中,从而在教学之间形成一种互动互利的“助学关系”,这个过程强调“和而不同”。由于各高校的教学管理活动的传统、风格、重点、目标不同,规制也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在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导下,保持并弘扬各自的教学特色,以确保合作高校的人才质量。一方面是指在人才培养合作实验特区内应该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学派,不同风格的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思维等的存在,并且这个合作实验特区内的文化景象具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在高校教学合作框架上,各高校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发挥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交叉渗透优势,师资互聘、联合办学,不断吸收、融化、调和不同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及其科研方面的融合,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步构筑更宽广视野的教学合作,从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合作实验特区水平的提高,为高校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实现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9 10

的培养以及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越[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4-9. [2]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71-6. [3]洪晓彬.探索现代高等教育之科学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6158.


10 1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08a6b1b99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e.html

《新三步走战略具体内容_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