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莪读后感(共4篇)

发布时间:2021-02-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蓼莪读后感(共4篇)
篇:蓼莪设计 《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蓼莪 ”“ 大雅 生民,理解蓼莪
2《蓼莪》悼念父母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恻动人,清人方玉润称为千古孝思绝作《诗经原始》卷十一) 学会孝亲感恩。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读已学《诗经》 一、复习导入:
师: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
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下面我们就来复习一下
1《诗经》是我国 第一部 诗歌总集,通称为 《诗》 《诗三百》 305 首,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全书收集了从 西周初年 春秋中期 近五百年间的诗歌, 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15国风,大雅小雅。以 四言 诗为主,普遍运用 赋、比、兴 的艺术手法。
2《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采用多种形式读已学《诗经》(分小组读、大组读、男女生分读等) 二、新授。
1、今天我们学习《蓼莪》《雅 大雅 生民》这两首新诗,相信同学们通过查字典已经能够正确读出诗中里面的生僻字。那自己先读读吧。 2、指名读

3、课件出示句子: (一)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二)雅 大雅 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 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 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4、学生自由读,正音:蓼、莪、匪、蒿、劬、罄、罍、怙、恃、厥、嫄、禋、祀、弗、履、歆、攸、夙、载、稷。 5、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6、结合资料和课件同桌按照词义逐句理解《蓼莪》 课件出示:
蓼()蓼:长又大的样子。
莪(ã: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 (诗人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
匪: 伊:是。 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蔚(wâi:一种草,即牡蒿。 瓶:汲水器具。 罄(qìng:尽。
罍(lěi:盛水器具。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 鲜(xiǎn:指寡、孤。民:人。 怙(:依靠。 衔恤:含忧。
6、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教师指导。 课件出示: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青蒿。 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受尽劳苦。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牡蒿。 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积劳成疾。 小瓶的酒倒光了,是大酒坛的耻辱。 孤苦伶仃的人活著,还不如早些死去的好。 没了父亲,我依靠谁?没了母亲,我仰赖谁? 出门在外,心怀忧伤;踏进家门,魂不守舍。 小结:
这一首是儿子悼念父母的诗。诗人痛惜父母辛辛苦苦遗养育了他,而他却不能报恩德于万一。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直至今日,仍然是一项必须提倡的公德,人人都应尽这个责任。 7、多种形式诵读。
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课后拓展 古人云百德孝为本百行孝为先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源泉。我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孝亲的典范,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榜样的力量吧! 课件出示:
1、课前我们读了大量的感恩故事,你知道纸张图片讲的是什么故事
么?老师出示故事图片,学生讲述《二十四孝》故事亲尝汤药冰求鲤
师:听了这两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 2、我们还搜集了一些孝亲格言与大家共享。 3、分享班级内孝亲照片。
四、本课。鸟有反哺之情 ,羊有跪乳恩。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学会孝亲!学会感恩! 五、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
1.熟读今天所学内容。了解《雅 大雅 生民》深刻的内涵。 2.将搜集孝亲格言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写在准备好的感恩卡上,送给你要感谢的人。2慈母情深+n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18 《慈母情深》+n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星元小学 甘霖萍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通过阅读两篇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子之间的情感。 3.有感情朗读文章,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阅读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师谈话直接导入。 2、齐读课题。
二、自由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阅读,交流汇报。a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b、交流汇报自己受感动的地方,朗读感悟,欣赏语言。师相机指导。
2、阅读资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母亲的形象。 3、小结。
三、拓展阅读《世界上最爱撒谎的那个人》 1、设疑导入。
2、出示阅读提示,学生阅读,交流。 3、总结。 四、诵读《蓼莪》 1、集体试读。 2、说一说大致意思。 3、配乐诵读。 五、拓展练习 1、小练笔。
2、课外阅读推荐。3《祭十二郎文》教案 《祭十二郎文》教案二
教学重点 1.鉴赏韩愈散文的叙事中抒情的特点。2.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语言形式。
3.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介绍作者及文体。 2.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句。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的抒情色彩。 一、导语设计 上高中后,我们已学过两篇祭悼之文(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即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这两篇文章都是从理性的角度对逝者的一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祭十二郎文》却是完全从感性的角度,用边泣边诉的方式,抒发了韩愈对侄儿老成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感情。 二、解题

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浮艳华美的骈文,恢复散句单行、自由朴实的秦汉散文艺术,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破骈为散的祭文。 2.文体介绍及本文与一般祭文的区别。 1)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 2)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那些都是应约而写,是念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正所谓尝有意为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的境界。《红楼梦》宝玉祭晴雯《芙蓉女儿诔》就属于这种真情自然宣泄的文字。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章 1.梳理字句。 1)听读。放古典音乐,教师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情的起伏变化。 2)诵读。学生齐读全文。注意字音及字形的准确性。 出示投影: 选出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 a及长cháng 长者存zhǎng 尚飨(xiǎng b.不省所怙(shěng 省坟墓(xǐng 窆不临其穴biǎn c.殒其生(yǔn 夭其嗣矣( 丞相薨(hōng d.汴州(biàn 归取其孥( 殁南方(
指出下列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 a.万剩之公相 b.零叮孤苦 c.衔哀致诚 d.如耽兰之报 参考答案
①da.及长chángb.不省所怙;c.夭其嗣矣
②ca.——乘;b.——丁;d.——耿。 2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出示投影(注释词语,归纳特殊句式) 1)吾少孤;幼年死去父亲。
不省所怙:依靠。《诗经·小雅·蓼莪》有无父何恃的句子,后因怙恃为父母的代称,所怙,即指父亲。

请归取其孥:妻子和儿女的统称,即指家属。
函相甍:古代称王侯死叫甍。唐代以后二品以上官员死亡叫甍。 辍汝而就:停止,这里指离开。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子息,后代。
不克蒙其泽乎;承受、蒙受。 窆不临其穴:葬时下棺入穴。 又何尤:怨恨。
2)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句。
其又何尤:宾语前置句。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选择疑问句。
呜呼!其信然矣:感叹句。 3.自由发问,提出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
四、理清思路,体味抒情色彩 1.问题:按祭文的一般格式,全文可分为哪几部分? 讨论后明确:全文除首尾两段是祭文的固定格式外,中间按生前——身死——死后来组织文章。第一部分交代祭奠时间、祭奠对象,最后一段再抒悲情以祭文常用语结尾。中间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2~3段)写侄儿生前与自己孤苦相依的至厚亲情,为后文抒情作铺垫。第二部分4~9段)写侄儿身死情况及自己的悲痛之情。第三部分10段)交代侄儿死后安排,包括守丧、迁葬、抚养侄儿子女的情况,自责之情令人动容。 2.指导诵读(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课文。2)集体朗读第
510两个抒情段。明确:第5自然段是作者得到侄儿猝死消息的一段,作者连用三个字,三个字,三个字和五个字来抒发感慨,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的真的,又不得不信的矛盾心情。诵读时应读出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感情来。 (解说:本文在写法上采用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其中抒情的段落为 2 5
1011自然段,有标志性的词语,即段首的呜呼,叙述穿插于其间。多郎读,体味抒情色彩,为鉴赏作铺垫。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祭文中的千古绝唱要想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就应多读课文,本节课的目的就是在反复诵读中理清作者的感情思路,初步学习了文章的边诉边泣、波澜起伏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2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至真至切的亲情。
一、检查背诵 1教师范背。 2学生集体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诵。 二、体会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感人效果 1提问: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多媒体显示: 1少年孤苦:吾少孤”“惟史嫂是依”“零丁孤苦”“世一身,形单影只”“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2为谋生聚少离多: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汝来省吾,止一岁吾去汴州,汝不累来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来
3)未老先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4)子女年幼: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2提问:本文以抒情为主,请同学们在文中的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看看有什么标志性的词语。 明确:本文抒情的段落有 2 5
1011自然段,标志性的词语为段首的呜呼3.提问:本文并非连续抒情,而是把难似抑制的悲哀融于家常琐事之中,试分析这种抒情的特点。
明确:本文感情的抒发是波浪式的。
1)作者沉痛之情积蓄已久,所以一提起笔感情便禁不住喷涌而出。父母早亡,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殃南方两世一身,形单
影只,如今侄儿这童年的伙伴,两世中的一世竟又离开人世,这诸多的不幸怎能不叫作者悲从中来?于是便自然引发了作者的第一次抒情。
2)作者在抒悲惨身世中宣泄了感情,之后自然转入对自己同侄儿的三会三别的回忆之中。
3)韩愈与老成在不期然中已成永别,想起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他的悲情又陡然而起。令读者仿佛看到作者泪流满面地哭诉: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呜呼!其信然矣!不愿信其真,又无法否定的无可奈何,抒发了自古以来有过至悲至痛感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4通过感情的再次宣泄之后,文章又转入低沉的叙述。推测侄儿得病的原因、去世的日期,对侄儿后事、家务的安排及吊慰家属等。
5)作者好像在同死者话家常,但想到侄儿的生、病、死、葬料理不到又陷入了沉痛的自责,悲情再一次喷涌而出。彼苍得天,其有极!如果说先前之悲只是悲侄 儿之死,而此时已转而为无限的悔恨和对不公平的上天的诅咒了,并且表示了自己无意于人世的沉痛心情。
全文悲起悲结,中间穿插了两次叙述,抒悲情是本文的主题,是茂盛枝叶,而叙述则是文章的框架,是悲情的依托。悲情在回忆中不断加深。这种波浪式的结构使作者的悲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4提问: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 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明确: 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韩愈出身于小官史家庭,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庭成员。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家族之事边连个商量之人也找不到。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中来,进而想到无意于人世呢?
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但却
多次应考落第,25岁中进士后还要到处请求权贵援引举荐(如《与于襄阳书》29岁才开始入仕途。到35岁写作本文之时的几年间,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处漂泊。他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心自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自身无限的酸楚。于是他便喊出了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肺腑之言。 5.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情的?
同桌共同讨论后明确:作者写这篇祭文的目的不在称颂死者,在于倾吐自己的至痛之情。他紧紧围绕着叔侄间生离死别这个中心,选取那些值得怀念、忧戚,或感到遗憾的生活琐事,写来如叙家常,充满着生活气息,让人深感真实、可信。作者又不是纯客观地叙事,而是黄型事件的叙述中,侧重抒写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他以痛惜、遗憾、内疚之情来叙事,叙事中处处含情,使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作者又充分运用第一人称的方便,尽情地把自己的一切感受都倾注到叙事之中,写得如泣如诉。
三、艺术手法的体现 提问:本文作为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归纳艺术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后明确: 1.破骈为散、自由多变的形式。祭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形式上多采用四方韵文或骈文,篇幅短小,十分呆板。韩愈此文,完全突破了四言韵文和骈文的框框,用纯净的散文体自由抒写。为人们用祭文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以生活琐事为依托,抒发了作者对侄儿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情感,并且采用了反复直抒的方法,让人读其文能想见其为文时边哭边写、痛不欲生的情状,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 3.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饰。《古文观止》评此文: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韩愈写这篇祭文,不是有意做文章,而是为了倾吐自己的真情,边诉边说,所以他能做到情至笔随,字字句句皆从肺腑中自然流出,毫无雕饰之痕迹。

四、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
辩题:商品经济时代还要不要亲情 1学生推荐两个小组还要不要亲情
正方观点:亲情、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不可丢。 反方观点:商品经济时代,适者生存,不能因亲情阻碍了前进的步伐。 2.双方稍作准备后辩论开始。 参考内容:
正方: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尊老爱幼、亲情友爱是传统美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能丢的。试想一个丢掉传统不顾社会舆论的人,即使有经济头脑,他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是寸步难行的。因为丢掉亲情,就意味着冷酷无情,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是站不住脚的。因此要想在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就不能丢掉亲情。
反方:亲情固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商品经济时代,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商场如战场。如果一个人一味地顾及亲情,就会为亲情所累。试想一个企业,如果大部分人员都是亲戚朋友,那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员工犯错不能说,违规不能裁,没有忧患意识,没有竞争意识,这样的企业怎能立于不败之地呢?因此在商战中,想有所作为,就不能为亲情所累。
五、课文总结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身体力行,在写作本文时一改以前祭文死板的骈文形式,破骈为散,通过自由抒写的散文形式,尽情地倾吐自己心中的悲痛,开了祭文自由抒情的先河,我们应学习韩愈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幼时为伴,未尝相离(2段) 1.生离之情
融情于事 3 死别之情 祭奠之情 三别三会,聚少离多3段) 少、强先殁,不合常情(4段) 惊闻噩耗,疑梦非真(5段) 若死有知,愿从汝死(6段) 子孙幼弱,睹之生悲(7段) 病因死期,萦廻于心(

89段) 吊慰、改葬、事事不忘 10段) 抚孤成立,馀年之愿 2.4: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案 1 2 【课外扩展阅读】 父母的爱 梁实秋
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一个孩子,自从呱呱坠地,父母就开始爱他,鞠之育之,不辞劬劳。稍长,令之就学,督之课之,唯恐不逮。及其成人,男有室,女有归,虽云大事已毕,父母之爱固未尝稍杀。父母的爱没有终期,而且无时或弛。父母的爱也没有差别,看着自己的孩子牙牙学语,无论是伶牙俐齿或笨嘴糊腮,都觉得可爱。眉清目秀的可爱,浓眉大眼的也可爱,天真活泼的可爱,调皮捣蛋的也可爱,聪颖的可爱,笨拙的也可爱,像阶前的芝兰玉树固然可爱,癞痢头儿子也未尝不可爱,只要是自己生的。甚至于孩子长大之后,陂行荡检,贻父母忧,父母除了骂他恨他之外还是对他保留一分相当的爱。
父母的爱是天生的,是自然的,如天降甘霖,霈然而莫之能御。是无条件的施与而不望报。父母子女之间的这一笔账是无从算起的。父母的鞠育之恩,子女想报也报不完,正如诗经《蓼莪》所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之恩像天一般高一般大,如何能报得了!何况岁月不待人,父母也不能长在,像陆放翁的诗句早岁已兴风木叹,生永废蓼莪篇正是人生长恨,千古同嗟! 古圣先贤,无不劝孝。其实孝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的,否则劝亦无大效。父母之女间的相互的情爱都是天生的。不但人类如此,一切有情莫不皆然。我不大敢信禽兽之中会有枭獍。
父母爱子女,子女不久长大也要变成为父母,也要爱其子女。 以父母之爱像是连锁一般,代代相续,传继不绝。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维护人类生命之最大的、最原始的、最美妙的、最神秘的力量莫过于父母的爱。 2篇:《诗小雅蓼莪》 《诗·小雅·蓼莪》

怀念父母恩德的问题
蓼蓼1者莪,匪莪234。哀哀父母,生我劬5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6。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7之罄矣,维罍8之耻9。鲜10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11,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12我,拊13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14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15天罔1617 南山烈烈18,飘19风发发20。民莫不穀21,我独何害22 南山律律23飘风弗弗24。民莫不穀,我独不卒25 【译文】水蓼啊很像抱娘蒿,可这莪不是那青蒿。哀伤我哀伤的父母,生我养我真辛劳。
水蓼啊很像那抱娘蒿,可这莪不是那牡蒿。哀伤我哀伤的父母,生我真是瘁又劳。
瓶子里面空荡荡,把着酒杯也羞愧。很少人能生活好,不如早早死了好。没有父亲何凭借,没有母亲何所靠?走出门去含悲凉,进入家来何所往。
老父亲啊生了我,老母亲啊养育我。抚摸我呀蓄养我,喂大我呀教育我。看顾我呀庇护我,进进出出怀抱我。想要报答这恩德,老天无边没准则。 南山啊光明显赫,旋风啊呼呼作响。他人啊都能得养育,为何独我不胜过?
南山啊有那法度,旋风啊哗哗吹过。他人啊都能得养育,为何独我完不成?
【说明】《蓼莪》诉说的是怀念父母恩德的问题。这亦是一首在家族内部小型宴会上唱的雅歌,是一首思乡歌。歌者看着眼前空空的桌子,空空的碗盘,空空的酒杯,不由悲从中来。他先以水蓼起兴,眼前虽有老人,可这老人不是我父母,正因为看着眼前的老人饥寒交迫,因而想起自己的父母也是饥寒交迫。父母亲生我养我育我教我,抚慰我怀抱我,而父母亲现在正受苦受难,我却不能奉守在父母跟前。后两段的南山,则暗喻统治者,歌者在他手下工作,不能回家侍奉父母,无可奈何的心情流露无遗。
——————————————
————
【注释】1.蓼:(liǎo蓼属植物的泛称。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花小,白色或浅红色,果实卵形、扁平,生长在水边或水中。茎叶味辛辣,可用以调味。全草入药。亦称水蓼《诗·小雅·蓼萧》蓼彼萧斯,零露湑兮。·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2.莪:即莪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像针,花黄绿色,生在水边。嫩茎叶可作蔬菜。也叫萝、萝蒿、廪蒿,俗称抱娘蒿。《诗·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阿。说文》莪,萝莪蒿属,从草,我声。
3.伊:(yī古通《书·文侯之命》其伊恤朕躬!《诗·邶风·雉》我这怀矣,自诒伊阻。《诗·小雅·小弁》何辜于天,我罪伊何?《诗·周颂·我将》日靖四方,伊嘏文王。这里用为之意。 4.蒿:(hāo草名。有白蒿、青蒿、牡蒿、臭蒿等多种。特指青蒿。《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韩非子·十过》公宫之垣皆以荻蒿楛楚墙之,有楛高至于丈。” 5.劬:(qu·邶风·凯风》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小雅·北山》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荀子·富国》或佚或乐,或劬或劳,非特以为淫泰夸丽之声。《集·虞韵》劬,劳也。这里用为辛劳之意。
6.蔚:(wèi即牡蒿。菊科。一种多年生草本,全草入药。 7.缾:(ping古同《方言》五:缶其小者谓之瓶。这里用为瓶子之意。
8.罍:(lei酒樽,也可用来盛水。《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诗·大雅·泂酌》可以濯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周礼·春官·尊彝》皆有罍。《礼记·明堂位》山罍,夏后氏之尊也。这里用为酒杯之意。
9.耻:(chǐ齿《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国·越语上》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吕氏春秋·顺民》越王苦会稽之耻。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君不使无耻。《说文》耻,辱
也。这里用为内心羞愧之意。
10.鲜:(xiān·毕命》世禄之家,鲜克由礼。·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尔·释诂》鲜,寡也。郭璞注:谓少。《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礼记·大学》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荀子·哀公》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这里用为很少之意。 11.怙:(hù《书·康诰》惟时怙冒,闻于上帝。《诗·唐风·鸨羽》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左传·宣公十五年》怙其俊才。《韩非子·亡征》恃交援而简近邻,怙强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国者,亡也。《说文》怙,恃也。这里用为依仗、凭借之意。 12.鞠:(jū古通《书·盘庚》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尔·释言》鞠,生也。这里用为抚养、生育之意。 13.拊:(fǔ《左·宣公十二年》王巡三军,拊而勉之。《公孙龙子·坚白论》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无白也。《荀子·王制》我今将修饰之,拊循之,掩盖之于府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马掩迹。拊而发之。《说文》拊,揗也。段玉裁注:揗者,摩也。古作拊揗今作抚循古今字也。尧典曰:击石拊石拊轻击重,故分言之。《汉书·外戚传上》主拊其背曰:行矣!’”这里用为抚摸爱惜之意。 14.复:(fù服《·小雅·黄鸟》言旋言归,复我邦族。·小雅·莪》顾我复我。《管子·禁藏》复贤力,所以劝功也。本意覆盖。这里引申为庇护之意。
15.昊:(hào《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诗·小雅·节南山》昊天不平。《诗·大雅·板》昊天曰明,及尔出王。《诗·周颂·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诗·周颂·时迈》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指天广大无边之意。
16.罔:(wang《易··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书·大禹谟》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诗·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大雅·思齐》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管·轻重乙》崇弟、蒋弟、丁、惠之功世,吾岁罔。《尔雅·释言》
罔,无也。《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楚辞··惜诵》君罔谓汝何之。这里用为没有之意。
17.极:(jí《书·洪范》建用皇极。《诗·小雅·菀柳》俾予靖之,后予极焉。《诗·大雅·江汉》匪疚匪棘,王国来极。《诗·商颂·武》商邑翼翼,四方之极。《管子·问》以顺完德,后乡四极。《老子·六十八章》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荀子·解蔽》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司马迁《报任安书》立名者,行之极也。这里用为最高准则之意。
18.烈:(liè《书·洛诰》以予小子扬文武烈。《诗·小雅·黍苗》烈烈征师,召伯成之。《诗·大雅·思齐》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诗·周颂·载见》休有烈光。《孟子·公孙丑上》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韩非子·诡使》而好名义不进仕者,世谓烈士这里用为光明,显赫之意。
19.飘:(piāo《诗·小雅·何人斯》其为飘风。《诗·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飘风自南。《管子·小问》飘风暴雨不为人害,涸旱不为民患。《老子·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尔雅》回风为飘。《韩非子·用人》飘风一旦起,则贲、育不及救。《说文》飘,回风也。盘旋而起。这里用为旋风、暴风之意。
20.发:(fā形容词。《易··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诗·卫风·硕人》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诗·小雅·四月》冬日烈烈,飘风发发。这里用为形容风声之意。 21.穀:(gǔ《诗·小雅·小宛》教诲尔子,式穀似之。《诗·小雅·小弁》民莫不穀,我独于罹。《荀子·霸》穀禄莫厚焉。这里用为赡养、养育之意。
22.害:(hài·大有·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诗··葛覃》害浣害否?归宁父母。《诗·小雅·四月》民莫不穀,我独何害?《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己。《韩非子·饬令》其能,胜其害,轻其任。《史记·酷吏列传》极知禹无害,然文深,不可以居大府。这里用为胜过、超过之意。

23.律:(lǜ绿··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微子之命》弘乃烈祖,律乃有民。《礼记·中庸》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南子·览冥》以治日月之行律。高诱注:律,度也。正字通·彳部》律,法效也。这里用为规律、法度、规则、周期律之意。 24.弗:(fú古同发发形容风声。《诗·小雅·蓼莪》高亨今注:发,疾风声。
25.卒:(zú《书·舜典》如五器,卒乃复。《书·大诰》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邶风·日月》父兮母兮,畜我不卒。朱熹注:畜,养。《诗·小雅·楚茨》礼仪卒度,笑语卒获。《诗·鲁颂·泮水》式固尔犹,淮夷卒获。《论语·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韩非子·解老》人始于生而卒于死。这里用为终止、完毕之意。 3篇:蓼莪篇(诗经小雅 蓼莪篇(詩經小雅)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全文翻譯】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青蒿。可憐的父母親啊!為了生養我受盡勞苦。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牡菣,可憐的父母親啊!為了生養我積勞成疾。 小瓶的酒倒光了,是大酒罈的恥辱。孤苦伶仃的人活著,還不如早些死去的好。 沒了父親,我依靠誰?沒了母親,我仰賴誰?出門在外,心懷憂傷;踏進家門,魂不守舍。
父母雙親啊!您生養了我,撫慰我、養育我、拉拔我、庇護我,

不厭其煩地照顧我,無時無刻懷抱著我。
想要報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樣的浩瀚無邊! 南山高聳聳,暴風陣陣起,人們沒有不過好日子的,為何只有我遭受不幸! 南山高巍巍,暴風呼呼吹。人們沒有不幸福的,為何只有我不得終養父母!
4篇:七年级语文上册寸草春晖《蓼莪》教案新人教版
江苏省省锡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寸草春晖 《蓼莪》教案 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搜查资料和学习初步了解什么是国学。
2、朗读文章了解大意,体会诗人无法奉养父母的哀痛之情。 3、培养学生赡养、孝敬父母的美好品德。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 一、导入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三字经》千百年来传诵至今,是我国传统文学中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文学著作被称为国学 二、认识国学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诗经》《论语》《孟子》《道德经》等等都是国学经典著作。 浩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 ,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三、学习《蓼莪》
1、朗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握节奏,读出韵律。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2、理解内容:结合书下注释,教师串讲
参考: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翻译:那高高的植物是莪蒿吗?原来不是莪蒿,是没用的青蒿。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受尽了辛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翻译:那高高的植物是莪蒿吗?原来不是莪蒿,是没用的杜蒿。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竟积劳成疾! (第一层,写父母生养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翻译:小瓶的酒倒空了,那是酒坛的耻辱。失去父母的人与其在世上偷生,不如早早死去的好。没有父亲,我可以依仗谁?没有母亲,我可以依靠谁?出门在外,心怀悲伤,踏入家门,像没有回到家一样。(家空荡荡)
(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 1 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句中设喻是取瓶罍相资之意,非取大小之义。鲜民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翻译:父亲母亲生我养我(互文句式),你们抚爱我疼爱我,使我成长培育我,照顾我庇护我,出入都看顾我,我想报答你们的大恩大德,好像苍天的无穷无尽。

(第四章前六句一一叙述父母对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欲报不能!是使动用法。 4、小结:体验意境,熟读能背。
此诗是以充沛的情感表现赡养、孝敬父母美德的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诗人所抒发的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这是悼念父母的祭歌,被称为千古孝思绝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0d27cffec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90.html

《蓼莪读后感(共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