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湘西文化旅游资源

发布时间:2016-10-31 13:36: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整合湘西文化旅游资源之我见

一、问题的提起

骤雨不终日,暴风不终朝”这句话说明任何物象都不可能永远处于巅峰状态。以凤凰为龙头的湘西旅游业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其巅峰期已过,目前正处于巅峰保持期。从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虽然仍呈攀升态势甚至还会出现一个新的高潮势头,但那是产业发展惯性使然,这正如每日气温的变化一样。拿气温的变化来说,从理论上讲每日气温的最高值在正午十二点钟,十二点一过气温便会下降。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过了十二点,气温并不会下降而是会继续升高直到十四点左右才会出现气温最高值,这是气温上升的惯性使然。实质上过了十二点,促使气温上升的热源——太阳光度已渐趋减弱,气温上升的整体态势是趋弱的。湘西的旅游业目前正是这样一种态势:表面看,客量攀升,来势喜人,然而这是一种真实的假像,实质是目前湘西旅游业的回光返照。湘西的旅游业已呈强弩之末,这是国内整个旅游行业的大势,也是符合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事物发展规律的,是事物发展的常态。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强弩未达“末”之前早做准备,早做谋划,以便更长时间的保持湘西旅游产业的巅峰期。那么,怎么样才能保持湘西旅游业的长盛不衰呢?这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二是湘西州自身内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就是内因外因的问题。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是外因,自身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则是内因。本文拟就影响湘西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因做一探讨。尽管湘西旅游资源丰富,然而经过十多年的挖掘开发,可以说能开发利用的都已开发利用了,很难再开发出新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尽管已近乎全面开发,但所得的效益还远远小于所应获得的效益,没有发挥出湘西固有的旅游资源在促进湘西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当可以发挥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湘西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被科学合理地整合,各资源点都是各自为政,竞相搞粗放式开发经营,在旅游市场上形成不了合力。旅游资源没有整合,缺乏合力,严重地迟滞了湘西旅游产业的发展。所以整合湘西旅游资源以保持湘西旅游业发展的旺盛势头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二、问题的根据

(一)湘西旅游资源概况

作者生长于农村,工作在县城,长期关注土家族、苗族文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致力于湘西旅游事业,对湘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历程颇为了解。本文所说湘西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湘西则为包扩张家界市全部和怀化市大部在内的整个武陵山区,即古巫州地,唐初著名的巫州平獠之战的古战场,也就是《凤凰厅志》所载的“唐时都督某,镇抚溪苗”的发生地。“镇抚溪苗”后的五十年出现了黄丝桥兵城,黄丝桥城就是为了固守镇抚溪苗的成果而构筑的,此是另一话题,在此不再赘述。

湘西旅游资源丰富,从总体上看可以归为两类即自然资源景观和人文资源景观。湘西地处“古五溪”腹地,域内山高林密、溪河纵横,是楚巫文化圈的中心区域,在信鬼不信神的楚巫文化的长期浸润下,在求生存的狩猎与征战的需要下,在对生命的追求与渴望中,在长期的土司自治、苗汉隔离,“汉不入境,蛮不出峒”的环境里,族民自强不息,形成了“呷得亏,霸得蛮,不怕死”的优良品格,酿就了许多不为外人知悉的“谜”,这些“谜”就是湘西独特的文化,自然且优美。笔者有幸生长在这里并承接该课题,多次参加土家族、苗族文化的研析,情至深处,有感而叹:湘西是一块文化的厚土,生长在这里的人们没有理由“拿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

湘西旅游资源是湘西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石,湘西旅游产业是湘西旅游资源传承的载体。我们应致力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双赢。旅游资源的开发,鉴于湘西旅游资源目前开发的现状,现在开发的实质就是对旅游资源的整合。整合湘西旅游资源首要的就是摸清旅游资源家底。湘西的自然景观资源独特优美,大自然的原汁原味浓烈;湘西的人文景观资源繁多厚重,历史文化的穿透力强。由于湘西历史悠久,楚巫文化源远流长,这就使得湘西的人文景观资源在湘西的旅游资源中所占的份额远多于自然景观资源所占份额,这就决定了我们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应着重于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

1、 湘西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资源

1湘西之美在于山。湘西为湘川咽喉之地,这里峰峦叠嶂,林木参天,溪河纵横,洞奇石美,名胜迷人。巍巍武陵是湘西的脊梁,形似睡美人的八面山,莽莽苍苍的高望界……她们或林海绵亘,荫天蔽日;或珍禽异兽,不绝于野;或如草原,一望无边。这里有龙山乌龙山、古丈红石林、凤凰天星山三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形成鼎立之势。境内还有南华山(凤凰)、不二门(永顺)国家级森林公园,太平山(龙山)、卧龙峡(古丈)省级森林公园;还有保靖白云山、永顺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堪称桥梁奇迹的主跨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矮寨特大悬索桥等,可谓满眼尽收异石奇景,移步皆通秀丽风光

2)湘西之美在于水。湘西州境主要河流水系,内有沅江干流过境,蜿蜒曲折,是湘西通往外界的主干;武水干流横穿东西,过境一线,攸关“盘瓠辛女”摇篮;如诗如画的酉水,绝壁险滩,是湘西亘古不息的血脉;含情脉脉的沱江,景色迷人,令人流连忘返;惊险刺激的猛洞河,两岸青峰耸峙,无愧“天下第一漂”;来去无踪的皮渡河,修竹夹岸,十里长廊一画屏……湘西八县市河流段、水库、山塘数竟高达216个。她们犹如镶嵌着颗颗珍珠、熠熠生辉的玉带,赐予这块圣地以仙灵之气。

2、湘西的文化厚重

中内外游客冲着沈从文先生笔下的神秘湘西而来,如只让他们看到湘西的奇山异水,而不让他们尝试着解开湘西的“神秘”, 领略湘西之美的神韵,他们则降低了来湘西旅游的品质,错过了和湘西之“魂”——文化的零距离接触。而对于湘西文化来讲,则失去了走向世界的机会。湘西山水之灵气、地里之特殊、文化之碰撞,铸就了湘西文化的符号——湘西的男人和女人。男人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历尽沧桑的宽容,一种返璞归真的真诚,一种悲天悯人的处世观念,一种对友情、亲情、爱情始终如一的执着。女人则如一朵山花,一抹华云,灵秀天成,美得水灵,丑得精灵,既有湘女的多情,又有川妹的热辣,真乃清水一芙蓉。湘西的男人和女人无不透露出湘西文化的厚重。

1)非物遗产类。截止2012年底,湘西非物质文化资源涵盖10大门类3200多项,列入国家级名录的有26项、省级的有58项。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2位、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4位。2004年湘西成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唯一进入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试点的地区。2010年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文物史迹类。具有代表性的有:能带你寻梦千年的龙山里耶秦简,有记录民族发展史诗的凤凰古城、溪州铜柱、老司城、黄丝桥古城、特色村寨,有叙说民族不断抗争的南长城等。

3)文化艺术类。具有代表性的有:工艺精湛、风格独具的古建筑老司城祖师殿,还有土家族茅古斯舞、“红灯千盏人万叠,一片缠绵摆手歌”的辉煌艺术,跳花节、花灯戏、咚咚喹、打镏子、西兰卡普、银饰制作、蜡染工艺、赶尸放蛊、刀山火海、苗家武术等等,无不体现淳朴的民情和独特的神奇民俗。

4)人类起源传说物证类。秦简的发掘与各种考古资料足以证实,这里是人类发祥地之一。这里还流传着齐天大水、东方“诺亚方舟”的传说;还流传着高辛帝率盤瓠征战蛮夷(见《后汉书.蛮夷传》),盤瓠得胜后带回“金谷种”的故事。可以推断,这里的人们最早完成从采集渔猎向原始农业的过渡,距今约一万二千五百多年的“玉蟾岩稻作文化遗址”是最有力的佐证;还有与龙文化配对的“凤凰”文化;还有人类祖先之一——盤瓠的发源地。有多座凤凰山(仅凤凰县境内就有三座)、盤瓠洞等存世实景。人类起源的传说让人听得见、景观让人看得见、实物让人摸得着,当然能引起游客足够的寻根问祖、探险猎奇、休闲观光的兴致

5)名人史实类。据不完全统计,湘西州人文存量居湖南第一,历史文化名人数量超过全省平均数1.5倍。“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奇异山水赋予了湘西人勤劳朴实、能歌善舞、睿智彪悍、俭朴率真的性格。现在来到湘西还可以看到、体会到湘西人古道热肠的优良传统。湘西人居内可称“王”:彭氏“土司王”历时800余载;“湘西王”陈渠珍统领湘西达半个世纪。湘西人出境可当“官”:湘西人坚信,只要肯拼,就能衣锦还乡。仅凤凰县历史名人就有:乾嘉苗民起义的杰出领导者吴天半,抗英名将郑国鸿,率先加入“敢死士”后官居贵州提督的田兴恕,全国政协七届常委、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政委、第一任专职政治委员李振军,中国科学院院士肖继美,一生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的民国第四任民选总理熊希龄,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画坛怪才黄永玉……当攸关民族存亡时,凤凰人照样挺身而出,纪实小说《血战嘉善》就是一个对凤凰人忠诚侠义、“不怕死”品格最为经典的写照。

6)饮食文化类。湘西土家族、苗族皆是古老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殊性,饮食文化有其别具一格的独特性。尤以米豆腐、蒿菜粑、腊肉、糖撒、酸鱼、血耙鸭、社饭、菜豆腐、豆腐乳等闻名于世。

(二)湘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1、历史悠久,增强民族自信

土家族人自称“密基卡”,译成汉语:“密基”是“土家”,“卡”是“族”或“大家族”。老土家自称是“土龙地主”、“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土家族称苗族为“白卡”,译成汉语是“邻居的人”。可见土家族、苗族皆是古老的土著居民。

保靖县洞泡山出土的18种哺乳动物化石,说明120万年以前,湘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存在,花垣县边城镇考古表明,10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在这里。可以推断,有人类时就有了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祖先一直居住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2、区位优势,促进我辈自励

湘西州地处内陆腹地山区,是传统意义上大湘西的区位中心。因319209国道、229省道交融,包茂高速、枝柳铁路贯穿全境,吉张、吉常、吉大、吉怀、吉恩高速向四周放射,州府吉首成为湘、鄂、渝、黔四省边区经济圈交通的中心,具备成为大湘西和四省边区的游客集散中心的条件。再站高一点,湘西地处联通重庆经济区和长株潭经济区的中间地带,具有承东启西的作用。

交通是发展旅游的瓶颈,湘西在近3——5年还需加大跑项争资的力度,多修几条高速、高等级公路,甚至走招商引资、自筹自建的办法也必须尽快破解交通瓶颈,畅通特色景点交通。

3、个性优势,激励地区自勉

游客旅游动机之一就是探秘猎奇心理,他们所感兴趣的也是异质文化的不同点、特殊点。湘西历史悠久,可上溯十几万年,文化旅游资源尤具个性,很多东西是“唯独我有”的。如在音乐舞蹈方面有:土家族单簧竖吹乐器——咚咚喹,制作虽然简单,却能吹出欢快清脆的旋律;原生态的山歌、船歌等;还有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中外来宾称誉为“千年不老茅谷斯”舞;苗族的接龙舞等。如在衣食住行方面有:土家族苗族服饰、“酸、辣、鲜、腊”的吃货、吊脚楼等。如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信鬼不信神、赶尸放蛊、袖里乾坤等。因此,我们可根据自身实际,结合自身的人文和特色优势,营造一个逼真的文化背景,将“唯独我有”的产品做大做强,使我们的产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4、政策优势,推进湘西自强

省政府做出了以开发湘西州为中心的大湘西的决策,这为湘西经济崛起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湘西应该牢牢把握好这一时机,用好自身优势,用活西开和大湘西经济开发的政策,用足国家旅游局“联合设计开发贯通几条武陵山精品旅游线路是发展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的极好路子”指示精神,尽早融入武陵山文化旅游经济圈,走出特色旅游发展之路。

(三)湘西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

1、资源处地分散

为了延续血脉,少数民族不断抗争,形成以族聚居,以寨相通的局面,文化也随之不断迁徙与发展。这些地方大多交通相对闭塞,导致各文化旅游景点相互之间的连接并不紧密,缺少一个能统一指挥、具有大局观念的整合利用系统,往往是各自为阵,没有形成一个“圈”。加之我们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还停留在初加工的水平上,缺乏精雕细琢,没有推出自己的精品。

2、交通条件制约

湘西交通发展滞后,是成为湖南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的主要原因。要成为武陵山区文化旅游发展的中心,必须不遗余力构建各景点区的立体交通网络系统,让游客不走回头路,在湘西能多看、多听、多玩、多体验、多思考,能洗净铅华,回归自然。

3、基础设施滞后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深度广度,没有形成专项型品牌性的旅游景点,旅游空间相对狭小,游客容易走马观花的过一遍,更谈不上有故地重游的激情。这与我们高品味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强烈反差,实在有愧于祖先,对不起子孙。

4、后勤服务水准不高

在景点区,缺少大规模的地方特色饭店和其他消费场所,接待容量有限,现代后勤服务水平比较落后,服务消费价格随意,没有常态化管理机构。导致很多高水平消费群可能因为住宿等生活条件的限制而放弃或减少在湘西驻足的时间。加之导游水平偏低,素质不一,过境游客绝大多数靠自己眼睛看,听得少,想得少,记得少,缺乏再次游玩的冲动。

5、旅游商品缺乏民族文化特色

旅游商品自产的少,大多从云南、贵州批发而来,且质低价廉,民族风味欠缺,更无收藏价值,这就导致整体旅游消费额度提不上去。像土家族的制锦工艺——西兰卡普,苗族的银饰加工、刺绣只有少数人掌握,并没有开发出来。民族特色表演方面,大型点的没有民族特色,小规模的又水平低,都难以形成品牌效应,不够吸引力。这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超过湖南平均水平4倍”应有的水准!

三、问题的解决

(一)整合优势,打造精品

我就湘西这“一亩三分地”怎样开发、整合、市场运作,用好用活湘西文化旅游资源提点建议。为避免大量的重复建设,节约大量的资金,又能使湘西整体驶入第三产业发展的快车道,我谈两点不成熟的看法。

1、用足亮点,以一带三。凤凰古城旅游可谓火爆,我们可以省政府批准实施的《(2011-2020)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为抓手,以凤凰为龙头,带动德夯苗寨、猛洞河漂流、里耶秦简的三地旅游。将湘西一串串闪烁的旅游景点、一座座富有传奇的城镇、一群群各具特点的民族村寨组成的一幅幅旅游画卷展示给世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浪费与西安“兵马俑”文武同辉的“秦简牍”旅游资源,才不至于影响我湘西州的旅游产业整体连动式发展。

2、用好节点,三足顶力本文所指“节点”为旅游、疏散中心。“节点”有二:一是文化旅游资源“节点”,它包括德夯苗寨、猛洞河漂流、里耶秦简等;二是交通线路“节点”,它包括花垣、边城茶洞、永顺、龙山等地高速下线,还包括铜仁凤凰机场、芷江机场、张家界机场等。湘西文化旅游资源多如繁星,全部一次性开发利用无异痴人说梦。由此,我认为,开发利用贵在合理,具体想法是:

在文化旅游资源“节点”方面:与中原相对隔绝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使湘西保留了大量古代的原生态文化,个“节点”应找准自己的位置,拿出自己的特色。在湘西之前冠以“神秘”二字恰到好处;凤凰古城定位于“中国最美的小城”也合适不过;德夯苗寨应定位于“苗族文化探究”,加上与矮寨特大悬索桥联姻互动,收效绝不会差;里耶秦简牍以“有奖解密秦简牍”为引子吸引游客的眼球;如在河岸加建一条土家吊脚楼文化长廊和一台展示精彩晚会足以留下游客;“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是一个集山势、水色和珍稀植物于一体,汇古镇风貌、山野情趣为一色的水道旅游胜地,适宜休闲、猎奇。以上对各“节点”的定位,均不失为亮出名片的一个办法。

在交通“节点”方面:一是延伸张家界至花垣县的高速经里耶镇、龙山至黔江区,修通吉首经古丈县至永顺县、沅陵县高速公路,畅通交通大动脉。

解决了“节点”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打造几条具有竞争力的区域旅游精品线路。第一条:吉首——凤凰古城——德夯苗寨——红石林——芙蓉镇——猛洞河(溪州铜柱)——老司城——里耶镇——边城镇——铜仁凤凰机场;第二条:张家界——芙蓉镇——猛洞河(溪州铜柱)——老司城——里耶镇——边城镇——凤凰古城——铜仁凤凰机场;第三条:怀化——凤凰古城——德夯苗寨——红石林——芙蓉镇——猛洞河(溪州铜柱)——老司城——里耶镇——边城镇——铜仁凤凰机场。这几条线路既包含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村寨,也涵盖了国家级保护文物,可谓一条线路串起一路美景。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点率先开发并与交通规划接轨,一定能很快促使“三足”——德夯苗寨(矮寨特大悬索桥)、猛洞河漂流、里耶秦简牍成为我州继凤凰古城之后的新兴旅游支撑点,届时湘西旅游就形成四处开花格局,湘西旅游就形成了一个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景观为一体的旅游产业经济圈。

(二)大湘西整体开发运作开发,形成合力

1、大胸怀揭示文化内涵,关键是在字上修内功,引进来

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内蕴性和与生俱来的独特性,我们文化旅游资源点多面广,其中不乏糟粕,“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可见文化的研究又离不开对其他文化研究的学习和借鉴,离不开其他地区学者对相关问题研究成果的吸纳与借鉴。就湘西这样一种曾经辉煌却又突然藏匿的神秘文化而言,更需要我们敞开胸怀,吸纳优秀,尤其需要跳出圈外,珍视圈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站在文化研究的历史高度,揭示湘西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构建大湘西文化旅游经济圈,推进这一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点”是一个地方的名称,要想走出去,就必须“修内功”,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地方文化特质、对外宣传的名片。修内功是指通过发掘民族文化,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改善民族文化环境,从而凝聚人心,达成民族共识,使文化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过程。它强调的是从开发到整合,最后打造出精品。

“修内功”是为了我们的旅游产品有特色、有亮点,是“唯独我有”的,是“引进来”前提,“引进来”既包含“修内功”所需要引进的专家型人才,也包括引来游客的驻足。也可以讲是“修内功”所期盼的结果。

2、大视野整合与利用民族文化,关键是在线字上接地气,走出去

“线”是游客的选择,忌讳重复、坐车时间多观景时间少。由此我们应尽量使游客少走弯路,在“接地气”上狠下功夫,破解交通瓶颈,设计出一条条旅游精品线路。如第一条:凤凰古城——德夯苗寨——红石林——芙蓉镇——猛洞河(溪州铜柱)——老司城——边城镇——里耶镇——乌龙山——恩施机场……

“接地气”是为了活络自身的经脉,是为了我们的产品更好地走出去,走出去则是为了向世界传播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价值理念。要做到这一点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用畅通的动脉“接地气”。交通动脉的畅通,缩短了景点之间的距离。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其势已成、其时已至,有利于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2)用相近的习俗“接地气”。游客来到大湘西,旨在观赏、领略、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并通过适当的参与达到怡情养心的目的。大湘西山同脉,水同源、文化同质,我们在开发发展时,要坚持少抄袭、多个性,少浮华、多人文,少随意、多研究的原则,通过精雕细琢、提炼升华,开发出自己的拳头产品。

3)用合理的布局“接地气”。根据民族特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做到一市一主导、一县一特色,避免同质化地重复建设,同质化地恶性竞争。

3、大手笔谋划连片特困区奔小康,关键是在 字上做文章,奔小康

为一改进退触藩的现状,拆除旅游市场壁垒,尽快促成武陵山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形成,建议国家旅游局成立“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司”,打破行政区划,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步调,整体推进。

湘西的人民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与其他文化的相互接触和碰撞,形成了“酸”得摇头、“辣”得出汗、“惊”得悚然、“奇”得赞叹、“美”得心甜的独特文化,不仅传达出外在的感性之美,而且勾勒出民族的产生与立世、进化与发展的内在理性之美。湘西抓住发展文化旅游这个产业,是基于大湘西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的正确选择,更是帮助当地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金钥匙”。只要我们善于整合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找准方向,加大力度,湘西旅游一定会迎来井喷式增长,第三产业一定会成为湘西经济腾飞的引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106ad6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e.html

《整合湘西文化旅游资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