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地廉政文化

发布时间:2023-02-19 21:20: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WORD格式可以任意编辑

中国历史上的廉政文化
廉政不仅是一种政风,更是一种文化。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它不因历代政治、制度的更迭而消失。廉政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中华文化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廉政文化起源
中国廉政文化萌芽于中华文化形成之初,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追溯到上古原始氏族部落联盟时期。那时,人类虽然没有后世严格意义上的廉政意识,却有了平均分配食物的概念,有了最早的廉政行为和措施,并给后世留下了民主议事、推举有德者居其位的廉政记忆。一位叫皋陶的氏族首领首先提出了九德,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这里所提到的简而廉,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廉政文化的最早记载。




《周礼·天官
·小宰》日: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日廉善(指善于行事,能获得公众好
评);二日廉能(指能行政令,较好地贯彻各项法;三日廉敬(指不懈于位,恪尽职令)守)
把廉作为一种比较完整的道德观念和治国思想,则是在西周初年。
四日廉正(指不倾邪,品行方正);五日廉法(指守法不失,执法不移);六日廉辨(指临事分明,头脑清楚,不疑惑)。小宰是西周天官的属官,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评判官府的善、能、敬、正、法、辨六件事。这种以廉为本考察群吏的政绩,裁断高下优劣的做法,称为六廉。
沿着《周礼》的脉络,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都把廉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道德体系。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无一不褒扬廉,其中法家更是把廉和政结合起来考察,认为礼义廉耻是立国之本,并制定了廉不蔽恶的原则。墨家学派也同样强调廉在道德伦理中的重要意义,因而最早把廉作为重要德性提出来,
认为君子之德有廉、义、爱、哀四行。此后的各个朝代都设立了各种监察与反贪机构,出台了各种法典以奖廉罚贪。如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监察法汉惠帝时的监御史九条,汉武帝时的刺史六条,明初颁布的一系列劝勉官吏的文书和诰谕,清朝实行的养廉银制度等。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尽职尽责、政绩卓著、清廉守正、严于执法的清官廉吏,产生了诸如吏治廉洁的标准、治贪之道、节俭治

贪等廉论以及许多或讴歌廉洁,或鞭挞贪腐的廉诗、廉文、廉对、廉谣、廉谚、廉戏、廉政故事、格言、警句等等,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廉政文化。
这些在廉政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观念形态和出现的人物事件,构成了内涵丰富、外延清晰的中国廉政文化发展脉络。
二、中国廉政文化发展中的典章与制度
我国的廉政典章与制度伴生于中华廉政文化萌芽时期。其中,官职设置上的互相
制约,道德教育与法制规范的相互配合,严厉惩处与细密防范的有效措施,正确处理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等,尤为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和借鉴。
《尚书·尧典》有鞭作官刑的记载。《尚书》的《胤征》《伊训》等篇记述了夏商两代统治者对官吏职责、义务的界定及官吏失职、渎职、贪污等犯罪行为处罚的具体内容。
先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国家的形成,廉政制度初步建立起来,民本、德治、仁、道、法治等深刻影响后世的廉政典章与制度也在此时产生。
战国以降,官僚行政制度逐渐取代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度。头脑比较清醒的执政者,大多是廉政思想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们能够意识到,属下官吏廉洁自律和崇尚廉政的社会风气,会直接影响政权的兴。衰存亡。正如《晋书》所说:王道治本,经国之务,必先之以礼义,而致人于廉耻。礼一义正,则君子轨道而让于善:廉耻立,则小人谨行而不淫于制度。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以任意编辑
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廉政制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建树。如,先秦两汉时期汉代对受贿罪的惩治,魏晋隋唐时期的魏晋南北朝考试选拔官吏、吏部考司的考课复审、唐代选拔监察官员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1dfe2a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8.html

《中国历史上地廉政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