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19 16:25: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光明中医2015年l0月第30卷第1O期 CJGMCM Ocober 2015.Vol 30.10 ・2065・ 《伤寒论》六病欲解时的含义 棠玉山 摘要:《伤寒论》六病欲解时对研究《伤寒论》具有重要意义。六病欲解时是《伤寒论》的点晴之笔,也是开启《伤寒论》的一把钥 匙。《伤寒论》六病是以时间为提纲归类疾病的。六病时是定义六病的先决条件,六病欲解时是判断六病是否已愈的必要条件。 《伤寒论》六病的诊断标准与治愈标准是统一的,六病时与六病欲解时两者是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相同时段。 关键词:六病欲解时;六病时;伤寒论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5.10.008 文章编号:1003-8914(2015)一10—2065-02 《伤寒论》六病欲解时,分别是指太阳病欲解时, 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 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 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关于 汗,恶风,葛根汤主之”。第125条“太阳病,身黄,脉 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 如狂者,血症谛也,抵挡汤主之”。此二条同为太阳 病,但病位、病性、症状皆不相同。由此可见,太阳病并 非某一单一疾病,而是某类疾病的总称。其它五病也 是如此。 《伤寒论》六病欲解时的含义,历代医家有不同的认 识。有的医家认为此非仲景原文,乃后世加入;有的医 家认为欲解时就是欲愈时,即疾病转愈的时间。众说 纷纭,莫衷一是。认识六病欲解时的含义,首先要弄清 《伤寒论》六病是如何定义的。 《素问・热论》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伤寒论》六病如何归类,原文已有揭示,第3条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阴 阳脉俱紧者,名为伤寒”。臧氏 认为此处“已”当为 “巳”,是时间概念,即太阳病或巳时发热或未时发热, 这与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 又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千金方》引《小品 方》云“伤寒雅士之辞,天行瘟疫,田舍间号耳”。由此 可见伤寒是古人对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伤寒论》 是外感热病的专著。《伤寒论》六病都有发热,发热应 该是六病的必有症状,而六病提纲中并无发热二字,康 在巳时到未时这一时间段内发热或发热加重的疾病, 都可以称为太阳病。以此类推,申时到至戌时发热或 者发热加重的疾病称为阳明病;寅时至辰时发热或者 发热加重的疾病称为少阳病;亥时至丑时发热或者发 氏…认为,这是《伤寒论》的写作特点之一即省笔。比 如太阳病提纲,原文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 强痛而恶寒。”就省略了发热二字。其它五病也是如 热加重的疾病称为太阴病;子时至寅时发热或者发热 加重的疾病称为少阴病;丑时至卯时发热或者发热加 重的疾病称为厥阴病。由此可见《伤寒论》六病是以 时间为纲领归类疾病的。巳至未上,申至戌上,寅至辰 此。但仅凭发热不足以解释《伤寒论》的诸多原文,也 不足以定义六病。 上,亥至丑上,子至寅上,丑至卯上,分别称为太阳时, 阳明时,少阳时,太阴时,少阴时,厥阴时。 从《伤寒论》目录看,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 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这六篇内容占 据主要篇幅。以太阳病为例,仅从字面含义理解,太阳 《伤寒论》六病,每一病都有一个提纲,例如太阳 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 提纲并不是用来定义太阳病的,而是描述太阳病中比 病脉症并治,应该是论述单一疾病的。但从内容看,包 含了部位、性质、症状不同的众多疾病。如原文38条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 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较多见或者典型的一种疾病。理解这一提纲,需要明 确《伤寒论》的空间概念以及疾病性质。原文148条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 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喟,此为逆也”。原文第95条“太 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 外证,悉人在里,此为半在外半在里也。脉虽沉紧不得 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 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此 条,提到了表、里、半表半里,明确了人体空间的划分。 结合时间、空间、病性,太阳病提纲可以解释为,太阳时 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 汤”。此二条都论述表部病变,但病性截然相反,症状 也不同。又如原文第3l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 作者单位:山西省寿阳县中医院内分泌科(寿阳045400) 
2066・ 光明中医2015年1O月第3O卷第1O期 CJGMCM October 2015.Vol 30.10 发热或发热加重,病位在表部,病性属实热,病时、病 综上所述,六病欲解时是《伤寒论》这部书的点睛 之笔,理解六病欲解时的含义,对研究《伤寒论》具有 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六病是否治愈,不是以患者服 药后出现的症状为依据的,而是要看下一个相同病时 位、病性一致的疾病。太阳病篇其它条文,均以此提纲 为参照进行论述。其它五病也是如此。这里强调一 点,厥阴病提纲即典型的厥阴病,病时在厥阴时,病位 在半表半里和里部,病性为寒热错杂。 明确了六病的含义,再看六病欲解时。有些医 家认为六病欲解时就是疾病转愈的时间,这种观点 与临床实际不符。例如原文第l2条桂枝汤方下载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临床上患者 是否还存在发热。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伤寒论》中有 些疾病发热并不明显,而是以某些症状为突出表现,比 如腹痛、呕吐、咳嗽等,这些症状出现或加重,也具有一 定的时间规律,也适用《伤寒论》六病。如原文279条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 服用桂枝汤后,一到两小时便会出汗,如果方药对 症,汗出后则病愈。病愈时间为汗出后,并不一定是 太阳时。这看似与六病欲解时矛盾,其实是统一的。 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此 条临床上发热并不明显,以腹痛为突出症状,腹痛多出 现于太阴时或于太阴时加重,治愈标准也可按六病欲 《伤寒论》许多条文记录,如方药不对症,虽经治疗, 患者出现汗出、呕吐、泻下的症状,但其病不解。例 解时。另外,《伤寒论》中还有些疾病有一定自限性, 不用药物干预,也会自愈,这同样适用于六病欲解时。 如原文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 心下悸,头眩,身咽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病人汗出,其病不解,可见服药后出现的症状不是判 断六病是否治愈的标准。通过此条文可以看出,发 《伤寒论》六病无论自愈还是治愈,六病欲解时都是判 断六病是否已愈的必要条件。《伤寒论》六病的诊断 标准与治愈标准是统一的,六病时与六病欲解时,两者 是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相同时段,同时 汗后,太阳时其人仍发热,太阳病不解,由此可知太 阳时既是太阳病的定义时即在太阳时发热或发热加 重,又是太阳病是否治愈的判断时,两者是统一的。 也进一步证明了《伤寒论》诊疗体系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康守义.三部六病翼・试习伤寒论[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9:103. 如经治疗后,下一个太阳时依然发热或者发热加重, 那么太阳病未解;如果下一个太阳时不发热,则太阳 病欲解;如果别的时段出现发热或者发热加重,则称 [2] 藏东来.试论“六病时位”是《伤寒论》的证治程序[J],中医药研 究.2001。17(3):2.3. (本文校对:康守义收稿日期:2014—10—29) 为传变,其它五病亦然。 浅析“水入则吐 五苓散主之” 刘松涛 吴碧卉 摘要:五苓散方主要为人体水液运行失常而设,如水逆、水痞等症,在临床中应用甚广。在运用五苓散方时大多数医家只注重 把“消渴、小便不利”作为其代表证。笔者认为水逆证是太阳蓄水重症的标志性症状,“水入则吐”即为五苓散主证之一,笔者在临 床工作中也发现只要出现“水入则吐”一症,使用五苓散方便有效,不必悉具“消渴、小便不利”等症。 关键词:水入则吐;五苓散;三焦气化不利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5.10.009 文章编号:1003-8914(2015)-10-2066 ̄2 《伤寒论》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 证便是,不必悉具”是历代医家运用“方证对应”的重 苓散作为“方证对应”代表证。笔者认为水逆证是太 阳蓄水重证的标志性症状,“水入则吐”即为五苓散主 要依据,“方证对应”是方药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伤 寒论》作为“方证对应”的经典,书中方剂大多数具有 特定治疗作用。五苓散是其中之一,而水逆证又是五 证之一。笔者试图从临床工作中对“水逆证”和五苓 散方的“方证对应”作一探讨。 “水入则吐”即用五苓散方临床运用举例 《伤寒论》中涉及蓄水证的条文共有6条,第7l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岐苏华赞医院治未病中心(中山528400) 条“太阳病,发汗后,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2af5cd7df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16.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