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

发布时间:2012-03-20 00:10: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对象:面向三年级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4.课时:第二课时

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典型的文包诗。课文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文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诗的写作背景和缘由。第二部分则是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的诗。

教学目标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媒体出示:每逢佳节倍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题出自哪里吗?(来自于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读了课文你就会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个""写成红色。
    一起来读课题:
  师:看一看,""下面是什么?上面是什么?对,心田。从心田里发出的声音才是最真、最美的声音,让我们用心田里的声音来读课题。
二、自学质疑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媒体出示:( )每逢佳节倍思亲( )
  师:这些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读之前,看一下小黑板上的要求。

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 画出诗人王维看到的、想到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对应着诗中的哪一句。

3)想一想: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
三、精讲点拨,互动探究

1.师: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谁能告诉我,是谁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示:王维
  师:王维是谁?谁来告诉我们?
  出示:长安
  师:说得真好,但老师还想见一见王维,谁来扮演王维作一个自我介绍?

师介绍王维(王维_百度百科

2.师:王维为什么会发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呢?请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划出相关的句子。

组内交流。

媒体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师:你为什么划出这个句子?
 15
 几岁?是啊,也就只比我们大了56,跟我们一样,也是一个孩子呢!
 备注:年纪小
 那么小的年纪,本该呆在父母身边好好地享受父母的关爱,而王维却独自一人远走他乡,这中间,他一定饱受离别之苦。 
  ②京城长安
   王维的家乡在山东,就是华山以东地区,离长安600多公里,中间还隔着高高的太行山,古时候出行靠的是步行和马车,如果乘马车,一刻不停地走,也要走55夜多。王维和他的亲人一个在太行山的这面,一个在太行山的那面,课文中用了一个词——(天各一方)。
是啊,王维离家非常的——(远)。

备注:远

   ③两年

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离家已经很久了。

备注:离家久
  师:我们读书的时候,可以把关键的词语圈出来,将自己的感受在旁边注一注,学着老师这样试一试。
    王维那么小就离开家乡,而且时间那么久了。所以他时时都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谁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指名2个学生读。

3.师:佳节在这篇课文中指什么节日?什么时间?有哪些风俗呢?
 媒体出示:九月九日

王维仅仅是重阳节时“倍思亲”吗?

    结合学生的交流,小结引读:是啊,每到节日,别人的团圆,别人的欢乐,就让王维更想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书上有一个词语准确地写出了长安人们在重阳节的心情,老师相信你只要仔细地读书,一定能找到!
 出示:兴高采烈

师:请你打开笔记本,接着老师的话写下去,用上"兴高采烈"
师:"六一"儿童节到了……
师:把你写的句子读一读。

谁还能用"兴高采烈"说一句话?

师:王维"兴高采烈"吗?那他怎么样?他想到了哪些人?还想到了哪些事?
出示:山东 兄弟

师:他想了很多很多,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这就叫----(思绪万千)

出示:思绪万千
师:你有过思念的感觉吗?你会用什么方法表达你的思念?

4.师:重阳节到了,诗人看到了什么?

(媒体出示: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师:这样的节日里,人们的心情当然是高兴的,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读。

师:诗人又想到了什么?

(媒体出示: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 ,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师:王维以前的重阳节也是令人兴奋的,可是如今呢?用这种感情读读他想到的。

5.师:大家过得是那么快乐,那王维快乐吗?自由读古诗,找出相关诗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出示古诗]

学生交流展示

师:下面我们掌声有请唐朝大诗人王维为我们朗诵他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名读诗。

师:诗写得棒,读得也棒!连电脑都想读了。谁敢和它比一比?
师:它读诗的水平可不简单,要想和它比,你自己可得好好多读几遍。

古诗朗诵 - 3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视频 - 优酷视频 - 在线观看比赛诵诗

师:谁能背诵这首诗?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一写成,就被广为传诵,流传千古。如果让你从中选择最能表达王维情感的一句诗,你会选哪一句?

生:(异口同声)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我也有同感。“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是属于王维的,但是它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是属于所有远离家乡的游子。

中秋节到了,远方的游子面对一轮明月,会情不自禁地吟诵——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节到了,远方的游子面对漫天的焰火,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也会远离家乡,到外地求学、工作,加入到游子的行列,每逢佳节,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生:(动情地)每逢佳节倍思亲!02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配乐朗诵 - 视频 - 优酷视频 - 在线观看

师:现在你们明白老师为什么把这个""写成红色了吧!让我们再来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来倾诉我们的情感!(配乐朗诵)

五、达标检测

重阳节又到了,诗人王维 ,于是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六、拓展延伸

媒体出示:

1.我们国家还有哪些传统佳节?这些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2.查资料理解王维的另一首表达思念的古诗《相思》。

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17,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由于学生平时积累了不少的古诗,再加上这首诗是名家名篇,学生耳熟能详,绝大多是学生能够把古诗背诵下来,并且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能力,能通过预习大概了解古诗的意思。对于诗中蕴含的思乡之情,学生也能略有体会,但是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却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的。所以教学这首诗,我主要通过反复吟诵,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领会诗的意境和蕴涵其中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本节课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诵读和理解的关系。承接前面的教学导入,我采用的方式是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熟练读音,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美。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和吟唱中感受着古诗的优美节律,字音不断熟练。然后,我通过媒体展示资料,使学生了解“重阳节”,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最后,引导学生返回古诗,进行二次诵读,体验诗人的处境和情感,并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行诵读。在这次诵读中,我感到学生的语速明显慢了下来,表情也变得凝重了许多,是的,他们正在和文本、诗人进行对话。

在理解诗文的过程中,我没有对学生进行主观的输灌,而是立根诵读,启发交流,注重体验。学生在有梯度的诵读中一步步地熟练古诗,了解古诗,体味古诗。可以感觉到,学生的朗读在逐步熟练、逐步深入、逐步动情。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课堂上学生举手不多,不知是我的连接语太过于煽情还是其他原因,课堂的气氛显得有点沉重。上课的时候,总担心时间来不及,当学生还没说完整,我就迫不及待地把它说完整,总之让人感觉教师说得太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多多注意语言的精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2b4a4f9700abb68a982fbb9.html

《每逢佳节倍思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