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很强的散文

发布时间:2019-06-14 01:34: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叙事性很强的散文





  篇一: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叙事散文,顾名思义,就是写人记事,以塑造人物和表达情感为目的。叙事性散文比较灵活,不要求像小说一样具有那么严密的故事逻辑,可有叙可有议,可以有比较大的时空跨越性与内在描述空间,当然所描写的人物也可以只是性格片段的展现。

  首先,在选材上最好取自于自己亲自经历的事情。所选取的素材一定要是触动自己的真实感情的,不是那些随风而逝的过眼云烟,而是自己情感沉积层中久久不能磨灭的那些人和事。生活中无一人,无一事,无一物,不可入文字,事不论大小。我们不能乞求每个人都有生死离别的生活阅历,毕竟我们的年龄决定了我们触摸沧桑的可能性,在这里考官想看到的是考生的真性情。考生要尽量地做到所选事件的典型,要做到小中见大,小而精彩。高尔基说:“采取微小而具有特征的事物,制成巨大的典型事物——这就是文学的任务。”

  其次,在散文叙事语言的选择上,要尽量做到朴素,不卖弄、不堆砌,要形象、具体,即如鲁迅谈“白描”时所说,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就要求我们遣词用句的凝练,删除一切多余的东西、一切可以不说的东西,只保留非说不可的东西。散文的文字运用要直接、简单,但要保留文字传达后巨大的情感空间和人生感叹。朴素而又流露着真情实感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这永远是真理。

  再次,还要注意细节的刻画。这里所说的细节主要指人物的神态刻画、动作的刻画、周围环境的刻画、人物心理状态的描摹等。比如这样一段文字:远远的看见前面一个蹒跚的身影摇摇晃晃的趱行着,走近了,方看清原来是母亲。母亲佝偻着身子,本来就瘦小的身躯缩成了一团。身上、脸上缀满了泥巴,也不知在路上摔了几跤。刚才被汗水打湿的头发现在让雨水冲洗的有些凌乱,一绺绺地搅和在一起,发梢上滴落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珠。这样的细节描写,不是客观地对某一场景或特征的叙述,而是作者心底情感潜流的外在体现。它在文中已经不仅仅充当叙事的角色,而在传达某种情感的张力。

  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十年格物而一朝物格。意思是文学中创作的人物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长时间的观察和洞悉。总之,要写好一篇散文离不开对生活原生态的细致观察。

  一般的叙事散文考试题型:

  (1)人物类:《伴侣》、《出租汽车司机》;

  (2)环境地点类:《那个多雨的夏天》、《候车室》;

  (3)物件类:《窗》、《老井》;

  (4)学校题材类:《同桌》、《我的老师》;

  (5)事件类:《广告风波》、《冤家路宽》;

  (6)特殊题型:《不敢看你的眼睛》、《高处不胜寒》,诸如此类。

  常用叙事散文写作格式

  1.倒叙式。本式的特定含义不同于平常所说的倒叙,是专指以事开头的倒叙,如《火刑》、《为了六十一个阶段弟兄》都是以事开头的,而《一件珍贵的衬衫》平常人们也称倒叙,但它是以物开头的。这一式大家熟知,就不详细介绍了。只强调两点,一是从什么地方开篇的,结尾仍要回到什么地方;二是开篇之事要能带动全篇。

  2.领悟式。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亲历一事→悟出哲理。刘白羽亲历长江三峡的航行之后,悟出了“人们只要从汹涌的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的道理。这一式应用率很高,凡生活学习中的事,动动脑筋,都很有悟头。

  3.失得式。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为甲而去→因乙失甲→怅然若失→转念领悟,所获甚大。如写买书,由于遇一儿童迷路而哭,同学硬拉他帮助儿童找父母,孩子父母找到了,可书却没买上,怅然而归的途中,细细想来,今天确实有所得,从同学的行为中真正懂得急人之难的道理,这是买不到的生活教科书啊!这一式往往可以别开生面的立出新意,开人

  眼界。使用这一式要注意两点:一要注意意外之事的急迫性,非到不立即解决而不行的程度,不然放弃本来要做的甲事,而去做乙事,就不合情理;二要注意乙事办完再回到去办甲事上,从甲事未办成的失中寻得,应感情细腻而真实,自然合理。

  4.悬念式,也叫溯因式。本式的套路模式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这一式的代表篇目是《第二次考试》。陈伊玲初试成绩优异,才气过人,而复试为什么落差极大,前后判若两人?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是设置悬念,造成疑问。于是苏林教授决定去探个究竟。一路所见,都是为突出陈伊玲的精神。这是探因的过程。原因找到了,原来她为救灾,不顾自己明天就将考试的处境,宁肯失去个人的机遇,也不愿置人民生死于不顾。疑问排除了,陈伊玲的品质也突出了。使用本式的首要问题是开篇的悬念,一是悬念设置要自然,结果要在情理之中;二是悬念要能带动全篇。

  5.集锦式。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交代文旨→其主要特点是开头有个引子,引出话头,然后从几个不同角度记写几件事,这几件事都能反映人物的品质,或反映开头点明的文旨。这一式无论记事、记人和抒情均可通用。记人可用来写《我的×××》一类文章,记事可写《×××市场行》一类文章,抒情可写景物,如《××景物记》。

  6.对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①甲的高大←→乙的渺小,如《一件小事》;②一个人行为几个阶段的对比:甲是乙→甲不是乙→甲是乙→甲不是乙??如《变色龙》。总的说来,记事套路多半也可用来记人,有的还可用来写抒情散文。设计这些套路,意在指导学生入叙事之门,克服叙事的简单化和单一化。既有利于参加各种考试,又有利于将来工作中的应用。

  下面谈谈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四种:描写、叙述、抒情、议论。

  1、描写是指作者用形象化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事件、环境的多方面面貌和特征。描写手法从对象上可分为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描写,环境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从方式上可分为概括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从风格上可分为白描,细描等。描写可使表现对象形象化,产生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直接感受到,从而引起激动,得到某种程度的美感享受。散文的描写,并非纤毫毕现的机械客观的描摹,而是渗透着作者的见解,灌注着作者的情感,显示着鲜明的倾向性。

  2、叙述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如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经历、事件的进展、环境和摆设等等。在叙事性散文中,它经常与描写交错使用。以苏轼的《前赤壁赋》为例,其第一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这一句就是典型的叙述语言。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地点:赤壁。人物:苏子与客。环境:大江(因有“泛舟”二字)、赤壁。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即按照事物在时间上发生、发展的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有倒叙,即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最突出的部分提前记述,然后再叙述事件的发展经过;有插叙,即在叙述中,暂时把顺叙的线索中断,插入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方法。

  3、抒情是指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有感触而流露出来的情感和思想。在散文创作中是常用的表达方式。可直抒胸臆,叫作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通过议论和感叹方式来表达的。也可以寓情于景,叫作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表达的。它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并反映一定时代、一定人群某种共同的感情。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好的抒情能深化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在散文创作中,抒情手法通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使用,以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议论也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它是指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直接表明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在文学作品中,议论往往与叙述、描写、抒情交相并用,能起到强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散文尤为常见。如散文的重要样式之一杂文,就几乎都是议论性的文字。

  再如上面提到的苏轼的《前赤壁赋》,里面除了描写、叙述、抒情之外,也有议论的成分。不过此种议论与科学论文中的议论不同。后者常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且常贯穿于论文的始终。前者则常与形象化的描写相结合,并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深刻的哲理性。后者重在说服读者,前者则重在感染读者。

  描写、叙述、抒情、议论都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这四种手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界限分明的,而往往是紧密结合、交相并用。任何一种体裁,任何一部作品都不能仅仅使用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创作完成。不过,也因为各种文学体裁特点的不同,上述四种表现手法在各种体裁的创作中的运用也各有偏重。比如小说创作中,描写和叙述就运用得多些。诗歌作品则偏重抒情――尽管也有叙事诗和哲理诗,但诗歌的主要特点还在于抒情。戏剧文学也重在描写与叙述。而在散文作品中,上述四种表现手法的使用则几乎是并重的。叙述,则有叙事散文;抒情,则有抒情散文;议论,有议论性散文。因此,在散文创作中,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最自由,最具兼容性。

  1.文章语言质朴。

  许多人揣测老师是不是喜欢华丽的言语,其实那种揣测是没有道理的,而且每个学校什么风格没个老师什么风格我们无法全部把握。但唯一能走遍天下的真理就是:真情实感。真情实感的要求很难具体下定义,但是我觉得,一是要尽量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触动过自己的事情,文由心出;二是在写的时候要全心投入自己描述的情景中去,能先自己把自己感动哭是最佳的状态;三是用自己觉得最能表达自己感觉的语言,如果有些书面词语能准确表达就用,方言或歇后语能表达也可以大胆地用,千万不能暗示自己一定要多用成语,避免陷入堆砌的误区。

  2.文章的感情脉络要清晰。命题叙事散文的一些写作要领

  篇二:叙事性散文解题技巧

  《春》学案第二课时

  阅读训练

  一定会记住的

  直到8岁,我一直以为星期天之所以叫“sunday”(英文直译是“有阳光的日子”),是

  因为这一天要在阳光下度过。我这样想,是因为每个周日我都和奶奶一起在花园中度过。南

  瓜蔓是我的最爱,因为它细小的卷须伸展开来,缠绕着棚架,就像紧紧握住棚架的纤细手指,

  看起来那么无助。我感觉它们需要我的帮助,所以常常坐在地上照料它们。奶奶也会坐在凳

  子上,像我一样地照看她的番茄。

  “奶奶,”有一天我问,“我该把这些小黄花都摘下来吗?”

  “为什么你想摘下它们?”她轻声问道。

  “我觉得花儿会招来害虫,虫子会吃掉它们。”

  “不会的,亲爱的,”她微微一笑,“很快这些花儿就会变成南瓜。”

  “真的?”

  “等着瞧吧。很快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就会变得非常神奇。记住我的话。”

  “小东西也会变得神奇,”我重复道。

  每个周日,我都到花园里查看南瓜蔓,每一次都看到长出的南瓜又多了。

  “南瓜长出那么多,是因为我照料得好吗?”我问。

  “是的,”奶奶说,“只要悉心培育,美好的事物就会成长。记住我的话。”

  “只要悉心培育,美好的事物就会成长。”我重复道。

  从此我对南瓜的照料越发周到,随时摘除枯叶,有的瓜蔓偏离棚架,我就把它挪近些—

  ——奶奶就是这样侍弄番茄的。后来有一个周日,我看到她拿着大剪刀,把一根番茄枝整个

  地剪了下来。

  “奶奶!”我惊骇地捂住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株番茄不够强壮,支撑不了两条长满果实的大枝,”她说,“必须剪掉一枝,才能让

  另一枝长得更好。”

  “将来有一天,你可能要做同样的选择。”她说。

  “什么意思?我也要把什么东西剪掉吗?”

  “不,亲爱的,”她笑出声来,“你可能需要做出决定,因为有时你必须放弃什么。”

  “我一定会记住。”我说。一连几个月,每个周末我都去看南瓜长势如何,每一次都欣

  喜地看到南瓜又变多了。直到有一天,不再有新的南瓜长出,几星期后,南瓜全都不见了。

  它们被摘走了。

  “奶奶,我的南瓜怎么了?”我含泪问她,“它们怎么不长了?它们去哪里了?”

  “就该这样,亲爱的。万物有生必有死,没有什么能永生不死。”

  “可是我把它们照料得那样好。”

  “没错,”她说,“但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我也该记住这个吗?”

  “是的,”奶奶说,“季节会改变,但是一切消失的事物,都会被新的事物取代。”

  “我一定会记住。”我说。

  我开始照料其他的植物,但是有一天我终于对奶奶承认:“我真的想念南瓜。”我接着说:“奶

  奶,我们让爸爸建一个温室怎么样?那样一年到头都可以种南瓜了。”“我不知道,”她说,

  “也许我们应该等待种南瓜的季节来了再种。”

  “为什么不试试呢?我去找爸爸好吗?求你了奶奶。”

  “我想可以试试。”她答道。爸爸同意了。下周我来到花园,发现温室已经建好。最妙

  的是,温室里搭好了棚架。

  我们把南瓜种在一侧,番茄种在另一侧。时间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地过去了,南瓜的长势

  越来越好,西红柿也很棒。后来,南瓜开始结果了。

  “奶奶你看,”我说,“我有了一个小南瓜,还有几百朵花,收成肯定比以前更好。”

  “你的主意真棒。”奶奶说着,握了握我的手。

  “奶奶,”我  

说,“我想你应该记住。”

  “什么?”

  “如果你真想做什么,总会找到办法。”

  奶奶转过头看着我,在她眼中看得到星星点点的泪花,一时间我以为她要哭了,但是她

  笑起来,我从没见她笑得这样灿烂。她轻轻地摇摇头,再次紧握我的手。

  “谢谢你,亲爱的,”她说,“我一定会记住。”奶奶拉住了我的手,我们不再说什么。

  只看见大棚外的阳光象长了腿一样射进来,照在每一朵南瓜花上,每一朵花都变的金光闪闪。

  阅读以上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说文中“记住”的内容。

  答:

  解题方法:通读全文;找准答案区;筛选有效信息;找全答题点。(本题的每一条答题点的

  上文或下文都有“记住”两字出现,这在暗示我们本题的答案区)

  2.用简练的语句概括文中“我开始照料其他的植物”到文章结尾的情节

  答:

  解题方法:概括故事情节:(谁+做了什么+结果)

  3.奶奶为什么会含泪笑着说:“谢谢你,亲爱的,我一定会记住”?请描绘一下她当时的心

  理活动。

  答:

  解题方法:审题很关键,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谁因什么事情而有什么样的心情。

  第二问要注意:1、用第一人称2、想象要符合故事情节,符合人物性格。

  4.请简要概括奶奶和我各是什么样的人。

  答:

  解题方法:(1)抓住文中概括人物性格的词语;(2)结合人物的描写(动作、心理、神态等)

  分析人物性格。

  (人物)是的人。

  5.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感悟是什么?请结合你的生活谈一谈。

  答:

  解题方法:(1)抓主旨句或有哲理的句子。(多位于段尾,或篇末)

  (2)结合现实生活最好以:我们生活中(我们中学生)的形式来

  写。

  6.文章最后一句是什么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

  解题方法:??描写。突出??(景物)??的特点,交代了??,渲染了??的气氛或烘

  托了??(人)??的心情,或为下文??作铺垫(或推动情节发展)。

  7.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说说“将来有一天,你可能要做同样地选择”这句话的含义。

  答:

  解题方法:分析句子要由表及里,先找出关键词在文中的实际意义,再结合文章的中心或情

  感分析其深层含义。

  8.请自选角度,赏析“南瓜蔓是我的最爱,因为它细小的卷须伸展开来,缠绕着棚架,就像

  紧紧握住棚架的纤细手指,看起来那么无助”一句。

  答案:

  解题方法:任选一个角度:(1)赏析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2)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3

  赏析有深层含义或富有哲理的的句子。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有气势地、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什么词生动传神的写出了(事物)(特点),表达了(作者或人

  物)的的情感。

  篇三:浅谈叙事性散文写作教学

  龙源期刊网.cn

  浅谈叙事性散文写作教学

  作者:郭利伟

  来源:《学周刊·下旬刊》20XX年第08

  教了多年的语文,辅导了多次的作文,评阅了多篇的习作,发现学生作文的状况是出类拔萃之作凤毛麟角;平庸乏味之作俯拾皆是。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自己的总体感觉是“欲语泪先流”。回想起来,自己的作文教学,很少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很少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与个性表达,很少在细微处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发掘学生的思想感受,致使他们的作文立意不高,选材脱离生活,内容枯瘪,情感缺失,语言乏味。面对新课改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深刻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局面,注重作文指导的有效性,我以为就叙事性散文写作教学而言,必须在指导细节方面下工夫。

  一、欣赏生活——告诉学生这是“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用不同的问题和表达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

  所以,作文也是生活,也源于生活。如果不能认识生活和真正地感受生活,学生只能闭门造车、胡编乱造。达不到真正感人的目的。平时,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意身边的事情,积累写作素材。只有这样,才能“为有源头活水来”。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丰富的现实生活应充分走进学生的心灵,涌向学生的笔端。令人遗憾的是,较多学生对周围的一切有所感受,但认识肤浅,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缺少独到发现,对生活中的假丑恶缺少深入思考,行起文来怎么会有怦然心动、一吐为快的境界呢?为此,我们要创设条件让学生走进社会,投入生活,让他们亲近自然,亲近社会,使他们对沸腾的社会生活,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有直观的印象,深刻的了解。

  另外,我还要求学生留心生活小事对心灵的触动,留意周围人们的言谈举止,并坚持在日记中记下这转瞬即逝的日常观察所得。从中我也受到启迪,作为教师,自己应当时时留心生活,欣赏生活,并把自己对生活的发现真诚地告诉学生,这样,就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学生的思维习惯,不知不觉地教给学生欣赏生活的方法,促进学生去用心欣赏生活。日积月累,学生对生活的领悟就会深刻起来,信手拈来,坦诚写出,就会是原汁原味的好文章。

  二、写好片段——告诉学生这是“精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34803b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d.html

《叙事性很强的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