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0-05-11 10:16: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一本书,书中阐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非暴力沟通认为,当我们专注于澄清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而不是分析和评判,我们将发现自己内在的慈悲;通过强调深入的倾听——倾听我们自己以及他人,非暴力沟通有助于促进相互尊重、关注和理解,进而引发双方互助的愿望。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体会和表达、需要请求,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要素的含义。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是观察。首先要区分观察和评论,能够不带预设地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客观的陈述事实,只有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你讲的话对方才能更容易接受切实的观察才能推动实际问题的探讨沟通拉回地面。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观察相比,评论有哪些不宜察觉的特征呢?

1、使用语言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比如你就是直男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你对该定义又是如何理解的?);

2他人思想情感或愿望的推测当做唯一的可能你对我就是没耐心(没耐心的外表现是什么?

3、把预测当作事实如果你再这么做,我们就分手吧(负面预测的背景前提是?作的缘由是?

4、缺乏依据你花钱大手大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买了什么?累计金额多少?)

5、评价他人能力时,把评论当做事实他不会做饭(什么时间做了什么菜?谁的评价?)

6、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时,把评论当做事实她长得丑(在谁的审美观下并不欣赏)

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的描述观察结果。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步是要体会和表达感受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是我们敞开心扉与人顺畅沟通的关键一步在表达感受时,你需要学会区分感受和想法,如何区分感受和想法?我是一个没有用的人。你认为这句话是在表达感受吗?不是,这是发言者的自我评价,他没有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我觉得我吉他弹的不好。这一句同样没有表达出感受,而是用自我评价代替了感受。

书中介绍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譬如:

1、表达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的感受:兴奋、喜悦、欣喜、甜蜜、精力充沛、新高彩烈、感激、感动、乐观、自信、振作、开心、高兴、快了、愉快、满足、欣慰。。。。。

2、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害怕、担心、焦虑、沮丧、灰心、泄气、生气、不满、遗憾、失望、震惊、郁闷、难过、无精打采、疲惫不堪。。。。。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是需要。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我们的行为都是由需要引发的,需要是非暴力沟通的核心,这是在沟通过程中必须弄清楚的,不然满足需要的目的就无法达到。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自责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或者厌恶自己。责备他人常常会引起他人的申辩反驳,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真实的需求被解读。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表达了我们尚未被满足的需要。体会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将它准确表达出来,其他人就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体会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会认识到所谓的将心比心,我们无法牺牲他人的需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要说出自己的请求。当我们与他人进行沟通时,总是期待有所回应,对自己的需求认识的越深刻,提出的请求就越明确,越具体,这样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在生活中,我们如果会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不想勉强他人,在表达自己的愿望时会习惯使用请求而非命令的句式。

如何区分请求与命令呢?请求如果没有被满足,如果紧随其后的就是批评和指责,那么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如果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的愿望就越容易被看作是命令。

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就越不愿意满足我们的愿望,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学会倾听,倾听自己或他人内心真实的感受和需要,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融入我们的生活,而非是指责、命令、内疚、自责、恐惧、强迫、无视等主导我们的生活。当暴力消退,自然流露的爱会使心灵的创伤痊愈。当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让倾听和理解代替指责、命令和强迫,让由衷的互助自发产生。

是什么让我们难以体会到彼此心中的爱?卢森堡博士认为是一种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蒙蔽了爱,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造成了心灵之间的隔阂。

哪些是异化的沟通方式呢?

首屈一指的是道德评判。举几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就使用的道德评判句式:

“你太自私了。”“你太没良心了。”“你太不负责任了。”“你太没担当。”……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会被我们看成是不道德的或者邪恶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这种评判方式中隐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但是却难以使我们真实的愿望得到满足。如果对方出于恐惧或者内疚来迎合我们的评判,迟早会发现对方不再那么友好。屈服于内在或外在的压力,会心怀怨恨或者厌恶自己,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和温暖。

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道德理论和价值判断,不要将道德评判和价值判断混为一谈。对于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轻易地将其上升为道德评判,语言的暴力在无意识的行为中就产生了。

学会用爱的语言来沟通,我们可以直接说出自己的价值观,但是不要去指责他人。

第二种异化沟通的方式是进行比较。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如果想让自己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我们的生活中总存在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老公”……当你在做这种比较时,先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真正的感受和需要是什么——是关爱、是孩子的自律,还是其他被我们忽略的需求。不要让比较掩盖了我们的真实需求,却将怨恨和责怪的杂草撒在了爱的田野里。

第三种异化沟通的方式是回避责任。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我们却在广泛使用“不得不”、“你让我”等这一类短语。

比如说,“不管你喜不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

“你让我伤透了心。”

这种说话方式在淡化我们的个人责任,其实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做出选择的权利,对,我们有选择的权利。那为什么习惯这样说呢,是为了推卸责任,不想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责。

第四种异化沟通的方式是强人所难。许多人都认为,教育的职责是改变他人并让他们循规蹈矩,如果不配合,就要受到惩罚。

大多数父母都会用各种各样的规则来要求孩子,如果做不到就用惩罚来教训他们。实际上,孩子们总会想出别的办法来对付我们。我们最终还是无法强迫孩子们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如果一个人有选择的权利,且是为了追求幸福,而不是为了逃避惩罚,而选择他想要的生活,或许他的行为就符合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37203f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2b.html

《非暴力沟通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