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育的任务及名言-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解释:
教师要热爱孩子(研究4
——苏霍姆林斯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之二
逍遥行者 201141
以人为本体现在教育理念上,首先就是爱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教育家。他反复强调,教师必须具备的首要品质就是热爱孩子,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在《我把心灵献给孩子》一书的《前言》中,苏霍姆林斯基庄重地向读者们宣告: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育人三部曲》第5句话成为全书的感情基调,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矢志努力实践的人生诺言和教育信条。
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有如此大的爱心?据说在他小的时候,有一位小杂货铺老板的善良和爱心,影响了他的一生。
苏霍姆林斯基小时候住的地方离一个小杂货铺不远。每天,他都可以看到,大人们将一种东西交给小杂货铺老板之后,就能把自己所需的物品换回来。他觉得太有趣了,跃跃欲试,也想拿一样东西去换回自己想要的东西。终于有一天,小苏霍姆林斯基将一块石头递给老板,说他要糖。老板犹豫了片刻,收下了那块石头,随后把糖给了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过去了,这位教育家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他颇为感慨地说:这位老人非常善良,他对我的宽容影响了我的一生。
热爱孩子、热爱教育事业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追求,据说他曾受到过小学时一位教师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的小学、中学生活,一直是在本村学校度过的。这是一座七年制的学校,虽然学校设施条件极为普通,但这里却有一批较好的师资力量。这对从小受到家庭良好熏陶的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是一个极好的环境。他的善良天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知识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拓宽。他在家经常主动帮助父母邻居做事,在学校里是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了当时校长伊万·萨维奇和教务主任布师科夫斯基的重视和关怀。然而对他影响最大的要数启蒙女教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 这位女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亲密的伙伴。苏霍姆林斯基觉得这位女教师象一个女魔法师,她知道一切美的秘密。她讲课时学生们都有浓厚的兴趣,教的知识常被学生铭刻在记忆之中。她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思考许多问题,学习了不少东西,明白了许多道理……下面是令苏霍姆林斯基终生难忘的一个事件:
在山花烂漫、万物生机昂然的季节,有一天下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带学生们来到了森林,这对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他平时就到这里来玩。但女教师的解说,他接触了许多过去没有注意到的新事物和很多使他感到惊奇的东西;看这颗盛开的椴树在帮
助蜜蜂酿蜜;瞧那个蚁穴——过去是苏霍姆林斯基出自恶作剧曾用棍子去桶它,而现在老师说这个蚁穴有回廊和广场,有幼儿园和粮仓……原来是一个童话般的城市。他感到不和老师一起来。就不会发现世界上这么多美好的东西。当孩子们领略了这大自然美好的风光,急冲冲准备回家的时候,她还有一新招:孩子们,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采集些鲜花吧。当孩子们关心长辈的时候,长辈会感到高兴,而鲜花——这是关怀和敬爱的标志。……”霍姆林斯基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
这使幼小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爱上了书本,爱上了同伴,爱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这位老师。他向往着自己的知识能同老师一样渊博,向往能象老师一样。从这时起,苏霍姆林斯基逐步树立了从事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志向。因此在七年制学校毕业时,他毅然决定报考师范院校,后来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
爱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投身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也是他把教师作为终生职业、把教育孩子作为毕生工作的灵魂。他自己始终坚持并孜孜不倦地努力实践着这一信念,也坚定不移地用这一信念来要求和教育帕夫雷什中学的老师们。
他曾提出了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其中最主要的便是爱孩子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帕夫雷什中学》第21
好老师首先要热爱学生,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坦诚的;好老师应该保留一颗童心,善于和孩子交往;好教师要尊重孩子,遵循教育规律,能设身处地地了解孩子的一切,并善于帮助他、引导他。永远也不要忘记:我们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保持着一颗珍贵的童心,自己永远会感到年轻、快乐,孩子永远愿意与你交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施加积极而有利的影响,而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的关键,就是孩子们的爱。教师不热爱儿童,就如同歌唱家没有嗓音,音乐家没有听力,绘画家没有色彩感一样,都将一事无成。当然,苏霍姆林斯基提倡的对孩子的爱,并不是无原则地对孩子进行溺爱和袒护之爱,而是指正确的爱、理智的爱、人道的爱,是建立在真诚的炽热的情感基础上的爱,而这种人道之爱则必然是以理智、智慧和思想丰富、情操高尚为基础的。
在倡导爱孩子的同时,苏霍姆林斯基还不忘叮嘱教师们要时刻注意爱护孩子们对教师的信任:
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把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所谓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满的精神生活,这首先是意味着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儿童信任你,因为你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毫不妥协地反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儿童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 《给教师的建议》第316

苏霍姆林斯基还一再告诫未来的青年教师,要小心翼翼地关爱孩子,点亮儿童求知愿望的火星:
你是明天的教师,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的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也像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 《给教师的建议》409
在长期的观察和教育实践中,苏霍姆林斯基总结出了一条十分宝贵的经验,只有真正热爱孩子的教师,才能赢得孩子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些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帕夫雷什中学》26页) 苏霍姆林斯基终生笃行爱孩子的信条,所以他把自己写的一本主要著作命名为《我把心给了孩子们》我们任何一位教师,只要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去爱孩子,把心给了孩子们,都会成为杰出的教师、优秀的教育家。把心给了孩子们,做到一时比较容易,而做到一生把心都给孩子们,那的确难能可贵,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下面是教育家在《我把心给了孩子》一书中最末尾的一段话,让我们再一次感悟一下教育家爱孩子的真诚的心灵之声:
孩子们啊!转眼你们已经都是少年了,你们将来的前程如何呢?今后我还会天天和你们在一起,带领你们度过青春年华,直到长大成人。五年来,我拉着你们的手一步一步向前走,我把整个的心都给了你们。诚然,这颗心也有过疲劳的时刻。而每当它精疲力竭时,孩子们啊,我就尽快到你们身旁来。你们的欢声笑语就给我的心田注入新的力量,你们的张张笑脸使我的精神重新焕发,你们那渴求知识的目光激发我去思考……我遐想未来,仿佛看到你们都已长大成人。我的亲爱的孩子们:我看到你们一个个都成长为英勇无畏的苏维埃爱国者,都怀有一颗赤诚的心,都有一个聪慧的头脑!都有一双灵巧的手。
这段话满怀深情地道出了他教书育人32年来的心声:孩子们,我把整个的心都给了你们。
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美国教育家爱默生
“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
云南某教师强迫学生吃苍蝇一事曝光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何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20001020日下午第二节上数学课,他先后三次吓得跪在地上,向任课老师潘不停地求饶。 当时,潘当众对何提出了接受惩罚的4个离奇选项:一是让全班同学挨个儿打屁股1000棍;二是老师亲自动手打100棍;三是吃下1000只活苍蝇;四是吃树上的绿虫。 何选了第一项。
于是,潘叫几名男生分别摁住何的手脚,骑上他的脊背,用抹布捂住嘴,再叫一名女生第一个开始打。这名女生边打边哭,一直打了290多棍,潘也未叫住手。

实在难以忍受剧痛的何无奈,表示愿意吃苍蝇。10只苍蝇很快被捉来,在潘的逼视下,何首先哭着抓起7只送进嘴里,吞下2只后,便由于恶心呕吐,将余下的5只也被喷了出来。潘不依,要其重新吃进,何又是一番苦苦求饶,方才得以作罢。
放学后,父母发现何有些异常,扒下其裤子一看,整个屁股已被打得完全不成样子,经打吊针等治疗,效果不明显,何22日住进镇医院。
导致何遭受此番体罚的原因,是潘听其他学生说,何对前几天自己所受的另一场体罚不满,背后骂其为“潘狗”
那是1017日下午,听说何经常上学途中玩耍、逗留,潘便要求何在4分钟内往返跑完学生与家中的路程。何拼命跑,也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跑完。潘就让其他学生将何摁在课桌上,自己用教棍示范,令学生依次效仿上前抽打其屁股。
如此令人发指的体罚、污辱学生的事件似乎已不是一两个地方的问题,屡禁不绝,频频见诸报端。据报道,陕西省某子弟小学老师崔某,因学生王某不好管教且偷拿了同学10元钱,便将其头按在墙上,用锥子在王的脸上刺出个“贼”字,并在上面涂墨水以示“训贼”。山东省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刘某等几名同学,因没背出所学内容,班主任孙某罚他们自己打自己脸,并让到其他班“游班示众”,刘某因经不住精神打击而喝农药自杀。贵州省小学老师罗某强迫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当众吃粪便——仅因为这个孩子调头看了同学的作业„„
发生在教师身上的这些事件,读来触目惊心,不寒而栗。在人面部刺字,是古时对被充军流放的人的一种墨刑;“掌嘴”,亦是旧权势者侮辱身边的人的一种做法;逼学生吃粪便、吃苍蝇的野蛮行径更是丧失理智、丧失人性。如此举动,何以发生在当今校园?
野蛮只会产生野蛮,独断和专制只能长出奴性。体罚、污辱是对人的价值的贬抑,对人的尊严的否认。在这种屈辱中成长的学生,必将会导致人性被扭曲,仇恨战胜善良,有朝一日,他们会加倍地回报社会曾给予他们的屈辱。鲁迅说:“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1.自尊无价。也许以上所举近似残酷的暴行只是“个别“,不能”以偏概全“,不然,我们的校园恐怕要变成“集中营”了。但是,教师于有意无意中损伤学生自尊的事情却时有发生。
尊重有两层含意,其一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绝不能伤害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其二是指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自尊是无价的,失去了它,是很难挽回的。小学生思想、性格尚未成熟,心理承受力差,缺乏尊重的所谓教育只会挫伤他的自尊心,也许其恶劣影响是成人永远不能弥合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学生心灵上的阴影是很重的。这样的学生往往有两种心理发展走向:一是自轻自贱、自卑自鄙,认为自己确实是个“坏孩子”,是不可能成为人才干一番事业的;二是部分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将更加放纵自己,对教师产生反感,以致成心与教师作对,成心违犯校规,甚至以违犯纪律激怒教师为乐事,成为班级乃至学校的不安定因素。造成这种后果,不是教育的成功,即使个别学生被“镇”住了,见师如见虎,也不是教育的成功,因为这样的学生注定一生要与平庸为伍。 2纠正别人最快的方法是纠正自己。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首先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批评或处罚,一定要尊重事实,决不能主观武断,制造类似上例“冤案”,使学生的自尊受到无端的伤害。特别是当老师的因种种原因,造成过失的时候,要敢于面对事实,放下面子,和学生坦诚相见,该认错的坚决认错。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谈起初为人师时的—段经历:

一天,我放在讲桌上的备课本竟然被人撕烂了两张,我火冒三丈。知情人立刻“揭发”
出撕本子的人。我一看那个学生,心里“咯噔”一下,愣了。我思忖良久,对全班同学说:“我先向大家作个检讨。昨天,因这位同学写字潦草,我一气之下,将他的本子撕为两半。我不该这样做,我撕了他一个本子,而他只撕了我两张纸,说明他还是给老师面子的,他比我好。”教室里静静的,几十双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我。第二天早上,在我的办公桌上端端正正地放着一个和我的备课本差不多大的新本子。
于老师感慨一个三年级的不满10岁的小学生给当时20岁的他上了难忘的一课。而至今,还有许多老师仍需补上这一课,那就是学生也是有人格、有自尊的,不能因其年龄小或因自己在气头上情绪难以自控就忽略了这一点。上例中于老师的粗暴行为招来了学牛的对立和反抗,学生以暴对暴,师生关系一度僵持,教育眼看要失去成功的基础。可贵的是于老师及时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严重失误,并坦率地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了自己的失误。他以自己的行动重新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由此,又想起这一个故事: 联合国亲善大使乔伊•亚当斯去过法国几次后,宣称巴黎人是全世界最差劲的主人。海关人员臭着一张脸、计程车司机态度恶劣、餐厅侍者傲慢无礼、人民不耐烦又有敌意。后来,他看到一段话:“世界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在其 十看到自己的影像,”于是下次去巴黎时,他决定一路挂着笑容,结果竟看不利任何不高兴的计程车司机、侍者或警察,人人都是神情愉快,亲切随和。他这才发观纠正别人态度最快的方法是纠正自己的态度。
其实,对学生来说,老师也是一面镜子,他们很希望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像,看到自己被尊重的影子,学生从中也学会了尊重他人。以心灵浇灌心灵,以尊重赢得了尊重,这才是具有人格魅力的道德教育。
3.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学生应尽可能地为孩子的自由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去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一则毕加索的故事: 毕加索出生一个美术教育家庭。也许是遗传因素,也许是耳濡目染的作用,他自幼爱好画画。在爸爸的直接指导下,毕加索很小就显示出相当出色的勾线能力和观察能力,被人称为“神童”。然而他也并非一好百好,毕加索在上小学时,学生成绩很差,算术、读书、写字等,没有一样能学好的,甚至连字母也拼得乱七八糟。虽然教育多次,但长进不大,眼看十几岁了,几乎还是目不识丁。他喜欢在作业在上乱涂乱画,就是不爱其他课程的学习。爸爸虽然想过许多方法,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可就是不见效。
爸爸再三斟酌,决计发展儿子的特长,让他去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以发展儿子的爱好,于是他设法通过朋友的帮助,让这个年龄不足、学习成绩不佳的孩子,破格进了巴塞罗那艺术学校。从此毕加索开始了他的绘画生涯。终于成了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蜚声世界的艺术大师。
我们真得感谢毕加索父亲的明智抉择。因为他没有一意孤行,逼着孩子走他设计的道路,是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发展了他的特长和个性,帮助他确定了符合他实际的发展方向,使艺术史上多了一位大师。
4.尊重孩子的劳动。尊重学生,还是尊重他们的劳动,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人生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北京日报》曾以《不教而教的启示》为题登了这样一个教育事故:
一个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突然,她听到一位老人的赞许,老人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您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谢谢,拉得真不错!
终于,家长惊异地发现了女儿优美的琴声,忙问是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女孩才知道,林中的老人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且她的耳朵从未聋过。

对于一个初学拉琴的小女孩来说,培养她学习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小女孩就在老人的尊重和赏识中树立了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孩子的童心、童真、童趣要给予好好保护,任何形式的简单、粗暴、冷漠、体罚,都是对孩子美好而脆弱的生命的任意践踏,因而都是不道德的教育行为。 孩子的生命,可要尊重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3b16a3fbe1e650e53ea9937.html

《有关教育的任务及名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