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绝句的艺术成就

发布时间:2012-10-31 22:14: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李白绝句的艺术成就

【摘要】

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写道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如此评价中就可以看出,李白非同寻常。李白的诗歌在当时就征服了朝野上下,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和地位,“集无定卷,家家有之”;其对后世的影响则更为巨大,特别是对于后世的文人,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的非凡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的独立人格、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李白)的凛然风骨、“自爱名山入剡中(李白)”与山水自然冥合的潇洒风神,吸引无数士人。

前面已经就李白的诗词以及李白的交往谈论了李白的绝句。不论在艺术手法上,还是在精神境界上,李白的绝句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藏。但我认为如果从另外的角度来评析李白的绝句与其人生境界。也许会获得更加让人不可思议的效果。李白的许多绝句充满了许多奇特的幻想,有的诗篇更是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放大到同日月一般耀眼。这与西方的尼采在某种程度上有一些相似之处。正如前面提到的《把酒问月》,诗人探讨宇宙的许多事物的存在问题。刻画自己神仙般的形象,将自己的本体放大到宇宙的层面。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程度。李白的“欲上青天揽明月”就是将自己的意识放大到无限的宇宙。他认为认得宇宙化本身就是个性的张扬,一种对自我,对人的局限性的超越,他强调了人的意志。这表明李白本身具有的反抗性和创新性。这些都从李白的绝句中得到了体现。

读李白的诗往往会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但当读完李白的诗,读完李白的人生之后,总有一种感觉萦绕在心中,常常让我为之不解。后来有幸读到了加缪的《西西弗神话》和《反抗者》。明白了那种情感是荒诞感。由于本人的浅薄,这里恐怕只能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

【关键词】 李白 绝句 艺术成就 西方哲学与李白

这里还是简单的介绍一下李白的生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代安西都护府管辖下碎叶城的一个富商家庭。“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写道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如此评价中就可以看出,李白非同寻常。李白的诗歌在当时就征服了朝野上下,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和地位,“集无定卷,家家有之”;其对后世的影响则更为巨大,特别是对于后世的文人,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的非凡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的独立人格、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李白)的凛然风骨、“自爱名山入剡中(李白)”与山水自然冥合的潇洒风神,吸引无数士人。如此一搜一箩筐的评价在此就说这么多吧!

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他人,往往都是错误的。然而我们还得努力地去理解,可幸的是我们还有很多李白的诗词。虽然我们要讨论的是李白绝句的艺术成就,但究竟是先有李白,还是先有绝句呢,这恐怕也可称为鸡和蛋的问题了。讨论李白诗词的艺术成就的论文和文章可能随便从哪里都是一翻一箩筐。今日再评李白之绝句,实在不想人云亦云,倒是在大家唱闻得评论基础上再从几个西方的哲学角度来做了一番思考。但吃螃蟹的人也可能被蜘蛛毒死。所以咱不妨借了李白的勇气,实实在在地仰天大笑走一会。

还是从几个例子中来谈论一下吧!、

一, 李白是一个有远大报负的人,如果他实现了他的抱负,恐怕我们的这位诗人就没有晚期那么多优秀的诗篇了。但李白在政治失意前的作品到底如如何,还是找一篇来看看吧!

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有这样的文字“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但这种鸿鹄之志,长时间没有得到机会实现。在公元742年,已是中年的李白终于有机会进京了,在进京前与家人儿女告别时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高歌,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诗的头联为我门绘出了一幅丰收喜庆的秋景图。这种欢快喜庆的气氛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是几个进一步渲染欢快喜庆氛围的图特写。李白被称为酒仙,对酒请有独钟,这是更是来了酒兴,“呼童烹鸡酌白酒”,已经开始为奉召欢庆了。诗人的感情很是激昂,爸爸高兴,儿女即使什么也不懂,也被这种感情感染,连忙“嬉笑牵人衣”。酒已喝上了,然而兴致起来,光喝酒可不行,于是借着酒兴拔剑起舞。此时我李白马上就要施展宏图大志了,我的剑发出的光芒马上就赶得上你日月的光芒了。于是通过一连串的特写,不仅将自己内心的喜悦,激动之情表达的淋漓精致,而且表明了李白对这次机会是多么的重视。

接着诵完下一句,“苦”字一下子便将我们从刚才的喜悦之情中拽了出来。高兴之余,悲从内心深处冒了出来。想想自己已经四十二岁啦!所以恨不得马上骑上快马,进京面诏。这一苦一快着实让我们体会了李白的期望之情了。

后面便是李白诗中常见的用典了。诗人联想到《汉书.朱买臣传》里记载的晚年得志的朱买臣。朱买臣早年不得志,他的妻子也嫌弃他,离开了他。后来朱买臣取得汉武帝的赏识,升官当了太守。李白借朱买臣之妻讽刺那些小看自己的人。他以为自己此后便会扶摇直上,大展宏图了。狂妄之情让人心瑟!

到了最后这句流传千古的佳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高兴与狂妄的心情同诗人心底的抱负相互衬托,可谓相得益彰啊!

本诗是李白在满怀希冀之前的作品,四十二岁的李白得到了可以施直展宏图的机会这件事本身在李白的一生中就具有很大的意义。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感情跌宕起伏,一回三折。在李白的七言绝句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 李白被人称为诗仙,又有酒仙之称,人常说李白的诗有一半与酒有关。不论此话对否,它都说明李白,诗,酒这三者在讨论李白时是不可分割的。而且在我们小时候最早学的几首诗中就知道,李白也常常写“月”。今天就将他们放一起来聊一聊。在此选用了《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若此。

唯愿当个对就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自己的,作者用自己与月的关系来绘制自己的形象。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位神仙般的人物问了一些神仙般的问题,既然是神仙问的问题,神仙自己也未弄明白,我当然也明白不了。只是这问题本身就含了许多韵味,细细解来,倒也耳目一新啊!

问月亮几时来,大概在李白的那个时代,恐怕远比牛顿问苹果为什么掉下来让人不解。也许天才们对那浩瀚无边的空间既存的事物,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追问与探求!“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当头一问,使诗人将手中的酒杯都停了下来。可能醉意中得到了神的启悟,便问出这么一个气势磅礴的问题来。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是多么的难以攀登,这种距离赋予人的美好感觉是多么的强烈。皎洁的月光吸引着无数人的心,让多少诗人文客心驰神往。但她就是那么的遥远,可谓可望不可即啊!但在这样的不可及的遗憾心境之下,她又是那样的形影不离。这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捉藏可把人折磨的难受之极啊!这句诗不仅用拟人手法赋予月道是无情却有情,既神秘又可亲的奇妙形象,还表现了李白对月的感情是多么的让人真挚与纠结。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对月色的描绘,用“飞镜”,“丹阙”作比。一轮圆月从云中慢慢显现出来,颇有“半包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娇羞之态,这样的月亮是多么的让人神往。而下文更是对月的推崇之致“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竟那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的不停地捣药,为的是什么呢。碧海青天上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的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的同情,期间也流露了自己的孤苦情怀。这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身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古人今人却不断更替。说“今人不见古时月”。已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今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句备具重复,回环,错综之美,且有互文之秒。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却更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而人生之短的意味渲染的淋漓尽致。前两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最后两句则转接到及时行乐上来。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处用其字面,流露出一种人生哲理和感喟。没句“月光常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从无常求常“常”,意味隽永。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回。使我们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写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有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其中也透露了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

李白与月亮结下的不解情缘,知道在他仙逝的时候任然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疑惑。大家都说李白是追月而去,最终落水身亡。这样的一种自我探求与毁灭的举动实在让人难以理解。这种不解之情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就在心中蕴积。究竟何种心境可以让人产生自我本体毁灭的举动。这实在值得我们思考。

三,与李白同有盛名的诗人杜甫同样也是李白的好友。杜甫受到了李白很大的影响,人的一生总是知己难逢,而像李白这样孤傲的人能算得上知心好友的人固然不多。然而在公元七四四年李杜相逢了。此间两人写了许多诗,现选取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又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伹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在公元七四四年被驱出朝廷后,在洛阳与杜甫相识,两人一间如故,来往亲密。天宝四载,李杜重逢,同游齐鲁。深秋,杜甫西区长安,李白再游江东两人在鲁郡东石门分手,临行时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

“醉别复几日”,没有几天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的一醉而别吧!两位大诗人在即将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离开。“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几乎都登临游览遍了。李白多么盼望此次分别之后还能再次重会,同游疼饮:“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在重门这座风景秀丽的山峦之上,寺院之内,潺潺溪水之畔,李杜经常在这优雅隐逸的胜地游览。这在“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中完全被表露出。“重有金樽开”的这一“重”字,热烈地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有说明了他们在生活上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觉亲切之至。

李杜同嗜酒,同爱游山玩水。他们是在秋高气爽,风景迷人的情境中分别的:“秋波落泗水,海色名伹来。”这里形容词“明”用作动词,赋予静态之景以动态之感。不说山色本身之青绿,而说苍翠色彩主动有意地映衬山色。“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好友分离,好比飞蓬随风飞舞,各自飘零远逝,令人难过。言语不易表达情怀,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就请倾尽手中杯,依酒抒怀,来一个醉别吧!感情是多么豪迈而爽朗。结句干脆有力,李白对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倾吐无遗。

这首送别别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迈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希望而好而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诗中的山水形象,隽美秀丽,明媚动人自然美与人情美——真挚的友情,相互衬托;纯洁无暇,胸怀坦荡的友谊和澄澈的泗水,明波的山色交相辉映,景中寓情,情随景现,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这首诗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充满诗情画意,为诗中佳作。

李杜之间的友情对他们两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此之前李白走过很多地方,结识过各种各样的人物;杜甫虽然比较年轻,但也已经有过吴,越,齐,赵的十年漫游,两人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也并不算长,但在他们平生的交游中,彼此竟在对方的情感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那是不能不从这两位伟大诗人所共同具有的精神世界来理解的。简单的说,那就是一种对于某些不合理事物的憎恶态度和彼此对于对方的才能与特长的尊重的精神。杜甫这时三十三岁,是由山东漫游归来后暂时定居在洛阳的。洛阳是当时的大都市,在这里,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当然是一些贵族和富商,杜甫对于这些人感到非常厌恶。他见到李白后,就被这位大他十一岁的社会经历比较丰富的诗人风采吸引住了。见到李白后,他向李白表达了自己对虚伪的技巧和臭味的膻腥的厌恶。他见到李白摆脱富贵退隐了,大为佩服,并愿意和李白携隐,一块求仙访道。后来他在寄给李白的诗中写道“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剧谈怜野兔,嗜酒见天真。”李白的爽朗性格将他深深吸引。他们在游玩的时候常常饮酒谈论。、李白虽然只长杜甫11岁,可谓同辈。(杜甫:“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但在相识当年,李白无论在地位和诗名上都要高出杜甫一大截,李白已经名满天下,而杜甫名声尚小。但当在洛阳相遇时,两人不计较年龄、身份,“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从李白方面来说,李白不久前还是供奉翰林,连唐玄宗初见时都惊为天人,他同朝中“五侯七贵”都喝过酒,还戏弄国权势极重的高力士,他的身份地位可想而知,虽然被勒令放还,但皇帝还特赐优厚的金银,名声与影响更加远播。但他却同名不见经传的青年诗人杜甫成为忘年交,诗歌唱和,引为知己,这是怎样豁达的胸襟和气度,又是怎样的坦诚无邪和光明磊落。而从杜甫这方面来说,他也不在乎地位、身份、名气的悬殊差别,径直同李白以兄弟相称,放歌纵酒,没有丝毫的谦卑与做作,这也需要一种气度,一种涵养。诗坛的两位巨人,虽然成名时间有先有后,但却都采取了平视的角度观察对方,各自保留平等、独立的人格。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由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李白和杜甫不仅是诗文之交,更是人格之交。 李白和杜甫的友谊、诗谊千古无双,如果勉强加以类比,白居易和元稹相互赠答的诗多于李杜,可是无论在诗歌的质量和感情的深度都和李杜不在一个档次。用王维和孟浩然,苏轼和黄庭坚,辛弃疾和陈亮作比,更加不伦不类。只能是李白和杜甫,只有是李白和杜甫,他们不仅各自建立了可以相颉颃的诗歌丰碑,而且在这两座高耸入云端的丰碑上架起了灿烂的虹桥。

四, 前面已经就李白的诗词以及李白的交往谈论了李白的绝句。不论在艺术手法上,还是在精神境界上,李白的绝句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藏。但我认为如果从另外的角度来评析李白的绝句与其人生境界。也许会获得更加让人不可思议的效果。李白的许多绝句充满了许多奇特的幻想,有的诗篇更是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放大到同日月一般耀眼。这与西方的尼采在某种程度上有一些相似之处。正如前面提到的《把酒问月》,诗人探讨宇宙的许多事物的存在问题。刻画自己神仙般的形象,将自己的本体放大到宇宙的层面。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程度。李白的“欲上青天揽明月”就是将自己的意识放大到无限的宇宙。他认为认得宇宙化本身就是个性的张扬,一种对自我,对人的局限性的超越,他强调了人的意志。这表明李白本身具有的反抗性和创新性。这些都从李白的绝句中得到了体现。

让我把李白和尼采联系起来的另一个因素是他们对酒的认识。李白嗜酒成性,但并不贪恋酒的美味,而是在沉醉中去追寻自己理想的梦境。这在他来说已经成为他人生的一部分。如果大家认为李白只是一个会做白日梦的酒鬼,这话也未尝不可。因为尼采认为,梦和醉并不是人生的反常状态,而是人生的真实需求。梦幻的美丽完满和现实生活的不完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实的残酷压榨着人的精神,正是因为存在着梦幻,生命才成为可能并值得怀念。才有了为之求索的原因。同样,当个人的生活梦想在现实中破碎时,人们又需要醉的情态。在醉中,人们达到了忘我,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不复存在,生活成为艺术,人感到自己成为了神。在醉中,痛苦不再是难以忍受的折磨,而成了人们蔑视和嘲笑的素材。李白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在这种醉与梦的状态下,完成了对自己人生的升华。他写下了无数的诗篇,刻划出的酒仙形象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这种对后人对于人的主观意识的启发想必并不亚于尼采的思想在西方产生的影响。可能由于统治阶级的限制,也可能大家都将目光头在了李白诗词的各种修辞,道家思想上,而使李白的这种影响并没有为人传诵。但是今天,当人们在狂歌醉舞中超越了个人的痛苦。认识了尼采的这种酒神精神,认识到了艺术是治疗的专家,当意志面临极端的危难时,它将人的厌恶化为想象,将恐惧化为乌有,使人们产生崇高感,它使精神愉快,使人们从沉闷的荒谬中得到解放。正是由於艺术的这种功能,生命才得以可能之后。再来回望李白的绝句,回望李白的《把酒问月》我们不得不为李白站在封建统治的辉煌上的为人性的呐喊而震撼。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时,千花尽如锦,谁能春独愁,对此经须饮,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李白这里说的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酒倾愁不来,和酒酣心自开将酒的功效和醉酒后的状态生动的描述了出来。这里说的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和前面就提到过的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都道出了李白享受酒醉远远胜过求名求仕途的心态。难道李白是个贪杯的酒鬼?当然不是。当他有意或是无意的将酒和名并列在一起谈论时,他报国无门,有志难展的苦闷就在不经意之间跃然纸上。李白可以是超人,可以是宇宙,可以是大自然,可以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揽日月 但是他却无法从根本上摆脱他所在的社会体制对他心志的束缚,由此我们也就知道他举杯浇愁愁更愁的真正原因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了,也就明了了他在《将进酒》中锺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感慨了。李白的狂妄也好,自大也好,同尼采把自己比作太阳一样,都没能使自己得到真的变得如同宇宙一般大。尼采终究是人,不是太阳,李白最终也没能成为神仙。但谈们敢于同现实做抗挣,敢于在荒诞中大声疾呼,敢于在秽浊之世道上大胆的表露真实的自己,不管他们最终的结果怎样,都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与光晕!

读李白的诗往往会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但当读完李白的诗,读完李白的人生之后,总有一种感觉萦绕在心中,常常让我为之不解。后来有幸读到了加缪的《西西弗神话》和《反抗者》。明白了那种情感是荒诞感。由于本人的浅薄,这里恐怕只能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等于回答哲学的更笨问题。(《西西弗神话·荒诞与自杀》李白的逝去如果被看成自杀的话,那么问题便出现了。”究竟哪种难以估算的情感剥夺了精神耐以生存的睡眠呢?一个哪怕是能用邪恶解释的世界也不失为一个亲切的世界。但相反,再被突然剥夺了幻想和光明的世界中,人感到自己是局外人。这种放逐是无可挽回的,因为对失去故土的怀恋和对天国乐土的期望被剥夺了。这种人与其生活的离异,正是荒诞感。“《西西弗神话·荒诞与自杀》李白的诗,绝句中表露的自己与社会的离异,他的人生遭遇,天才与失意,都表明这这种作为人的荒诞感。但这里所说的荒诞感并不是简单的消极色彩的一个词,它是与人存在这一现象并存的某一属性。荒诞也许是人的一个枷锁,但并不代表我们没有出路。李白的诗句中表达的对于加锁的反抗,正是我们需要的,先不论反抗到底有没有作用,也许放抗本身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李白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看成是带有反抗色彩的,他的人身也带有强烈的反抗色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很难说谁的对水的错,但敢于为自己的追求反抗的人,也许就成为了神。我们看看中西方的各类神话传说,每一个神都几乎有与之相应的反抗故事。也许神在告诉我们“我反抗,我存在”。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其绝句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李白的三首诗中评析李白的绝句在修辞,表情达意,风格,思想感情方面的艺术成就。后面论述了一些李白的绝句在哲学方面的艺术成就,并与西方的一些哲学思想结合起来,在某些论述上可能有失偏颇,还望来谅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424d4611ed9ad51f01df21f.html

《李白绝句的艺术成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