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5篇

发布时间:2020-08-07 16:47: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二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5

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点的时候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高中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

一、随机事件

主要掌握好(三四五)

(1)事件的三种运算:并()、交()、差;注意差A-B可以表示成AB的逆的积。

(2)四种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德莫根律。

(3)事件的五种关系:包含、相等、互斥(互不相容)、对立、相互独立。

二、概率定义

(1)统计定义:频率稳定在一个数附近,这个数称为事件的概率;(2)古典定义:要求样本空间只有有限个基本事件,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事件A所含基本事件个数与样本空间所含基本事件个数的比称为事件的古典概率;

(3)几何概率:样本空间中的元素有无穷多个,每个元素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可以将样本空间看成一个几何图形,事件A看成这个图形的子集,它的概率通过子集图形的大小与样本空间图形的大小的比来计算;

(4)公理化定义:满足三条公理的任何从样本空间的子集集合到[01]的映射。

三、概率性质与公式

(1)加法公式:P(A+B)=p(A)+P(B)-P(AB),特别地,如果AB互不相容,则P(A+B)=P(A)+P(B);

(2)差:P(A-B)=P(A)-P(AB),特别地,如果B包含于A,则P(A-B)=P(A)-P(B);

(3)乘法公式:P(AB)=P(A)P(B|A)P(AB)=P(A|B)P(B),特别地,如果AB相互独立,则P(AB)=P(A)P(B);

(4)全概率公式:P(B)=∑P(Ai)P(BA的逆可能发生,各次试验结果相互独立)时,要考虑二项概率公式.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S=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3

1、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x-a)+(y-b)=r

(1)标准方程,圆心(a,b),半径为r;

(2)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4

分层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标准

(1)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分层的比例问题

(1)按比例分层抽样:根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非常少,此时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如果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5

数列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1)

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Sn=n(a1+an)/2(2)

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

解释说明:

(1)式可以看出,an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2)式知,Sn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在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一般设为ArAm+An=2Ar,所以ArAmAn的等差中项,且为数列的平均数。

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推论公式:

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Sm-1=(2n-1)anS2n+1=(2n+1)an+1SkS2k-SkS3k-S2kSnk-S(n-1)k…或等差数列,等等。

基本公式:

=(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2÷项数-末项

末项=2÷项数-首项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高二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4938170b9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b.html

《高二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