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竹”意象

发布时间:2019-08-05 04:55: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作者:张 波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01

        阅读过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咏竹或诗词中涉及意象的的读者,大抵会注意到其对意象叙述,多写竹的正直、高洁、坚韧等品格,或于竹前月下饮酒作诗、或与竹影清风共享隐逸乐趣。在这种有趣叙述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寓意?儒家文人通过这样的叙述,试图向读者传达怎样的一种价值观?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分析,揭示出它所隐含的观念。

        正如许多学者注意到的,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以文人为社会精英的文官制社会。在正统的文人阶层中,多数信奉的是儒家积极用世、建功立业人生观念。在传统的儒家文化里,文人的价值实现并不表现于个人享乐的方面,而是表现于社会的、利他的方面。正如孔子所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孔子看来,通过立人达人来实现立己达己,是人类不同于鸟兽的主要标志。人通常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而是与社会及周围人群的相互关系中给自己作价值定位的。

        中国是个诗歌国度,诗词歌赋这些经典文学样式成为中国传统儒家文人建构价值观的载体。孔子的诗言志,白居易的歌诗合为时而作的言说,无不是传统儒家文人经时用世的具体体现。中国传统儒家文人在诗歌的国度中阐释着、歌哭着自己的人生观念和理想。

        唐代诗人李贺的《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作为文人士夫的李贺,在青山碧水,茂林修竹的家乡昌谷,写了不少咏竹的诗句,以寄托自己的经时用世的理想:笋壳初落,露出绿玉般的新竿,那母竹原是高耸入云的奇材。若是容竹笋尽情长大,那一定可以远别泥土了。李贺完全是借竹自比,希望自己能够致身通显,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人生价值。

        爱竹如命的郑板桥在潍县衙门的屋舍中,听到萧萧的竹声,即刻想到的是民间的疾苦,推己及人,为生民请命的儒家积极用世思想昭然若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4b44e9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11.html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竹”意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