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游记散文艺术特色研究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苏轼游记散文艺术特色研究
作者:潘炫李平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7年第04
要:游记散文虽作为苏轼创作的多种文体中数量较少的一类,但其蕴含的艺术研究价值却是极高的。不论是修辞、表达,还是结构、风格上都别具一格,对前人有充分的继承发扬创新,对后人又是值得借鉴的文学瑰宝。关键词:苏轼游记散文艺术特色
苏轼文学一直是现当代古典文学关注的焦点,古今中外研究的学者不在少数,但大多是对其诗词来进行研究分析。论及他散文的较少,更何况还是其中的游记这一类,即使在研究文章的部分,也是以其创作理论和思想为主。如建国后文学界就苏轼文学的思想性进行了一次讨论,直至19809月成立了苏轼研究学会,才出版了《苏轼研究集刊》《苏轼研究资料丛书》,以及之后陆续出版有关苏轼研究的专著如曾枣庄《苏轼评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孔凡礼校注《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等等,还有一些发表的关于东坡游记散文研究的论文期刊。综观论及其游记散文的研究成果,有谈及其山水游记的;有论及其游记艺术的;有涉及其亭台记的,但均未作全面系统的阐释,更没有专门的学术专著。[1]如同马承五所说:在苏轼之前的游记散文,大多以记游写景或者于记游中隐微地抒发情感为主。但这种文学形式到了东坡手中,却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2]国外研究者何瞻也认为,苏轼游记引导着中国古代游记新的发展方向,创造了中国古代游记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前人虽然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仍存有不够通彻的地方。苏轼的文章数量宏富,且皆为上乘之著,主要包括策论文、叙事记游文,书札、题记、序跋等杂文、还有流传较广的笔记文等几大散文类型,本文仅挑其中的游记散文一类来探究其艺术特色。一、苏轼游记散文的修辞手法
北宋的诗人韩驹在《陵阳室中语》中说:子瞻作诗,长于譬喻。”[3]苏轼不止在诗中善用比喻,在其游记散文中倾注的修辞手法也种类繁多。首先,比喻意在把抽象的事物變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这与苏轼自身追求的语言自然生动的作文要求是相符合的,理所当然成为他青睐的手法之一。如《记承天寺夜游》中写道: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将竹子与柏树相互交错的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十分贴切。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他把客人的箫声比作哀怨、思慕,像哭泣声又像倾诉声,选择这几个对象来作喻体不无道理,箫声凄切婉转实则是苏轼当时心境的映照,隐隐悲凉而又无可倾诉之人,郁结于心只能通过这悲咽低回的音调传达出来。如此比喻让听者、看客倍至感同身受。再看《凌虚台记》: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见到山峰高出树林之上,重重叠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4dac40a6d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c8.html

《苏轼游记散文艺术特色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