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03 09:19: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背影》教学案例分析

鹤岗市第十中学 王凤芹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朱自清的《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现在读起来仍是很让人感动。它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源于不断的品读,体味父子情深。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的日子,父亲用自己细心关怀让远行的儿子四次落泪,父爱在背影的烘托下显得更加感人。

2.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语文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拥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能够感悟到作品中父子情深,但是要与作品产生共鸣,从而学会把握和领悟人性美,最终学以致用,刻画亲情洋溢的父亲形象,在这些方面有很大的难度。

3.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的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珍惜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4.课前准备: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作家、诗人、民主战士,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有关朱自清的相关资料。在了解朱自清及其代表作的前提下,走进朱自清的内心情感世界,感悟深沉父爱;珍惜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刻画好自己的父亲。

5.教学思路:

我利用“拉近距离,走进作者;感知内容,理清脉络;合作交流,赏析品味;拓展练习,读写相生”四个步骤来串联整篇课文,解读文本。

二、教学步骤

(一)拉近距离,走进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介绍背景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握阅读的情感基调)

(二)感知内容,理清脉络

师: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请同学来评价老师读得怎样?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味本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既然是主人,就应有评价自己、评价同学,甚至评价老师、评价教材的权利。这样,有利于创设相互学习、相互赶超、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学习场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鉴别评价能力。)

生:本文字里行间渗透着淡淡哀愁的父子间相爱相怜的感情,老爸疼爱儿子,儿子感念老爸。

师:同学们感情基调把握的很准,现在请一名同学来读课文,我们认真的听,看他有没有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阅读,让语文阅读课成为名副其实的读书课,应该指导学生好好地去读,美美地去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要以读代讲、以读代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思考中阅读,在思考中发现、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乐趣中成长。)

师说:现在请同学来进行评价一下。

生说:读的挺有感情的,就是添字,漏字的现象。

生说:我认为他读父亲给儿子买橘子那段,感情不够深沉、感人。

师:那么请你试着读一下,怎么样?

生说:果然读得不错。

生说:他读得很有感情,我听得都感觉心酸,有要掉泪的感觉。

生说:读得很投入,我也很感动。

师:读课文就是这样,只有自己用心了,投入真感情才会打动别人。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段课文。

师:从朱自清先生的写作背景来看,结合课文内容,你能揣测出当时的心情吗?

生:本文写于192510月,正值家境衰落,祖母的去世,父亲的赋闲在家,东西当的当卖的卖,又添了办丧事的债,生活的不幸接踵而至,“我”感觉很绝望。

生:家庭光景很不好,为了谋生寻求出路,父子不得不分别,不知何日相见。

师:只有品味出作者的情感。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三)合作交流,赏析品味

师:课文中总共描写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的出现各有什么作用?请同学找出关于“背影”的句子我们来读一读,联系全文细细品味。

生读(该生平常不太愿意举手回答问题)

在他读完之后,我说: “见到你举手,真让老师开心!”(中学生希望被别人欣赏、承认,也渴望生活于被欣赏的环境中。以真挚的情感,通过简洁、中肯的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唤起学生的自信,特别是要唤醒后进生的自信心,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大限度地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深入指导。

师:看到父亲的背影时,作者流了几次眼泪?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 第一次在课文的第1段。开篇点题,读来很伤感压抑。

   生:第二次是车站买橘子的场面,作者对父亲的“背影”用了白描的方法进行刻画。

   生:第三次是父子告别,远望父亲的“背影”。儿子眼睁睁的看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别在即,又潸然泪下。

   生:第四次在文章结尾处。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不禁泪流满面,在晶莹的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与文章开头呼应。

师:同学们,概括的很准确,人常说:母爱如水,温柔细腻;父爱如山,博大厚重。那么,让我们找一找,找出最能体现深厚父爱的背影描写?

生:远望父亲买橘子的场面。

师:大家可以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受吗?

生:父亲肥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描写细腻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让儿子很感动,不仅潸然泪下。

生:感觉父亲对儿子的爱也很细腻,考虑很周全,怕儿子路上渴买几个橘子,还能当零嘴吃。

生:我不禁想到我的父亲,天天晚上在校门口接我,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很是辛苦。

生:我妈身体不好,我爸爸天天起来给我做饭,我有时还嫌不好吃,总耍脾气。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老师真心希望我们要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尊敬父母,爱戴父母。(此环节的目的要品味出文章情境相同的感情,才有助于准确解读文章主旨。朗读时一项很好的训练,既有训练功能,又有教育功能,一篇好文章可以读的回肠荡气,或慷慨激昂,或温情脉脉,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或是读书明理。)

(四)拓展练习,读写相生

师:我想大家学习本课之后,会很有感触,那么现在请大家拿起笔写出你被父母感动的瞬间,把这份感情倾泻于笔端。(阅读佳作美文,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就会通过语言文字流入孩子的心田,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从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学会做人。)

三.案例分析及反思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以读代讲,以读促讲的教育已经回归了语文课堂,这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如何促进良好的阅读效果形成,阅读评价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这又是我们语老师面临的一个问题,得益于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文章语言很朴实,看似很平淡,却包涵了作者深厚的亲情。我让孩子进行阅读,品味感情。教师在注重学生评价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对教师范读的评价,在《背影》教学中,我和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交换思想看法,真正体会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活力,感受到教学相长的魅力。

语文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让学生囚禁在教室里,拘泥于课本中,必然远离生活,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本文的教与学,则应以“亲情.父爱”为主题,要求学生了解体味父爱的厚重与博大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以读促写。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生活真谛,使心灵丰盈,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亲情四溢的作文。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每完成一次读书活动时,老师要及时准确而又科学的给与评价。不要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一味表扬、夸奖,这样的评价,只能是形式主义,会使孩子迷失方向,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不能体现评价本该有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529dc9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1b.html

《《背影》教学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