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家风征文(15篇)

发布时间:2018-03-22 12:21: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传承好家风征文(15篇)

(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父、母、孩子,是一个完整的家。家风的决定者,或者说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父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家风。家长的自身修养事关重要。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讲父母都是一面镜子,想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子女,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谨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 常怀律己之心,不仅是对工作的高度负责,也能明确自己的道德防线,确保自己在面对任何事情做出任何决定的时候都有自己的依据。

一个清廉的家风,能养成廉洁的作风。反之,如果家风不廉,就很容易变成滋生腐败的温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陋规则证明出问题的领导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由此可见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正家风已成为正作风、正党风的紧迫要求。家风是一个家庭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家风可能会影响一个家族的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

家风传承不是传承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更多的是传承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所需的道德品质,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就接触中华传统的美德。我国历来重视家风家规,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岳飞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才使得岳飞成为一代抗金名将;“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优化从学环境的家风,这些都启示我们,解决学风问题要从家风入手,以优良家风促进良好学风。学家规就要深刻认识传统家规的时代价值,把家风教育作为党性宗旨教育、党规党纪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

立家规,要充分传承和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精髓,深入挖掘和弘扬家庭或家族中向善向上的家风家规家训,对照党纪国法,认真订立约束力强、有自身特点的家规家训,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家庭作为社会风气寓居的小环境,既受大环境影响,又影响大环境。

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家长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正所谓上行下效,让子女在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中,宽待周遭的人和事,学会做人处事的基本,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逐渐成长成才。

(二)

“家”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廉洁政风和清湛家风犹如车之两轮,相得益彰。政风弊绝家风正,家风浩然政风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家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家规,而这些家规是家庭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是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家规作为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是一个家族立世做人的风范。而家风则是一个家族或家庭在世代繁衍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传统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与处世之道的综合体,知礼仪、重家风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和灵魂。家风正,则人心正,良好的家规家风是培育子孙为人、处事、向善、廉洁的“孵化器”,也是优化社会风气、提升国民道德素养的“助推器”。

诚然,如今的家庭模式与历史传统已相去甚远,不管是家庭结构、行为方式还是现实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今天我们所推崇和坚守的家规家风,也正是那些不因时间流逝而失去现实价值的家规家风。它们折射我国古代家庭孝义治家的价值和作用,蕴含着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优秀文化积淀。

家风正则党风正。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家风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传承好家规、涵养好家风,自觉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是基础,而正家风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历代贤臣廉吏立家规、树家风,既有春风化雨的生动故事,又有辑之成册的传世家训。党员领导干部应从历代清廉官员的家规家训中努力汲取廉政“养料”,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教实践中积极借鉴家风好经验,一方面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廉洁自律,以自身清正为“齐家”树立标杆;另一方面严格要求家庭成员,守好家中的“廉洁门”、筑牢家庭的“廉洁墙”,以免“后院起火”、养痈遗患。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良好家风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软实力。“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党员领导干部应带头抓好家风建设,做到家风正、作风淳,以优良家风推动党风政风、民风社风的不断改善。

(三)

晚清重臣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其家风甚严。当年无论公务多么繁忙,他都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给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在曾家,男子“看、读、写、作”缺一不可;女子“食事、衣事、细工、粗工”须样样精通。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

徐汇区桃江路8号居住着曾国藩的后人

走进上海徐汇区桃江路,一股浪漫、怀旧的欧式风情扑面而来。这里曾是法租界,道路两旁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的法国梧桐,笔直参天。在桃江路8号一所古朴的老宅中,居住着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曾国藩的后人。

年过七旬的周麒老人,是曾国藩最小的女儿曾纪芬的外甥。曾国藩共有3子5女,可惜3个儿子,长子曾纪弟,一岁便夭折;老二,著名外交家曾纪泽体质也不好,活了51岁;老三曾纪鸿是著名的数学家,年仅34岁就去世了。兄弟姐妹中,只有小女儿曾纪芬最长寿,活到91岁。

虽然周麒是曾国藩的第四代后人,但从他的身上,仍能很强烈地感受到曾家的遗传。走进他的家:已经裂缝掉漆的地板,一米宽的小茶几,陈旧的桌椅,案头至少有几十年历史的台灯,阳台上堆满的书籍和手稿……让人不禁想起了曾国藩的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

百年来,曾国藩在治家和教育方面的过人才能,是人人佩服的。青年毛泽东在致友人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时,见到世家子弟一味的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欧阳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欧阳夫人在家手无余钱,只能事事躬亲,下厨烧灶、纺纱织布。当时乡里人都说,修善堂(办理乡团事务的地方)客人很多,常常吃饭要摆好几桌,杀一头猪所得的油,只够用3天;而黄金堂(欧阳夫人所住的宅子)杀一只鸡的油,也能用3天,可见她是多么节俭。

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家人的另一条要求是“勤”。作为晚清重臣,曾国藩日理万机,但他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的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

曾国藩对几个女儿甚至媳妇一点也不含糊,他给每个女眷都写有一份功课单,要求她们必须掌握四项技能,具体内容包括: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巳午刻——纺花或绩麻(衣事);中饭后——做针线刺绣之类(细工);酉刻(过二更后)——做男鞋或女鞋或缝衣(粗工)。曾国藩要求她们每日做女红,并且要“验工”:“食事每日验一次,衣事3天验一次,细工5日验一次,粗工每月验一次,每月须做成男鞋一双。”在曾国藩的教导下,曾家的女性中出国留学者有之,取得博士学位者有之,在很多领域作出了贡献,和曾家的男人们相比毫不逊色。

(四)

说起家风、家训、家教,总觉得是一个很严厉的话题。就我家的情况,我分别来简单的说一下。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在我们家,体现在孝顺上。爸爸妈妈常说,百事孝为先。孝顺孝顺,孝敬长辈,就是什么事儿尽量让他们顺心顺意。在家里,姥姥姥爷说话,我们都要好好的听,就算说错了,也不能当面指责,要换一种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诉他们。不跟长辈顶嘴,也是孝顺的体现。长辈们说的话,我们小孩子一定要听,让我们做什么事儿,要立马行动,不能拖拖拉拉的。我们家的家风还体现在饭桌上。一家子人开饭了,如果长辈们没有动筷子,我们小孩子绝对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到齐了,大家才开始一起吃饭。不知不觉中,这都成了一个习惯了。当然,这是一个好习惯。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人要善良的活着。渐渐地长大了,也就把善良当成了我们的家风。等到我有了家有了孩子,当听到儿子第一次叫我妈妈的时候,我就自己在心里说,妈妈不希望你多优秀,但一定要做个真善美的人。也就从那时候开始,潜移默化的我就把"真善美"当成了我家庭的家风。

记得教孩子表演的第一个节目就是手语《感恩的心》。粉嫩粉嫩的小手,站不稳的脚步,唱不清的歌词,却让孩子成了我的老师。我爱孩子的认真,但我更想让孩子懂得:感恩,真的不是唱的,而是用一颗心用行动去实现的。从那一天开始,感恩的种子已经在孩子的心里发芽。

孩子四岁,我就开始领着他参加所有的公益活动。在敬老院,说话并不清楚的他却能大方的为爷爷奶奶唱《小燕子》,义工宣传现场,他是跑得最快发名片最多的一位,在募捐衣物的现场,他会在众多大人的眼皮下,拖着大大的衣服,向对面捡垃圾的老爷爷走去。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有了一颗向善的心。

一个人的真诚才能成就他的善良。孩子走进小学,成了一名一年级的孩子。攀比心也愈发的重。有一天他回来告诉我,让他当小义工的领导。我问为什么,儿子回答,因为我已经告诉同学,我是小义工的领导。我说,为什么呢。孩子说,因为义工是好人,小义工更是好人,我想当好人。我笑着告诉儿子,好人不是你当什么官,而是你做什么事。首先一个不诚实的人不配当义工。再说,并不是所有的义工都是领导,他们都默默地奉献爱心,做好事 是不需要留名的。也因为此,我罚儿子写拼音表两遍,因为他向同学撒谎了。而就在两个小时前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的现场,他把这番话讲给了同去的小孩。并严肃的告诉他,"如果撒谎会剥夺你当义工的权利"。

因为真诚而善良,因为善良而美丽。沿着真善美的家风之路,我相信孩子的明天会更灿烂!

(五)

我出身寒门,曾以为贫寒如此的家庭那还有什么家风家训。可静心想想,我的成长经历竟时刻不离家庭的风气和长辈的教诲,其实这不就是我家的家风家训吗?

读书

上学时,常听爷爷讲家族的来由历史。爷爷常说家中祖上本是难民,后流落韦庄寨,以靠打长工为生,日夜辛劳,一分一厘攒钱,竟也攒下几亩良田,总算落户扎根。然而在过去,本地韦庄人多是韦氏族人,而我们毕竟是外姓且没有读书识字之人,便屡遭欺凌蒙骗,于是便立志无论多苦一定要让后辈读书上学。我爷爷的爷爷的时候已是战乱时期却也一定要让我家里的人读书,尽管日子仍然清苦,但坚持读书的态度异常坚定。后来,我爷爷在河南已经被日本占领的时候仍然读到了高中,建国后成为一名老师;我二爷爷参加了抗日武装,在枪林弹雨之下仍然坚持读书,建国后成为一名俄语翻译,后又成为大学教授。

最早听到这个故事后,我便暗暗记在心里。好好读书,也成了我一直的坚持。生于80年代的我竟也经历了一段温饱不能满足的岁月,好好读书的信念让我坚持下来了;初中升高中时,资质愚钝的我实在感觉无望时,好好读书的信念还是让我坚持下来了;早上四五点钟起床,晚上十点、十一点入睡,吃着馒头咸菜,喝着白开水,背书做题,做题背书的三年高中生活在好好读书的信念下也终于坚持下来;大学毕业后一度司法考试受挫的我,还是在好好读书的信念下坚持下来。如今我仍然坚持多读书,读好书,为了心中一种坚持,也为了获得平静从容的心。

勤俭

或许是家里太穷,长辈们十分勤俭节约。父母就靠几亩薄田硬是供应处四个大学生;爷爷靠勤俭节约从他那本就不多的离休工资里拿出几乎全部的钱支撑他两个儿子,两个女儿的生活,和十个孙辈的生活学习。我父母确实十分勤劳的,常常吃住在田中,冬天本是农民在家休息的时节,他们又起早贪黑赶集买菜;爷爷更是辛劳,60岁便离休的他本应享受天伦之乐,却又主动担起了抚养我和哥哥的重任,每月每年还寄钱给老家,直到如今90多岁才算稍微安逸些。

生活总会好起来的,如今家中日子还算宽裕,但勤俭节约的精神似乎已经融进了我们家族的血液里,鞋子衣服也不会买几件,出门前一定把电源插头拔去,空调也不会经常打开,破旧的衣服裤子也不会乱扔,尽量在家里做饭吃.......;或许将来生活会越来越好,但是勤俭节约的传统仍将继续。

尊老爱幼

虽然家中长辈说不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金玉良言。但总是通过各种手段让你明白尊老爱幼到道理。譬如吃饭时,爷爷奶奶总是要我们等所有长辈客人入座后才能坐下,然后等长辈动筷后才能动筷。老家的亲戚来访时,家里总是要我们把小人书拿出来先给他们看,把糖果、水果之类的拿出来先让他们吃等等。家中长辈总是在细微小事中潜移默化的将尊老爱幼的思想传递给我们,使我在今后的生活工作当中都会不自觉的对老人多一分尊重,对小孩及年龄较小的后辈多一分关爱。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家应该和很多家庭一样没有一个明确的家风家训,但长辈的谆谆教导,行事作风自然的就形成了特定的家风,随着岁月的流逝,自身的成长,渐渐溶进了自己的身心之内,并将永远永远的流传下去。

(六)

1976年,一位叫谷豫东的年轻人高中毕业,他最大的愿望是到工厂当一名工人。按照当时的政策,家中可以留一个子女在身边工作。于是,谷豫东向父亲提出想留在父母身边,父亲沉默许久,还是劝他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父亲说:“我是领导干部,不能向组织开口给自己孩子安排工作,不然以后工作怎么做呢?”谷豫东说:“遇到工作调动、个人待遇提升等关口,我们也曾多次向父亲‘求助’,但他的回答永远是‘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不能靠着我的关系向组织提要求、要待遇’。”

还有一则故事,一名叫刘德成的孩子上小学时,父亲每次骑车带他回奶奶家,都不走大路而是穿胡同抄近路,还由此联想到人生,感慨地告诉儿子,“做人要学会走捷径,要做人上人,这样才能过得好,才能受人尊重”。父亲的“谆谆教导”,刘德成一直记在心中,从小就觉得钱是万能的,有了钱就有了一切。长大后,随着父亲职务升迁,父子俩开启了“老子办事,儿子收钱”的模式。刘德成的敛财方式多样:开办空壳公司,空手套白狼;通过“关联交易”,收受巨额钱款;通过挂名领薪、入股分红、索要车辆等收受钱物,还大量收受礼品礼金。

两则故事,两种人生。前一个故事中的父亲是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尽管已去世多年,当地老百姓依然尊他为“谷公”,“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为当地多年的习俗,谷家“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仍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传颂;2016年,谷豫东的一家还被评为“2016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后一个故事中的父亲则是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刘铁男。2014年12月10日,刘铁男因受贿罪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检方披露的案情显示,刘德成在2005年开始收受大额贿赂的时候才21岁,刘铁男的贪腐行为多与其子刘德成有关,刘德成由此被称为“最坑爹”儿子。

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党内纪律规矩的方式,首次将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再一次指出了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对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党员干部的家风与作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领导干部家风的状况反映了党风、政风的状况。在群众眼中,领导干部的家庭与干部个人是作为一个整体的,领导干部家风好坏、其配偶子女在社会上的言行举止等,直接决定着干部和干部队伍在群众心中的形象。领导干部能否治好家风,也决定其能否履行相应的党风廉洁建设义务,治好所管辖地区、部门、单位的党风、政风。对领导干部而言,良好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又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洁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弘扬良好的家庭品德,其实也是遵守党纪法规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实际上是贯彻群众路线的体现,也是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组成部分。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族式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家风败坏已成为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齐家治国必先修身,如果自身不端、家风不正,不能做到廉洁自律,不能管好自己、配偶及子女,是很难管好身边工作人员,很难管好分管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党员干部的家风,还会对社风民风以及普通群众的家风直接或间接地产生重要影响。老百姓不仅关心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问题,还十分注意其配偶子女在社会上的言行举止。类似“我爸是某某”的新闻和言论,之所以能够一次次在网络中掀起轩然大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此。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犹在耳边。好的家风如同无声的教诲,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让后人铭刻在心、代代受益。对领导干部来说,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注意抓好家风,对自己的配偶子女,经常进行政治思想与理想信念教育。因为,如果每一个领导干部家风正、每一个共产党员家风正,那么党风必正、政风必正、社会风气必正。

(七)

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树立良好家风的重要性。在习近平看来,“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家风建设,也成了近几年的热门话题。

“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对领导干部来说,家风关系的不仅是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关系到党风、政风、国风。“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对领导干部家庭来说,良好的家风无疑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是营造清正廉洁党风政风的重要保证。

家风醇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良好家风,是优良作风之要,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家风是作风的臂膀,家风浩然敦厚,才有作风严实清廉。家风与作风犹如并蒂之花,互相映衬、相映生辉。家风正则作风正、律己严,家风正则坐得稳、行得正。

家风坏,腐败现。“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习近平的这句话,直指要害。“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从古至今,家风与廉政都紧密相连。中国社会就是一张人情关系网络,这是几千年历史沉淀的结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各种人情、亲情关系,做到公私分明。因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在履行公务中掺杂私人感情,其最终结果就是公私不分,触犯党纪国法而受到惩处。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毫不留情地指出,不少领导干部“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

纵观已查处的大案要案,很多腐败分子的违纪违法行为中,往往有“家族腐败”因素。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帮屡见不鲜,甚至“全家总动员”,把公权力变成“私人订制”,最终一起走上不归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纪委发布的100多份中管干部及以上级别领导干部纪律处分通报中,至少有80人的违纪问题涉及到亲属、家属和身边人,比例高达80%以上,家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大量家族式腐败案例表明,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于全面从严治吏,而全面从严治吏,就必须重视反腐倡廉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

培育良好的家风,是对于领导干部个人修为的要求,也是对于整个社会长期道德建设的一种关注。领导干部个人的行为是家风的重要源头,其言行举止会对子女亲属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家风看似无形,但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人心的约束是有形的。因此,党员干部要善于学习、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家风,注重家风的养成,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传统美德,从而推进党风政风社风的向好发展。

作为领导干部,因地位的特殊性,掌握着许多人不具备的社会资源,可以办成一般人办不成的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家风为前提,廉洁政风也就无从谈起。家风不正就有可能会促使领导干部走向以权谋私的邪路,对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因此,建设良好的家风是非常必要的。领导干部应心中时刻记得我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使没有“圣人”之志,也应当遵循起码的君子之道,洁身自好,服务国家。“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志要立得高远,抗拒腐败诱惑的能力就能越强。时刻谨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民如水,执政者驾着舟,心中应当时刻装着人民的“天”,要是哪天没有了人民的“天”,水随时都可以覆舟。因此我们的领导干部心中应当常怀有一个“畏”字,畏民、畏法、畏伦理道德。只有这样,我们的领导干部心中有杆秤,胸中一腔浩然正气,才能抗得住各种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领导干部作为家庭的核心成员,其一言一行对优良家风形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历史上,陈云是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楷模。他曾指出:“希望所有党的高级领导人员,在教育好子女的问题上,给全党带好头。决不允许他们依仗亲属关系,谋权谋利,成为特殊人物。”作为老一辈的共产党人,陈云一生为树立良好家风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信念之坚定、品格之高尚,令人敬仰。

清正廉洁,是对家人的最好馈赠;家风纯正,也是对领导干部的最好保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作为领导干部自当自觉从家庭做起,以家风建设助力作风涵养,以家庭和睦引领社会和谐,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广泛传递社会正能量,推动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的改善。

(八)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香港电影《宝贝计划》有这么一句经典台词:“人本来就是很复杂的,三岁定八十,你给他吃什么,教他什么都是不可以马虎的。”可见家风的重要性和影响之大。同时,告示我们,家风,是影响和改变一个人一生的不可或缺的启蒙课堂。

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一方面要立党为公、服务于民;一方面要政治坚定、公道正派;一方面要兢兢业业、敬业奉献;一方面要抗压承重、奋发作为;另一方面要廉政高压、责任担当。20字好干部标准、德能勤绩廉、忠诚务实清廉,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带头作用、表率作用、模范作用,等等都是中央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在十九大提出进入新时代,方方面面,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高,社会关注度高,尤其是当前网络讯息发达,以及网络无限放大的因素,领导干部一言一行传递的都是党的形象,作风建设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极为重要。

作风建设的基础是家风建设,家风建设是领导干部最基础最根本的建设源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明白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家庭成员,第二身份是普通党员,第三身份是为民服务的干部。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廉洁自律,正好家风,传承好家规、涵养好家风,以自身清正为“齐家”树立标杆;其次要端正人生观、事业观和价值观,要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常怀干事业的心态,遇到挫折和困难,要善于汲取好家风的涵养,积蓄攻坚克难的底气和勇气,塑造敢为天下先的锐气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家庭成员和身边人员,守好家中的“廉洁门”、筑牢家庭的“廉洁墙”。

新时代、新作为、新风尚,随着经济稳定中高速前行,党的建设迈入新征程,反腐倡廉纵深推入,干部活力激情涌现,习总书记此时提出好家风建设,正当其时,很有必要。我们要撑起家风的“巨船”,争当好家风“舵手”,让好家风引领新风尚,让好家风成为干部的“防护堤”和“避风港”,成为干事创业的重要软实力,成为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

(九)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这些是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话。总书记还强调:“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

家风家教如此重要,是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我听见身边有人抱怨:“小孩做个作业还要家长检查、签字,都要家长做,还要老师做什么?”说这话的人估计是没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老师要管教的是几个班的孩子,他依靠的就是家长的辅助与配合,没有家长的配合,老师是很难教好学生的。所以,老师往往会对家长提要求。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的性格品行甚至智力,基本上是由家庭因素决定的。想把教育责任甩给老师的家长们,你们是否认识到了,家长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要素。有什么样的的家风家教,就决定了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何才能把家风家教搞好?我个人的观点是:家风=爱+榜样+教育。首先,你得爱孩子,关心孩子,才能让孩子潜移默化中具有爱心。如果家长不关心爱护孩子,动辄打骂,或不闻不问,孩子幼小的心灵便会传染上暴力或冷漠。一个没有爱心的孩子,再怎么聪明能干,长大了也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一个缺乏爱的家庭,算不得好家风。爱是让社会美好的基础。家长要注重爱的传递,让孩子的思想携带正能量的底蕴。

其次,是家长的榜样。家长的示范,潜移默化之中便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品行。想要孩子具备良好的性格品行,家长便要在孩子面前进行良好的示范,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作风态度,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展示出阴暗的思想与行为。有的家长在外头受了气,不好发作,便会把怒气转移到家里,对家人无故发火,无意当中便作了暴力的示范。这样的频率多了,孩子思想便会受到影响甚至扭曲,产生不太健康的心理。家长应认识到自己在孩子面前的示范作用,尽量控制不该有的情绪,一言一行尽量传递正能量。

再次,是良好的教育。教育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尽量让孩子具备正确的为人处世方式。教育孩子各项基础知识和技能,尽量让孩子多一些知识储备。有些家长不太懂培养之道,或对孩子宠爱过度,使孩子娇奢放纵;或让孩子放任自流,放养成长;或对孩子求全责备,要求孩子一言一行皆按父母心愿行事,禁锢了孩子的独立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孩子是一门学问,家长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去做这件事情。尊重是一重很好的态度,尊重孩子,有利于让孩子懂得自主、自尊,形成良好的人格。引导,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家长要善于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希望政府或公益组织能为家长开设并普及育儿课程,让家长接受专业培训,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去培育孩子。

(十)

在我国,家庭中往往传承着祖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立业的一些教诲。“国”与“家”紧密相连,“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先从治家开始。家教是家庭中有力的戒律,家风、家规是无声的教化。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正,则社会兴。

作为社区党员干部更要带头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党员干部要拿起纪律戒尺,严格自我约束,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在行动上当好表率;家庭成员要进一步强化廉洁自律意识,积极建设崇尚廉洁、反对腐败、学习先进的家庭廉政文化,带头抵制各种不良风气,为净化家庭环境、营造廉洁家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社区党员领导干部,既是人民的公仆,又是家庭主心骨,要在工作、生活中,注重把家风建设融入各项工作中去,不断展现家风家训的时代价值。每个党员干部在生活待遇上不超标准。在社会交往中不闯“红灯”,自觉抵制“酒绿灯红”的影响,洁身自好。在工作岗位上不谋私利,认真履行职责,勤奋为党工作,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当好人民的公仆,要像焦裕禄、孔繁森同志那样,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努力解决群众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做到为官一任,振兴一方。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廉洁好家风”。

党员干部要拿起纪律戒尺,严格自我约束,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在行动上当好表率;家庭成员要进一步强化廉洁自律意识,积极建设崇尚廉洁、反对腐败、学习先进的家庭廉政文化,带头抵制各种不良风气,为净化家庭环境、营造廉洁家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力量。

(十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父、母、孩子,是一个完整的家。家风的决定者,或者说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父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家风。家长的自身修养事关重要。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讲父母都是一面镜子,想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子女,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谨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 常怀律己之心,不仅是对工作的高度负责,也能明确自己的道德防线,确保自己在面对任何事情做出任何决定的时候都有自己的依据。

一个清廉的家风,能养成廉洁的作风。反之,如果家风不廉,就很容易变成滋生腐败的温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陋规则证明出问题的领导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由此可见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正家风已成为正作风、正党风的紧迫要求。家风是一个家庭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家风可能会影响一个家族的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

家风传承不是传承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更多的是传承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所需的道德品质,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就接触中华传统的美德。我国历来重视家风家规,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岳飞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才使得岳飞成为一代抗金名将;“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优化从学环境的家风,这些都启示我们,解决学风问题要从家风入手,以优良家风促进良好学风。学家规就要深刻认识传统家规的时代价值,把家风教育作为党性宗旨教育、党规党纪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

立家规,要充分传承和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精髓,深入挖掘和弘扬家庭或家族中向善向上的家风家规家训,对照党纪国法,认真订立约束力强、有自身特点的家规家训,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家庭作为社会风气寓居的小环境,既受大环境影响,又影响大环境。

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家长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正所谓上行下效,让子女在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中,宽待周遭的人和事,学会做人处事的基本,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逐渐成长成才。

(十二)

从近年来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领导对家属的违法乱纪行为熟视无睹、甚至纵容,家属、子女等也利用其职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

细数误入歧途的领导干部,与良好家风愈走愈远,一步一步将自己甚至家人拖入犯罪的深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裙带效应,“子承父业”的利己思想作祟,将仕途葬身于贪婪的陷阱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国以家伫立,家和万事兴。一代又一代人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循循善诱,收获做人的道理,历练成功的要素,从而使自己成长为对家庭、对国家有用的人,以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榜样示范引领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为国家繁荣昌盛贡献力量,于公于私,这能不算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吗?家庭安定团结,无数个小家庭的和睦共处难道不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吗?

父母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都是每一个人成长路上的影子,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忠厚善良,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邻里和睦相处、对待同事以诚相待,救人于危难之中,尽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子女耳濡目染,在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成长,长大以后必定是一名传递正能量的使者。

反之,家庭经常出现裂变,孩子生长在仇恨之中,日复一日,就会将对家庭的仇恨发泄到对社会的不满之中来,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身上容易积聚不稳定因子,容易偏离正确的人生道路。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当听到这首歌曲,我们每个人或许都会心潮澎湃,这首名为《国家》的歌曲用朴素的语言唱出了亿万国民的心声,也质朴地表达了国人的家国情怀。

(十三)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世代相传的中华文化的朴素沉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好家风好家训蕴含丰富的时代特征。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当好榜样,把党的优秀品质发扬到社会上,影响更多的人,而党员干部的家人就应该是第一个受影响的人,要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家人,让他们积极的面对生活,为社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不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家人,进一步提升家属的思想认识水平,让党员干部家庭成为周围群众学习的榜样,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宣传文明风尚的楷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好家风。所以作为党员干部,在自己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时,更应该教育自已的家人,担负起社会的责任,伸出自己友爱的手,全心全意的服务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人立身处世,务必致力于根本,“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就要从“齐家”开始:作为父母,建立良好的家风,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这是人生重要的课题;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让“廉”文化在家庭成员心中扎根发芽,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家风正则党风正,家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端正家风是齐家之本,也是反腐的一道屏障,要将家风建设与作风建设同步实施,持续在党员干部中强化家风建设。

(十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近日,央视网发布公益微视频《家风传承》,通过三个不同家庭的故事,共同讲述对于“家庭、家教、家风”的理解,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家风传承”精神。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正如古人的这些诗句一般,饱含着人们对家浓郁的情感、强烈的思念。家既是出生、成长的地方,也是接受养育、学会做人、走向社会的出发地,而好家风的形成,更是人们融入社会、走向成功的资本。因此,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家风都是堂“必修课”。

涵养好家风,要传承家庭的美德。家风是社会公共美德、精神文明的微观体现,唯有家风好,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能安定、民族才能兴盛,正应了那句“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我们要重视家家庭、家教、家风的建设,不仅要养成好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这样的基本美德,更要将好的家风、好的风骨发扬光大,以“小家庭”的美满促成社会“大家庭”的和睦。

涵养好家风,要汲取先进的文化。中华民族是开放、包容、善于学习的民族,国人的家风建设更是如此,在保持并传承好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同时,不断汲取、扩充着家文化的底蕴与内涵,让新时代家风在共性与个性中继往开来。时下,新时代伴生的新文化,有精华、糟粕,难以取舍、辨别,但良好的家教、卓越的家风让我们独具慧眼、意志坚定,取精华去糟粕,让家文化的内涵与理念得到进一步升华。

涵养好家风,要保持终生的洗礼。良好的家风唯有不断地践行,方能得到良久的保持。好的家风可以为我们的抉择与迷茫举旗定向。所以我们要珍视家风的精神洗礼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朝着更为积极、更有活力的目标奋进。同时,我们不仅要传承好家风中的优秀元素,更要将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共同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而努力,让家风发挥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巨大价值。将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这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责任。

(十五)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法是一个国家维持一系列秩序的根本性保障,“家规”也可以说是我们经常说的“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也是每一个人梦想启航的地方。在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家风”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就尤为注重”家庭”、“家风”的建设,习总书记的办公室总是摆放着一成不变的习总书记同母亲、夫人、子女及全家的合影,这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的重视。这样的重视程度,其实更多的是出自于其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正是是在习仲勋同志影响下,形成的这种“家风”,塑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国情怀,也成为他治国理政的理念源泉。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在达到“修身、齐家”后,才足以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一个人如果连家庭都处理不好,还何以谈工作,领导还如何敢委以重任。

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很多人因为工作等原因,往往会忽视家庭的建设、对家人的陪伴。有的人会认为,赚到更多的钱、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就是对家人最好。这样的意识无疑会给家人带来错误的价值观,尤其是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样的家庭,“家风”更是无从谈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大批重案要案,处理的一大批官员,暴露出来的问题几乎都有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员利用其职务之便,伺机敛取不义之财。出现这样的问题,一般都有家庭的影响所在,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存在偏颇,没有良好的“家风”。

家庭是对一个人影响最深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启蒙导师,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良好的“家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家风”,孩子的一生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564980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7.html

《传承好家风征文(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