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
16最大的麦穗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脉,能简要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文本阅读,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4、体会借事喻理的写法,合作探究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是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来说明“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道理的。
5补充关于苏格拉底的小故事,让学生对古代西方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有初步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古代名人和文化的崇敬。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从弟子们在麦地里寻找最大麦穗的动作中去感受弟子们的心理活动,从弟子们最后一无所获和苏格拉底的教导中分析弟子行为失误的原因,最后去领悟出其中的做人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借事喻理的写法,合作探究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是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来说明“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道理的。三、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2.评价策略多元化: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听写生词、指名读课文等形式了解学生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读书、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梳理文脉的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点批注、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借助概括课文大意、理清文脉等方式培养学生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能力。4)学习借事喻理的写法,使学生学会从所记叙的事件中反映深刻的道理的表达方法。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五、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公元前四五百年的时候,在希腊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他被誉为是"人类的导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苏格拉底的资料,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介绍苏格拉底?(学生简介,老师适当补充有关苏格拉底的资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苏格拉底有关的一篇课文------《最大的麦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走近苏格拉底。(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
1)通过检查发现同学们能认真完成预习单,生字词会写了吗?请同学们拿出田字格本听写,同位左边的同学听写“麦垄”;右边的同学听写“麦穗”。
2同桌互批,集中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提醒学生注意:“垄”字下面的“土”占三分之一,最后是一长横,托住整个字)
3)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字和写的不满意的生字。2.检查词语
本课的四字词很多,你们能把这些词读好吗?
出示词语:挑挑拣拣两手空空如梦初醒颗粒饱满东张西望错失良机3.检查朗读课文
生字会写了,词语会读了,那同学们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指名读(老师随时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本文主要讲了什么?4.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己试着选用上面的词语,简单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交流:本文主要讲了什么?(老师随时点拨,训练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2)抓住关键词语,能帮助我们很快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试着给课文分段,概括文章段意,给每部分加小标题)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惑悟,重点突破。(三)研读事情的起因
1、下面我们就走进那片金黄的麦田,苏格拉底对弟子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你从中读懂了什?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苏格拉底的要求有两点: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3“只许进不许退”意味着什么?
4、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请你仔细读读这一段,然后体会一下,当时的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5、指导读苏格拉底的语言
我们读书就要根据他的提示语,读出感受,要重点突出读“只许进不许退”。强调出苏格拉底的意思是没有回头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读中表达?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这段话。
6、如果你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你走进麦田会怎么办呢?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惑悟,重点突破(四)研读事情的经过结果
1、苏格拉底提出要求后,于是弟子们纷纷走进了麦地,去摘最大的麦穗,他们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结果怎样?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嘲笑”来体会弟子们此时懊悔的心情。弟子们此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弟子们既然听懂了苏格拉底的要求,为什么结果却“两手空空”?他们到底是怎样去摘取麦穗的?画出描写弟子们在麦穗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相关语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交流:
1)引导学生抓住“埋头向前走”“低着头往前走”,感受弟子们只顾眼前,视野狭窄。2)引导学生抓住“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感受弟子们犹豫不决,失去很多机会,缺少准确的判断力。引导学生体会这句中引号的用法。
3引导学生抓住“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体会弟子们总是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从而一再错失良机的心理。5、指导朗读,要读出这些感受。
6、望着空空的两手,此时弟子们的心情怎样?把你的感受融在朗读中,再现弟子们摘麦穗的情景。
7、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株小麦,会对他们说什么呢?
8、面对两手空空的弟子,苏格拉底是怎样教育他们的?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


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引导学生抓住这段话中两个“最大的”联系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引导学生体会引号的用法。8你觉得在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弟子们的想法和苏格拉底的想法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不同的想法出现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弟子们认为手中的麦穗不是最大的。(结果:一无所获苏格拉底认为手中的麦穗就是最大的。(结果:手中总会保留一株麦
9、同学们,苏格拉底是个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带领弟子到麦地里,仅仅是为了让弟子们去摘到那个最大的麦穗吗?你觉得苏格拉底让弟子摘麦穗的目的是什么?(既要追求最大,又要把握机会。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五)联系实际,拓展理解。
1、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事来教育弟子们,含蓄地告诉他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他的良苦用心弟子们领悟了吗?(学生默读第7小节,画出相关语句)2、出示: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3、学生交流:
老师组织学生交流时,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理解比喻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人生追寻
理想,就像弟子们在麦地里选取最大的麦穗一样。
2理解“麦穗”和“时机”的关系,“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
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麦穗为什么加引号?体会这句中分号的用法。
3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
在理解这句话时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最大的追求”“眼前的一穗”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4、指导感情朗读。
5、我们应该要有远大的目标,但更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这样,一穗一穗积累起来,就能获得最大的成功。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警句也告诉我们这些道理?6、学生交流有关抓住机遇的名言。
7、如果你也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让你再一次以同样的要求去摘麦穗,你会怎么办呢?8、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想大家都收获了一株“最大的麦穗”,就让我们把这株“最大的麦穗”珍藏在心间,它一定会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六)布置作业
读了《最大的麦穗》后,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你举个例子联系课文写出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16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追求)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抓住机遇,把握当前)教后反思:成功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感悟本文借事喻理的写作方法,我先让学生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理清文脉;再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弟子们摘麦穗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谈感受。为了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课文情境中,更好地体会弟子们的心理活动,我采用设身处地的方法,让学生变换角色进行想象,例如:如果你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当你听完苏格拉底的要求,进入黄灿灿的麦田,看到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你会怎么办呢?在此问题的牵引下,进而萌发学生自主深入地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念头;在学生为弟子们错失良机而惋惜的那一刻,我再次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株小麦,会对他们说什么呢?;在学生理解了不可错失良机,要善于把握眼前的机遇基础,再次让学生转换角色“如果你也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让你再一次以同样的要求去摘麦穗,你会怎么办呢?”学生在此情境中能从苏格拉底的弟子们的失败中,总结经验,逐步领悟到了苏格拉底的这种智者的教育的精髓!从而使学生明白了作者之所以不惜笔墨地把事情写写生动、具体,就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丰富读者的感受,为所要介绍的道理提供有力的支持,有时及里,以理服人,避免空洞说教。不足之处:
教学后,让学生联系实际从正反两方面谈“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时,学生随着我的思路说着弟子们的可笑与失误,谈着机遇的可贵与易逝,交流着有关机遇的名言。但能真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体会的却比较少,没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56e9568ba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7.html

《《最大的麦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