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童谣

发布时间:2018-11-11 23:02: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学过程:

一、       交流童谣,了解童谣。

1我们小朋友会说很多童谣,谁来给大家念一首?

我们的生活中,游戏中,劳动中都藏着一首首好听有好玩的童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童谣》出示课题:童谣4读课题。

二、唱童谣,明道理。

1、好玩的童谣中,总是少不了小动物们的影子。出示:《小老鼠》

小老鼠,上灯台,偷吃油,下不来,喵喵喵,猫来啦,叽里咕噜滚下来。

这首童谣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却讲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小故事。

(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借助拼音,读读这首童谣。(注意把字音读准。)

2、指读,同学们集体评议、正音。

3、童谣还可以这样读:师示范一边拍手一边读、齐读。

(二)有表情,有感情的读

1、读着读着,这只小老鼠已经走进了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心里。在你心里的那只小老鼠是怎样的?

2、相机指导朗读:

3、把我们的这些体会用动作,表情,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来,那就更有意思了。(生自练)

4、指名表演。5、集体表演。6、(播放音乐)跟说跟唱童谣。

7、童谣里的故事真有意思,你想对这只滚下来的小老鼠说些什么吗?

三、读童谣,猜谜语。

1、送走了小老鼠,接着到来的是个《大个子》,大个子是谁?请你读读童谣猜一猜。出示:大个子

长长鼻子像钩子,大大耳朵像扇子。四条大腿像柱子。最怕遇上小耗子。

2、生自渎。指读

3、大个子是谁?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

4、这是一首谜语童谣。你还知道哪些谜语童谣,我们相互考。学生猜谜

四、懂知识,编童谣。

1、还有一些动物朋友只漏出了自己的尾巴。快去读一读,认一认他们是谁吧。出示:问答歌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公鸡尾巴弯,鸭子尾巴扁,孔雀尾巴最好看!

2、生自读

3、这是一首《问答歌》,老师来考考你有没有读懂了。

4、和同桌合作读。

5、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6、仿写问答歌,创编童谣:

小动物的耳朵也很有特点,我能认出他们来吗?

谁的耳朵尖?                

谁的耳朵圆?                

谁的耳朵遮着脸?              

和同桌一起再编几句问答歌。

7.不知不觉中,我们小朋友都成了写童谣说童谣的能手,真是太了不起了!

五、说童谣,玩游戏

2、生自练。

3、师生共同读手指歌,一边读,一边跟老师做。

4、同桌玩。

5、集体玩。

六、小结:童谣伴随着我们的童年,他让我们的头脑充满智慧,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欢笑。这就是:好玩的童谣。课后自己搜集各种童谣来读读,感受童谣的魅力!


(三)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
你拍二,我拍二,两只袋鼠抱口袋。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羊学爬山。
你拍四,我拍四,麻雀偷吃西红柿。
你拍五,我拍五,五只猫咪捉老鼠。
你拍六,我拍六,喜鹊爱吃番石榴。
你拍七,我拍七,七只小鹿找妈咪。
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小熊找爸爸。
你拍九,我拍九,九只小猴手拉手。
你拍十,我拍十,十只小猪吃甜食。

《快乐的童谣》教学设计

海门市通源小学 俞慧英

设计意图:

古今童谣一它简短明了的语言、琅琅上口的节奏深受大家的喜爱,尤其是对儿童更充满了迷人的魅力。童谣短小、精致,富有韵味,不乏童真,童趣,富有灵性。它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是儿童启蒙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让一年级的孩子多接触祖国的传统文化,从明快的节奏,真与美的意韵中感受阅读的情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本设计让孩子通过读童谣,说童谣,创编童谣等环节,结合课外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模仿中有所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同时激发学生对童谣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课外阅读,从课外书中获取养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儿歌的基本类型,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引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2、在学习中帮助孩子积累语言,并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3、通过朗读、诵唱童谣,让孩子感受童谣明快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激起对童谣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后反思与研讨:

选材:我们把“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的建设划分了“启动、实践与展示”三个阶段。之前老师们经常提出书源紧张,阅读指导教学不易实施,这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有能力或尽力的根据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和生源特点去开发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只要潜心钻研,是不怕没内容可教的。本课作为启动阶段的研究课,我特地选了一个相对浅显、又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又能克服“书少”这一现实困难的教学内容——童谣。因为童谣是学生人格修养与文化素养的根,从他刚刚开始呀呀学语,甚至还只是睡在摇篮中几个月大的孩子的时候,童谣就伴随着他,可以说,最早的启蒙在童谣,最早的阅读的乐趣也在童谣。儿童文学中,童谣离他们最近,离他们的生活最近。本课是对学生还没有意识到的儿童文学中最有趣,最好玩的部分做一次寻根式的回忆,进一步从学科意义上认识童谣,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设计:本课一开始开始设计回忆熟知的童谣和方言童谣,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感情基础。紧接着学习各种类型的童谣,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谣的乐趣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认识。了解童谣的一些种类,使学生对童谣有一个相对理性的认识。学习具体童谣的时候,采用了读一读、唱一唱、演一演、考一考、编一編、做一做等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阅读与游戏,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实施:本课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本着激发和保持阅读兴趣的最终目的,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了适当的调整。比如在交流方言童谣的时候,可能是因为不好意思的缘故,很少有人愿意来说,虽然他们其实已经做好了准备。于是我先教了一首海门的方言童谣,请学生猜一猜意思,然后再告诉他们真实的意思,再跟我学一学,他们觉得非常有趣。紧接着通过教师用方言吟诵《小老鼠》引入第一部分的学习。经过两个轮回以后,再请学生交流自己熟知的方言童谣,孩子们的话题显然已经敞开了。

要强调的是,本课只是一个选材的例子,让我们了解到课外阅读的选材其实很广泛,童谣可以作为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主要阅读内容。我们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具体实施的时候,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童谣做成主题单元来学习,相信这样,童谣能更深刻的融入到他们的生活,游戏中去。

当然本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最明显的是,学生读童谣的时候,节奏感还不够强,其实可以通过教师示范,拍手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到,童谣是形式感、节奏感非常强的,朗朗上口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这一点,有待于改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5dcdbde6f1aff00bed51ed6.html

《快乐的童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