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

发布时间:2020-05-27 15:30: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

杭州文化特色

  1、杭州文化特色的表述

  杭州城市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国内外,人们提到杭州,往往首先想到西湖,西湖作为杭州的象征,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杭州城市文化的特色。围绕西湖产生的丰富文化内涵影响并渗透到整个杭州城市的文化生活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杭州的城市文化形象地称之为西湖文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2)开放兼容,形态丰富;(3)雅俗相融,自然和谐;(4)优美秀丽,现代风范。

  2、杭州文化特色的论证

  (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历史,据考古记载已有10万年以上。自秦建县,杭州已有2200年历史,自隋置州有1400年历史,自元为省会已有700多年历史,其中吴越和南宋定都杭州,历时230多年。杭州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后期的良渚文化开始,已有五千年历史,在当时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春秋时期,杭州的物质文化,尤其在青铜冶炼、造船、航海、纺织等方面都较先进。五代至宋元,为杭州文化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居全国领先地位,号称东南第一都会成为当时东南沿海的文化中心之一。至明清,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杭州文化发展在全国已是首屈一指。到近现代,作为国务院首批确认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之一的杭州,不仅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其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也占有重要一席。

  杭州文化,历史的沉淀非常丰厚,古迹繁多,文物丰盛,人文渊薮,人才辈出,素有人物都会文献之邦文物之地宗教圣地东南诗国书画之邦等许多美誉。

  人物都会。杭州历来人才荟萃,特别自宋以来,杭州籍文化名人辈出,如沈括、毕升、喻皓等,更有许多非杭州籍的名人如苏东坡、岳飞、于谦以及章太炎、张苍水、马一浮、李叔同、潘天寿等在杭从政、居住和活动。

  文献之邦。杭州是我国古代印刷业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南宋和元时为全国最大刻书中心,出版印刷为全国之冠。杭州又是著名藏书家和藏书楼集中之地。至明清时,杭州著名藏书家有近30人,著名的有文澜阁,赵氏小山堂,丁氏八千卷楼和陆氏丽宋楼等。近现代以来,杭州的图书出版在全国占居重要地位,浙版图书在全国颇有影响。

  文物之邦。杭州文物古迹,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下至近代共有1000处之多,其中国家级、省重点保护单位49个。同时,集历代文物史料之大成,在杭建有国家级的丝绸、茶叶、官窑、中药四大专业博物馆和大型综合博物馆——浙江博物馆,以及岳飞、苏东坡、章太炎、马一浮等一大批历史名人纪念馆。

  宗教圣地。在杭州,佛、道、田、基督、天主五大教芸萃一个城市,为全国少见。佛教文化艺术更对杭州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高僧如李叔同名噪全国,更有灵隐寺、净寺等东南名刹,自古杭州便有东南佛国之称。直到现在,杭州的佛教、道教仍有很大影响,阳春三月,香客云集,香火缭绕,成为杭州的一道特殊风景。

  东南诗国书画之邦。杭州历代巨匠迭起,诗人辈出,在浙江乃至全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之位。更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描绘杭州和西湖风光的著名诗词、楹联。杭州的金石书画也是名家荟萃,南宋时,杭州籍画家就占全国画家总数的五分之二,南宋四大画家中杭州人占了三个。至今还有著名的西泠印社和中国美术学院。南宋时,杭州作为全国的文化艺术中心,图书文档设施、宫庭画院、教坊等音乐、舞蹈场所相当齐备。元代,杭州作为戏曲中心,瓦子遍布市区。至清朝,更出现了洪升、陈端生、李渔等著名戏曲创作家和评论家。所有这些,都给杭州文化留下了大量丰厚的珍贵遗产。

  (2)开放兼容,形态丰富

  历代以来,杭州处于南北文化的交汇点。特别是南宋,北方大批人口南迁,所谓西北士大夫,多在钱塘。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形成了南北文化的大交融。南渡人口中,主要有四类人:一是皇室贵族官僚地主;二是军人,南渡名将如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吴阶、吴鳞、刘销、张俊等皆为北方人;三是流寓临安的文人、名士等,如赵鼎、韩元吉、辛弃疾、李清照、李唐、李迪、刘宗古等;四是大小商贾、手工业者和各类伎艺人。这些人把不同层次的北方文化带到了杭州。

  杭州文化在自身发展和对外交往过程中,还不断吸取融汇周边其它地区文化和外来文化,北邻吴文化和楚文化、中原齐鲁文化,以及印度文化、伊斯兰教文化、阿拉伯文化、东瀛日本文化等异域文化都在杭州文化中找到影子。近现代杭州文化在东西方文化的撞击、融合中,在保持自己独特个性的同时,开放唯新,逐步显露出现代风采。

  作为一个文化城市、消费城市和游览胜地,杭州的文化形态显得五光十色,日趋丰富。除文学、艺术、宗教、风景名胜外,杭州文化在教育、体育、民间文艺和风俗习尚等方面也具丰富内容。教育方面,历代的官设府学、县学、私办精舍学馆,乃至近代以来的新式学校,均在全省乃至全国教育史上有特殊地位。如南宋太学、国子监,元代西湖书院,清代敷文书院,近代之江大学等。体育方面,南宋的宫廷体育已很发达,民国时期1929年的全国武术擂台赛和1930年的全国运动会都在杭举行。民间文艺方面,历代名人的掌故佚事不胜数计,民间说唱、舞蹈艺术兴盛不绝。自南宋就有说话、讲史皮影、傀儡、杂技、歌舞等多种形式。明、清时有南词、评词、杭滩、评话、小热昏等,以及台阁、龙灯、秧歌、花鼓、高院等多种舞蹈艺术形式。

  近现代以来,杭州文化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格局。在文学创作、艺术表演、体育竞技、社科研究等方面,种类齐全,成果累累,其中不乏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上乘之作。新闻广电、图书出版、城市建筑、园林名胜、工艺美术、广告博览、群众文化等也都日新月异,丰富多彩。

  (3)雅俗相融,和谐自然

  任何一个城市的文化中都存着着雅文化,也存在着俗文化,只是有的雅明显一些,有的俗明显一些。杭州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雅与俗溶于一体,雅中有俗,俗中有雅。从雅文化看,体现在文学、艺术两个方面特别明显。以白居易、苏轼、杨万里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诗人,在杭州写下不少优美的诗篇。明清时龚自珍、袁枚、章太炎等人,同样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果寻访一下西湖的山山水水,则更有大量的文化遗产证明了文人雅士的文学创作踪迹。孤山的放鹤亭,留存着宋代林和靖梅妻鹤子的一段佳话。苏轼纪念馆、龚自珍纪念馆、李叔同纪念馆,乃至西泠桥畔的俞楼,无一不散发着雅文化的醇厚气味。杭州在书、画、篆刻方面尤其出类拔萃,誉盖古今。吴昌硕等人名扬海内外的高雅艺术团体一一西冷印社,是水平最高的篆刻艺术研究创作机构,其创始人丁敬等西泠四家,均是杭州人。以继承传统艺术,弘扬现代精神为宗旨的中国美术学院,为推动杭州雅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杭州的俗文化同样历史悠久。如前所述,宋代以来由于杭州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的文化需求量很大,大多数爱好说书、杂剧,以及民间曲艺,不少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也创作通俗文学艺术作品。逢年过节,民间制作的彩灯,手绘绸伞,以及各种工艺美术品也颇受人欢迎。人们说,杭州雅文化的山头在孤山,而俗文化的山头则在吴山。的确,吴山的庙会可以反映杭州俗文化的许多方面。两座山头虽然对峙而立,然而杭州的雅文化与俗文化却显示了亲融无间。历史上那些从事雅文化创作的一流文人,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吸收和表现了不少俗的内容和俗的形式,而被认为俗文化的杂剧艺术,也时时走入雅文化的行列。至于杭州的民间传说如《梁祝》、《白蛇传》等,杭州的佛教、道教等宗教艺术活动,杭州的丝绸、茶叶、扇子、剪刀、中药等文化艺术产品,其文化含义常常介于雅、俗之间。由此可见,杭州的雅文化并不高深不可测,俗文化亦不低俗不可观,而是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相融。

  杭州文化的雅俗相融,形成了杭州文化和谐自然的特色。这种特色的表现形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表现在西湖自然景观中,杭州作为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自然景观汇湖山、江川、海潮、瀑布、峰峦、森林、溶洞、怪石、溪泉、峡谷于一体,千姿百态,自然和谐,形成一幅幅立体山水画,可谓得天独厚。第二个层次表现在杭州的人文景观中,在西湖及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天目山等著名自然风景区内,点缀着文澜阁、放鹤亭、楼外楼等亭台楼阁,竖立着灵隐寺、六和塔等名寺名塔,雕琢着大批佛象人物和书画诗文石刻,镶嵌着岳飞坟、于谦、秋瑾墓等碑文墓葬,建立有苏东坡、章太炎等历史名人纪念馆和丝绸、茶叶、中药、官窑等国家级博物馆,设有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等学术技艺机构,流传着《白蛇传》、《梁祝》、《济公传》等动人故事传说,分布着良渚文化、南宋皇城等古迹遗址,穿插着西湖彩色喷泉等现代灯彩艺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于一炉,相得益彰,形成一个既有视觉感受,又含精神和心理感受的完整和谐的文化氛围和意境。第三个层次表现在文化向经济、向生活的渗透中,杭州的风土人情、饮食风昧、服饰装璜、健身保养、市井民居、酒肆茶楼、日用工艺、经济物产等等,无一不凝结着历史文化内涵。四个国家级博物馆中,丝绸、茶叶、中药、官窑既是经济特产,日常生活用品,同时又是艺术品、观赏品,也是民间技艺。展示着现代科技和现代艺术风采的杭州旅游商贸、金融、通讯、信息、广告、装璜、服饰、丝绸等行业和产业,使杭州的经济及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渗透、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4)优美秀丽,现代风范

  西湖历尽沧桑,积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但始终保持着湖山的自然神韵。西湖之美,是一种阴柔之美。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是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高度概括又十分形象地揭示了西湖的资质美和形态美。西湖由此得名西子湖。西湖周围山势平缓,林木葱郁,和西湖碧波相映成趣;春夏秋冬,阴晴雨雪,西湖山水或飘渺迷离,或明丽妩媚,清新秀丽的内在资质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一切都妙含自然。这种清新秀丽的阴柔之美不同于塞北大漠粗矿的壮美,蜀道陡岩峭壁的险美,也不同于京都文化雄浑壮丽,海派文化五光十色而具有鲜明的江南特色,可谓钟灵毓秀,是江南山水之美的杰出代表。这种优美秀丽的文化风格,还表现在杭州的文学、艺术创作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有关西湖杭州的诗句、楹联、书法、画卷,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无一不透出一种优美、空灵、清新和明媚的神韵,许多作品成为千古绝唱。杭州的工艺制品和民间艺术,体现了一种典雅、清秀和精致的风格。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西湖文化优美秀丽的风格,也不断表现出现代风范。杭州西湖风景经过现代文化的充实,已更具现代魅力。彩色喷泉、园林雕塑、西湖夜景等形成一道道新的风景线,章太炎、苏东坡、马一孚纪念馆和几个国家级博物馆等造就了一批新的人文景观。作为西湖文化延伸的杭州城市建设、城市环境保护,也都围绕西湖作文章,其建筑风格、建筑高度、环境保护设施、商业布局、绿地配套等既具有现代风范,又与西湖相得益彰,使杭州成为一座优美秀丽的现代山水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的广播电视、艺术团体、娱乐行业、图书出版、社科研究、大专院校、体育场所、群众文化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文化建设迅速发展,越来越具有现代风范。

  三、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

  城市性质是城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本属性或个性;一个城市在一个国家、地域和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的概括。文化特色是从城市性质生发出来的,是以城市性质为基础、为背景的。城市的贡献和作用在于它能保存、留存和发展社会文化”(美国城市历史学家曼佛德言),同时,文化特色是城市性质最活跃的表现形态,文化特色起着引导、丰富和强化城市性质的作用。

  作为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杭州的城市性质的鲜明特征与文化特色的主要色调是非常吻合的,是一种密不可分、互为交融、相互作用的关系。具体表现在:

  历文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文化名城相吻合

  一个城市的文化背景,往往与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有很大关系。凡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文化得到积淀,城市文化富有特色,就能为城市的建设、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导向和动力。杭州文化,历史的沉淀非常丰厚,古迹繁多,文化昌盛,人文渊薮,人才辈出,形成了城市性质中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美称,与杭州文化特色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正好吻合。

  雅俗相融,自然和谐的西湖文化与著名风景旅游城市相辉映

  西湖,以它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溶于一体而呈现出一种清新绮丽、自然和谐的氛围。它的山水、古迹、名胜、园林,亭、台、楼、阁、馆、堂、庙、观,都围绕和散布于西湖之间,这些自然和人文景观,既有感官美的享受,在悠然中品昧和领略湖光山水的自然之美,又是心灵和精神上美的熏陶,倘徘于山水之间而领略其文化内涵,感受杭州文化的气息,很适合一种集观赏、品味、游玩、娱乐、生活、教育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度假、会议的旅游。

  而杭州文化的底蕴深厚、形态丰富、雅俗相融、自然和谐的特色,使杭州之湖光山色、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风土人情、传统工艺、民间技艺、饮食风味、中药中医、健身保养、市井民居、酒肆茶楼、日用产品无一不含有文化内涵,都可成为人们在休闲、度假旅游中,观赏、游玩、娱乐、品味、体验的丰富内容。所以说,杭州——西湖之旅,是文化之旅。

  杭州文化特色与杭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市地位相呼应

  杭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作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代表——良渚文化,就涵盖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五代时吴越国建都杭州,统率江南13州,东濒大海,西邻歙州,南连漳泉,北达常润,使杭州成为我国东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吴越、南宋在杭建都230多年,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曾覆盖大半个中国。自元至今,一直更是浙江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几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化为深厚的文化沉淀。因此,杭州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特色,对杭州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对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力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文化发展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性、独特性和发展品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城市产业发展的特色也起着导向的作用。杭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因其较高的文化(科技、艺术等)含量,而在全省占首席地位,并辐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至更广的区域。

  以西湖文化为象征的杭州的文化,对周边城市文化、城镇文化以及农村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上海为核心城市,包括南京、杭州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中,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其辐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但在这个城市带中,以杭州的三江两湖一山和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为核心,形成了苏州、无锡、绍兴、黄山等文化风景旅游带,这种文化和旅游的辐射功能,是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作为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作为这个城市带上的旅游和文化中心城市,其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城市不可替代的。

  四、杭州文化特色与文化发展

  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文化特色与文化发展,是互相关联、互为映衬的。文化特色,并不是凝固的、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通过文化发展,文化特色不断丰富其内涵,增添其色彩,更具现代风范。而文化发展,总是有一定方向、一定框架的,这种方向和框架,就是文化特色。

  我们讲到杭州的文化特色,必然要联系到杭州的文化发展,以文化的发展,去强化、丰富杭州的文化特色,同时,以杭州的文化特色,引导杭州的文化发展,使杭州的文化发展丰满而璀璨。

  杭州的文化特色,以西湖文化为其象征,体现了优美和谐的文化特色,因此,杭州的文化发展,息的趋向和定位,应是让西湖文化的优美和谐,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以更现代化的形态得到实现。主要可从三方面来考考虑。

  一是让西湖文化史显现代精神、时付之风尚。

  任何文化,其精髓都是文化精神和文化风尚。文化的发展,首要的是文化精神的弘扬和文化风尚的唯新,以西湖文化为象征的杭州文化,具有优美秀丽、精致和谐在文化风格。然而,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这种文化风格,也有其消极面和负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心态上的南宋遗风,存在一种春风熏得游人醉的醉文化心态。表现出安于现状,自我陶醉。经济工作中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以鱼米之乡、富裕之地而自足自乐文化工作中自我欣赏,闲适低婉,从湖畔派诗作至现在一些一昧地渲泄和表现个人情绪、心境的文化作品:消费心态中的追求奢靡,玩物丧志,盲目攀比现象。二是万事不求人,苟安一隅,自得其乐的封闭心态。由于吴越国和南宋王朝苟安文化的影响和西湖文化精雕细琢式的完美,杭州容易形成小而精、小而全、小家碧玉式的文化心态,造成一些杭州人对自我小环境、小家庭津津乐道,热衷于小部门、小单位的小实惠,缺乏大度,缺乏整体感。尤其在经济工作中,宁为鸡头,只顾自保,各搞一套,互不配合,缺乏一种联手出大手笔、干大事业的胸襟和气魄,成为一种影响经济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进程的思想文化障碍。

  因此,杭州的文化发展,在文化精神和文化风尚上,必须正确处理保留与扬弃,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克服负效应,光大正效应,继承好传统,创造新文化,让优美秀丽,精致和谐的西湖文化更显现代文化精神和文化风尚。让西湖文化的优美,化成日常生活和经济事务中市民的高雅、文雅意识,排斥低级庸俗行为和其它不道德现象。让西湖文化的精致,化成文化创作和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质量第一,精益求精意识,化成作品和产品中的精品、极品意识,消除得过且过、粗制滥造现象;让西湖文化中的和谐,化成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彼此关心、彼此支持、彼此协作、彼此谅解意识,克服各自为政,以邻为整、斤斤计较,争长论短和各人自扫门前雪等不良习气。而优美、精致、和谐在现代文化精神和风尚中的集中体现,就是树立起开放创新、开拓进取的胸怀和气度,培育讲文明、奉公德、善解人、守秩序的优良风气和习惯。总之,要在整个社会的待人接物、公益事业、经营活动、管理服务等方面都形成优美和谐的文化精神和文化风尚,并以这种现代精神和现代风尚来引导和促进杭州的文学艺术、卫生体育、新闻出版、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二是让西湖文化延伸为整个城市的现代化风貌。

  西湖是杭州的象征,西湖文化是杭州文化的特征,西湖文化其优美秀丽,精致和谐的风格,在湖光山色间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这种风格在城市风貌中却缺乏浓烈的色彩,杭州目前的城市道路布局、建筑风格、绿化水平、城市管理、环境生态等,与西湖的优美风格相比,显得有些不相协调。尤其是许多新的建筑设施、相互雷同,缺乏个性特色和文化内涵。这种状况,应引起城市建设的决策、设计者们的足够的重视。

  杭州的文化发展,应让西湖文化中优美、秀丽、精致、和谐的人文自然景观,进一步延伸渗透到整个城市的建设风貌中,让西湖景观与城市风貌融为一体。这方面,我们在处理西湖风景区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时,要有新的观念。首先,西湖风景区应有城市概念。西湖风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应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过程,西湖风景区本身,就是在发展中形成的。杭州的风景与城市,应是溶为一体的山水城市,风景本身,应包含城市概念,也就是让城市风景化。不能离开城市建设来谈保护和开发西湖风景。同时,城市建设应有优美之风景概念和文化意识,城市建设应是功能性与观赏性、经济效益与社会文化效益的统一,两者并不矛盾,道路布局的错落有致,建筑风格的多姿多彩,道路、住宅区和厂区的绿荫环境,历史文化的镶嵌点缀,城市管理上的秩序井然,既是一种美观,又是一种功用,它本身就是城市魅力的体现。城市建设由此形成一道道新的、美丽的风景线,与西湖景观相辉映,成为西湖风景区的延伸。

  在西湖文化向整个城市的扩展中,要根据杭州2010年形成著名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城市布局规划,配套搞好城市文化布局,建立一批现代化的文化设施,尤其是在西湖——市中心一带,要建立起一流水准的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歌剧院、美术馆、画廊、展览厅、文化公园、文化广场以及体育中心、科技交流中心等城市文化标志性设施,以提高杭州城市文化的档次和水平,加速西湖文化的现代化。

  三是让西湖文化引导城市文化经济的布局和发展。

  现代经济的发展,从其整体的结构布局、运转功能和目标设置来看,正越来越与文化趋同,具有人文色彩。也就是说,在投入上,从物质资源转向文化(高科技、高艺术)资源;在产业上,从一般物质产品,转为具有高科技、高艺术含量的产品;从运转上,从粗放、简单的经营管理,转为科学化、艺术化的经营管理;在效益上,更多地依赖于科技、艺术的附加值。尤其是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构成的关联性、整体性、独特性、辐射性,越来越接近一种文化状态,也就是越来越显示出人的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存在。而西湖文化的优美秀丽,自然和谐,更要求杭州经济在产品上、在结构功能上更具文化色彩,更接近于人的生命状态。我们在考虑杭州文化发展的时候,应十分注重杭州城市经济的文化化,提高经济中文化的含量,把经济的高层次发展,也就是文化型经济的发展,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从产业发展上,我们要重视发展电子通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精细化工、装璜设计、工艺服饰、礼仪公关、旅游娱乐等高文化产业,并把高科技、高艺术成果推向整个一、二、三产业,以提高产业档次和质量。尤其是杭州作为第三产业主导型城市,以高科技、高艺术带动旅游、商贸、金融、物业管理等三产向高层次发展,对杭州成为现代化的文化经济中心具有重大意义。

  杭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产业和产品中,而且体现在产业构成和发展、城市布局和功能等方面的整体性、协调性、独特性和开放性。也就是要注重产业纵向和横向的互相渗透、互相衔接,形成有机整体,表现独特优势。如在电子通讯、生物工程、工艺装璜等产业的发展上,从纵向衔接看,要让这些产业的制造业、营运销售硬服务业,以及相配套的评估、信息、咨询、设计、展览等软服务业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从横向渗透上看,电子通讯可以延伸到生物工程、工艺装璜生产经营过程中,工艺装璜也可以延伸到电子通讯、生物工程产品的制作中。同样,艺术、文学、教育、法律、科研、体育、卫生等事业,也应与相关的高文化产业在开发、设计、经销、宣传和策划等方面形成紧密的协作和配套。政府机构和新闻单位中有关评估、监察、统计、规划、信息、调研、审计、舆论等一系列引导、服务工作,更应成为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

  当我们的产品高文化化,产业构成、运行过程高文化化,产业与社会事业、与整个社会管理、服务以及生活环境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衔接、互相协调,形成有机整体和独特优势,杭州的整个生产、工作、生活状态,就是文化的状态。杭州文化的优美、精致、和谐的特色,就是整个城市的特色,杭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是杭州文化的发展,就是杭州人生命力、创造力的实现,就是塑造现代化的新天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60a516c55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8.html

《杭州城市性质与文化特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