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语文七年级文言文梳理专题09《河中石兽》(实战原卷)

发布时间:2020-04-23 01:09: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河中石兽》实战训练

一、(2019年湖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高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易置:撤换。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可得(竟然)

B.尔辈不能究(事物的道理、规律)

C.败走(假装)

D.其粮道(截断)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山门圮河(介词,在)

B.言(代词,他的)

C.天下莫能当(连词,因而)

D.括易言之(连词,表转折)

9.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推断。

C.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D.两篇选文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败。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二、(2017年山东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缊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选自宋祁《雁奴后说》,有删改)

[注]①瞑:同“眠”。②陂(bēi):堤岸、湖边。③薮(sǒu):湖泽通称。④缊:乱麻绳。⑤唼(shà):水鸟吞食声。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______

(2)须其夜 艾:______

(3)布大网 阴:______

(4)叹其以诈相 笼: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8.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

9.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三、(2017年新疆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纪 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水军

B.岂能暴涨携之去/山峦晴雪所洗

C.沿河求之,不亦颠/苍颜白发,颓然其间者

D.渐激渐深,石之半/寡助之,亲戚畔之

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2)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12.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四、(2019年湖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于沙上

反溯流逆上矣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可据理臆断欤?

15.初三复习时,老师请小红翻译“凡河中失石……”一句,小红将“凡”译为“凡是”,老师指出了小红的错误,小红不解。老师提示说:“课文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哦。”小红恍然大悟,并从河流的特点出发举出了不能于上流求石的两种情况:(1)_______;(2)_________。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

五、(2019年辽宁中考模拟)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 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

赵括(人名,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人名,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人名,赵国名将),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人名,秦国将领)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

(注释)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④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⑤使:假使。⑥赵:赵国。⑦易置:撤换。⑧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11.解释句中画线的词语。

①求二石兽于水中,不可得(_____)

数小舟(______)

③以天下能当(______)

败走(_______)

12.翻译下面句子。

①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②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13.赵奢认为儿子赵括不能做大将带兵打仗的原因是什么?请选用原文回答。

14.纵观甲、乙两文,从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六、(2019年福建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

(注释)①瘿:颈瘤,俗称大脖子病。②焦:干枯细瘦。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B.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C.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D.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于沙上 湮:______

(2)如是再 啮:______

(3)焦而不吾 类:______

(4)见外方人至 及:______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2)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18.甲乙两文都写了“笑”,讲学家、老河兵、南岐群小妇人的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

七、(2019年福建中考模拟题二

(甲)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节选)

(乙)居卫河侧者言:河之将决,中流之水必凸起,高于两岸;然不知其在何处也。至棒椎鱼集于一处,则所集之处不一两日溃矣。父老相传,验之百不失一。棒椎鱼者,象其形而名,平时不知在何所,网钓亦未见得之者,至河暴涨乃麇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则决在斯须间矣,岂非数哉!然唐尧洪水,天数也;神禹随刊,则人事也。惟圣人能知天,惟圣人不委过于天,先事而绸缪,后事而补救,虽不能消弭,亦必有所挽回。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中华书局2014年版)

(注释)①麇(qún:成群。②随刊:实地勘察,因势利导。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

(2)啮沙为坎穴   啮:

(3)象其形而名 名:

(4)虽不能消弭   虽:

10.下列对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

B.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

C.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

D.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至河暴涨乃麇至。

12.智慧源于生活。我们可以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悟出什么道理?

八、2019年湖南中考模拟题

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纪昀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的一项是( )

A.遂/反溯流逆上矣 B.今齐地/方千里

C.惟/长堤一痕 D.盖竹/柏影也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的一项是( )

A.十余岁(经历) B.铁钯(拖着)

C.然则天下事(的) D.皆以美徐公(在)

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叙写寺中僧人募得资金重修佛寺,在河水中寻找石兽,未能找到。

B.选文第②③段叙写讲学家和老河兵两人都认为寻找石兽的位置是一致的。

C.选文中的两个“笑”字,生动地表现讲学家和老河兵两人不同的心理和性格。

D.选文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16.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2)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17.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九、2018年湖北中考模拟

(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十余岁 (____________)

2)有好事者船载(____________)

1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然往来/视之

C./非木杮

D.尔辈/不能究物理

14.翻译句子。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5.只知……,不知……”概括讲学家和老虎的不知,归纳天下事的相同原理。

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2019年内蒙古中考模拟

(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顺流下矣,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欤?

(选自语文教材《河中石兽》)

(二)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水须修绠耳。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三)马知节尝珍所藏戴胄《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老农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时,夹尾于髀间,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此图皆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

(选自《独醒杂志》)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数小舟

于沙上

其下无水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沧州南一寺临河 戈寥落四周星

B.顺流卜矣 全石

C.遂反流逆上矣 洄从之

D.所藏戴胄《斗牛图》 如上石何

1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共两处)

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水须修绠耳。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2)方其斗时,夹尾于髀间,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关于石兽被冲到了哪里,寺里的僧人认为是在下游,讲学家认为在原地沙子下面,老河兵认为在上游,事实证明老河兵的推断是正确的。

B.(乙文)中一佐领看到伊犁城中有许多老树,所以他推断这些树下可能有水源。

C.(丙文)中“公”叹服老农的原因是老农发现他收藏的《斗牛图》是假的。

D.(甲文)中讲学家的“笑”,是白以为比僧人更懂得“穷究物理”;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的主观臆断。(乙文)中的佐领与(丙文)中的老农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人。

十一、2019年山东中考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井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然如抱深忧。

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持成丸;衣以赭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证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竞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踊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乃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

(选自《阅微草堂笔》)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十余岁(______)

数小舟(______)

______

④不更(______)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求之下流,固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凡河中失石凡三往

C.怪问其故扶苏以数谏故

D.以箧负归负势竞上

7.翻译句子。

①众服为确论。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甲)文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2018年四川中考模拟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9.下面对选文中画线句子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D.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0.下面各组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学半 然后能自(通“返”)也

B.教学相(增长)也 (阅读)十余岁

C.弗食,不知其(美味)也 二石兽(一起)沉焉

D.岂能(成为)暴涨携之去 众服(是)确论

11.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下面分析的一项是( )

A.(甲)文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也”,接着论述了教与学的重要性,最后归结出“学学半”这个观点句。

B.(乙)文讲学家的“笑”,是嘲笑寺僧“不能究物理”;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C.(甲)文多采用对偶句,句式整齐,两两相对,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较强,而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D.(乙)文采用层层铺垫手法,语言平易简淡,在故事情节中制造出跌宕起伏的叙事波澜,意味悠长。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学法指导:怎样学好语文

人生是一种体验,一种经历,一种探索,一种生活,而人生目标,则是一种自我的设定。

人生的目标在于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纵向的拓展,更是横向的探索。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目标,它不一定是鸿鹄大志,不一定撼天动地,但要有一个切实的规划,目标既定,就要朝着你的目标勇敢前进。

所有的成绩都是努力的结果,都是勤奋的结晶,给自己确立一个通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一个人要想生活得无怨无悔,就只有努力拼搏;只有努力拼搏过才能无怨无悔。

认真学习,加快生活、学习的节奏,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去,战胜自己,成为执掌自己命运的主人。

有人说自信是驾驭理想的风帆,是成功的基石!成绩一时不理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信心,可怕的是没走上战场就倒了下来。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它的广度、高度、深度是无限的,让自己有限的生命活出质量活出品味。

1、初中语文一定要掌握好文言文中的课下注解的所有内容.

2、语言基础部分靠平时积累,也是要多做题。

3、作文,多背些古诗词、名言警句啥的,尽量往文章里放。作文要积累:平时看《读者》优美的段子就记下来,有感想也在一本本子上写几句自己的感想

4、多看些经典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文学品位。

5、古文, 一定要记住翻译。

6、写好字,书法是自己一生的名片。

7、语文的基本功是背出来的,背得越多,你作文的自由度就越大。

8、勤于动笔。摘抄、读书笔记,每天200字的作文,都是练习写作的方式。摘抄不是完成任务式的抄,要抄自己真心喜欢的;背诵的最高境界是熟读成诵,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与自己有共鸣的句子。除了课本上要求的必须不讲条件的背,课外一切自己喜欢的都可以背。

9、从生活中学语文。我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就是从生活中去读语文。从建筑中学,从餐桌上学,从你家里的摆设中学,从活在民间口头语中去学。

10、重视教材。教科书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对高考起一定的导向作用,它虽不等于全部的出题内容,但却是个范本,是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学到知识规律是重点,通过大量纯正优美的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是难点。

11、充分的预习与认真的品读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捷径,必须做到课前疏通字词,读顺课文,课后理清思路,做好总结。

12、文科的学习方法唯有两字——积累。语文知识广博,短时间里绝难有大的突破。而盲目的摘抄积累是不行的,必须要仔细、要反复、要记牢。

13、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的知识,这样才能具备从同一实词或虚词的若干义项中选择它在上下文语境中应取义项的能力。

14、随笔写作(自由状态下的写作训练)是高考作文的最好准备。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在实践中练习,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它不仅能使写法日臻成熟,还能使思想日渐深刻。随笔是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展示平台,从今日始,拿起手中的笔,为了三年后的收获辛勤耕耘吧!

15、动脑动手、相辅相成。所谓动脑动手就是勤思考、多练习。易于思考,乐于表达。不要做人云亦云的“复印机”的角色,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留意日常生活中时代感强的事件,广泛涉猎名家著作,让听说读写发挥到极致,真正实现语文学科重基础、重能力、重应用的导向

16、坚持每五天编写一个小练习。能对自己所编的试题必须就编题设想和试题答案能作出详细说明。

17 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18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19、态度决定一切。

20 考试后,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21、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导因素,决定着学习中的一切其他方面,必须重视兴趣。

22、要多看一些书,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

23、多看《读者》、《散文》之类的杂志。

24、有空时多翻翻字典也是一种好办法。例如,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平时听新闻时,注意听听播音员的发音,碰到哪个字他发得和你不一样,就记下来,查查字典,看是他发得对还是你发得对。

25、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同时学到不少新词。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

26、每天坚持阅读一定的优秀短文以增强语感,每隔一天做一篇作文。每天晨读时,抓出一些自以为good的文章朗读,声音越大越好。

27、学语文有二个字的秘诀――坚持。

28、初中语文学习的准备

★字典、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

★准备一个杂记本(日记、周记)、资料积累本(名言,故事,数据,优美的句子、段落

★订阅一份课外报刊杂志,一学期两本名著。

★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侧重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二者不可偏废。

★语文学习不能速成,必须持之以恒,下工夫学。

★入门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天下皆语文,天下皆学问。”一定要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

29、积累的主要途径:一是摘抄,二是背诵,三是记忆,四是训练。

30、积累的方法:

一是单元积累法。学习一个单元之后,及时归纳本单元学习的难读字、易错字、成语典故、精彩语段等,力求精要实用。

二是考点积累法。根据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高考考点,对散见于课本、资料、试卷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

三是易混点积累法。对平时训练中遇到的易混知识点,考试中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要着眼于辨析疑点。

31、积累的主要内容:

(一)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一是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一个高中生,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至少要有两本词典: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现代汉语词典》;二是商务书馆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最好能是同时拥有《同义词辨析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经常翻检,培养对汉字的认读,正确书写和使用的能力。

二是善于对易混字音、字形和同义的词语、成语进行搜集整理:包括教材注释中提到的字、词;分考点训练的资料中的列举的字词;综合训练试卷中出现的字词等。

三是掌握词语搭配、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二)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

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是提高语言修养和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32、诵读。诵读就是有声的读书。,教材上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文章,我们要认真的诵读,除些之外还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拿来反复的诵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64f6da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5.html

《2020年语文七年级文言文梳理专题09《河中石兽》(实战原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