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之旅游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 以枣庄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0-11-05 16:21: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乡村振兴之旅游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以枣庄市为例

刘腾1,石岩2

【摘 要】[ ]旅游精准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具体实施,是针对具有大量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但在实践当中,仍然存在对旅游精准扶贫认识不到位、贫困人群参与路径单一、参与程度低及利益缺乏保障制度等问题。本文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枣庄市为例,结合其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根据现有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和路径,分析贫困人群在旅游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旅游精准扶贫参与路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方案。

【期刊名称】枣庄学院学报

【年(),期】2018(035)006

【总页数】6

【关键词】[关键词]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贫困人群

【文献来源】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zaozhuang-university_thesis/0201269889111.html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J18RB061),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编号:J15WA09);枣庄市社科联应用研究课题(目编号:LX2018009)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新战略,是农村战略的系统总结和升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乡村旅游以其特有的产业特征和功能,在脱贫攻坚战当中肩负着新的使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底线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败的关键,党领导下的脱贫攻坚战在过去六年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尽管如此,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截止2017年年底,全国仍有贫困人口3046万人,乡村贫困人口扶贫工作仍然是一场艰巨的战役。

乡村旅游扶贫,本质上是产业扶贫。随着乡村扶贫工作的开展,旅游扶贫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及贫困人口脱贫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精准扶贫的核心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以贫困人群参与为手段,带动地区的全面发展及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发展。[1]旅游扶贫是一种能够减轻贫困的旅游发展方式,国家高度重视旅游在扶贫中的重要作用,20175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通知》:旨在促进引导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2]深化旅游扶贫,调整农村产业规划,扩大农村增收,实现农民增收,城乡互动交流,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改善。旅游扶贫工作直接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根本目标。旅游精准扶贫已经成为了乡村振兴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为进一步深入挖掘旅游在扶贫中的潜力,有关学者一直致力于探索旅游与扶贫有效结合的路径。受到扶贫大背景的限制,行动者的目光更多地聚焦于区域层面,导致旅游扶贫目标偏离,精准度低,真正贫困人群却受制于资源、知识和眼界水平等无法参与到旅游扶贫项目当中,反而难以获益。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旅游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站在更高视野对旅游、文化、产业资源进行整合,解决旅游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参与路径,打好贫困人口扶贫工作的攻坚战,实现农村繁荣、农民富足的目标,成为目前业界和学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枣庄市旅游扶贫现状

枣庄地处山东省南部,东依沂蒙山,西濒微山湖,南接徐州,北临孔孟之乡济宁。枣庄辖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山亭区、台儿庄区、滕州市。枣庄市旅游资源类型多种多样,匹配组合好;以红色文化、运河文化为主线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积淀深厚;山水、温泉、农林等自然风光丰富。拥有台儿庄古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青檀寺、微山湖风景区、、冠世榴园、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汉诺庄园、龟山旅游风景区、莲青山生态旅游区、墨子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滕州汉画像石馆等20多个国内外著名旅游景点,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枣庄市旅游资源分布特点鲜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点和贫困地区具有较大的重合性。

近几年,枣庄市在旅游开发和旅游扶贫项目上投入大量的资金,抓住被列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市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机遇,把发展全域乡村旅游作为全三个特色扶贫产业和枣庄市六大增收脱贫工程的重中之重,采用政府引导、典型引路、融合发展的旅游扶贫理念,通过扶贫资金折股型”“公司带动型”“合作社引领型等旅游扶贫模式[3],建设乡村旅游扶贫项目49个,带动贫困户1682户,3028人增收,乡村面貌得到很大改观,农民生活质量大大提升。根据枣庄市《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枣发[2016]3)精神,出台了《枣庄市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1.多管齐下创新扶贫方式

为促进旅游精准扶贫产业提升和民生改善共进、共赢,枣庄市成立了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规划发展科为旅游扶贫专门科室,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旅游扶贫工作。开展第一书记帮扶村和党员结对帮户工作,41名党员干部多次深入帮包村42户贫困户中调研,分析致贫原因,按照扶贫方案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截止20171月,市旅服委共投入项目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88万元,争取社会投资65万元,用于建设特色村、精品采摘园、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停车场和旅游厕所等。枣庄市通过制定《枣庄市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枣庄市全域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等多项政策方案,推动旅游业全域共建、共融、共享,对重点村开展基础情况摸底调查和建档立卡,省定重点村中涉及贫困人口11278人,可能参加旅游经营服务贫困户839户、贫困人口2021人。同时,逐村、逐户明确扶贫方式,实现一村一策、一户一案

2.各主体合力促进增收脱贫

枣庄市突出民俗等新型乡村旅游业态建设,引导贫困村、贫困户积极参与,形成了扶贫资金折股型”“公司带动型”“合作社引领型等多种旅游扶贫模式,实现了三条脱贫路径,分别是入股分红脱贫、旅游接待收入脱贫和提供就业岗位脱贫。扶贫资金折股型以石嘴子村为代表,依托柜族部落发展乡村旅游,委托山里人家旅游发展公司运作100万元的扶贫资金,其中的20万元作为村集体股,80万元折股量化给贫困户,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公司带动型以葫芦套村为代表,上海极亚旅游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造葫芦乐园、水街酒店和精品民宿,通过分红、务工等方式,贫困户人均增收6000余元;另外台儿庄区邳庄镇涛沟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沧浪庙水乡民宿项目,统一整修民房,让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为乡村旅游的参与者、受益者。合作社引领型以双山涧村、湖沟村为代表,成立旅游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利用民宅发展民宿和农家乐,实现170户贫困户就业。滕州市湿地渔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入股资金30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78户共93名贫困户参与,每年拿出36000元,采取四三三分配模式,其中40%平均分配给71户、82名低保和五保贫困户,每人每年可领取约175元;30%用于7户、11名一般贫困户,每人每年可领取约980元;30%用作合作社公用基金。

3.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整体效益

一是将旅游精准扶贫与民间资本投入相结合。引入山东银光、青岛欧亚、上海极亚、天津鲁华、乾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连片开发,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和旅游扶贫示范带。如山亭区山城街道兴隆庄村,利用青岛欧亚集团投资的8.6亿元,开发翼云石头部落景区,80余户村民搬进了别墅,带动300余农民就业,户均增收3万元。二是旅游精准扶贫与三区建设相融合。依托枣庄市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托管以及流转贫困户的承包地、果树、宅院等资源,打造旅游+特色农业生态复合型产业发展模式。以山亭区城头镇月亮湾旅游合作社为例,6个村的594户农民入社,实现70%的贫困户增收。台儿庄区通过举办油菜花节、蓝莓采摘节等乡村旅游节发展休闲农业,实现200余名贫困人口参与旅游产业经营。枣庄市已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9(国家级1个、省级8)、开心农场21个、精品采摘园39个。三是旅游扶贫与转移就业相融合。利用扶贫小额贷款,资助贫困农民在景区承包娱乐设施、经营土特产商铺等,引导贫困劳动力到旅游基地转移就业和创业,促进农民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此外,山亭区白龙崮生态休闲旅游专业合作社、山亭区龙山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枣庄大酒店等涉旅企业,为贫困村户提供135个就业岗位。四是旅游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集中建设、示范带动的思路,建设一批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生态景观村落。全市共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示范镇4个、示范村4个。国家级乡村旅游模范村4个、省级旅游特色村77个、国家和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68个。

三、旅游精准扶贫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旅游扶贫是以贫困人口脱贫为宗旨,让贫困人口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让贫困人口受益农村经济发展的成果。旅游带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从事乡村旅游活动、参与接待服务、出售农产品和参股等。枣庄市旅游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精准扶贫、科学扶贫、持续扶贫的开展。例如部分旅游项目规划不够科学,贫困人口被排斥在当地旅游发展项目外;开发不合理,旅游扶贫招商与项目选择轻视社区实际和贫困人口利益诉求;产业定位不够准确,贫困村资源小而散,缺乏有吸引力的亮点,带动能力不强,旅游项目同质化严重,特点不突出;贫困人口在旅游发展过程,并未给予区别对待,真正贫困人群参与度不高等等。造成目前旅游精准扶贫中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贫困人群利益诉求难以保障

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使贫困人口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获得利益和加快发展。贫困地区由于经济落后、财政紧缺,当旅游精准扶贫的目标确立后,各个地区都有扶贫、脱贫任务,在一些景点或者景区开发过程中,相应地区政府都会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来吸引外来投资,通过招商引资来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但是很多旅游项目并不能满足贫困群体的利益诉求。例如,政府会把一些旅游资源廉价长期租赁或转让给开发商,由开发商进行任意开发和利用,因此政府和贫困人群却减少或失去了对景区的控制,丧失了对旅游发展的发言权和决策权。而有强烈意愿参与从事旅游行业的贫困人群也无法参与到旅游项目当中,导致在旅游景区的贫困人群不能从旅游发展中实现脱贫致富。

由于没有恰当的引导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开发,目前部分景区开发投资商与当地政府、属地群众关系难以协调,制约了旅游景区扩大再发展。[4]例如抱犊崮管委会每一年都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给属地群众,曾多次出现群众阻挠景区施工或者营业的情况。这其中当然原因有很多,但是归根到底是没有定位区分好旅游开发和旅游扶贫开发的不同,没有做好旅游精准扶贫中开发商与贫困人群的利益分配。

2.贫困人群就业参与能力不足

通过旅游精准扶贫使贫困人群脱贫致富是根本目标,旅游扶贫只是使用的手段,使贫困人群能够脱贫致富,才能够真正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但是,贫困人群通常缺乏参与旅游发展所必需的能力,存在旅游参与的障碍,如经济基础差、物质资本缺乏、劳动者素质低、市场进入能力差、地点偏僻、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限等。[5] 由于大部分的旅游项目都有外来资本的参与,而外来的资本本身拥有资本优势和市场的优势,他们大多会从景区外部雇佣旅游经营者和员工,而把当地群众或者贫困人群排除在旅游景区之外,使得他们失去了在旅游行业中的从业机会。

枣庄市具备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景点。大量旅游景点的开发的确给餐饮、交通、住宿、商业等行业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当地居民就业的岗位主要是服务员、保洁员、安保员等少量工作岗位,而且这些岗位中贫困人员较少。另一方面,贫困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就业,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等一些劳动能力弱、无技术人员,他们参与旅游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非常有限,从而造成贫困人群参与到旅游扶贫项目当中的数量较少。

3.“扶富不扶贫情况严重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为发展乡村旅游、实施脱贫攻坚都出台了许多促进和扶持政策,但是由于部分旅游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产生偏差,造成旅游扶贫目标偏离,旅游扶贫开发变身成为贫困地区旅游开发。枣庄市某些地区利用旅游扶贫资金引导建设了一些农家乐,但是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很多农家乐经营者并不是贫困人员,而是通过原有乡镇上的小规模的饭店改造而来。这一部分人本身就是具备一定商业头脑和较好的经济收入,不应该纳入旅游扶贫的范围,但是由于这些人有经营管理能力、基础好、容易出成果,也就被某些基层扶贫单位纳入了扶贫范围。

我国部分地区的旅游扶贫中存在着关系扶贫、人情扶贫,导致扶富不扶穷、应扶未扶等社会不公平现象及旅游扶贫资源浪费,甚至滋生腐败,真正的贫困人群对旅游扶贫参与度不够,并没有或者很少享受到旅游扶贫所带来的红利,严重影响到旅游扶贫资源的利用效率[6]。旅游扶贫项目更多的是在扶富而不是扶穷,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人群是主要受益者,只有较少比例贫困人群可以从中受益,且获益也相对较少。

4.贫困人群参与意识薄弱

旅游扶贫的目标人群是那些既具备劳动能力又有参与意愿的贫困人群,通过调研发现,枣庄市绝大部分的贫困人群都是一些老弱病残,并不具备旅游扶贫参与能力,无法全面参与到旅游扶贫工作当中。而且由于旅游扶贫门槛较高,旅游从业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养、管理能力,而且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旅游业中的收入却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本身扶贫地区的旅游是初步开展,并不能马上达到很好的经济效益,使一部分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人群降低了参与意识。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人表示:即使旅游产业一年赚三万,不如去打工一月挣两千。贫困人群由于担心旅游收入的不稳定性,不愿意放弃原有的种养殖业,而且旅游旺季与农忙季节时间点相互冲突,更难以保障贫困人群全身心的投入到旅游行业当中来。

四、拓宽旅游精准扶贫参与路径

旅游扶贫的特殊性就在于消除或减少贫困人群旅游参与障碍,拓宽参与路径,同时扶助其在旅游中的就业和发展,使他们既能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又能成为乡村旅游发展成果的受益者[7]。结合枣庄市旅游精准扶贫发展现状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拓宽贫困人群的参与路径:

1.扩大贫困人群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贫困人群受教育程度和民主意识的限制,贫困人群在政府主导的扶贫项目中没有或缺乏话语权,无法参与到旅游扶贫项目决策过程中,很难保证扶贫项目制定准确性、政策执行透明性、具体工作的有效性。扶贫项目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发展情况,契合当地特色,首先就要充分地吸收贫困人群的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选取广大贫困人群喜闻乐见的旅游扶贫项目。从贫困人群意见建议中获取智慧,从政策制定的源头调动广大贫困人群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旅游扶贫过程中,务必确保国家政策和地区旅游扶贫政策及信息都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各个参与人群,尤其是贫困人群的知晓。无论是基层群众、村镇干部、还是贫困人群,只有了解到全面的信息并完全理解之后,才能够对项目进行充分地参与、讨论、监督。

2.培养和提高贫困人群参与能力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系统工程,抓好是关键,人才匮乏也是旅游扶贫很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贫困人群受限于教育水平,无法直接参与到旅游扶贫项目的开发和管理,旅游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要加大对贫困人群的旅游管理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水平,使他们具备参与旅游项目的能力。实践证明,对贫困人群进行旅游专业技术培训、职业培训、管理能力培训等,对提高贫困人群的参与度具有很好的作用。真正提高旅游扶贫的参与度,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公众,尤其是贫困人群,具备一定的参与能力是必要的,这种能力不光单纯的技术,还要涵盖政策的理解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必要的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通过基础教育和相关培训来锻炼提高广大贫困人群的能力,不单单是专业技术能力培训,还要有公关能力、管理能力及相关礼仪的培训。在扶贫过程中不仅要增加发展性的旅游开发投入,更要加强贫困人群中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让他们达到旅游从业人员的水平,解决旅游扶贫人才缺乏的问题,让贫困人口不离乡不离土,就能够转换身份成为乡村旅游扶贫的参与者。

3.贫困人群精准识别和精确帮扶

旅游扶贫首要是对贫困人群进行精准识别,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扶贫方式,采用真扶贫,扶真贫的方式精准识别贫困人群,根据贫困人群每人每户的特点,因人制宜,一户一策,进行精确帮扶,根据贫困人群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参与方式,使扶贫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例如,对于有意愿参与到旅游扶贫项目中的贫困人群,原始投入资金成为他们的绊脚石,如果他们想开一个农家乐、建几间农家宾馆、买一辆客运车等等,由于缺乏资金无法达到目的。通过了解他们的需求进行精确帮扶,不仅可以依靠政府资金的扶持,也可以通过小额的信贷业务,给予他们所需要的资金。通过贷款的动态激励,更容易使贫困人群全力投入到旅游扶贫项目中来,既提高了贫困人群的自我发展能力,又达到了旅游扶贫的长久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整合规划扶贫资金和制定长效规划

扶贫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不能采取运动式”“攻关式,从走访过程中发现,各基层部门制定的全是一些短期的激励政策,并没有一个长期、完整的规划。广大贫困人群见过太多的这种运动式的政策,他们没有信心长期参与,所以这也大大地降低了广大人群的参与度。

只有整合各部分的扶贫资源,把以旅游局、扶贫办为主导的开发式旅游扶贫和以民政局为主导的农村低保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既能让贫困人群利用本身所拥有的资源积极参与到旅游扶贫项目中,又能够让贫困人群有一个最低的收益保障。在新的扶贫战略中,应该将各类扶贫资金或建设资金进行捆绑,统筹规划。首先提高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群自我发展能力,其次给贫困人群最低生活保障,让他们吃上定心丸,使贫困人群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旅游扶贫项目当中。

5.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

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截至2016年,枣庄市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口2项。大量民间传说、鼓吹乐、戏剧、手工技艺等传统民间文化在枣庄市长期传承、保护下来,保留了风韵独特的大运河文化特色,这些都是优质的旅游资源[8]但在目前,由于未好好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分散,面临失传。其中一些传承人生活困难,本身属于贫困人口。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扶贫结合,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枣庄市物产丰富,特色美食、鲁南特产和鲁南民俗产品等等都可转化为颇具特色的旅游产品。通过开发一些特色旅游产品,不仅能够促进旅游发展,还能够拓宽贫困人群的参与就业渠道。而且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旅游扶贫来展现地区文化的魅力和风采,能够更好的塑造乡村文明形象。

五、结论

乡村振兴战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的升级版,对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枣庄市进行田野调查和走访,以及查阅相关文件资料,整体上来看,枣庄市的旅游精准扶贫工作做得是比较好的,尤其是山亭区、峄城区等地旅游扶贫形成了特色,拓宽了贫困人群的增收途径,实现了贫困人群收入的提高。但是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更好地实施,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一定要遵循群众路线,尤其是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参与者,不能拍脑袋决定,更不能拍桌子决定,而是要切实站在贫困人群的立场考虑问题,遵循实事求是的群众路线来制定和实施旅游扶贫政策,让贫困人群能够真正主动参与,而不是被政策裹挟参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充分利用旅游精准扶贫让广大贫困人口摘掉贫困的帽子,是实现乡村振兴地重要途径,也是重要的必由之路之一。

参考文献

[1]吴钰.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旅游扶贫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2011,(5).

[2]关于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通知[Z].2017.

[3]夏学英,刘兴双.新农村建设视阈下乡村旅游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4]王瑀.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与文化失忆的冲突机理分析[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3,(3).

[5]小海.旅游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6]张春美,黄红娣.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运行机制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 [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15).

[7]王雨磊.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技术动员[J].中国行政管理,2017,(2).

[8]樊小兰.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述评[J].枣庄学院学报,2011,(5).

[责任编辑:吕 ]

【文献来源】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zaozhuang-university_thesis/0201269889111.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66a30489b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b.html

《乡村振兴之旅游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 以枣庄市为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