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基本知识

发布时间:2021-01-15 15:21: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冠肺炎基本知识



新冠肺炎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新冠肺炎

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经国务院批准,2020 年 1 月 20 日,该疾病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对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60~140nm。具有 5 个必需基因,分别针对核蛋白(N)、病毒包膜(E)、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S)4 种结构蛋白及 RNA 依赖性的 RNA 聚合酶(RdRp)。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 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二、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哪些

(一)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发病前 1-2 天和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

(二)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 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三、新冠肺炎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新冠肺炎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四、哪些人是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指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 2 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 2 天开始,未采取有效防护与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具体情形包括:

1.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2.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

3.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诊疗活动的医护人

员。

4.在办公室、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

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5.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

员。

6.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7.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 米内)人员,包括交

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

8.暴露于可能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环境的人员。

9.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

员。

五、什么是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简称密接的密接)

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首次接触(病例发病前 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 2 天至被隔离管理前这段时间内,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次接触)至该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六、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如何管理

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管理。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应当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于特殊人群可采取居家医学观察,应当加强指导和管理,严格落实居家医学观察措施。

七、什么是聚集性疫情

14 天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小范围内发现 5 例及以上病例。

八、新冠肺炎诊断标准是什么

(一)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 1 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 2 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 2 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或符合临床表现中的 3 条。

1.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 14 天内有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报告社区的旅行

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 14 天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

(3)发病前 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报

告社区的发热和/或有呼吸道症状患者;

(4)聚集性发病。14 天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

级等场所,出现 2 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临床表现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

(2)具有上述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

减少。

(二)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1.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3.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和 IgG 抗体阳性;

4.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G 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

IgG 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 4 倍及以上升高。

九、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 CT 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无症状感染者有两种情形:一是经 14 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二是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十、新冠肺炎病例如何报告

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时,应当于 2 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调查核实,于 2 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确认审核。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县(区)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 2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县(区)级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后续信息的订正。

各县(区)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辖区疾控中心应当

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在 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事件级别选择“未分级”。根据对事件的调查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并报告。

十一、新冠肺炎与其它上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有哪些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表现需与其它病毒引起的上呼

吸道感染相鉴别。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

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尤其是对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采取包括快速抗原检测和多重 PCR 核酸检测等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

(三)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

鉴别。

(四)儿童患者出现皮疹、黏膜损害时,需与川崎病鉴别。

十二、新冠肺炎采集哪些标本

(一)标本种类:

1.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等。

2.下呼吸道标本:包括深咳痰液、呼吸道抽取物、支气管灌

洗液、肺泡灌洗液、肺组织活检标本。

3.血液标本:尽量釆集发病后 7 天内的急性期抗凝血。采集

量 5ml,以空腹血为佳,建议使用含有 EDTA 抗凝剂的真空釆血管采集血液。

4.血清标本:尽量釆集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第一份血

清应尽早(最好在发病后 7 天内)釆集,第二份血清应在发病后第 3~4 周釆集。采集量 5ml,建议使用无抗凝剂的真空釆血管。血清标本主要用于抗体的测定,从血清抗体水平对病例的感染状况进行确认。血清标本不进行核酸检测。

5.眼结膜标本:出现眼部感染症状的病例需采集眼结膜拭子

标本。

6.便标本:出现腹泻症状的患者需采集便标本。

十三、怎样检测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常规检测方法是通过实时荧光 RT-PCR。任何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都必须在具备适当条件的实验 室由经过相关技术安全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检测方法主要针对新型冠 状病毒基因组中开放读码框 1ab(open reading frame 1ab ,ORF1ab)和核壳蛋白(nucleocapsidprotein,N)。在实验室要确 认一个病例为阳性,满足以下条件:同一份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 2 个靶标(ORF1ab、N)特异性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如果出现单个靶标阳性的检测结果,则需要重新采样,重新检测。

十四、新冠肺炎病人如何治疗出院标准是什么

(一)治疗方法

疑似及确诊病例应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应单人单间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采用一般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中医治疗等。

(二)出院标准

1.体温恢复正常 3 天以上;

2.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3.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4.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满足以上条件者可出院。对于满足上述第 1、2、3 条标准的患者,核酸仍持续阳性超过4周者,建议通过抗体检测、病毒培养分离等方法对患者传染性进行综合评估后,判断是否出院。

(三)出院后注意事项

1.定点医院要做好与患者居住地基层医疗机构间的联系,共

享病历资料,及时将出院患者信息推送至患者辖区或居住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建议出院后继续进行 14 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佩戴

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

3.建议在出院后第 2 周、第 4 周到医院随访、复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6ac4c018b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1c.html

《新冠肺炎基本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