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退市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2-06-30 13:40: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阿里巴巴退市案例

(一) 背景介绍

2012620日,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俗称阿里巴巴B2B公司)在港交所正式退市。 这也意味着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目前无一家上市公司。

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于2007116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融资116亿港元。上市当天,开盘价达到30港元,尾盘收于39.5港元,较发行价涨192%,一度创下了港股2007年新股首日涨幅之最。

然而上市后,阿里巴巴B2B的股价一度表现不佳,自2009年三季度开始即一路下滑,至20122月之前,股价跌落10港元。

  201229日,阿里巴巴B2B在港交会宣布停牌。同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私有化B2B业务,从香港退市,回购价格为每股13.5港元,为此阿里巴巴集团付出了近190亿港元的资金,从221日宣布私有化计划至成功退市,前后仅用了4个月时间。

(二) 案例解析

“一场华丽的手术”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永远是话题的中心,有阿里巴巴的地方,也总有关注的目光。在完成私有化之前,马云刚刚以71亿美金的代价脱离虎口,从雅虎换回了集团20%的股份,拿回公司的控制权,重金完成了逆袭。耗资近190亿港元的B2B私有化之路,绝对是一场令人瞩目的交易。阿里巴巴集团以每股13.5港元的价格,从广大散户回购上市公司约26%的股份,回购价较其宣布私有化停牌前的最近6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格溢价60.4%

当初,阿里巴巴B2B IPO价格为13.5港元,为其融资116亿港元,创下当时互联网融资神话。上市当天,公司股价涨至39.80港元,并在2007123日冲至最高值41.80港元,刷新了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历史规模,但是此后阿里巴巴股价逐渐滑落,最低跌至3.46港元,在今年2月公布私有化消息前,股价不足10港元。

  阿里巴巴B2B退市价格与发行价相当,相当于上市五年使用了股民为其带来的几十亿美元无息贷款

  回购总价比当年融资额多出60多亿,但是在此期间公司没有增发新股。那么,这些多出来的新增流通股来源只有一个:原有大股东出售旧股。根据20099月的公告,马云个人出售1300万股阿里巴巴B2B股份,价格为21港元/股。所以,阿里巴巴集团在一退一进之间,账面损益不大。

马云用平价买进一个净利润增长了6倍多、现金增长了25倍的企业。虽然此时,阿里巴巴B2B受国际大环境影响,面临B2B业务增长缓慢,付费用户负增长等种种发展难题,阿里巴巴B2B私有化看似无奈之举,但是,阿里巴巴B2B私有化退市实际上是马云为了未来集团整体上市,自我设计的一场华丽的手术

以退为进剑指整体上市

尽管上市机会一席难求,马云选择阿里巴巴B2B退市,将上市公司从高位推下了神坛。进是勇气,退则是智慧。在上市成风的现代市场,马云为什么反其道而行?

其实对于私有化的原因,阿里巴巴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可能认为公司市值被低估,通过退市重新获得评估;另一方面,考虑到阿里巴巴集团战略调整,不排除未来几年内进行整体上市。时任阿里巴巴集团秘书长的邵晓锋就此事也做出解释:随着近几年全球经济形势变化以及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阿里巴巴网络公司的整个战略方向面临重大调整及转型,股权回购可以让中小投资者能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有短期变现的机会。

B2B业务需要重新整合

  此次退市的是阿里巴巴网络,也就是阿里巴巴的B2B业务,这实际上也与阿里巴巴面临发展的瓶颈有关。

  自2008年爆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阿里巴巴B2B业务也受到牵连。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阿里巴巴集团认为它的B2B业务市场估值低了。私有化后,财报不用公开,信息不用公开,可以更容易的进行业务调整。

  目前的经济形势下,B2B业务的发展前景很不乐观。B2B的信息公告牌模式难以为继,虽然现在阿里巴巴B2B业务仍然盈利,甚至可能还有所增长,但再过一两年情形一定会更严峻。

  从财务方面看,会员费是目前阿里巴巴B2B公司的营收主要来源,以2011年财务数据为例,全年营收64.17亿人民币,会员费收入占比达70%以上。然而付费会员数目的下降,已经导致阿里巴巴营收的减少,2011年,其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21.82亿元,同比大幅减少28.2%,纯利为14.53亿元,同比减少13.2%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现在再不对原有的B2B模式进行大刀阔斧试的转型和改革,则势必在电子商务新形势下被淘汰出局。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集团近年来也在不断进行架构调整。在20116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一分为三”,成为淘宝网、淘宝商城和一淘网,同时成立阿里云公司。目前,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已形成全资子公司阿里巴巴、淘宝网、天猫、阿里云、中国雅虎,以及关联公司支付宝。在这种大背景下,阿里巴巴集团通过对阿里巴巴网络退市,进而对B2B业务进行重新整合。

以退为进最终整体上市

 如果阿里巴巴网络私有化,可以视为阿里巴巴集团的“退”,那么阿里巴巴未来的“进”,毫无疑问的就要算集团整体上市了。在完成了退市、回购雅虎股权等大动作后,阿里巴巴已经获得了完全掌控权。然而,阿里巴巴此次私有化,仅仅是以上市价格回购,它回购当时的市值远低于上市之初;而与此同期,百度上市到现在市值翻了十几倍,腾讯更是达到近50倍。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鲜明的反差呢?是阿里的发展不如百度和腾讯吗?不是,阿里早就雄霸中国新兴的电子商务领域,只是马云对待投资人太不厚道。

主动退市无可厚非。因为由投资人选出的董事会往往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相悖,从企业使命角度来讲,私有化退市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生存和长远发展。对于那些企业创始人已经离开的上市企业,职业经理人大多短视,或者为自己的私利大肆挖墙脚,或者为年报、半年报、季报,疲于奔命。尤其在美上市的企业,为迎合华尔街的口味,并购、拆分,粉饰太平、饮鸩止渴。这种行为玩死了很多优秀企业,例如卡尔·伊坎极力推进了摩托罗拉的拆分和出售,使其彻底丧失了重振的可能。就连乔布斯也在80年代中期一度被赶出苹果,以至于苹果在90年代几近消亡。因此,从某种角度上看,企业如果依靠自身实力能够快速发展,不需上市;已经上市的,只要有能力退市,坚决退市。

但阿里巴巴却不属于这种情况,一来创始人马云始终是阿里的实际控制者,二来从发展轨迹看,到目前投资人的利益仍然与阿里的利益是一致的,退市会造成投资人利益的直接损害。记得阿里刚刚登陆港交所的时候,曾被冠以最大市值互联网公司香港新股王等美称,而又因后来的不佳表现被戏称为港股版中石油。无论面对多大的挑战,对于认同阿里价值的投资者而言,长远的回报都将是丰厚的。因为阿里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高科技概念股,阿里所代表的是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孙正义的选择证明了马云的价值,而雅虎的控股与深度合作则更让人看到阿里的希望。至少在很长时期内,选择了阿里股票的投资者也是这样认为的,雅虎更是这样认为的。

阿里巴巴发展的每一步都向人展示了这个曾经被认为是“BBS翻版土得掉渣的中国式电子商务的非凡创造力。事实证明,马云确实带领阿里开创了电子商务的辉煌局面。

马云是一位出色的演员和商人,中国成语讲无商不奸,无奸不商,马云深谙此道。其实马云在这方面的功力,从当年雅虎收购(控股)阿里巴巴能够被马云反过来说成是阿里收购雅虎(中国)就能够见其一斑。从股权上讲,阿里是雅虎的子公司,只是雅虎以10亿美元加上雅虎(中国)的资产作为收购阿里的代价而已。而且这次宣布要私有化并退市的,只是阿里的B2B部分,此前这一部分单独在港上市的。雅虎控股阿里原本是下了一步好棋,算得上是杨致远和孙正义的得意之作,这一点从控股之后阿里蒸蒸日上的业绩可以得出结论,直至今天阿里雄霸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在阿里后来的飞速成长和海外市场的拓展当中,雅虎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但马云下了一盘更大的棋,杨、孙都成了他的棋子。事实上,如果不是马云转移淘宝资产,阿里确实能够成为雅虎至关重要的资产和重振的支撑。但马云一招釜底抽薪让杨致远一夜之间从相中千里马的伯乐变成了冤大头,在董事会面前颜面尽失,不得不最终辞职。而淘宝资产转移事件,也使中国其他通过VIE方式运作的企业差一点都成了马云的棋子,并且是弃子。

完成私有化后,马云剑指整体上市,阿里巴巴集团5年内可能整体上市,但目前尚未确定在哪个证券交易所进行IPO

  对于退市以后阿里巴巴集团下一步在资本市场的打算,阿里巴巴集团内部高管曾表示,未来集团上市肯定是一个方向,但什么时候并没有时间表。在上市之前,阿里集团首先要做到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打通。这个过程需要两到三年,同时需要在大阿里集团内能源、资源等各方面做优化,因此阿里巴巴集团不着急整体上市。这意味着,虽然阿里整体上市还需要时间,但是这是迟早的事情。

(三) 思考与启示

中概股退市的先行者

阿里巴巴B2B私有化,将大众的眼光聚焦到中概股的回购上。近期,除了阿里巴巴B2B,成功退市的还有盛大网络。盛大和阿里巴巴实力雄厚,一进一退之间,都有各自得到的实惠。

还有一些企业的退市,属于无奈中“卷铺盖走人”。公开资料表明,2011年,在美国证券市场,针对中国公司的案件多达44起,占到全美证券诉讼的18%。其中,标准案件占据了47%,并购案件占到了29%,信贷危机案件占5%。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概念股诉讼风险增加,在美上市公司的股价和交易量受到影响,2011年,多家中国在美国上市公司首发当日即跌破发行价。去年以来,已有同济堂、乐语中国、盛大网络、安防科技等多只中概股以私有化方式得以退市。

在美国证券市场,中资互联网概念股、电商概念股都不被看好,这些股票经常被做空。很多股票都跌破发行价,甚至低于1美元/股。现在有20多家中概股的股票不到1美元,长期不到1美元的只能退市,这种情况下,股票不仅价格便宜,而且交易量少,股票流动性差,再融资功能只能是形同虚设。

融资是企业最主要的上市动机。如果股价一直在低位,既要花钱维护,又募不到资金,品牌效应也出不来,企业选择退市,或者转投中国市场上市,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电商行业的强行针

电子商务未来将迎来新一轮的重组和调整,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长曾鸣曾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中国电子商务是革命,过去20年零售业很不成熟,未来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03年成立,08年零售额1000亿元,短短四年之后10000 亿,未来四年之后,超过沃尔玛达3万亿,阿里爆炸性增长足以证明电子商务的生命力。

在电子商务巨大的市场面前,国内很多行业对电商经营已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如传统百货商场进军电商的先驱之一的广州友谊,去年7月正式上线了电子商务项目网购。目前,网乐购营运已走上正规,销售证逐步增长。快递行业的领头企业顺风快递,也被爆出在筹划进军电子商务,将结合其自身快递优势,推出旗下电商网站--“顺风优选,专注于高端食品,面向中高端客户群服务。

然而,电子商务虽发展前景可观,但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远没有定型,所以对于慕名进入电商行业的局外企业,需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否则,不但难以给市场带去信心,还容易让自己陷入被动境地。近几年疯狂发展的团购网就是案例,团购网站数量增长的过程中就有许多网站被接连曝出裁员、销售下滑、老板跑路等情况。

阿里巴巴网络公司退市这一举动,在某些方面其实给对融资、上市抱有很高期望的互联网企业提了个醒,也让中国电商行业打了一剂强行针,让那些仿制老旧运作模式的电商企业重新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毕竟,一个健康的企业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掌握绝对主动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6bddba7b0717fd5360cdc4f.html

《阿里巴巴退市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