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发布时间:2012-03-10 21:53: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阐释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和特色。全文通过分析“李白的人格、气质与浪漫主义”和“李白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探寻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原因;通过论述李白诗歌“独特的感情表达方式”和“独特的想象方式”,探究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概而言之,李白狂放不羁、飘逸洒脱的独特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相融合,形成了他的诗歌激情奔放、想落天外的浪漫主义风格特征。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风格

李白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使我国浪漫主义这面传统的伟大文学旗帜在唐诗中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在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相合,形成了其诗歌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感情奔放,豪迈不羁;善于驰骋想象,恣意挥洒。

一、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他独有的人格、气质和他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

(一)李白的人格、气质浪漫主义

李白幼年所受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造就了他丰富多样的生活情趣和才能。蜀中(李白青少年时代在此地度过)的紫云山和青城山都是道教胜地,因受其影响,李白从少年时代起就喜好道教神仙之说;唐朝盛行的游侠风气也在李白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李白独特的人格和气质便逐渐形成了,并对他的诗歌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李白的人格、气质特征

作为一位天才诗人,游侠、刺客、隐士、道士、策士和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者行径,李白兼而有之。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

李白鄙视儒生那种拘泥守常的生活倾慕着一种慷慨悲歌、豪迈放浪的生活。他敢于蔑视封建秩序和礼教,敢于打破传统偶像,以傲岸的作风蔑视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权贵,不断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同时,他还希望人与人之间重义气,贵相知,建立起平等互助的融洽关系。

总之,李白是一位主观性极强的诗人。他纯任天心,不耐拘束,追求平等自主的人际关系。

2、李白的人格和气质在其诗歌创作中的表现

李白的独特人格和气质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这是他的诗歌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顽强地表现自我、执著地追求理想是李白的独特人格和气质在其诗歌创作上的主要表现。

李白所表现的自我,反映着蓬勃向上的时代特征和英雄主义的时代精神。他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幻想着有朝一日“直挂云帆济沧海”,至死不失“大鹏飞兮振八裔”的志向。一方面,他敢于“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另一方面,他又写出了他与杜甫、孟浩然、王昌龄、汪伦之间的诚挚而深沉的友谊。

其次,李白豪迈放浪、遗世独立的个性特征在其山水诗中表现得也非常突出。

受其豪迈旷达的人生态度的制约,李白更喜爱壮美、宏大的景物,如椽的巨笔力重千钧,充满浩瀚的气魄和恢弘的气象。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果把李白的全部诗作比作一支规模宏大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这些关于长江、黄河和名山、瀑布的巨大而宏伟的形象就是这支交响乐中主导的旋律,就是这支交响乐中非常突出的、经常再现的主题乐章。在这些宏大的形象中始终跳跃着一个鲜活的灵魂,这就是诗人纯任天心、不耐拘束的个性特征。当然,有些诗作中有时不免流露出诗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甚至悲观厌世的消极颓废思想,但这是次要的,其主要精神是进取的、积极的、反抗的,具有不可遏止的壮大之气。

总的说来,李白把自己纯任天心、不耐拘束的个性特征和他蔑视权贵、追求平等的精神结合起来,使其浪漫主义精神比屈原的浪漫主义具有更为广阔的内容,使其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

(二)李白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

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萌芽是远古时代人民口头创作的神话传说。战国时代的屈原创造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第一个高峰;庄子的许多幻想绮丽的寓言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也有重要贡献;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中的部分作品和当时进步文人的某些诗篇以及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优秀传说,都对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有所丰富。李白在诗歌创作中继承了历代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其中屈原的诗歌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对他影响较大。

1、对屈原诗歌的继承

屈原的诗篇一方面表现了眷恋祖国、关心时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理想、坚强不屈的崇高人格和斗争精神,另一方面又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像熔铸神话传说,大胆地幻想、夸张等。如《涉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诗人熔铸神话传说,驰骋瑰丽的想象,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其高洁人格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李白继承了屈原诗篇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创作了《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著名诗篇。在这些诗篇中,神话传说的熔铸、想象的瑰丽奇特,夸张、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和对国民现实的高度关注,都是和屈原的诗篇是一脉相承的。

2、对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借鉴

李白对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借鉴颇多,他是唐代写乐府诗最多的诗人。乐府诗自初唐以来没有多大进展,李白则熔古朴森茂的汉魏乐府和清新明丽的六朝乐府为一炉,以其俊逸的才气创造了新鲜的诗歌语言——通俗而又精炼、明朗而又含蓄、清新而又明丽。

如《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这首诗在语言风格上保持了率真自然、明朗流转的特点,深得乐府民歌韵味。这种语言风格更突出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总而言之,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许多成就,并和他纯任天心、追求自由的个性和气质相融合,形成了其诗歌的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主要特色

李白的诗歌具有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其诗篇,尤其是长篇歌行,大都充满了发兴无端、变化莫测的激情和飘逸洒脱、雄奇瑰丽的想象。

(一)独特的感情表达方式

浪漫主义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它要求诗作直抒胸臆,带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这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在李白的诗作中,他的思想感情的倾向性毫无掩饰,是美是丑,是歌颂还是批判,是欢乐还是烦忧,诗人往往直抒胸臆,大嚷大叫,并借助于新奇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来表达,主观色彩十分浓厚。

1、感情的充沛万变

李白的诗篇正适应了他壮大奔放、气势磅礴的感情基调,其感情的表达方式往往是爆发式的。一旦爆发,往往一气之下,惊涛千里;时而又奔腾跳跃,变化莫测,呈现出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这种特点在他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体现得非常充分。

诗篇发端,诗人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广、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发则不可止的感情状态。

“长风万里送秋雁,结此可以酣高楼”两句突作转折,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丽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爽朗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分写主客双方,流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两句使豪放与天真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这两句笔墨酣畅,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了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然而诗人的精神尽管可以在幻想中遨游驰骋,诗人的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之中,当他从幻想中回到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和苦闷,于是出现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大转折。诗人用奇特而又有创造性的比喻生动地显示出他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强烈要求,这是积极的精神追求。

但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两句又是一次转折。作者的思想由积极转入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

由以上分析可知,《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充分体现了李白的诗歌思想感情激烈喷发、瞬息万变、波澜迭起的特点。诗一开头就平地突出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抛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除《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之外,《行路难》(第一首)和《将进酒》也是李白表现其鄙薄而出、瞬息万变的感情特点的代表诗篇。

2、抒发对生活的整体感受

出于对充沛万变的感情表达的需要,李白很少详尽地描写生活的具体情节,而是抒发对生活的整体感受。他不是把听到的、看到的生活现象作如实的记录,而是对整个生活加以咀嚼,然后倾吐出它的滋味来,是苦辣酸甜,是喜怒哀乐,表现得集中、概括而强烈。

如前面分析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它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的感情容量和与之相关的生活情节就是非常丰富的:既蕴含了诗人功业不就,岁月虚度的精神苦闷,也熔铸了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也非止一端。这是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感受的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这么复杂的感情和经历,完全可以写出一篇长诗来进行表达,但李白没有这样写,而是用两句诗对其由生活产生的强烈感受进行了高度概括,使之更集中、更浓烈。这样写,正是李白诗歌感情表达方式的绝妙体现,同时也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特色的绝妙体现。

通过分析李白诗歌的感情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壮大奔放、气势磅礴的感情基调和喷薄而出、瞬息万变的感情表达方式在其诗作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突出了其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这也是李白放浪形骸、洒脱任性的个性和气质在其诗作中的具体表现。

(二)独特的想象方式

和充沛万变的感情表达方式相适应,李白的诗作往往具有神奇瑰丽、变化多端的想象。这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又一特色。

1、想象的神奇瑰丽

李白的诗篇往往发想无端,如香烟,如秋岚,如天外之鹏飞,如海上之浪翻,无拘无束,舒卷自如,才情豪迈,无迹可求。这在他那些描写名山大川的诗篇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他那种酷爱自由、追求解放的独特性格使这类诗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李白喜爱的山水往往不是宁静的丘壑、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绝壑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这些雄伟的山川,特别适合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也特别适合表现他那丰富多彩、落于天外的想象力。他的杰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其中对梦境的描写是他丰富想象力的有力体现。

诗人一入梦乡,便立即进入一个神幻空灵的境界。“一夜飞度镜湖月”,在湖光山色的照耀下又飞到了剡溪。诗人欣赏着优美的自然环境,缅怀当年谢公攀登天姥山的勃勃身姿。“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随着梦境的开展,景物的转换,幻想色彩越来越浓,掀起全诗的第一个高潮。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生动地表现出作者游兴之浓;而转瞬间“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仅仅四句诗,就把暴风雨到来之前惊恐而紧张的气氛渲染到了极点。

果然,暴风雨跟踪而来,惊恐的气氛更加浓烈:“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真是奇想联翩,妙笔横生;忽然,“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一个神奇瑰丽的美妙境界——神仙居住的洞府展现在面前:“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作者把一个神仙世界描绘得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到这里,诗中神奇迷离的气氛达到最高潮,诗人的梦境也在一阵惊悸中结束了。

这首诗对梦境的描写,从静谧优美的湖月到绮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境界愈转愈奇,亦幻亦真。最后由梦境幻入仙境,更完全是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充分表现了李白诡谲浪漫的想象力。

李白有时用新奇的比喻、大胆的夸张和熔铸神话传说等方法来突出表现其神奇瑰丽的想象力。如《蜀道难》,诗人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这里面不无夸张的成分。高标插天可以使“六龙回日”,凭借神话来驰骋幻想。以下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夸张描述,作为全诗的骨干。

《蜀道难》完全是凭传说想象落笔,李白的胸怀、性格在这里得到了更充分的表现。

2、与现实性主题的紧密结合

李白的诗篇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但是,李白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绝对不是单纯地为想象而想象;不然,他的许多诗篇的艺术美就会大打折扣。其实,李白诗歌想象的丰富性里面体现了深刻的现实性主题,这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在诗中,诗人以很大的篇幅,描写、渲染、铺排仙幻的境界,其中的时间、地点乃至人物的行踪都是不现实的。诗人一会儿置身于深林之中,一会儿飞临层巅之上,一会儿攀登天姥山,一会儿又到了洞天福地,忽而鸡鸣欲曙,忽而天暝昏暗,一下子又出现一个青冥浩荡、日月并照的奇异境地。这些丰富的、非现实的想象情节使诗篇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但是,在这些光怪陆离的想象情节中隐含着深刻的现实性主题。为了理解这一点,我认为需要结合李白本人当时的经历和当时的思想状况进行分析。

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召到京城长安。但唐玄宗所赏识的只是他的才华,把他看作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因命其供奉翰林,这使李白感到他的政治理想的破灭。同时,他那蔑视帝王权贵的傲岸作风又招致了权臣们的谗毁。终于,在天宝三载(744),他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翰林供奉的经历,使李白初步认识到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现实政治的黑暗。李白离开长安后来到山东,第二年又离开山东南游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就写于他将要离开山东的时候。那时候,他的心情是悲愤的,但他没有丧失乐观和自信。

结合李白当时的经历和思想,我们再来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就会看出:

诗人以很大的篇幅,通过丰富的想象描写梦游天姥山的神奇经历,正是为了反衬诗人现实中的诸多不快:权贵的荒淫,官场的倾轧,政治的险恶,诗人政治上的挫折与崇高理想的矛盾,真可谓丰富异常;但作者在否定黑暗现实的同时并没有屈服,没有丧失信心,而是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强烈呼声。

也就是说,诗人极力铺叙对梦境和仙境的向往,就是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不过,他的表现多了一层曲折,是从肯定美好的、想象中的景物中反衬出对黑暗、丑恶的现实的否定态度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另外,李白的《蜀道难》、《古朗月行》等诗也是既具有惊人的想象力又具有强烈现实性主题的突出代表。

李白是一位旷世奇才。他的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出芙蓉的美,深深地吸引了后来的诗人。但是,事实上李白的诗风是无法学习的,因为他是以才力写诗,凭气质写诗,他的独任天心、飘逸洒脱的气质是学不来的,他的诗风也是学不来的。

注释:

①李白:《将进酒》,[]蘅塘退士选编《唐诗三百首》,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5月版,第79页。

②③④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临路歌》,《玉壶吟》,朱学勤主编《唐诗·宋词·元曲鉴赏》,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9月版,第110页,第137页,第126页。

⑤⑥[]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5月版,第50页,第78页,第51页。

⑦⑨朱学勤:《唐诗·宋词·元曲鉴赏》,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9月版,第166页,第130页。

⑧吴兆基,武春华:《中国古典文华精华·楚辞》,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11月版,第8485页。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5月版,第52页,第5051页;下文在分析论证中所引这两首诗中的诗句,因出处相同,不再一一作注。

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4月版,第169170页。

梁忠礼

2008330日完成手写初稿

201025日修改,输入电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7453205b52acfc789ebc98d.html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