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蟹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18-06-30 23:02: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扣蟹养殖技术

一、概要

(一)扣蟹苗的好坏是今后能否养好大规格河蟹的关键

概括地讲,河蟹生长发育要经过苗扣蟹成蟹三个阶段,而扣蟹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扣蟹饲养阶段中有效积温的高低、脱壳次数的多少和健康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户以后的生产经营情况,即经济效益。

(二)扣蟹苗的培育

蟹多数是由蟹苗直接培育的,少数是由仔蟹培育的。培育出免疫力强、活力强的扣蟹是今后养殖中成活率高、次残蟹少、生长快、脱壳次数多、规格大的关键因素,所以健康扣蟹苗是为今后是否能养好大规格的河蟹起着关键作用。一般来讲,希望自己培育扣蟹苗,以便能保证扣蟹质量,做到心中有数。

要养好成蟹,必须高度重视扣蟹的质量,首先要养好扣蟹。

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池塘条件:育种池要求水源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排灌方便,塘埂坡比1:23,池底平坦淤泥池塘面积5-10亩左右既有利于均匀投饵及水质调控等各项管理,又便于一次性清池捕捞销售

2清塘消毒: 池塘清整在冬季进行(1月份),首先抽干池水,暴晒一个月,清除池底淤泥留淤泥5cm左右,用于种植水草和培育底栖生物经过晒塘至池底开裂,蟹苗下塘前半个月进水1015cm,每亩用生石灰150kg化浆全池泼洒,选择晴天中午,杀死池中敌害生物,3天后排干池水,继续晒塘。新池必须事先灌水浸泡1个月以上再进行消毒。

3、种植水草:4月初种植水草,保持池水深30cm左右。在扣蟹养殖前期种植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扦插在离池边2m的池底,种植水草采用条播种植,每条间隔3-4m,占水草种植面积的4050%。另外池塘放水后在池塘的四周可适当移植水花生,用竹竿固定,水花生移植前要用漂白粉浸泡消毒,占水草种植面积的10%左右。由于扣蟹对伊乐藻等水草的破坏性大,所以,在养殖的中后期水草只能以水花生为主,覆盖率达5060%水草种植与管理见附录一《水草的种植与管理》

4、调节水质:扣蟹对水质要求很高,在扣蟹养殖过程中要求水中溶解氧5mg/LpH值在7.58.5之间;透明度在3050cm之间,最佳50cm以上;氨氮浓度在0.20.5毫克/L之间;硫化氢不能检出;底泥总氮小于0.1%水质保持“清、新、嫩、爽”。

5、水位要求:仔蟹培育0.81.2m为宜,扣蟹培育期2m以下,以1.21.5m为宜适时调整水位,维护良好的水质,同时促进蟹蜕壳。

6防逃设施:可用钙塑板、石棉板、玻璃钢、白铁皮、尼龙薄膜等材料,防逃墙高40-60cm池塘两端建有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均要安装80目网纱的过滤网,防止敌害鱼虾入池和蟹的逃逸。

三、优质蟹苗适时下塘。

适时下塘是指蟹苗的质量符合淡水培育,培育池水体的理化和生物指标符合蟹培育的最佳要求。扣蟹培育中密度的控制和放苗时间的掌握是重要环节之一。放苗过疏,规格较大,但产量较低,且易性早熟;放苗过密,则规格偏小,而达不到培育要求。

1选苗:蟹苗应为长江水系的亲本繁殖,选购标准:日龄应达6天以上,淡化4天以上,盐度3以下;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手握有硬壳感,活力很强(即用手握一把后松手,马上四处散开)行动敏捷,呈金黄色;个体大小均匀,规格16万只/kg左右;溯水能力强。

2施肥培水:在放苗前15天进行,第一次进水深0.5m进水时用80筛绢过滤,一天后放干,称为“洗池”,晒池3天;第2次进水深0.4m,并且当天中午施尿素3kg,过磷酸钙1kg,过45天后池水呈黄绿色或茶绿色,再过5天后池水中可见到数量众多的浮游生物,浮游生物的密度要求取池水一碗,水中有500个左右浮游生物就可以放苗了。如果发现水色偏淡,浮游生物数量很少,可以在第一次施肥后5天左右再施肥1次,用肥量和第1次一样。如出现肥水困难具体见附录二《池塘肥水困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3、放苗:

放养密度:0.5-0.75kg/亩,即8-12万只/亩。

放养时间:5月中旬,在水温15以上的晴好天气进行放苗。

放养方法:放苗前把整个装苗的网箱放在池水中适应2分钟左右,起水后停留5分钟,连续2-3次,待蟹苗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将大眼幼体沿池四周均匀摊开于池塘塘埂上,蟹苗慢慢地自动散开游走,切忌一倒了之。

增氧:蟹苗下塘至第一次蜕壳变I期仔蟹期间大气量连续增氧;蜕壳变态后间隔性小气量增氧,确保溶氧5mg/L以上。池底安装管道式微孔管底部增氧设备,每10-15亩配备一套,功率为2.2KW。具体见附件三《微孔管增氧技术》

四、科学投喂优质配合饲料。

1不要投喂鱼糜、蛋黄、豆浆、鱼浆等利用率极低、适口性差的饲料原料。这些原料不仅大小不均,导致采食不均,不利于大眼幼体同步变态和仔蟹均衡发育,而且这些饲料易腐败,易导致水质恶化,不利于防病。

2、全程投喂螃蟹专用优质配合饲料投喂河蟹优质专用配合饲料可以确保河蟹获得营养充足的食物投饵量要足,保证吃饱吃好,否则易造成幼蟹规格不齐,导致自相残杀。要根据仔蟹在池中分布情况确定投饵重点区和非重点区,重点区应加大投喂量,可有效减轻仔蟹采食不均的程度,并且遵循多次多投的原则,可降低仔蟹的规格差异

39月份以后应正常投喂,此时若仍有较多个体较小的蟹应及时采取以优质小颗粒饲料为主的投喂措施,促进小仔蟹足量采食,这对于控制次年春季蟹发病及促进早蜕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投喂方法:根据公司的养殖模式,入池后经2-3天蜕变成一期蟹,可直接用蛋白质含量40%以上的0号开口破碎0.5-1kg/亩兑水全池泼洒变为蟹后开始投喂1破碎, 每亩投喂颗粒料1-2kg/;经过15-20天的养殖,由仔蟹变为幼蟹,前期每亩投喂颗粒料2.5-3.5kg/;到8-9月份每亩投喂颗粒料3.5-4kg/分二次投喂,上午8-9点投饵量30%左右,下午4-5点投喂量70%左右。10月份初开始,随着水温下降加快,投喂量要逐渐下降,每亩投喂0.5-1.5kg/天,每天傍晚14-15点投喂。投饲量3小时内吃完为度。

投饲量应根据季节、水色、天气和河蟹的活动情况等灵活掌握,水温较高时多投;晴天多投,阴天少投,雨天不投;水色好时多投,水色差时少投。养殖平均水温未达到10℃时,可少投;养殖平均水温在5以下,就可以停止投喂。经过蟹培养阶段,成活率通常在30—40%。每天勤巡塘,观察蟹的吃食情况,适时增减。

5、投喂高蛋白(38%以上)优质配合饲料的好处:

---扣蟹强壮、免疫力强;

---营养丰富、平衡,为今后快速生长打下基础,生长快又能养得大;

---扣蟹第二年投苗后成活率高、次残率低、脱壳整齐;

---高蛋白饲料培育了扣蟹优良的消化吸收系统,在饲养成蟹阶段对饲料消化吸收率就高,能极大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五、加强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

苗种放养时特别是大眼体阶段,水深为0.5m左右。蟹苗入池后,前3不加水不换水3后每隔3—5天要加水一次,每次加水5—10cm,每隔15天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用量为每亩10kg左右,其作用一方面水体消毒,另一方面增加钙质。在泼洒生石灰的710天后,还要施些可溶性的磷酸盐如磷酸二氢钙,一般每亩3kg,以保持水中钙磷的平衡,促进河蟹正常脱壳。一般每半月换水1次,换水量应掌握在1/4左右,泼洒生石灰1次,高温季节加强水质管理前期池水位控制在60-80cm7-9月保持在1-1.2 m,尽量减少换水次数,延长蜕壳间隔时间,冬季防止暴雪冰冻,保持最高水位,并注意水质变化,防止缺氧。逐步把池水加深到1.2-1.5m以控制水温升高,如盛夏天气闷热,必须及时换水,蜕壳时严禁换水。盛夏季节,增加水深,可控制蟹有效积温的累加而引起河蟹性早熟。另外在蟹培育全过程中水质盐度控制在3‰以下。7-9月份每隔15-20,用EM生物制剂(用量lkg/亩·m)或用光合细菌(56kg/亩·m)全池泼洒抑制有害病原菌的繁殖,降低有害物质积累,保持水中有益藻类的优势,维持养殖环境微生态平衡,减少病害的发生。经常保持水质肥、活、嫩、爽,pH值为7.58.5之间,池水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透明度30cm40cm以上。

2、投饵管理:

在饲料投喂上做到四定 (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原则。

定时:每天分二次投喂,上午8-9点投饵量30%左右,下午4-5点投喂量70%左右

定点:采用全池投喂的方法,均匀地投放在池埂四周离岸边1—2m处的浅水的斜坡上,以便观察河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河蟹有较强的争食性,因此要多设点使河蟹吃得均匀,避免一部分个小或体质弱的争不到饲料而造成相互残杀。

定质:河蟹对香、甜、苦、咸、臭等味道敏感,所投喂的饲料必须具备营养均衡、新鲜的配合饲料,坚决不投劣质霉变饲料。

定量:鱼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河蟹也同样,这就要求根据河蟹大小、密度、不同季节、天气、活动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8—10%,投喂量少只能维持生命,超过适时范围也影响生长,还增加饵料系数。每天勤巡塘,观察蟹的吃食情况,适时增减。

3做好巡塘值班和防逃防鼠工作早晚巡视,观察仔蟹摄食、活动、蜕壳、水质变化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晚间应有专人巡塘捕捉老鼠等敌害,如发现蛙卵应及时捞除。

4采食情况的检查:每天早晨检查扣蟹采食情况,用抄网检查池塘底部是否有剩余的饲料,根据检查的情况进行喂投料量的调整。否则,过多的剩余料会造成水质恶化过少;长势慢。

5越冬管理:11蟹种进入越冬阶段,越冬前一个月要强化饲养管理,多喂高蛋白和能量配合饲料,促其肥壮,减少越冬死亡;入冬后要加深池水以保持底层较高水温;越冬期间,蟹会在向阳池坡活动,应投喂一些饵料供觅食;如发现水面结冰,冰上积雪,应立即破冰除雪,以防缺氧;冬后水温达8后,又要逐步强化饲养管理,投喂高蛋白配合饲料,以促其肥壮,保证第一次脱壳顺利进行。

1) 水质管理:池水水质要清新,水中溶解氧要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水位应基本保持一致,过浅时要补水,防止蟹种冻伤。水质过肥时,应及时换水,防止水质恶化。进排水时要保持水温基本稳定,水温变化应保持在3左右。

2) 水草移植:蟹种池内水草覆盖面积应占池塘的5060%左右,不足的要人工移植,这样有利于蟹种的攀爬、隐蔽与摄食,减少蟹种间互相残食的机率。

3) 适当投饵:如天气晴暖、水温较高时,可投喂少量颗粒饲料,以补充营养,防止蟹种在越冬期内体力消耗过大而影响质量。饲料投喂量为:水温1315时每投饵1/813时每投饵0.7/68时每亩投饵0.3/,水温降至5以下时停止投喂。

4) 疾病预防:越冬期,蟹种发病的机会相对减少,但仍需加强蟹种活动情况的观察,发现有疾病应及时防治。冬季蟹种最易发生的有纤毛虫病,用七水硫酸锌粉500/亩和粉剂硫酸铜75-100/亩化水后全池泼洒。

6、蟹病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生态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把好清塘消毒、种苗消毒关等,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以预防为主,定期换水并用生石灰进行水体消毒,定期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不投喂变质饲料,发现蟹病及早治疗。积极采取种植水草、科学投饵、调节水质、使用微生物制剂等技术措施,达到不用药或少用药,即使用药,也根据蟹病不同症状,采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药物,对症使用,并做到治虫与杀菌相结合,内服与外用相结合。

7、扣蟹起捕  

蟹一般的出塘规格为 520g/只,即50200只/kg

越冬蟹种停止生长就可捕养或捕卖。目前多数地方捞出水花生后,用地龙冲水捕捞,也有的地方是把已枯萎的水花生捞起积堆,诱蟹种集中在草堆里,用大抄网抄捕入网箱里吐脏清体后卖出或自养;越冬后,温度升高时,再用地龙冲水捕捞1-2次,待大部分合格蟹种捕出后,再干塘捕捞。经过几次捕捞,绝大多数蟹种都可捕出,剩下少量留着养成或清塘消毒时消灭之。

所有捕卖或自养的蟹种,都要种纯质优。

所谓种纯,从地域的角度来讲,在长江中下游选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就是纯,以辽、瓯、广蟹种冒冲长江蟹种就是不纯。

所谓质优,就是用长江河蟹大亲本繁殖的苗培育的扣蟹种,就是没有早熟蟹、咸水蟹、伤病残弱蟹的体质健壮,活力强的扣蟹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7d435dbd15abe23482f4d5d.html

《扣蟹养殖技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