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11 11:55: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什么是通感的修辞手法?时间:2021.03.04创作:欧阳地所谓“通感”,是“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就是指感觉器官的互换。即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它往往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请看:1.“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此处将嗅觉移植为听觉,“屡屡清香”与“渺茫的歌声”,虽然前者是从嗅觉的角度描述的,后者是从听觉的角度摩声的。但是,二者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等。因此,作者通过联想与想象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淡雅来表现荷香的若有若无,清幽淡雅,不仅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又如: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
欧阳地创编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这是视觉移植为听觉,月的光华和阴影,朦胧婆娑,相互映衬,以小提琴演奏的“名曲”的旋律来形容它们的和谐声响,来表现月光树影组合的协调,给人一种悠扬、优美,很近肉内的感觉,同时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将读者带到一种美好的幻景。有人认为“通感”就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其实不然。“通感”与“比喻”两种辞格的不同点在于:通感,即感觉的转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用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用大家熟知的事物比大家陌生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比深奥的道理。其修辞效果:或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如朱自清写静态荷花,连用了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分别描绘出月下荷塘荷花的静态美。“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写出月光洒向满池荷花荷叶上的露珠,发出晶莹剔透的闪光;“刚出浴的美人”,给人以想象,如果把开放的荷花姑娘的脸庞,那么,翩翩翻动的荷叶就是姑娘们身着的裙裾,给人以荷花妖艳却不染纤尘的美质。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欧阳地创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7e5fa8f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98.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