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诗词九要

发布时间:2023-04-01 03:27: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优品课件
欣赏诗词九要
欣赏诗词九要
(扫除字词障碍(包括查明典故
阅读诗词可能会碰到两种情况:第一种通俗易懂,没有艰涩的字词,也没有生僻的典故,比如清代陆次之的《五人墓》“五人五匹夫,五人五君子。埋骨在青山,题名在青史。”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能读下来;但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不见得能读懂;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可能读懂,但未必能挖掘出其中深刻的含义。其中的关键是要了解“五人墓”是怎么回事。高中同学读过张博的《五人墓碑记》,因此可能读懂,但要从赏析角度讲。能从此诗挖掘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人,应该怎样生;又应如何死”,就不是很简单的事情了,所以,通俗易懂的诗词不见得能理解深透。
第二种情况是有较多的生字和典故。读下来都较困难,这就非借助工具书不可了。比如南宋戴复古的《饮中》这首七律:布衣不换锦宫袍,刺骨清寒气自豪。腹有别肠能贮酒,天生左手能持螯。蝇随骥尾宜千里,鹤在鸡群亦九皋。贤似屈平因独醒,不禁憔悴《离骚》此诗困难的是用典太多,全诗共用了五个典故。
但查清典故并不是目的。关键是搞清作者用典意图即他想通过用典表达什么思想或感情。
比如第三个典故,诗人的用意是什么?从原诗句“蝇随骥尾宜千里”来看,估计复古有难言之隐。这从“宜”字可以看出。既是“随骥”本应(可以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里有两种推测:一是复古曾有意“随骥”,想借他人名势而封印成名,结果却落了空。二是并无事实,只是假设:如果我有蝇苟之心,便可“随骥尾”,也早该飞黄腾达了,然而我不愿做这种丧失气节的事,从复古的性格和经历看,当以后者的推论为准,这由下句更可得到印证。
这就联系到第四典的用意。复古以鹤自比,觉得自己是鹤立鸡群,但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鹤的本性。鹤总要独立孤鸣,其声闻于野,而鸡群是无法理解的。诗人为自己绘出一幅孑然傲立,顾影自怜的画像,清高傲岸使他不可能去作“蝇随骥尾”的事情。

优品课件
这样,两典就和作品的思想联系起来了。由此更能深刻理解诗人阶性格特点。再说第五典。诗人以屈原的遭遇类比自己,痛切地感到当前的社会,尤其是南宋统治者们恰似楚亡前夕的状态,生活在醉生梦死之中,而诗人又不能“随波逐流,哺糟啜离”,那么也只好任其“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像屈原一样赋《离骚》那样的悲世之作了。明白此典,再看“贤似屈平因独醒,不禁憔悴赋《离骚》”这一结尾就可豁然贯通了。
诗中用典必须查清,但更重要的是弄清典故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当然要弄清这一点,很可能还需对作者生平、写诗背景有所了解。
上面说了读诗可能碰到的两种情况,读词亦然。如王先的《人月元夜》就属通俗易懂的一类:小桃枝上春来早,初试薄罗衣。年年此夜,华灯盛照,人月园时。禁街萧鼓,寒轻夜永,纤手同携。更阑人静,千门笑语,声在帘帐。
全诗除“禁街”(指皇区、皇宫大内等禁地值得查一查之外,再无难懂的词句。但要体会出作者写元宵之夜的意境特点,也非易事。元宵节在古代是非常热闹的节日,尤其在宋代更甚。
柳永描写元宵有这样的词句:“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一对比,你就能发现此词的特点了。所以,别看字面上通俗易懂,要想分析透彻,也不大容易。
第二类词作可用姜夔的《湘月》为例。下面仅录上片作一简要分析。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中流容与,画桡不点清镜。这里描绘了一幅非常优美的画面。你能体会出来吗?你看,日沉西山后,暮色渐渐笼罩远处的山峦。从晚霞映天到暮色苍茫都在不知不觉中变幻。朦胧清幽的暮景藏着深不可测的美的精华,正怂恿诗人大舟浮水乘兴一游。天色更加暗了,劳累了一天的渔民也都收网归家,水面上原有的撒网声,鲜鱼的崩跳声,浪花的激溅声现在已经全无,天光的余辉映在水面上,反射出银色的光斑,水上也许只有大舟击楫之声了。江上不时还有几只水鸟匆匆飞过,它们也要归巢栖息了。寂静的江面上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也逐渐消失,夜,将帐幕完全落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994539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d0.html

《欣赏诗词九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