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04课 西汉与东汉 -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1)

发布时间:2019-09-29 09:55: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本课通过四个子目(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讲述西汉与东汉从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认识两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明确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的时代特征。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两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相关史实,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两汉政治制度、国家统一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两汉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了解两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措施的特征、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汉代儒学思想与治国理念、文学作品与汉代社会背景的内在联系,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汉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汉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1.重点:两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征

2.难点:多角度认识两汉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联系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第一幅是一带一路示意图,第二幅是汉武帝像。大家思考一下,两者之间有何联系?对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就是在汉武帝时期开辟的!而今天的一带一路就是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那么,汉代时期的中国还有那些重大成就?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指出西汉是如何建立的?西汉建立之初的国家制度有何特征?

自主学习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图片情境

自主学习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代,史称“汉承秦制”。

只有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体制,即“郡国并行制”。

材料情境

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同学们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讨论思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何特点?又有哪些影响?

师生互动

(1)汉初对地方管理实行郡国并行制,体现了汉代统治者因地制宜,分而治之的治国策略。

(2)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刘邦分封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不久,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又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这给汉王朝的统一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导致了王国问题。

材料情境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纪》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概括“文景之治”是如何形成的?

自主学习

1)背景:西汉初立,社会残破,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政治上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2)政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3)作用: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

问题情境

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汉武帝时期西汉如何一步步走向强盛的?

自主学习

1、条件:经过60余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积极有为,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

2、措施:

1)对内:

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要求诸侯王将封地再行分封给子弟。诸侯王势力逐渐衰落,不再对中央形成威胁;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中朝;建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②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颁布算缗、告缗令,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③思想上: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设五经博士,儒学上升到经学。至此,百家学说虽未完全消失,但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2)对外:

①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击退匈奴。汉在河西走廊设4郡。汉宣帝时,在乌垒城设西域都护府,统一管理西域。

②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募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③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区,控制比以前更加稳定。

视频情境

播放视频——汉武帝。

材料情境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董仲舒《春秋繁露》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概括董仲舒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有何作用?

合作探究

(1)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主张。“君权神授”神化了君权统治的合法性;“天人感应”一定程度上给君主统治一种限制,希望天子奉承天的意志统治人民。

(2)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的处世标准,规范了封建社会的伦理关系,有利于封建统治、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又成为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

材料情境

卫青与霍去病

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汉武帝时,在反击匈奴袭扰的战争中,涌现了两位杰出的青年将领卫青和霍去病。卫青出身低微,在十余年与匈奴作战的戎马生涯中,七战七捷,战功卓著,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在与匈奴的作战中屡立战功,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他们死后,都陪葬在汉武帝茂陵附近。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东汉的兴衰

问题情境

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西汉是如何灭亡的?

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新,西汉灭亡。

问题情境

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王莽改革是否挽救了社会危机?

王莽改革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王莽统治末年,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赤地千里,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23年,绿林军在昆阳击败王莽军队主力。随后,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

问题情境

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概括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的史实。

1)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随后,刘秀又平定一些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

2)“光武中兴”:汉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

①政治上:东汉初年,刘秀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机构,裁减地方官吏,节省政府开支,提倡节俭;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②经济上:他恢复西汉的三十税一制;实施度田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六次下诏释放奴婢。

③思想上:他提倡文教,重视儒学,“退功臣而进文吏”,以“柔道”治天下。

问题情境

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回答东汉是如何衰亡的?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年幼不能亲政,太后掌握朝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不满外戚干政,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又因此掌控朝政,从而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

2)农民起义与军阀割据: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起义军虽然相继被官军各个击破,但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两汉的文化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概括两汉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1、史学

1)《史记》:西汉中期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史记》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2)《汉书》:东汉中期班固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文学

1)汉赋:汉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特点是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2)乐府诗与五言诗:乐府诗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很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东汉民间流行五言诗,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3、医学

1)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2)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3)东汉张仲景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医圣”。

4、数学:《九章算术》在代数和几何学上贡献突出,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5、造纸术: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为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6、其他重要科技成就:两汉科技成就众多。东汉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测定地震方位,被誉为“制作侔造化”。他还撰写了天文学专著《灵宪》。在农学上先后出现了《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

图片情境

视频情境

播放视频——蔡伦改进造纸术。

【课堂小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a2f6f4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d.html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04课 西汉与东汉 -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