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发布时间:2021-01-10 07:36: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2009年6月10日)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中央有关文件、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省委文件精神及学习材料,围绕“科学发展建示范”的活动主题,把握学习培训、深入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等关键环节,实现了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与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党委扩大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中层干部师生座谈会,集中分析了影响和制约学科学发展的问题和师生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实事,并对查摆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形成了学校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

一、学校领导班子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凝聚的发展共识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领导班子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统一了思想,形成了以下共识:

(一)坚持科学发展是第一要务。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改革、发展和建设,用科学发展观的新路促进学制度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的战略发展规划,谋划学新的发展蓝图,抓住国家示范校建设的大好机遇,实现我校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坚持走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相结合的道路。校要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交通事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跟踪交通产业链为行业发展服务,辐射地方支柱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完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专业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与实训条件建设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办学优势、特色的形成,努力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发展观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强调以人为本。今后的工作要正视广大师生员工的地位、要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作用、要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要体现广大师生员工的权利、要重视广大师生员工的价值,进一步改善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二、党的十六大以来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学校坚持高职办学方向不动摇,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实施“质量第一规模适度做强做优”发展战略,以示范校建设为中心,大力培养适应交通行业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步伐,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一)办学理念定位进一步明确2006年学校进入首批国家示范校建设行列以来,教职工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建设理念不断提升,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学校软硬件条件发生根本的变化、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制定了《“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特色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09年—2020年)》形成了“融入市场、面向一线,扎牢三根、强壮主干,追求成果、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凝练了“厚德笃学、实践创新”的学校校训,培植了“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

(二)办学规模适度发展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改革发展建设坚持“做大、做强、做优”发展战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6713人,教职工617人。占地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367万元,馆藏图书102万册招生专业41个,继续教育学员2000人。学校教学条件及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国际交流中心、机加实训中心、综合餐饮中心3项将在今年9月投入使用。体育休闲广场投入使用校园中心广场建设项目即将完成。

(三)师资队伍水平全面提升。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积极制定人才引进、培养政策,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知识、能力结构,专业教师队伍观念不断转变,高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拥有教授51人,副教授160人,博士7人,硕士学位169人,全国教学名师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交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5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交通厅青年技术拔尖人才1,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学团队5个。

(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成果丰硕学校目前开设41个专业和专业方向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引入企业和行业标准,积极探索并实践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模式。推进了《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46门核心课程建设目前拥有国家级精品课3门、省级精品课22门,校级精品课程42门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数量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五)实习实训条件全面改善学校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了建设改造进度。有8个校内实训中心,5个应用技术研究所,112个校外实习基地。道桥工程试验检测中心具有省交通建设乙级工程检测资质,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汽车检测维修实训中心具有国内先进水平,面向省内院校和社会开放;测绘技术实训中心、网络技术实训中心、物流管理实训中心等均达到国内或省内先进水平。

(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初步形成5个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正在积极探索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办学领域不断拓宽。与华晨宝马、大连长波、中外运久凌等企业展开了全面深度合作;与沈阳世纪图腾合作建立了影视与动画产品生产中心、虚拟现实及动漫实验室;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

(七)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国、省、市举行的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招生就业实现了“1+N”效应连续2成功进行了单独招生工作中央和地方政府领导多次到校视察指导工作社会新闻媒体对我校高职办学成果以及示范校建设进行宣传报道,每年50余所兄弟院校领导到学校进行考察交流。

(八)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多层次、多角度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和示范校建设理论。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了创新党日活动,推行了“理论武装工程”、“共产党员工程”、“以德治校工程” 和“阳光工程”,并取得了成效。加强了对新形势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充分发挥了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

三、影响学校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近一阶段,我们通过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和建议,联系学校工作实际,认真反思并查找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影响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思想观念、办学理念不能完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1、研究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不够。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不够。学校办学国际化意识淡薄,国际交流能力薄弱,国际交流层次较低,办学依然比较封闭

2、领导班子和教职员工思想观念转变不够。经过2年多的示范校建设,虽然教职工思想观念转变较快,但与高职教育发展形势示范校建设要求和学校发展建设的目标仍有差距管理队伍和教学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还不完全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工作思路不够清晰,部分示范校建设项目进度滞后,任务非常紧迫。

3全校上下危机意识不强,责任意识不够全体教职员工满足于学校发展现状和取得成绩,对未来高校学生就业难度大、生源减少,将出现激烈竞争,部分高校生存困难的局面认识不够。面对新的发展要求,管理队伍责任意识、执行能力和教师队伍改革意识、创新能力都亟待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紧迫感和主人翁意识需要加强

4、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需完善高等职业教的健康协调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继续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把学校和行业企业的人力才资源、设备资源、环境资源相互调动起来,把校内实训环节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二)教学改革度、科研创新能力与高职教育发展形势、示范校建设要求不能完全适应

1、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近年来,我校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教风、学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成本问题重视不够。教学状态数据管理不规范。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建设不衡。毕业生就业与专业建设衔接不好,学生就业竞争激烈,有些专业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亟需提高。

2、科研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虽然我校科研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但与经济社会行业需求和我校的发展态势差距很大。科研团队建设尤其是中青年科研团队建设需要加强,在行业内、省内和国内外领军人物缺乏,科研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需要提高,科研的协同公关和整体竞争力不够强。

)管理体制机制与示范校建设要求不能很好适应

1、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需要加强学校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而且汇编成册,但是在贯彻中不能很好的执行,责任不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不规范,随意性、人为因素较多,工作效率不高。针对新形势新变化出现的新情况,完善制度、研究制订新的制度不够,存在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有些制度缺乏实际操作性和科学性。

2、管理总体粗放,细节关注不够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还不能很好适应示范校建设发展的需要,要做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尚需进一步明晰,全员考核办法需深入研究,考核结果的使用需要科学落实。

3、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执行力不足。基层工作创新性弱,参谋意识淡薄,工作扎实度急待提高。各级班子成员的思想观念、行政能力、工作水平,全体教师的高职教育教学能力、机关管理部门对教学改革深入实施存在新的不适应,需要进一步提升。

4、缺乏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管理体制仍不完善。学校分配制度还没有完全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贡献大、成绩突出的职工,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这种大锅饭的体制,即不利于教职工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更不利于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三年全员聘任制度,聘期内,还没有明确的退出和解聘机制,考核评定、自动辞职的体制还不完善。

)校园文化缺乏内涵建设,层次和氛围需要进一步提升

1、建设投入不足。校园文化建设没有足够的物质、技术、资金和人力投入。一方面,随着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管理力量、制度建设面临的压力,使得校园文化建设资金缺乏、时间和精力投入有限。另一方面,对校园文化建设紧迫性认识不足,把精力主要放在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上。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文化品味都不具备,与学校形象和社会功能不相称。

2、特色不够明显。首先,主体形式单一,文化层次不高。校园文化建设思路一般比较狭窄,内容和表现形式比较单一。教师甚至部分领导参与很少,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传承和教育作用。其次,特色不够明显,个性不够突出。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尚未注重体现学校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建设层次不高。只停留在搞好活动、丰富校园生活这一层次,没有从更长远的角度和目标进行设计和操作,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只停留在校园活动层面。

3、忽视教师作用,缺乏对外交流。首先,忽视专业教师的作用。参与老师绝大多数是学生工作管理者,专业教师很少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很少。其次,和其他高校之间缺乏交流,与社会缺乏联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目光局限于校园内,对外联系较少,参与社会活动很少,校园文化未能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未能发挥对社会的辐射作用。

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1、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意识还不强。领导班子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对科学发展观丰富的内涵理解不深刻,对统筹兼顾、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没有把握好。对推进高职教育创新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对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研究还不深;虽然学校领导班子在学校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上有共识,但抓落实还不够,在贯彻过程中,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思路还有欠缺。

2、全面规划、科学引领学校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能力存在差距。几年来,领导班子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和高职教育理论,对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改革建设有一定认识和理解。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把握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主动适应高职教育发展形势,推进国家级高职示范校建设,积极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还需加强。

3、推进机制体制创新的主动性还有欠缺学校领导班子不断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积极进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创新。但在具体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主动性还不够。还需深入学校实际、深入研究,在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管理重心下移等方面创新。

4、深入一线、听取意见、研究解决问题的工作作风不够。几年来,领导班子深入教学一线和基层部门了解实际情况,听取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保证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但总体看来,领导班子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还不够,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没能很好经常分析研究学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实际调研,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不够

、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明晰科学发展思路,明确科学发展目标。

发展思路:坚定高职办学方向,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建设为主导,扎牢根基、强壮主干,追求成果、打造品牌,脚踏实地、追求卓越,实施“规模适度、做强做优”的品牌发展战略。

发展目标:2009年末,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家级高职教育示范校;到“十一五”末,建设成为国内交通职业院校领军校、省内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形成相对稳定的8000人办学规模,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年培养规模达到16000人,实现 “高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服务、行业社会培训”三个职能的“1+N”倍增效应。2020年实现在高职类型提升办学层次,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知名院校。

(二)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以示范建设专业为引领,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主动适应交通现代化发展和新一轮产业升级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探索与地方经济环境相适应的高职办学新模式,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巩固道桥等传统专业优势,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积极进行专业改革,开发地铁类、港航类、空港服务类等相关专业,跟踪国家十大振兴产业中的现代物流业、汽车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保证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跟踪对接,适应产业发展。不断深化课程改革。通过岗位技能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构筑符合能力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制定理实一体的课程目标、内容以及考核等标准,推行“学生主体、过程导向”的教学单元设计;全部课程实现引入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进行教学,推行教材和实训指导手册直接采用企业培训教材,最大限度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实现学生的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就业。按照“实训为主,兼顾科研和技术服务”的原则,大力改造、建设一批理念先进、设备领先、管理规范、面向社会开放的校内生产、服务性实训中心,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实训条件保障。

2、突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完善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继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师资保障。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继续完善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培育“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并重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制定和完善教师能力标准,建立师资培养计划,由学历进修向能力培训转变。系部负责制定本部门教职工的培养计划,专业主任负责本专业每名教师的个人能力和发展培养计划整合人力资源,进一步淡化教师和实验教师岗位的界限,缓解由于学生数增加所带来的教师和实验教师紧缺的双重矛盾。创新外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实行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结对子”工程,实现校企共享人力资源,构筑校企新的利益结合点。到2010年,专任教师总数400人左右,并将主干专业带头人培养成为该专业内的全国知名高职教育专家。全面加强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强化考核和过程监督,提升中层干部执行能力、管理水平、责任意识,建设一支“责任意识强、执行能力强、参谋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管理队伍。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继续保持毕业生高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目标。

启动学生群体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实行专业技术培养主线与综合素质培养主线“双线”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知荣耻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从而增强自主创业能力。健全就业长效机制。不断强化以就业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强力推进1+N效应,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学校毕业生就业与服务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举措。通过开展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化职业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等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建立健全促进学校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继续关注特困生群体,确保特困毕业生100%就业。

4、深化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全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继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校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深入研究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机构和岗位设置,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强化一线调控能力,优化二次分配办法,形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优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加强绩效考核,将考核、任用同工作业绩挂钩。按照新的发展需要,制定和确立以提高质量、标准、效率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按照ISO9000质量标准理念建立新的责任制度和激励机制,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机关政务管理中,全面引进并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

5、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打造学校特色文化。

实施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工程,形成“体现职业特色,专业氛围厚重,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校园文化。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全方位建设,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体现校园文化的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弘扬“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凝练和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进一步规范全校视觉识别标示、制作学校对外宣传画册和馈赠礼品。完善学校标识系统,统一办公室门牌、建筑物标牌等结合迎接建校60周年校庆,筹建校史馆、编写校史、征集校歌、拍摄反映学校发展历程的录像片。抓好校园的环境建设,实施校园综合整治,完善美化绿化,做好道路冠名,建立校园导示图、宣传长廊,形成功能、审美、教育互为一体和谐统一的具有交专特色的校园文化。

6、围绕行业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积极发挥专业和师资优势,开展科技服务。充分利用桥梁技术研究所桥梁检测功能,积极参与全省交通公路、沈阳市城建等旧桥检测评估、桥梁加固设计、桥梁施工监测项目。发挥具有甲级资质的科杰监理公司作用,做好为我省高等级公路和普通公路建设的施工监理工作强化与行业企业结合的紧密度,为拔尖人才的培养创造机会,提高师资科研水平和解决生产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在行业标准、规范出台,在科技成果验收鉴定等方面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发挥继续教育学院作用,开展社会培训。紧紧抓住交通大发展、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终身教育需求的有利契机,不断开拓培训领域,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继续强化全校培训管理,规范各类培训,坚持由继续教育培训学院组织协调各类培训工作,形成“上连交通部、下联各市县、校内调动各系部”的培训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作用,促进学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

7、做好与“示范校建设”相配套的基建工程,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

当前正在进行的国际交流中心、机加工中心、综合餐饮中心三个基建项目,要确保工期、确保质量、确保安全,做好基建收尾以及内部装修等工作保证今年8月底交付使用。好校园综合整治工程,完成南北校区路网管网的对接工程和校内中心公园的建设工程,确保沈北大下穿铁路工程完工后,取消平望线穿越校园的公路,实现校园的一体化。做好学生食堂迁移后,老食堂改为学生浴池的改造工程,保证年内新浴池投入使用。积极工作,年内启动新图书馆工程大学生活动中心工程学生公寓工程。

8、解决师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师生提出的牵涉切身利益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认真解决。责成相关部门制定解决问题时间表,确定解决方案。当前,学生提出的喝热水困难问题、公寓地下水质不好问题、公寓用电问题、南北院地下通道通行困难问题,教职工提出的晚课后通勤问题、体育馆太阳能热水器故障等问题,都已得到圆满解决。下一段时间,还要通过建设大学生活动中心、改造礼堂,解决学生活动场所不足的问题;通过建设新的学生公寓,改善学生住宿条件问题;通过新的学生食堂投入使用后,强化管理,引入竞争机制,解决伙食花样品种单一、低价主副食数量不足问题;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解决特困生生活难题;通过开源节流,建立投入机制,解决教职工关心的住房公积金补贴问题。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学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善于领导学校科学发展、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集体。

(一)加强理论学习,努力建设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将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与实践高职教育理论,作为今后领导班子成员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并以制度形式予以保证。加强对理论学习的检查和考核,推进理论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学习中要紧密联系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统一认识,解放思想,破解难题,推进工作。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定期为师生员工作学习辅导报告的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驾驭全局的能力。

(二)完善民主集中制,努力建设团结高效的领导班子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办公会议等议事决策制度,健全党委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坚持和完善学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科学决策,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加强作风建设,努力建设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

通过建立网上征求意见信箱,建立领导接待日,畅通校领导与师生员工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关注和解决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完善校领导的沟通机制,坚持和完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系部制度。建立开展工作调研制度,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分管工作,每年选定一个调研专题,在校内外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研报告。

(四)加强党内监督,努力建设勤政廉洁的领导班子。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通过建立责任制、考核制、民主测评、重大事项申报、经济责任审计、预算外资金管理等制度,深入开展警示教育等活动,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经济活动的监督,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促进勤政廉洁良好风气的形成。坚持从自身做起,牢记“两个务必”,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师生员工的监督,真正做到讲党性、做表率,重品行,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好表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a8f9ee71b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3c.html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