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 专题训练(教师版)

发布时间:2019-06-15 22:10: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中文言文 专题训练 教师版

班级: 姓名: 得分: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引:

(一)要求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3)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对、留、换、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要逐字逐句落实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左传崤之战》)译文: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2、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年号、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这些不必翻译。

3、删:删去一些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无法对应地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删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亦可删去。文言文虽以言简意赅见长,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会增加一些字词,删减法就是把多余的文言词语删除。有两种情况较常见:一是偏义复词或同义连用中,要删除这些词中陪衬的词素。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异”字上,翻译时要把“同”字删去,译为“不应当有所不同”.类似的有“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等,都偏重在加点的词上。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无实义的句首发语词或句中助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删去不译。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中加点的“盖”字就不用翻译。

4、补:把文言文的单音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也应增补出来。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5、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改变,译文中应替换这些古语为今语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下、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前来拜访)。

6、调:将古今汉语不同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调整

实战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15小题。

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駮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参考译文】

刘敞,字原父。庆历年间进士,廷试时得了第一名。编排官王尧臣,是他的内兄(妻子的哥哥),为避嫌疑就将刘敞列为第二名。(刘敞进士及第之后)任蔡州通判,一直升到集贤院学试,考功员外郎。

(有一次)刘敞奉命出使契丹,他向来熟悉山川道路,契丹向导给他引路,从古北口到柳河,弯弯曲曲走了近千里,想要夸耀契丹的险峻遥远。刘敞质问翻译说:“从松亭赶到柳河,路途短而且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旧道?”译人向导相互看着,又惊又愧的说:“确实如此,但是通好以来,设置的驿道就是这样的,不敢擅自改变。”顺州山地中有一种奇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能捕食虎豹,契丹人不能识别它,问刘敞。刘敞回答说:“这就是传说中的駮。”并说明它的声音形状,并且背诵《山海经》和《管子》中的描述晓谕他们,契丹更加佩服他。出使回朝,请求出任扬州知州。

扬州的雷塘,即是汉代称雷陂(的地方),以前是民田。后来官府用来蓄水而不用其它地方的田来补偿,许多农民没有田耕而失业。然而雷塘已经决口破败不能再蓄水漕运了,州府决定重新开垦为农田。刘敞根据唐代的旧田契,全部发还给农民,发运使为此争论不同意,刘敞最终还是把田地还给了农民。天长县审问王甲杀人一案,随后定案,刘敞看案卷觉得有怨情,王甲害怕狱吏,不敢为自己申辩。刘敞将此案交付户曹杜诱,杜诱不能查实平反,而强加的罪名更加牢固。将要批决定罪,刘敞说:“此案冤枉。”并亲自审问王甲。王甲得知能为自己伸冤,才敢以实相告,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此事(在民间)传开,都认为刘敞神明。

刘敞因为议论政事与众人相违背,请求任永兴军知军,授为翰林侍读学士。大户人家范伟以奸诈手段获取利益,贪污同姓各户的赋税五十年,挟制官府,几次犯法。刘敞极力惩治范伟的罪行,范伟伏罪。还未给范伟施刑,刘敞被召回朝廷,判三班院,范伟马上推翻前案,过四五次,最终将他交御史判决。

刘敞侍奉英宗讲读,每次讲解造字时引经据典,用委婉的言词进谏。当时两宫正有小人挑拨离间,进谏的人有时揭发别人的过失而过分直率。刘敞讲读《史记》,读到尧把天下授给舜时,拱手而说:“舜在微贱之时,尧将帝位禅让给他,天地享有,百姓爱戴,没有别的道理,只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照天地罢了。”英宗起身改变容态,了解到刘敞是以义理劝谏。皇太后听说了,也十分欢喜。

长期的劳作使刘敞眼睛昏花,几次准予休假。疾病稍好期间,又请求出任外职,任为汝州知州,随即改任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去世,享年五十岁。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案】B

A.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 B.将论囚 论:讨论

C.持府县短长 持:挟制 D.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

B项中的“论”的意思是“衡量”“评定”,常见词有“论罪”“论功行赏”。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答案】B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

A.①且 ②则 ③所 B.①以 ②于 ③因 C.①且 ②则 ③因 D.①以 ②于 ③所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案】C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案】D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解析】A项对应的内容见第三段前半部分,特别是因为发运使(官名)不同意刘敞对雷塘的处置意见,可“卒以予民”,可见刘敞确实是“经过努力”才让他折服的。正确。

B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三、四自然段,雷塘事、王甲事、范伟事等,足以见出他“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正确。

C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四自然段,“即变前狱”的意思就是“马上翻供”。正确。

第五自然段中说刘敞“每指事据经”,即是借用历史故事与典籍来“讽谏”,D项却说他“犯颜直谏”。错误。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甚径且易,不数目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

【译】 路途短而且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旧道?

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3分)

【译】 王甲得知能为自己伸冤,才敢以实相告,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

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

契丹人叹服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刘敞熟悉山川道路,契丹向导故意绕弯路时他能准确指出路径的不当;二是因为他不但知道契丹人都不能识别的野兽,而且还能援引古书来例证。

【二】 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

[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堂屋敝 居住 2)吾 担任

7.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墙壁瓦石的缝隙里,蛰伏着各种虫子,不能伤害它们的生命

8.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

为下面的故事作衬托,突出他“仁心爱物”

9.文章通过 不以个人喜怒杀人 冬日不修敝屋 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 仁心爱物 ”的德行。

【参考译文】武惠王曹彬,国家的名将,创下了鼎盛的战绩,没人比得过他.他曾经说:"自从我当了将领,杀了很多人,然而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恨他们而乱杀一个人."他的住所坏了,弟子请求修理,曹彬说:这个时节正好是冬天,墙壁与瓦石之间,有许多虫子在这里居住,不可以杀害它们的生命.''他心爱的东西原来也是像这样的啊。

【三】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言未尽而王生去,盖欲拒人于千里之外。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参考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10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11、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12、在上文横线上填入一个字。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善于学习的人不会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是希望听到真理啊!

②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译句: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1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D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1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①学贵善思 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四】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     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    

1)天帝使我百兽 做首领 2)子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认为

3)虎以为,故遂与之行 对的 4)兽见之皆 逃跑

2、翻译句子。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见我而敢不走乎     助词,无义  2〉故遂与         它,代狐狸 

3〉其不善者而改      它,代缺点或错误  4曾子之妻      

5〉学而时习 它,代学过的知识 6〉见藐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 .狐假虎威 ,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狗仗人势 ,它们都是用来比喻 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一类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袖而观之,遂没。 (注解:贾人——商人 巨室——大财主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有渔者舟往救之 2一日之获几何 多少

3而骤得十金,为不足乎 还(是) 4而观之 卷起袖子

2.翻译句子。

1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刚才(你)许诺给(我)一百两银子的,可是,现在却只给我十两银子,这大概不可以吧!

2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

你是一个渔夫,一天能得到多少(银子)呢?

3盍救诸?

为什么不去救他呢?

4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这就是那个许诺给银子又不愿偿付的人啊!

3.请你用四个字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许金不偿

4.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至少写出两条。

1

2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 ②盍:何不 ③垣墉:墙壁 ④若之何:为什么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在鼠 ( 忧虑、担忧 ) (2)告其父曰:“盍诸?”( 赶走 )

(3)是非若所知也( 这不是 ) (4)于无鸡乎? ( 危害 )

2.联系上下文,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译:我就会饥寒交迫,其危害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

2)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译: 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C )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应该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看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七】杨震拒金

大将军邓骘闻其(杨震)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

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

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 推举、选拔、推荐 )

②君不知故人,何也 ( 何:为什么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把这个()送给他们(子孙),不也()丰厚吗

3、“杨震拒金”一事表现了杨震的 廉洁自律 品质。

【八】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②造次:鲁莽,轻率。③拊(fǔ):抚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数讨山越 ( 屡次 ) ⑵君宜顾之 ( 拜访 )

⑶遂往诣蒙 ( ) ⑷肃于是越席就之 ( 接近,靠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⑵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吕将军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

3.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3分)

原先轻视,后来吕蒙出了五个计谋之后,转为尊重和亲近。

4.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3分)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勇而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学而有成。

九】对比阅读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 勉学劝善 ;[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 利用“三余”勤读;

2、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 4分)

1a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被: 影响; b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 穿着(或通“披”

2a 或问“三余”之意 意: 意思;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情趣。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必须准确译出)。

1)教授王君盛恐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

2)冬者岁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

4、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要点: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②董遇诲人不倦……)

【十】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

【翻译 】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够买到。有个宦官对国王说:“请让我去买马。”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回来向国王报告。国王大怒说:“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派遣、差遣 )  2.而捐五百金( 花费,此指白白费掉 ) 

3.于是不能期年( 一年,周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用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认为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因为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用来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

_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___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__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__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__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_

【十一】.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①,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cù]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②。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③。”

翻译】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惊讶地改变脸色说:“我很糊涂,怎么知道。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厚的,怨恨会集中于他。这就是三利三害。”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我爵位越是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这样可以免于害吗?”狐丘丈人说:“话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

【导读:】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说,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纵情傲物,以至于物极必反,走向灭亡。而孙叔敖清醒从政,因而能善始善终,真是明智之人。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真要冷静小心啊!

注释 :①仆闻之:我听说。仆,谦称。②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归,归结。③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尧、舜,传说中的圣君。病,患苦。诸“之乎”的合音。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孙叔敖易容( 吃惊 ) ( 改变脸色 )  2闻之( 我,谦词 )

3.小子不(  聪明,才思敏捷  )   4.官大者,主恶之(  君主厌恶他  )

二、翻译

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我的爵位越是高,越加关心下层的百姓;官越是大,做事越加小心谨慎;俸禄越是多,施舍越加广泛。

2.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__话说得好啊!这类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____

三、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

___大多人得“三利”之后纵情傲物,放任自己,以至于以荣升开始而以失败告终。__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af68c6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a.html

《初中文言文 专题训练(教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