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与人为善的作文6篇

发布时间:2020-03-16 00:21: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与人为善的作文6篇

粤教版

八年级思想品德

《与人为善》

方城县券桥乡第一初级中学 孙同海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

方城县券桥乡第一初级中学 孙同海

(一)、教学设计思想

1、课程标准

交往的品德:学会关心、尊重、宽容、理解助人,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教材分析

“与人为善”指的是以善意对待和帮助别人,是待人处事应遵循的一条基本的道德原则。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善良的内涵,领会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鼓励学生多发现身边的善人和善事,懂得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和快乐,引导学生在助人和奉献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

3、学情分析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善良的内涵,领会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意识,领会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和快乐,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中。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正义、人道、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漠无情、损人利己、是非不分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原则,引导学生在助人和奉献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

5、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善良的内涵和要求。

(2)教学难点:与人为善必须体现在行动上,助人为快乐之本。

6、教学方法:(堂清五步教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新课程理念,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课采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情境创设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为主,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明理、通过明理达到导行。

7、教学课时:1课时

(二)、教与学的过程

一、 解读善良导入:、

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君

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自古以来,善良被人们歌颂、赞美,善

良在无数伟大的灵魂身上闪光 。

引导学生理解:

1、什么是与人为善? ——以善良之心待人。

2、善良的内涵: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

通过故事加深学生对善良的感性认识,并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与人为善。

出示“学习目标” (详见“教学目标”)

二、扣标质疑,自主探究

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快速阅读文本,进行勾画圈点,体会重点内容,准备参加活动。

活动一:《谁是真正的助人为乐?》

设问:谁是真正的助人为乐?为什么?

善良是无私的。

活动二:东郭先生(讲故事)

讨论:为何说东郭先生是视力正常却是色盲,并授予他有眼无珠奖项?你如何看待东郭先生的行为?

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

活动三:一只手套的故事

探究园:社会风景“一只手套”。小组讨论:

(1)作为生意人,女老板不肯卖一只手套,可以理解吗?

(2)你怎样看待女老板转变的原因?

(3)你怎么评价女老板这个人?

这位女老板一开始只顾做生意赚钱,后来发现顾客是个残疾少年,从而转变态度,以体恤、关爱温暖了素不相识的人。由此看来,这位女老板是一位善良的人,她的行为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善举,却体现了一颗美好心灵中可贵的爱心。

三、自探合探、发现善良

1、小组长检查对上一环节的小结,然后合探完善。

小结:与人为善者,应该有博大的情怀,不仅要善待亲人、朋友,而且应该善待其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吗。

(上环节通过三个活动的设置,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组织在班级进行讨论交流意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善良是无私的、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与人为善者,应该有博大的情怀,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善良,从而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善良大家说

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又有哪些善人、善事让你非常感动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活动:招聘“善良”大使(感动我的人和事——你说我说)

招聘广告。本爱心网站为了弘扬“献出爱心,温暖人间”的办站宗旨,决定进一步扩大业务。现向全社会招聘“善良大使”,凡是认为自己心地善良,曾帮助过他人者,不论年龄、性别、高矮胖瘦均可报名应聘。也请在座的各位有识之士极力推荐合适人选。——博爱网站。

让我们一起来帮忙寻找与人为善的善良大使吧!

小结: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温暖感人的故事,有了善良的人和善良的行为,就能组成美好社会。那就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做正直善良的人,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实践善良。

本环节通过设置活动:招聘“善良”大使,鼓励学生多发现身边的善人和善事,形成对善良助人美德的向往,学会主动地帮助他人 为下一个环节实践善良奠定基础。

四、拓展运用

情境体验——做善良快乐的人

体会善良的要求,阅读《小孩的心》感悟善良

小结: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爱心是一种特殊的财富,它不会因为付出而减少,相反,它像泉水源源不断,因为流淌而更清澈、更充盈。

让我们每个同学都来担任善良大使,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做一个真正善良的人!让爱的阳光洒遍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本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从个人感性的道德认识向理性的道德实践提升,培养学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意识,领会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懂得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中,在生活中实践与人为善,在助人中不断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检测补差

1、出示检测题,然后教师公布答语,学生互评,统计分数,

有针对性地培优补差。 附:课堂检测

1、对于与人为善,认识正确的有( ACD )

A、与人为善不图回报B、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要与人为善

C、与人为善不仅是对自己的亲朋好友,对素不相识的人也要怀着真诚的善意D、善良要见诸行动

2、孔子说:“仁者爱人”,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B)

A、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B、善良是无私的

C、帮助别人要有所求 D、帮助别人要不计得失,不讲原则

3、法国作家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最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这句话是说( AB )

A、历史中很少有善良的人 B、善良的人不一定是无私奉献的人

C、善良的人是伟大的人 D、做善良的人往往要吃大亏。

2、布置课外作业:

在班级开办爱心专栏墙报:由3-5个同学组成专栏部,担任记者兼;每两周出版一期。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交流中提升思想认识,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实践中,达到以理导行,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与人为善,并为下一课时奠定了基础。

第九课 第二框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一、教学任务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知道是什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在实际交往中“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培养学生对善良、宽容和换位思考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的行为否定和拒绝。

2.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体验到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知识目标:

领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

教学难点: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怎么做)

四、课型、课时、教学方法

课型:综合课。

课时:1个课时。

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 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二)授新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情景活动二: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

结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2)将心比心,宽以待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二)

情景活动三:讲故事(马和驴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结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3)设身处地,善解人意(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三)

情景活动四:就“车上的和车下的”、“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社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

师生进一步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谅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的?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情景活动五:在辨别中学会选择(设置三个情景,学生分析交流)

(4)换位思考的要求: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5)换位思考的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6)换位思考拓展运用——态度换位

变“挑剔”为“欣赏”;变“计较”为“宽容”;即: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四)

1.内容结构分析

本课除引言外安排了三框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平等尊重你我他”。

二、知识网络

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主要帮助我们树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识,掌握“善待他人”的方法。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目时,首先明确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其次明白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最后明确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在把握“理解至上,善待他人”时,我们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二是进一步理解换位思考的实质,是一种理解,一种关爱;三是学会欣赏他人。

(四)课堂练习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填“√”,错误的填“×”。)

2.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们,最好的办法是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就必须施于人。( )

1.邻居王奶奶和小春妈哭诉:“您看我那 两个儿子,大儿子过节送来好多的吃喝,可是老二和我一墙之隔,一口饭都没给我。”可是小春妈口里却倒出了严肃的话语:“我说你不要怪罪你家老二,你处理家务事有偏差,你把一套楼房给了大儿子,老二至今住在一间10平米的平房里,他心里别扭,你要允许他不高兴,我可不是说他可以不孝敬老人,是你要替他想想,也宽慰自己。”王奶奶脸

与人为善,真诚相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们对于交到好的朋友会感到愉悦,而当人们没有朋友,孤独感便产生了,这时人际交往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消除孤独的有效手段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孤独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体验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孤独实际上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中所体验到的东西,当一个人感到孤独时,那就表明他正处于想与别人接触和交往的状态,有了想要交往的想法,人际关系就产生了。

我们大学生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有活力的群体,因此,大学生人际交往便显得十分重要,在我看来,人际关系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在实践中,我们组员之间的交流、讨论是一种交往,发问卷时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也是一种交往。

在发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我便发现了一些我们身上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例如发问卷时有受到冷落对待的现象,有些同学对于我们的调查嗤之以鼻,不予以配合,对于这种现象我感到很失落,我认为人与人之间,友善交往是一种基本尊重,对于没有恶意的请求,我们应该能帮就帮,但是现代社会中,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感越来越显得明显,住了一年多的隔壁室友不知道是谁,甚至有些同班同学一年来都没有讲过几句话。

在与组员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性,我庆幸我的伙伴们都是乐于与人沟通的人,我们会相互交流观点,即使有时候会有意见分歧,但是只要乐于沟通,那肯定就会有解决方法,所以我们的实践便显得有目标、有动力、有信心。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我认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一颗真诚相待的心,要完善自己,友善待人,要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身处于集体中,我们应该要有责任心,有合作精神,要有自信,乐于与他人沟通,善于与他人沟通,如果我们都能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那么我们所处的环境一定会愈加和谐。

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b0608e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b.html

《关于与人为善的作文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