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45599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30.诗四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情况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3、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当堂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诗意,通过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诗人从中体现出来的情趣美; 2、通过朗读与背诵感受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正确评价陶渊明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道路选择,培养学生的修身意识; 2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诗意,通过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诗人从中体现出来的情趣美;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但使愿无为”的“愿”的理解,以及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在进入课程的学习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先来做一道选择题。 此时在你面前有两条路:
1、官服加身,名利双收; 2、朝九晚五,平淡恬静。
你们会怎样选择呢?请一二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不予点评)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与得。舍与得之间充满人的一生,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这样的选择。他选择的是做一个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的农夫。《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组诗写于他归隐田园的第二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舍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走近作者 1、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他的文章——《桃花源记》,现在我给一分钟时间,同学们先来回顾一下他的个人资料。(请学生回答)
陶渊明(365--427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作品诗集《陶渊明集》散文《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背景简介
此诗写于陶渊明归隐的第二年,有没有同学知道他为什么不做官而愿意归隐种田呢?“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三首。 三、朗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而且要注意下面的注释,对诗歌有一个总体感知。 2、全班有感情的齐读课文,教
师正音。 3、自己先朗诵一遍,然后小组推荐同学起来朗诵 四、对诗歌进行整体的翻译
我在南山山坡下种了些豆子,杂草长得很茂盛,豆苗却长得很稀少。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扛着锄头回到住的地方。道路很狭窄而草木丛生,夜露打湿了我的衣服。衣服被打湿了不足以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②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道狭:道窄. ④沾:沾湿. ⑤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五、解读诗歌
、解读题目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是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能够向我们传达或暗示许多的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大家从这个字想到了什么? 明确:“归” 从何而归? 官场 为何而归? 官场黑暗 归向何处? 田园 归去如何? 那么,诗人归隐之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愿无为 1、诗人文章写的很好,在种地这行他是内行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 从这一句诗我们能够获得哪些信息?
明确:① 地点:南山 去豆田的目的:锄草 锄草的原因:草盛 豆稀 (板书) 因为“草盛豆苗稀”,非锄草不可呀。于是说干就干——“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诗人一大早就来到田里清除杂草了,那什么时候才回去呢?(“带月荷锄归”)等到月亮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从这一句诗可以看出作者锄草干了多久?(一整天) “带月荷锄归” 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明确: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3、现实生活如此清贫的陶渊明,居然没有丝毫抱怨,也没有对官场的留恋,反而在诗歌中隐去了现实生活的艰难和困顿,将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写的如此美好,这是为什么呢?种种原因归结为一句话,写在诗歌中,你们找到了吗?
明确:“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板书) “但使愿无违”的“愿”什么愿?具体指什么? 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总比在官场中“为五斗米折腰”来得强。 4.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流露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田园的自豪、愉悦之情。 5、从陶渊明身上学到的做人的道理? 参考:人总是在不断舍和得,舍的同时有失也有得,陶舍弃众人羡慕的荣华富贵,得到了身心的自由,这是一种勇气。正确的看待得失。

《使至塞上》王维
知识与技能 识记、积累重要字词。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关健词,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b302c3103d8ce2f006623e9.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