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8-03-09 11:27: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遵义市凤冈县年产750吨脱毒马铃薯种薯

扩繁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凤冈县清强胜种植专业合作社

建设地点:遵义市凤冈县永和永华社区斑竹园组

单位法人:赵清天

编制时间:二0一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企业概况

项目单位名称:凤冈县清强胜种植专业合作社。

所有制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该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金300万元,地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永和镇永华社区斑竹园组,法人代表赵清天,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社员”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立足服务“三农”,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畜禽养殖等,

1.1.2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合作社法人代表赵清天,19657月生, 20174月至今任凤冈县清强胜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理事长

1.2项目建设方案

1.2.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凤冈县年产750吨脱毒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产品方案:年产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 750吨左右

建设地点:遵义市凤冈县永和镇永华社区斑竹园组。

建设规模:建脱毒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500亩、产优质种薯750吨。

建设内容:

1、新建办公楼200平方米;

2、新建职工宿舍200平方米;

3、新建储存室300平方米;

4、新建加工厂房2000平方米;

5、流转土地500 亩,用于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种植;

6、新建育苗设施(大棚)5个;

7、购置农耕机械、加工机械等;

8、新建供电、供水、机耕道等设施。

建设期限:2017 6—12

建设单位:凤冈县清强胜种植专业合作社

所有制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2.2技术来源的可靠性与可得性:

合作社在品种的引进和种植技术上依托省扶贫办脱毒马铃薯种薯扩繁中心,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多品种合理布局,以满足市场需要,增强市场竞活力。比如引进产量高,耐贮藏等特点的品种,技术引进方面,实行机械化开行、轮作、水肥一体化管理等技术。合作社在完全掌握该项技术的同时,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在3月初播种,生育期 90 天左右,67 月份收获,平均亩产 1500 公斤,最高可达 2000 公斤,商品合格率 88%,比传统栽培方法分别提高 22.5% 20.0%。每亩纯收入 2200元。目前已采取流转土地方式发展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500亩。

1.2.3组织管理方案

合作社紧紧致力于"带动一片,造福一方",以依靠科技,致富农民为宗旨,以农业产业化发展,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绿色农产品为目标,以"订单"农业为纽带,建立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生产规模化、管理企业化、营销网络化"的发展格局。对贫困农户在产前、产中和产后进行 "三优一定" 优惠政策,即优先供种,优先收购,优先服务,确定保护价。

1.3投资结构及资金筹措

投资结构:本项目总投资 400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6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投资 40万元。

资金筹措:包括申请扶贫产业基金贷款和企业自筹资金两部分,共筹措资金400万元。

1.计划申请扶贫产业基金贷款 200万元。

2.企业自筹资金200 万元。

1.4项目效益

按照项目设计能力,建成马铃薯扩繁基地500亩,每亩平均纯收入2200元,在项目建设期内,可带动100户农民增加收入100万元,户均增加收入10000元。同时,对于开发利用农村劳力资源,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经济效益计算期内,项目生产期销售总收入(含税)年平均为 240万元;项目总成本费用年平均为124.89万元;可上交税收14.96万元,利润总额年平均为100.15万元。项目建成后,可长期解决上岗就业22人,其中贫困人员10人,可解决季节性临时工120人,其中贫困人员50人。

以上分析表明该项目财务收益的预期效益较好,项目建设可行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工信部发布《马铃薯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国家财政部《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国家财政部《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摘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086)

贵州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项目技术规范、政策和法规

凤冈县《“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

1.6综合评价

本项目突出了地域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以贵州省特色农产品马铃薯为中心,以品种更新、技术优化,促使产品档次、 科技含量的快速提高,符合国家的农业产业化政策导向,符合发挥当地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实际,符合当地农业长远发展的需要。项目建设对于提高项目区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农业内部的产业优化调整,大幅度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均具有重大意义。项目的方案设计科学合理。项目利用先进科学的农业栽培技术进行原种繁殖;利用凤冈地区马铃薯生产的区域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条件,对现有马铃薯种植面积进行品种更新换代、节水灌溉设施配套。项目方案切实可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发展马铃薯种薯扩繁是一个时间短,效益高的项目,是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将会辐射周边地区,有力地带动当地以及全县马铃薯种植技术和种植效益的快速提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凤冈县地处西部高原,经济属于较落后地区。近几年虽然各行各业发展很快,并且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却极不协调,是全县人民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了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快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幅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因此,根据《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国家《产业机构调整指导目录》、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086)等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提出本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属于弱质产业,是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短腿”,急需运用高新科技进行改造。发展有机农业不仅比较效益高,而且是利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尽快改变“三农”被动局面的有效途径。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饲用作物和工业原料作物,因其营养丰富,被誉为"地下苹果"和人类的"第二面包",增产增收潜力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是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物。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对增加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马铃薯是优质的粮、菜、果及经济作物。农业发达国家早已将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主食出现在每日的餐桌上。马铃薯兼具粮食和果蔬类食物的优良特性,是维持机体健康的理想功能食物,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源。据美国农业研究部门报道:"每日只食牛奶和马铃薯就可以得到人体所需的一切元素"。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10种保健食品中,马铃薯位居第一。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铁和维生素等营养元素成分均显著高于小麦、水稻和玉米。是一种营养价值高、营养成分全面的食品。目前美国人均消费马铃薯已达 61.7公斤,而我国只有31公斤(主要为鲜食)。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耕地减少和人口增加的矛盾不可逆转,随着人口增加和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粮食安全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将成为我国未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可在很大程度上减缓我国粮食安全的压力目前马铃薯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大豆之后的第五大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面积和产量的近25%,是世界上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此外,马铃薯贮藏、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也相继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我国马铃薯产业已吸纳了近5000万农村劳动力和城镇200万就业人员,"养育"西部30%的人口。

我国政府对马铃薯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中央主要领导多次对发展马铃薯产业做出重要批示,强调我国马铃薯生产在世界上举足轻重,我们完全应该而且能够把土豆办成大产业,要求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予以重视,加快引导和培育优良品种,努力提高马铃薯的加工转化程度,不断开拓消费市场。为了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农业部决定将马铃薯产业发展纳入"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统计中增加了"马铃薯"科目,制定了 《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征求意见稿)》,下发了《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农业部马铃薯专家指导组。提出了坚持区域发展、种薯先行、科技兴薯、产业推进和国际合作的战略方向,着力推进布局区域化,种薯良种化,种植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和合作国际化等五项战略任务。

战略的重要步骤,从而使合作社马铃薯种植、加工、出口销售业务进一步扩大,充分发挥企业的品牌优势和规模效应,低成本,增加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目前,项目区马铃薯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种薯供应不足。由于马铃薯病害较多和具有种性易退化的特点,需要茎尖脱毒和异地繁种加以解决,而现有的繁种基地原原种、以及一级种的生产布局不合理,规模较小,供种量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年年更换种薯的需要。二是种植技术落后。马铃薯种植大多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技术落后,粗放经营,产量低,效益差,严重地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三是马铃薯品种类型相对较少,产后加工跟不上,除了少量(约 40%左右)自食、留种外,60%以上的鲜薯产品外销省内外,具有名牌效应的加工产品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耕地面积减少是不可逆转的事实,粮食产量多年徘徊不前,甚至个别年份出现快速下滑的局面,多次给粮食安全问题敲响警钟。一些国家的经验证明: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是确保粮食安全、造福一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铃薯是人类非常喜爱的一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全面、丰富,单位面积产量高,用途广,受到国内外农学界、营养学界的广泛重视。据测定,马铃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类、维生素 CB1B2B6 以及能够分解产生维生素 A 的胡萝卜素,其蛋白质的质量最接近动物蛋白质。此外,马铃薯还含有 18 种人 体所需要的氨基酸和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还能供给人体所需的大量粘体蛋白。美国农业科研部门的专家们认为,每餐只需吃全脂牛奶和马铃薯,就可得到人体所需的一切食物原素。所以,马铃薯食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主食食用,其营养价值在欧美许多国家受到高度重视,马铃薯食品也受到了极大的青睐和推崇,这也是他们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的重要原因。将为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一条新途径。

2.是发展地方经济,将区域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客观需要。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发展很快,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目前所产的马铃薯,70%以上以鲜薯形态销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少量为省内自行消费和留作种用,特别是优质出口型马铃薯种植面积难以满足市场需要。

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及其加工出口,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一系列“三农”政策,培育壮大地方优势主导产业,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利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调整优化农业,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重大转变的需要;是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总体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的需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满足出口加工企业原料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反哺农业服务农业,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升丰富经营管理经验,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实现农产品量与质的统一和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建设条件

3.1 项目区概况

3.1.1建设地点选择

该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永和镇永华社区斑竹园组。

该项目选址原则和有利条件是:

(一)项目选址符合凤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

(二)享受遵义市凤冈县各项优惠政策。

(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齐全,水、电供应充足,紧邻省道,交通便利、通讯方便及时,完全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

(四)基础条件优越,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3.1.2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凤冈县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居乌江中游,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07°31′~107°57′,北纬27°31′~28°22′之间。东邻德江县思南县,南抵石阡县余庆县,西接湄潭县正安县,北靠务川县,距省会贵阳224公里,距名城遵义96公里,是遵义的东大门,326国道和杭瑞(杭州--瑞丽)高速公路横贯县境。

(二)交通运输

项目区处凤冈县永和镇。截至2013年,凤冈县境内已通车的高速公路达27.20公里,国道线33.5公里,省道线41.98公里,县道187.525公里,乡道102.38公里,村道1172.44公里,凤冈县公路建设里程达1565.025公里。杭瑞高速公路凤冈段全长约27.20公里,主要有大中桥梁20座,涵洞76道,凤冈至思南段长68.4公里,304省道(凤冈石径永和王寨思南)总里程19.5公里。

(三)工程地质

凤冈县位于扬子陆块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凤冈滑脱褶皱带内,构造线展布方向以NNE-SSW向为主。区内的褶皱主要有:永安背斜、德龙背斜、永兴向斜、随阳山背斜、枪桐窝向斜、覃家坡背斜、琊川向斜、打铁沟背斜、中心庙背斜、安家寨背斜、黄家池向斜、峰岩背斜、黄鳝田向斜等。

(四)气象及水文条件

凤冈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720米,年均气温15.2,森林覆盖率达6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凤冈县地处乌江北岸,大娄山南麓,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2度,无霜期239—299天,平均雨日180天,年平均日照数1139小时。凤冈县境内五大河流315条大小溪,分别构成洪渡河、六池河、蒲水河、蜂王河、辉塘河五大水系,河网密布,水量充沛,相继注入乌江,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59公里。县内阳光充足,四季分明,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3.1.3社会经济状况

2013年,凤冈县完成本地生产总值39674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同期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366万元,比2012年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87873万元,比2012年增长29.3%;第三产业增加值179504万元,比2012年增长17%。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5%36.9%48.6%,分别拉动GDP增长2.46.38.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比例由上年的34:20:46变化为33:22:452013年,凤冈县人均生产总值12835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16.3%。近几年,在当地政府的锐意改革和正确领导下,各项事业迅猛发展。

3.1.4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凤冈县以种植传统的马铃薯为主,绝大部分以饲料形式用于养殖畜禽,小部分用于蔬菜形式在外销售。主要根源是:(1)市场化、产业化意识滞后,发展思路还不够明确;(2)加工、流通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劳动能力差;(3)农户、基地、企业、市场之间没有进行对接。

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3.2.1政策、资源、市场、科技、环境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

政策: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省、市、县各级政府重点鼓励扶持发展的的产业,对于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农业和农产品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和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可以享受各项优惠与支持。

资源:项目区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地下水质好,物种资源丰富,自然灾害少,非常适宜各类农作物栽培与生长。

市场:项目产品面向县周边市场,为周边县级市场提供优质的种薯。

科技:一是有市、县蔬菜生产技术服务单位的倾力支持,二是由凤冈县农牧局等合作单位的大力协助,科技研发力量雄厚。

环境:由于凤冈县属于西部地区,工业落后,辖区内重、化工类企业极少,基本没有污染。据贵州省食品检验检测部门检测,凤冈县的土壤、用水、空气质量都是全省最好的。

基础设施:项目基地和厂区都临近永和镇,各类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善配套,完全能够满足项目需要。

3.2.2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项目实施的主要障碍因素是资金短缺问题,需要通过争取国家、地方政府支持和企业自筹等途径来解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 市场分析

4.1.1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马铃薯属茄科植物,是世界五大作物之一,在我国是列于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种主要作物,也是适宜于多种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作物之一。马铃薯富含多种营养成份,它不仅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而且所含维生素 C 是苹果的 10 倍,蛋白质是苹果的 5 倍,B 族维生素约是苹果的 4 倍,各种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是一种具有粮食和蔬菜、水果多重特点的优良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被国内外营养学家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最重要的食品。

4.1.2国际市场供求现状

马铃薯是世界各国的主粮之一。全世界主要种植马铃薯的国家 148 个,种植面积 1930 万公顷,年产量 3.2 亿吨。美国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马铃薯食品的王国,至今无论在加工技术、食品品种或人均消费量等方面,均高居世界之首,年耗量约为 80 公斤左右,其中人均油炸薯片为 9 公斤。近几年来,美国对日、韩及香港、台湾地区出口的速冻薯条、油炸薯片总贸易额都保持在数亿美元以上;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美式快餐连锁店向世界各国的不断扩张,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的欧美食品遍布全球,形成数亿美元的稳定市场。在发达国家,马铃薯食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绿色食品。按联合国统计,人均马铃薯消费量以西欧国家居高,人均年消费量约为 90 公斤左右,东欧次之,拉美国家人均消费量相对较为稳定,约为 20-25 公斤,非洲和远东地区大约在 6 公斤左右。发展中国家正在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目前,世界马铃薯贸易主要发生在西欧和北美的发达国家之间。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估计,在未来的 20 年中,发展中国家对食品的需求将增长 40%,对马铃薯的需求将更快增长,特别是在亚洲和非洲。最近 IFPRl 的研究表明,全世界对马铃薯的需求到 2020 年将有望增长 40%,超过水稻、小麦、玉米的增长。到那时,发展中国家对马铃薯的需求将是 2000 年的两倍,几乎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2007 年联合国正式推出“2008国际马铃薯年”活动,这是有史以来联合国设立的第二个"作物年",充分显示出马铃薯在提高食品安全和减少贫困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预期我国在马铃薯淀粉、种薯和鲜薯等方面出口前景广阔。

4.1.3国内市场

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近 472 万公顷,总产鲜薯 7500万吨,约占世界种植面积的 20%25%,占总产量的 18%左右,均居世界第一。但我国人均马铃薯的消费量却很低,仅为 11.7 公斤,90%以上为鲜薯食用。国内市场马铃薯薯条和薯片销售总量超过 200 万吨,销售额近 30 亿美元,仅速冻马铃薯条一个产品年出口量就达 22 万多吨,价值 2.67 亿美元。其中出口日本、韩国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速冻马铃薯条、薯片总贸易额接近 1亿美元。马铃薯淀粉、马铃薯全粉及其下游产品也都有十分活跃的销售领域。随着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尤其是随着脱毒马铃薯推广,对种薯的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预计 2015 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将达到 1.2 亿亩,种薯需求量将超过 1500 万吨。我国居民食品消费观念逐渐发生改变,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不断提高,消费量逐年增加。年人均鲜薯消费量由 2000 年的 14 公斤迅速上升到 2005 年的 31 公斤,增长了1倍多。按未来我国人均马铃薯消费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50公斤推算,每年将增加马铃薯消费量 10001200 万吨。

4.1.4市场前景分析

我国是马铃薯(俗称土豆)生产大国,近些年除内销外,还大量销往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欧洲的俄罗斯等国,尤其是东南亚各国需求甚殷,港澳台市场需求数量也较大。近年来,我国马铃薯出口以 10%的速度递增,2007 年增至 150 万吨左右,其中出口至东南亚各国马铃薯鲜薯为 80 万吨。为规避市场风险和打破市场壁垒,合作社计划申报"绿色食品"质量认证,以质量和品牌开拓市场,提高马铃薯的市场竞争力,充实营销队伍,加强市场营销管理,市场前景广阔。

4.1.5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合作社技术和装备先进,每年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等,生产的马铃薯种薯先打开市场知名度,增加产品信誉。种薯是利用两季水稻后利用冬闲田种植,种植过程注重增施有机肥和选用良种,生产的种薯薯形好,芽眼浅,薯皮光滑,品质优,在高于同类产品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和进度

项目实行"统一管理,相互衔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的现代化企业经营和营销模式。按照目标市场需要及提高产销效益的原则,实行分级销售,增加产品附加值。成立配送中心,发展直销配送和连锁销售,进一步提高种薯市场占有率。准确定位市场,严格标准质量,保持良好商誉,不断开发新产品,科学划分商圈,以现有市场作为“辐射极”,逐步向外扩展。同时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争取通过三五年努力使马铃薯种树扩繁基地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商品薯基地达到5000亩以上。

4.3市场风险分析

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1.种薯供应。受资金的限制,往往马铃薯的新品种选育和技术研发投入的人力和财力不足,面对植物病虫害、低产、自然资源退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多种挑战,可能会带来种薯供应断档的问题。

2.原料薯供应。马铃薯单产低、自然退化重、品种混杂、产销链不健全是严重制约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因素。农民对种植技术掌握不当,也可导致产量和收益降低。本项目技术先进、熟化 度高,农民种植效益好,种植积极性高,原料薯的供应不存在风险。

3.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马铃薯食品参与市场竞争的“通行证”。合作社在产前、产中、产后生产的全过程,已严格按照省、市制定的无公害马铃薯质量安全及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操作,产品质量存在风险较小。

4.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为了躲避风险、避免纠纷、保持信誉,合作社已经提前采取了必要措施。一是与凤冈县农牧局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由他们作为技术中坚和保障,并派驻一名技术员的标准,及时对基地生产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以确保产品质量。二是通过建立合作社和建设种薯生产基地等途径,调动了农民发展马铃薯种薯种植的积极性,稳定了种薯种植面积。

4.3.3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1.农民的技术培训。由于原原种、原种生产,都要吸收一定数量的农民参加,特别是种薯扩繁的生产,涉及面积大、范围广,要依赖更多的农民参与实施,因此,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可忽视。项目单位应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 技术培训,切实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工作,通过宣传、示范、现场 讲解、现场指导等方式,使项目参与者了解马铃薯种薯种植的意义、效益、生产过程、技术规程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种薯繁殖。

项目选择确定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优良品种。由于这些品种对于水肥条件的要求较高,而且退化较快,需要年年更换种薯。所以,要求安排在水肥条件确有保证的地方种植,以保证预期产量的实现,特别是各级种薯的生产,要合理布局,环环紧扣,严防中间"脱档",以免贻误农时而造成经济损失。

4.4.4结论与建议

1)项目建设必要性充分,项目产品马铃薯种薯市场潜力大,销售前景好,完全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发展战略。

2)项目区自然环境条件适宜,500亩规模化的马铃薯种薯扩繁生产,不仅有助于该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高,而且可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动农民快速致富。

3)项目方案设计合理,技术水平先进。采用了现代农业高科技成果,可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切实可行。

4)项目组织管理,按照低投、高效、快速运转的现代化企业管理设计,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

5)财务评价显示,项目盈利能力强,抗风险能力较强。满足申请银行贷款要求。



第五章 建设方案

5.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5.1.1产品生产方案

本项目生产的产品主要有马铃薯种薯。

马铃薯种薯的市场定位,将首先面对永和镇周边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在满足永和镇周边种植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供应本县的周边各县。

1.项目产品

项目拟建设500亩优质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预计产量 1.5/亩,达产年年产种薯750吨,以销售价格 3200/吨计算,年销售额240万元。

2.生产方案

永和镇拟安排种植面积 500亩,具有灌水条件的区域为种植区。

1.建设育苗大棚 5个,用于生产脱毒薯种苗;

2.建设原种生产基地500 亩,用于原种生产扩繁。

5.1.2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设马铃薯种薯生产扩繁基地,总面积为500亩。为保证马铃薯的品质和专用型特征,需建立独立的马铃薯良种育苗设施。本项目拟建设 育苗大棚5个,用于生产无毒薯种苗;建设300平方米的储存室用于种薯收获后储存,原种生产基地500 亩。

5.2建设规划和布局

一、项目设在凤冈县永和镇永华社区斑竹园组,建设育苗大棚5个,用于生产脱毒薯种苗。

二、在永和镇建设原种生产基地 500 亩,架设网棚,严防传毒虫害,用于原种生产。

5.3建设标准

1.项目生产的各级种薯质量要求,全部执行省质量 DB62/2001

5.4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5.4.1 生产工艺

1.品种选择

根据项目产品方案,并综合考虑项目区自然气候特点和立地条件,拟选用"坝薯10"等品种。其特点:

坝薯10号:日本引进,早熟,高产,适宜出口。生育期 90 天,亩产 1000 公斤,最高达 1200 公斤。抗 Y 病毒和花叶病毒,易感晚疫病、轻感环腐病和青枯病。结薯集中,块茎长椭圆形,大而整齐,芽眼少而浅,外形美观,表皮光滑,黄皮黄肉,干物质含量 17%,还原糖 0.03%,蒸食、煮食口感好,适宜鲜食。

2.生产工艺

实施本项目,首先把在省脱毒马铃薯技术服务中心购来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在基地大棚中育苗,然后移栽至基地营养块或营养钵中,加塑料小拱棚提温保湿或在防虫网棚中行繁殖,扩大繁殖系数,生产出原种种薯,原种再进行一级种薯的生产,通过合作社基地或合作社员基地、其它农户基地中生产出商品薯销售。

5.4.2生产工艺流程

5.5设备方案

附表 设备投资明细表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金额 (万元)

育苗设施

育苗大棚内

温控设备

5

5000

2.5

塑料大棚带喷灌、滴灌

p

< class=' _13'>

设备

马铃薯耕作机

2

6000

1.2

 

p

< class=' _13'>

马铃薯播种机

2

3000

0.6

 

p

< class=' _13'>

马铃薯打药机

2

3000

0.6

 

p

< class=' _13'>

马铃薯施肥机 

2

3000

0.6

 

p

< class=' _13'>

机械化喷灌圈 

2

15000

3

 

p

< class=' _13'>

种子精选机

 

1

30000

3

 

p

< class=' _13'>

种子过滤筛选机 

1

20000

2

 

p

< class=' _13'>

运输车

1

100000

10

小货车

p

< class=' _13'>

合计

18

23.5

5.6 建筑方案

5.6.1建筑物(主体工程)

根据预算,该项目建筑工程投资114万元,其中,各类建材投资100万元,人工费14万元。

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

单位

数量

单位造价

(/单位)

投资额

(万元)

备注

1

加工车间

新建

2000

300

60.00

框架结构

按地面基础、硬化等

2

储存室

新建

300

800

24.00

砖混结构

3

办公楼

新建

200

800

16.00

砖混结构

4

职工宿舍

新建

200

700

14.00

砖混结构

合计

114

主体工程的原则要求:

(一)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规程要求,在满足生产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美观大方,创造比较好的工作条件,进行文明生产。

(二)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防火设计。

(三)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各车间按照相应的卫生等级分别采取机械或自然通风措施,以改善和提高工作环境质量。

(四)建筑结构设计均采用国家有关规范及当地的通常做法。

(五)按照7级烈度区进行抗震设计。

5.6.2燃料供应方案

能源动力:项目马铃薯种植田间用水由电力抽取水供产生用水,年约需要电 3.3万度,以 0.6 /度计算,年费用约需要 2万元。

5.6.3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及其它配套工程

1.给排水系统

1)给排水及循环水泵站

本项目生产、生活用水以及消防补充给水水源均采用水泵抽至集供水池,通过主干管接入,形成独立供水系统。项目区内建循环水池一座,供锅炉及消防之用,锅炉房用水需水处理设备处理。

2)供水方式

基地供水,采用在基地内修主水池 与分水池,主水池比分水池位置要高,分水池由主水池自动流入。

3)消防用水

从基地主水池中供入,当地水源较好,完成能满足使用。

4)排水

本项目排水主要为生活用水,排水量较小,通过污水处理池后排放。

3. 电力供应

项目主电源从现有的 10kV 高压架空线接入配电室,选用一台 50KVA 变压器。

4. 防雷接地

在变压器高、低压侧采用避雷器保护,各种带电设备的外壳作接地保护,建筑和屋面采用避雷针、避雷带保护。

5. 消防

根据生产性质,本项目消防设施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工厂电力设计技术规范》执行。

5.7节能减排措施

1.节能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3)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 号)

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 [2007] 21

5)《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第 76 号)

6)《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 15587-1995

(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耗能指标及分析

本项目为农业生产项目,主要耗能为农业灌溉用水、生活用水、电等。项目对各耗能设备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以节约能耗。项目重要能量消耗指标如下表:

5-1 重要能量消耗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年消耗量

1

饮用水

t

4000

2

Kw.h

100000

合计

5.8实施进度安排

2017 5 月完成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土地流转、土建工程勘测、设计、平整土地;

2017 9月完前成全部土建工程、公路、水池、大棚、电等配套设施建设;

2017 10月完成所有设备安装、调试;

201711月完成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201712月完成项目验收、运行。

工程建设进度安排表

项目

5

6

7

8

9

10

11

12

立项审批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土建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

设备订货、安装调试

人员培训

项目验收运行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6.1环境影响

6.1.1依据及标准

1.设计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件》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316297-1996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

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2.采用标准

按照 GB30950—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划分,本项目执行一类区二级标准;按照 GB13271—9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本项目参考 GWPB3—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类水域标准;地表水执行国家用 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域标准;地下水执行 GB/T148—93《地下水标准》三类水质标准;废水排放执行国家 GB8979—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执行国家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

6.1.2环境影响

1.项目区环境现状

项目生产用地为农业耕地,地形开阔,地势平坦,灌溉条件良好。土壤质地为壤土,土层深厚,土地肥力中等,光照充足, 降水丰富,有利农作物生长,具有冬种马铃薯生产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项目区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灌排系统完善,可为马铃薯种薯生产提供灌溉保证。项目区内无化工、重工业设施,无有害的污染源及污染物。

2.环境影响预测

项目建设的主体内容是马铃薯的微型种薯、原种及一级薯生产基地建设。在种薯的生产过程中,除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外,不会产生任何污染源及污染物。

项目建设包括农田规划、灌溉系统等工程设施建设。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马铃薯种植面积的稳定有利于项目区作物轮作倒茬,优化种植结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生产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1.对农药和化肥施用的处理

本项目属农业生产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来源于农药和化肥的施用。

1)对农药施用的处理:施用农药主要污染途径为喷洒农药后对大气、土壤、茎杆的农药残留。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为:掌握农药特性,严格执行安全使用标准;尽量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品种,禁止使用残留期长的剧毒农药;对施用农药后的工具、药品包装物等,采取挖坑掩埋或运输到镇拉圾处理场处理。

2)对化肥施用的处理:化肥的过量施用,会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变土壤结构,尤其是氮肥、NH 3NO 2,不仅易挥发浪费,污染空气,易造成烧苗,同时,经地表径流带入江河,使河水富营养化,影响鱼类生存或造成地下水污染。本项目严格按照施肥标准,进行测土施肥,尽量做到腐熟有机肥料与化肥合理搭配,科学施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2.对噪音、污水的处理

项目生产无噪音;本项目生活用污水极少,通过污水处理池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产品质量安全方案

开展测土配方和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施肥。统一供应优质安全肥料,施肥应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而且比例要恰当,重施基肥,基肥应占施肥总量的 2/3 左右。既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又有利于促进早生快长,提高产量和商品率。

病虫害防治。施用优质低毒农药,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采取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

6.3评价与审批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及审批情况等。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7.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7.1.1组织机构

项目实施期间和建成后运营期间,应建立一套"目标明确、 层次清晰、精干高效、责权对等"的组织管理体系,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并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根据项目的特点,该项目应设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合作社理事长负责总责,副理事长、监事长协县分工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一名理事任办公室主任。项目建设全过程由监事长负责监督,由理事和社员代表负责。另设项目部、财务部、生产技术部、市场部。

7.1.2机构职责

(1)由领导小组负责项目调度、监管,实行理事长负责制:

2)项目部:负责项目的申请和实施建设的组织安排,组织专家对项目区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实施方案制订;负责筛选项目的引进和高科技成果的引进。 负责项目区基础工程建设招标、工程质量监督、工程计划安排及工程竣工后的验收等日常管理;负责项目实施期间基础工程的设施材料和设备的采购等工作。

3)生产技术部:负责基地前期工作如土地流转、种薯引进、生产管理、贮藏等; 协助项目部对基地中水池、公路等配套设施进行建设与监督;负责技术培训及"技术操作规程"的制订,以及试验、示范等课题及技术推广。

4)财务部:负责项目的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负责“资金使用计划”和“借贷资金还款计划”的编制,保证项目实施期间的资金有效供给和借贷资金的及时归还;负责项目资金运行期间的监督和控制,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和专款专用。

5)市场部:负责市场调查与开拓,种薯的营销;负责种植营销后种植情况等信息反馈,拟定营销计划与和策略;实施营销计划,参与品种选定研究。

7.1.3劳动定员

1)定员

项目总定员 22 人。

合作社定员表

7-1

定员人数(人)

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

生产工人

理事长、副理事、监事长

3

办公室

2

财务部

2

市场部

3

技术部

3

2

6

储存室

1

4

12

6

7.2 经营管理措施

项目建设阶段的管理,采取落实项目目标、分工协作、分解任务、严格考核等规章制度,确保项目建设任务高质量高标准如期完成。

项目竣工后,工程、生产、财务、营销等经营活动全部纳入合作社原有的机构,实行统一管理。

7.3技术培训

一、人员来源

种植所需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通过在社会上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种植人员安排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和在家务农农民等。

二、人员培训

所有技术人员须经业务部门及省脱毒马铃薯技术服务中心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经全面考核合格后,择优上岗

7.4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认真贯彻《劳动法》及《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按要求搞好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

一、加强厂房通风,保持生产环境空气清新。

二、做好个人防护与安全卫生。应设立必要的卫生设施,如浴室、更衣室、休息室等,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操作人员应熟悉安全技术规程,穿戴劳保用品上岗。做好就业前体检,且定期进行健康普查。

三、采用必要的信号报警安全连锁和保险装置。

四、车间内的电气设备、开关及照明灯具都选用防爆型,所有电器设备均应有良好的接地设施,车间厂房的设备还应有防k雷电设施。

五、厂区、车间内严禁烟火和进入对人体、产品有害的各种物品。

认真执行《消防法》,根据国家有关农产品加工行业的消防规定,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及设备,同时配备专业消防人员,确保消防安全。生产过程中要做好生产安全和消防工作,对消防栓、消防通道、消防器材进行合理布局和安排,建立能适合本工艺特点的消防设施体系。充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原则,提高企业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对生产中易燃易爆的器材及物品采取严格防范措施,并实行有效控制,以防止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8.1 投资估算依据

8.1.1 投资估算依据

1、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投资的政策、法规;

2、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现行的有关设备原价及运杂费率,现行的主要材料和构配件的市场价格;

4、《贵州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贵州省安装工程计价定额》、《贵州省装饰装修计价定额》;

5、设备费、材料费按生产厂家报价;

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工程造价的其他资料。

8.1.2 项目开发任务

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建设规模及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当前相关项目的价格水平等因素,确定项目投资规模,根据项目规划,完成新建2000㎡生产车间、新建300㎡储存室一个、新建办公楼200㎡、新建职工宿舍200㎡;购置加工生产设备、附属设备和其它设备共计18台(套)。

8.2 投资估算

8.2.1总投资

该项目为新建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4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60万元和流动资金投资40万元。

8.2.2 建设投资

脱毒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投资预算表

序号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金额 (万元)

1

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费

500

100

5

每年支付

2

种薯

种薯(原原种)

500

1600

80

 

3

育苗设施

育苗大棚

温控设备

5

5000

2.5

塑料大棚带喷灌、滴灌

4

设备

马铃薯耕作机

2

6000

1.2

 

马铃薯播种机

2

3000

0.6

 

马铃薯打药机

2

3000

0.6

 

马铃薯施肥机 

2

3000

0.6

 

机械化喷灌圈 

2

15000

3

 

种子精选机

 

1

30000

3

 

种子过滤筛选机 

1

20000

2

 

运输车

1

100000

10

小货车

5

主体工程

办公楼

平方米

200

800

16

砖混结构

加工车间

平方米

2000

300

60

钢架结构

储藏室

平方米

300

800

24

砖混结构

职工宿舍

平方米

200

700

14

钢架结构,含地面基础及硬化等

6

公路

机耕道

公里

2

100000

20

从县道至基地及基地中机耕道路

7

供水设施

蓄水池及设施

5

80000

40

分布在基地中作灌溉用

8

供电设施

 

 

1

300000

30

 

9

流动资金

 

 

1

400000

40

 

 

其它

 

 

1

100000

10

 

 

 

 

400

 

8.2.3 流动资金

根据项目建设情况需要,本项目的流动资金为40万元。

8.3 资金来源

本项目投资总额为4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200万元,申请扶贫基金贷款200万元。

8.4 资金使用和管理

8.4.1 扶贫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严格按照扶贫基金的管理及要求执行,按照审批内容及项目使用和支付,即各建设内容建设完成,通过项目主管单位验收合格后,再使用正规发票,注明项目名称、用途、经办人、审核人及时期等进行报帐。建立项目资产管理制度和实行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对项目资金实行单列财务,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保证项目资金按期按用途投入。

本项目申请政府财政扶持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土建工程投资。

8.4.2 自筹资金使用和管理

本项目实施单位自筹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土建工程投资160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

资金使用完全按项目实施单位的财务规章管理制度进行。项目自筹资金帐目列入项目专帐,统一管理和验收,确保资金到位,项目实施落实。



第九章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9.1经济效益分析依据

1、财务价格 生产运营期的投入物与产出物的价格,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并参照近年来国内市场的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进行预测。

2、项目计算期 该项目计算期10年,其中建设期1年,生产经营期9年。

3、生产负荷 该项目第2年可投入生产,生产负荷为100%,。

4、财务基准收益率 本行业的财务基准收益率为8%

9.2销售收入估算

该项目全负荷生产年生产马铃薯原种750吨,按3200/吨计,年销售收入为240万元。

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分析

该项目全负荷生产年所需成本费用:

1、外购原料:该项目全负荷生产年,需外购原料费用20万元,其中化肥费10万元,脱毒母苗5万元,检验药品试剂费1万元,包装材料费4万元。

2、燃料与动力费:该项目建成后年需外购燃料与动力费2万元。

3、工资福利费:该项目新增人员22人,人均工资按2.0万元/·年计,福利费按工资费用的14%提取,全年需工资福利费6.16万元。临时工120人,人月均工资3000元,全年需工资36万元,总计全年工资为86.16万元。

4、折旧费与维修费:本项目按分类折旧法平均计算,建筑物折旧年限按20年计算,残值取5%;设备折旧年限按10年计算,残值取5%;该项目年折旧费为6.18万元。维修费按折旧费的30%计,为1.85万元。

5、摊销费:摊销费0.6万元,按照五年摊销。

6、其它费用:其它费用为8.1万元(管理费用3万元,销售费用5.1万元)

该项目年生产总成本为124.89万元(以第五年为准)

9.4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该项目年均销售收入为240万元,扣除年均总成本费用124.89万元,年均利润总额为115.11万元,减去年均所得税14.96万元,年均税后利润为100.15万元。

投资利润率=年均利润总额/(建设投资+全部流动资金)

=197.27/857.34×100%=23.01%

9.5不确定性分析

1、盈亏平衡分析

假定在经营期内各种因素相对稳定,从企业角度考虑维持不亏损的最低生产能力利用率。

BEP=214.31/(742.56-330.98)×100%=52.07%

计算结果表明,当生产负荷达到52.07%时,企业可以实现保本经营。

2、敏感性分析

本项目分别对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基本

方案

销售价格

经营成本

固定资产投资

+5%

-5%

+5%

-5%

+5%

-5%

1

财务内部收益率(%)

21.15

26.37

15.92

17.57

24.73

20.29

22.09

2

投资回收期()

5.62

4.84

6.79

6.36

5.06

5.78

5.46

3

财务净现值(万元)

536.81

751.56

322.05

389.78

683.84

522.85

550.76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因素的变化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影响最为敏感的是销售价格和经营成本的波动。但当销售收入降5%时,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均仍为15.92%,所以此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9.6财务评价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该项目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都是先进的;从经济上看,项目的经济效益明显,盈利能力强,回收期较短,而且有较高的创汇能力,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债务清偿能力和财务盈利能力。项目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也比较好,是一个高产值、高效益的环保绿色工程,在技术上、经济上都是合理的,可行的。项目建设是完全必要的、可行的。



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

10.1社会评价基本结论

1.示范作用

项目实施中,将马铃薯产业链中的原种繁殖、生产用种(一级种)供应、产品回收仓储、加工、质量检测、销售等各环节有机联结起来,建立起马铃薯健全的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监控配套体系以及完善的"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为省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做出示范样板,为周边地区农民创造了 致富门路和就业机会,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可产生显著的产业带动作用和社会效益。

2.改善生产条件

该项目对促进项目区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带动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和农民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都将坚持绿色食品生产的原则,严格控制剧毒农药的使用,限量使用低毒高效、无残留或残留量轻微的化学类农药、肥料,使产品安全、无公害。强调腐熟有机肥的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引进有机无机复混肥及生物肥料,以及应用生物防治和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使农药残留量明显降低,达到国家规定的无公害食品标准,提高马铃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这些措施的实施,可有效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3.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

本项目建成后,达产年每年可为国家和当地财政增加收入,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

10.2农业产业化经营

1、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分析

本项目通过马铃薯种植和产业化经营,可直接带动凤冈县 200农户,建成生产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500亩,促进项目区农业结构调整;马铃薯的微型种薯、原种生产采用了具有先进水平的种薯生产技术和经营体制,提高项目区马铃薯种薯的质量,提高当地马铃薯生产水平,壮大主导产业,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2 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等本项目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以科技为先导,集马铃薯种薯的良种生产、种植技术指导、产品回购和服务为一体,具有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和操作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行生产规模化和经营一体化,把马铃薯种薯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组成一个有机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3 辐射带动能力分析

项目单位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本项目从当地的实际出发,选定"合同生产模式"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由此确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内部的利益连接机制,主要表现在项目经营企业与农户收购价格、合同约管理、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利益分配机制。合作社致力于"带动一片,造福一方",以"订单"农业为纽带,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联结机制,合作社与种薯生产农户签订回收合同,农户生产的产品按照签订的合同回收。

辐射带动基地

该项目的实施促进本县马铃薯产业的向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还将辐射带动市周边地区乃至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辐射带动农户

项目建成后基地种植规模达 500亩,辐射带动农户 100户,带动农民400人。马铃薯的微型种薯、原种、一级种生产还可消化一定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10.3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1 农民增收

该项目的实施将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据测算,按亩产1.5吨一级生产种种薯估算,收购价格 3200 /吨,可为每户农民直接增加销售收入5500元。每户平均 4个人计算,人均增加销售收入 1375元。按亩收入 3200 元计,扣除种薯、化肥、农药、机械化作业和灌溉等生产成本每亩 1000元后,每亩净收益2200 元。

2 农业增效

发展马铃薯,改善耕作制度,调整农业结构,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对进一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生重大作用。

3 对比分析

从项目建设前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对比看:项目建设后,农户一是可通过种植生产一级生产种薯交售合作社增收,二是可通过到合作社基地加工厂打工增收,两项可为每户户均纯收入增加5000/年,人均纯收入1375元。从项目区与非项目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对比看:马铃薯的产量和收购价高于普通马铃薯品种,每公斤收购价高 0.5 元,则每亩可增收 400 元,项目区户均年收入可间接增加 1600 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可增加 400 元以上,收入总额约增加 25万元/年。

10.4新增就业岗位、助推脱贫

项目建成后,可解决长期就业岗位22人,其中贫困人员10人,另解决季节性用工120人,其中贫困人员50人。合作社基地主要为原种种薯生产,一级生产种薯放入农户基地中种植回收,可解决农户就业,增加收入,助推当地农户脱贫奔小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bc9a8e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2.html

《马铃薯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