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散文名篇“五记”艺术特色初探

发布时间:2019-08-07 10:32: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苏轼散文名篇五记艺术特色初探
作者:燕宪俊
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07

        内容摘要:苏轼散文名篇中的五记是指《喜雨亭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放鹤亭记》、《石钟山记》,本文较为细致地分析了这五记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苏轼 散文五记艺术特色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文坛就享有盛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并称唐宋四大家。苏轼散文著述宏富,其散文名篇中的五记是指《喜雨亭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放鹤亭记》、《石钟山记》。这五记之说应当源自《古文观止》,它们是苏轼散文中亭台堂阁记的代表之作。

        《喜雨亭记》和《凌虚台记》分别作于苏轼刚入仕途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的嘉佑七年(1062)春和嘉佑八年(1063);《超然台记》和《放鹤亭记》作于苏轼自乞外任知密州时的熙宁八年(1075)和知徐州时的元丰元年(1078);《石钟山记》作于因乌台诗案被贬后的元丰七年(1084),苏轼由黄州赴任汝州的途中。经过探究,苏轼的五记大体呈现出如下一些艺术特色。

        .以诗入文,文中有诗,诗中有画。苏轼作为历史上鲜见的一位诗词文书画皆精的大家,散文写作中时时融入诗歌,可谓文中有诗,诗中有画。

        《放鹤亭记》就是以诗为文的一例。一方面文中景物描写具有诗情画意,另一方面篇末两首诗歌更是诗中有画。开头第二段作者对徐州云龙山周遭之景作如此描绘:“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可谓简约之至,数言写尽四时之景,营造了一种风物秀美的诗的意境,为下文写云龙山人张天翼的隐居之乐埋下了伏笔。因此本文更是显得光彩照人。

        该文结尾的放鹤招鹤之歌更是一曲淡远闲放的清角之操,“羚羊挂角”,拓展了文章的意境,是文心之所在。放鹤歌中,“高翔而下”“翻然敛翼”“啄苍苔而履白石的仙鹤形象呼之欲出;招鹤歌里,张山人的形象霍然托出:“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寥寥几笔一个超然世外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上文对其形象却是不着一字,只在引出这两首歌时才带出山人欣然而笑一句。作者匠心独运,逐层铺垫,诗中有画,绘景写鹤皆为写人,人鹤一体,给人以飘然远去之感,张山人空灵飘渺、超然世外的形象让读者更觉神往,借张山人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出世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评论此文:“其得心应手处,读之最能发人文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c5a0b8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02.html

《苏轼散文名篇“五记”艺术特色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