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19 18:18: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说明: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 ,鲁国实行“初税亩” 。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

百亩”的授田制。这反映了

A.铁犁牛耕的产生 B .政治制度的变革 C .自然经济的发展 D .土地制度的变化

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3.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

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①注重农时 ②精耕细作 ③自给自足 ④男耕女织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③④

4.清代钱泳在 《履园丛话》 中说:“俗语云: ‘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 已易数主。 ”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B .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 .广大农民生活困苦 D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5.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瓦子”,谓其“来时瓦合, 去时瓦解之义, 易聚易散也” 。据宋《燕

翼诒谋录》记载: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

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宋代“瓦子”生意兴隆的政策性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 .市民阶层的扩大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 .城市经济的发展



1



6.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最可能的推断是

朝代

秦汉

次数

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

0.85

/ 1.7

/ 2.7

/ 5.31

/ 18.5

/

19.9 /

A.政府效率救灾低下 B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D .农业生产日渐衰退

7.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 ( 曾祖父 ) 无泽为汉市长。”由此可见,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应是

A.行政机构管理 B .军政事务管理 C .商业贸易管理 D .文化典籍管理

8 17 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 20 万织布工人和 60 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

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 、“粤纱”等。材料印证了

A.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 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9.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

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

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 6 倍。据此作者认为

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B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D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10.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

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 B .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

C.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 D .“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

11.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

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

A.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 B.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

C.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 D.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

12.清朝徽商开办的“胡开文墨庄”采用前店后坊的经营方式,店面朝街,内部布局为三合院混合楼房、

平房,为制墨作坊。到第四代传人胡贞观时,胡开文老店已经拥有管事、副管事、雕工、模工、墨工等各

类雇工百余人,年产墨数万斤。这说明当时

A.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B.徽商经营方式深受西方影响

C.商业资本渗入生产领域增多 D .徽州坊市制度残余依然存在



2



13.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出现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

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B .民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4.鸦片战争以前,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其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西方列强觊觎中国 C .君主专制进一步巩固 D.自满自大的帝国意识

15.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

国商品是

A.咖啡和可可 B .洋纱和洋布 C .产于印度的茶叶 D.产于泰国的香米

1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 世纪 70 年代 B 19 世纪 80 年代 C 20 世纪 20 年代 D 19 世纪 90 年代

17 1878 年,李鸿章主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机器设备均从美国引进,聘请美国技术人员担任总工程师,

“期渐收回利源” ,并规定“十年以内不准另行设局”这一举措

A.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困难 B .剌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推动了近代经济的工业化 D .促使了政府放宽实业限制

18.鸦片战争前,中国丝的出口,每年一般只有几千包,而 1847 年达 22000 余包, 1852 44000 余包,

1856 79000 余包。茶的出口,鸦片战争前,每年大约五千多万镑,鸦片战争后历年增长, 1856 年已达一

亿三千余万镑。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

A.融入世界市场步伐加快 B .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 C .保持外贸出超地位 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19.光绪二十年,江苏南通的张謇考中状元,但他毅然弃官从商,创办大生纱厂,后来又创办了轮船、面

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张謇的成功是对下列哪一观念的否定

A.实业救国 B.学而优则仕 C .国无商不富 D .工商利国

20 1872 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

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 ( ) 非笑之。及工厂已

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

几欲将丝厂毁拆⋯⋯。此材料可以印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 B .手工业生产方式日趋流行

C.近代工业企业体系的完备 D .遭到旧习俗、旧观念的抵制



3



21.下表为 1912 1920 年中国主要民营工业发展速度表。该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民营产业

1912

1920

年平均增长率 (%)

行业

项目

棉纱

棉纱产量指数

100 0

4224

17 4

面粉

面粉产量指数

100 0

5169

22 8

卷烟

资本额

137 8

1680 4 36 7

A.发展速度已超过外来资本

B

.深受国内民族主义运动影响

C.受“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D .得到独立、均衡的发展

22.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蚕

食鲸吞,全国其余经济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部分应为

A.民族资本 B .外资企业 C .官僚资本 D .个体经济

23.下面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申报》关于女工的一些描述:在雇佣女工的场所, “男女相淆,已非风俗

之正。”“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

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 ”材料的观点

A.同情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 B .主张女性接受现代教育

C.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 D .反对女性远离现代工业

24 20 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

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 ,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

女学教材。这种情况最能说明

A.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 B .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

C.维新思潮成为时代主流 D .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

25.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时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

薪原制度”的做法,这一做法

A.推动了三大改造的完成 B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实现了对原有企业的和平赎买 D.推动了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



4



26.有学者通过坐标的方式,以生产力发展为横轴,经济体制演变为纵轴,将古代自然经济、原始工业化

经济、计划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四种经济类型定位。下面坐标属于计划经济的位置是

27. “一五”计划规定,五年中的国家投资总额为 766 4 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 55 8%,各部门所

占比例按计划规定 ( 如下表所示 )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行业

工业

农林水利

邮电运输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事业

贸易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3.7%

3.1%

1.0%

备注

工业投资的 88.8%用于重工业建设

A.充分利用了旧中国原有工业基础 B.着力改变原有的不合理经济结构

C.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经济建设与三大改造同步进行

28.某年的《人民日报》曾报道: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

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

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某年最有可能是

A 1953 B 1956 C 1958 D 1960

29.从图一、图二到图三,反映了建国以来

A.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提高 B.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多次变革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 D.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



5



30.《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

反映了我国

年代及版次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 年第 1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1996 年第 3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 年第 6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A.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 .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体

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 D .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31.美国学者海斯认为,英国既是第一个推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

他意在说明英国

A.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政体 B .民主政体的确立时间较晚

C.民主程度较低 D .民主进程具有渐进性

32.下表为 17 18 世纪英国议会集会期和立法效率统计表。据此可知英国

1624 1641

1660 16851689 1713

1714 1760

1760 1800

年均召开天数

42

43

122

100 天以上

100 天以上

年均通过法令

5

15

67

77

209

A.议会主权得到凸显

B

.国内矛盾日益激化

C.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

.法律体系日臻完备

33.近代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B .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 .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34.有个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有个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

将权力彻底驯服;有个国家的制度笼子藏着阴谋,有种权力随时想跳出来;有个国家的权力公然站在制度

的笼子上,驯服了人民。以上关于“权力与笼子”的表述分别对应的是

A.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英国君主立宪、美国三权分立

B.英国君主立宪、美国三权分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C.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美国三权分立、英国君主立宪

D.英国君主立宪、美国三权分立、德意志君主立宪制、法国共和制



6



35.萧功秦认为现代化有三种模式:原生型——在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次生型——原封不动地被殖民者

从其母国带入;感应型——一些传统君主国在承受西方挑战后开始了现代化。下列国家现代化模式对应准

确的是

A.英国、法国——原生型 B .日本、英国——感应型

C.美国、德国——次生型 D .中国、日本——次生型

36.在 1787 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关于立法机关的设置存在州权平等和比例代表两种方案。经过讨论最终通

过了设立由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的“两院制”方案。这表明美

国的“两院制”

A.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 B .消除了大小州的矛盾与分歧

C.实现了南北各州之间的妥协 D .有助于联邦制的建立与巩固

37.托克维尔在 《论美国的民主》 中说道:“其他任何国家从来没有创制出如此强大的司法权。 联邦的安定、

繁荣与生存本身,全系于七位联邦大法官之手。没有他们,宪法只是一纸空文。行政权也依靠他们去抵制

立法机构的侵犯,而立法权则依靠他们使自己不受行政权的进攻。 ”托克维尔意在说明美国

A.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 B .民主制度受到了司法干预

C.立法和行政部门冲突不断 D .司法权在体制中举足轻重

38.有人预言仅一票赢得胜利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 70 多年之久。

其主要原因是

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 B .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C.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 D .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39.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 1906 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

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 “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 ”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 .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40.《共产党宣言》指出: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

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里

迅速发展的革命因素是指

A.农民阶级力量壮大 B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C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1.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

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A. 暴力革命 B. 代议制民主 C. 机器大生产 D. 科学社会主义



7



42 2016 11 月,法国国民议会在巴黎公社 145 周年纪念之际,依据《宪法》通过了“为所有遭镇压的

1871 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的第 907 决议,认为这是一次“尽历史责任”的“庄严行动” 。这样评价的依据

A.巴黎公社采取了限制资产阶级的革命措施 B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C.巴黎公社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肯定 D .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43.《全球通史》载: “ 1917 3 月至 11 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这场斗争

A.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B .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C.以和平的方式而终结 D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4. “俄罗斯革命常被用来和中国相比,但它们的差异至今还显而易见:布尔什维克首先夺取了城市,然

后在农村实行集体化;中国共产党则相反,先农村而后攻占城市。 ”这里的“差异”

A.由两国革命的性质不同导致 B .都是共产国际指导的结果

C.都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D .导致了两国革命结局不同

45.有学者指出,从长时间远视界来看,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长期革命(中国近代民主革

命)皆发生于具有大陆性格的国家,也都被强迫放弃过去以农业为国民经济本位的体制,而采取以“数目

字”管理(指一个国家进入到资本主义体制时的状态)的趋向。这三场革命都

A.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 .体现了普遍民主原则

C.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D.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46.有学者认为,冷战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互动的产物, “必须把美苏关系看作一个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一

方对另一方的行动过程” 。这表明作者认为

A.冷战是美国对苏联挑战的回应

B.美国的误判和扩张导致冷战对抗

C.对于冷战美苏都负有一定责任

D.冷战导致了世界动荡不安

47 1947 3 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说: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

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该咨

文发表的背景有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

C.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D

.美苏意识形态的紧张对立

48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手’⋯⋯

以自己的力量,

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 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全球化 B .多极化 C.一体化 D .集团化



8



49.英国 BBC广播电台曾发行了一部纪录片《 The Chinese Are Coming 》,探究中国在全球影响的扩大,并

讨论一个热门的问题,即如果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会给世界造成什么影响。这说明

A.中国是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B.中美对峙的新冷战格局即将出现

C.美国“单极世界”梦想彻底破灭 D.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50 1991 12 月,随着苏联分崩离析,统治世界四十余年的国际秩序正在走向终结。各国决策者们突然

发现,沿用近半个世纪的外交和国防基本战略,正在迅速变成一堆历史垃圾。这里的“历史垃圾”是指

A.热战对峙,局部战争 B .经济封锁,区域联合

C.军事遏制,政治对抗 D .和平演变,意识渗透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51 30 分,第 5220 分,共 50 分。

51 (3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1840 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

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 ( 上海 ) 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认为,英国的侵略使中国与外界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但马克思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主要特点。 (12 )

2)根据材料二,概括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 (6 )

3)根据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 19 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2 )



9



52 (2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中国

外国

牛顿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出版。

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杀,其著作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

在明清两代均被列为禁书。

17

启蒙运动。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18

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雍正设立军机处。

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目的是想

广东十三行成立。

打开中国门户,开拓中国市场。

乾隆帝接见英国马戛尔尼使团,

美国 1787 年宪法正式生效。

并拒绝了英国开口通商的要求。

法国大革命爆发。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两次鸦片战争。

英国议会改革。

洋务运动。

19

马克思主义诞生。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

甲午中日战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戊戌变法。

日本明治维新。

中华民国成立。

20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俄国十月革命。

纪初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 17 20 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

识予以阐述。 (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10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D

A

A

A

C

C

C

C

A

B

A

C

A

A

B

D

C

A

B

D

B

C

C

D

B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D

B

C

D

C

D

A

D

B

A

D

D

D

D

B

C

C

B

C

C

C

D

B

A

C

二、材料题

51.【参考答案】

(1) 以种植业为主要产业;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采用精耕细作的

生产模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规模比较小;性别分工相对简单;产品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12

分,答出其中六点即可 )

(2)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2 ) 农产品商品化, 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 (2 ) 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2 )

(3) 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2 ) 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 (2 ) 洋务运动;

2 分)民族资本企业创办; 2 分)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2 分)政治和外交近代化; 2 分)

【解析】第 (1) 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 (2) 题要求结合诗歌和时代大背景来分析经济变动,

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限定——“ 1840 年后”。鸦片战争后,江南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强。第 (3) 题要求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对西方扩张

所带来的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作用进行辩证分析。

52.【参考答案】示例 1 论题:中西两种不同的近代化道路

阐述: 西方: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中国:首先改变有形的物质,然

后改变政令,最后变革人心。

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及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理性”和“科学”构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启蒙思想影响下, 英美法等国先后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8 世纪 60

代到 19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蓬勃开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进一步推动了资

产阶级代议制的普及。

19 世纪 60 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先

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



11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 、“科学”旗帜,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示例 2 论题: 17 18 世纪中西文明不同的发展趋势

阐述:中国自然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英国开

始了工业革命。

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得到强化。英国 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美国通过 1787

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共和政体。

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实质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引起中国社会的变革;西方启蒙运动

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西方成功实现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明清时期中国依然处于农耕文明阶段。

示例 3 论题:西方文明的冲击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阐述: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灾难,但工业文明的冲击也给中国带来近代化的机遇。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深重,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

伴随着西学东渐,封建思想受到冲击,中体西用、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思潮、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启蒙。

总之,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被迫开始近代化进程,加速了由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

型。

示例 4 论题:近代以来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与交流。

示例 5 论题:工业文明影响下的世界

【解析】材料是用同时代的东西方事件来对比,可以选择不同的主题:如中西不同的近代化道路 ( 近代

化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商品化、思想上的科学化和人性化 ) ,对中国

而言,可以选择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史实来论

证;对世界而言,可以选择启蒙运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等史实来论证。可以选择 17 18

世纪中西不同文明的发展趋势,对中国而言,明清时期没有完成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可以

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军机处的设立、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是对传统儒家

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等史实来论证;对世界而言,西方国家相继成功地实现社会转型,即实现了农业文

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可以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西方国家相继完成了社会制度的转变进入



12



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相继在西方国家蓬勃发展等史实来论证。也可以选择西方文明的冲击开启了

中国近代化进程,主要论述西方国家的侵略对中国的影响,可以用历次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来

论证,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 “开眼看世界”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洋务派的 “中

体西用”思想等史实来论证。



1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c77e42e67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6.html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