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肺炎个人防护健康教育知识

发布时间:2020-04-25 11:13: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三期

20203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 刘万嘉 负责人(签字):刘万嘉

各村民:

为提高全村的健康意识,通过新型冠状肺炎防控知识讲座,让村民正确认识新型冠状肺炎的防控措施。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达到防治一体化。

地点:老沟刘村

讲座内容:新型冠状肺炎的防控知识

树立健康的理念

授课人:刘万嘉

参加人员:全体村民

讲座议程

讲座时间:202038

讲座地点:老沟刘村

讲座人员:村卫生室公共卫生工作管理人员

会议内容:

1、 参加讲座所有人员报道签字并发放本次相关会议资料。

2、 院领导对本次讲座动员讲话。

3、 本院公共卫生主要负责人赵玉岭结核病的防治健康教育知识进行讲座

4、 讲座结束后,进行提问并总结。

老沟刘村卫生室

202038

新型冠状肺炎的防控教育宣传总结

一、教学目的:

让村民正确认识新型冠状肺炎防控意识。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达到防治一体。

2、教学重点及难点:

1、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如何正确选择口罩?

3、什么情况下,需要更换口罩?

4、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5、如何选择口罩?

6、使用过的口罩,如何处理?

7、如何洗手?

三、通过此次教育宣传让老百姓认知新型冠状肺炎防控的重要性,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进一步促进以后工作的开展。

新型冠状肺炎个人防护知识

1 .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在疾病流行期间,个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工作。(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勤洗手,不用脏手触摸口、眼、鼻,不随地吐痰。(2)避免聚集。聚集人群相互之间都是密切接触者,咳嗽、打喷嚏、说话产生的飞沫,有可能造成疾病传播,为了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请不要聚集。(3)少去公共场所。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量大,人员组成复杂,一旦有病毒携带者,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尤其是人员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公共场所,例如商场、餐厅、影院、网吧、KTV、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4)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环境密闭,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勤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因此,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不低于 15 分钟。

5)保持居室清洁。居室门把手、遥控器、手机、电话座机、马桶圈、儿童玩具等是家人经常共用的物品,被病菌污染后这些物品就成为疾病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为了家人健康,应经常用干净的湿毛巾或湿纸巾擦拭清洗,必要时可使用家用消毒剂擦拭。(6)勤洗手。经手可传播多种疾病,如被病菌污染的手接触食物可传播消化道疾病,揉眼睛可传播红眼病、角膜炎等疾病,抠鼻子可传播呼吸道疾病等。外出归来、饭前便后、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捂口鼻后,都应及时洗手。洗手时,请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7)外出佩戴口罩。公众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除发热门诊)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正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儿童选用性能相当产品)。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8)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不暴饮暴食,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不吸烟,少喝酒,不酗酒。劳逸结合,不熬夜,生活有规律。适当锻炼,吃动平衡。(9)做好健康监测。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发现家人有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应及时向村(居)委会或医疗卫生机构报告。(10)不接触、猎捕、加工、运输、宰杀、食用野生动物。

2. 如何正确选择口罩?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建议选择合适的口罩类型,不过度防护。按防疫工作性质和风险等级提出以下指引:

1)高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病房、ICU 和留观室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师、护士、护工、清洁工、尸体处理人员等;疫区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生和护士;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

防护建议:医用防护口罩;在感染患者的急救和从事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时加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医用防护口罩短缺时,可选用符合 N95/KN95 及以上标准颗粒物防护口罩替代,也可选用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配防颗粒物的滤棉,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防护效果更佳。

2)较高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急诊科工作医护人员等;对密切接触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疫情相关的环境和生物样本检测人员。防护建议:符合 N95/KN95 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

3)中等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普通门诊、病房工作医护人员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包括医院、机场、火车站、地铁、地面公交、飞机、火车、超市、餐厅等相对密闭场所的工作人员;从事与疫情相关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递等从业人员;居家隔离及与其共同生活人员。防护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4)较低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电梯等人员密集区的公众;

室内办公环境;医疗机构就诊(除发热门诊)的患者;集中学习和活动的托幼机构儿童、在校学生等。防护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儿童选用性能相当产品)。

5)低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居家室内活动、散居居民;户外活动者,包括空旷场所/场地的儿童、学生;通风良好工作场所工作者。防护建议:居家、通风良好和人员密度低的场所也可不佩戴口罩。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具有一定防护效果,也有降低咳嗽、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可视情选用。

3 . 一定要选择级别高的口罩吗?

对于公众来讲,在不同场合,选用相应防护级别的口罩,就可以达到防护效果,不用过分追求高级别口罩。例如,超市购物时,选用一次性医用口罩就可以了,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工作,可佩戴医用外科口罩。N95/KN95 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主要供一线疫情防控人员使用,普通众没必要使用此类口罩,造成资源浪费。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口罩。

4. 什么情况下,需要更换口罩?

1)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高风险人员在结束工作、中途进餐(饮水)、入厕等脱下防护装置后,重新进入需更换。

2)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

3)较高风险人员在接诊高度疑似患者后需更换。

4)其他风险类别暴露人员佩戴的口罩可反复多次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5 . 口罩如何保存和清洁?

1)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2)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

3)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和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清洗参照说明书进行。

4)棉纱口罩可清洗消毒,其他非医用口罩按说明书处理。

33. 如何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口罩颜色深的一面向外,有鼻夹的一边向上;上下拉开褶皱,包覆住口鼻及下颌;按捏鼻夹,使之紧贴鼻梁,防止侧漏。

6. 如何正确佩戴防护型口罩?防护型口罩的佩戴方法以 KN95N95)口罩为例:口罩有标识的

一面向外,有金属条的一边向上;系紧固定口罩的带子,或把口罩的橡皮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继续使用的,取下口罩后应对折放入专用塑料袋中,并放入干燥剂保持干燥。

7. 如何正确佩戴头戴式口罩?

1)单手捧口罩本体,指尖位于鼻夹位置,让两根头带自由悬垂在手背下方;

2)鼻夹朝上,口罩扣住下巴,将上头带戴在头顶位置,将下头带戴在颈部;

3)用双手食指从鼻夹中部开始,向两侧一边移动一边向下按压鼻夹,塑造鼻梁形状。

8. 如何正确佩戴耳带式口罩?

1)面向口罩无鼻夹的一面,两手各拉住一边耳带,使鼻夹位于口罩上方;

2)用口罩抵住下巴;

3)将耳带拉向耳后,调整耳带至感觉舒适;

4)将双手手指置于鼻夹中部,向两侧一边移动一边向下按压鼻夹,塑造鼻梁形状。单手捏鼻夹,会使鼻夹出现锐角,导致泄漏,降低防护性能。应使用双手按压鼻夹。

9. 为什么戴口罩要进行气密性 检查 ?无论是头戴式还是耳带式口罩,每次佩戴后均需要进行气密性检

查。双手捂住口罩呼吸,若感觉有气体从鼻夹处泄漏,应重新调整鼻夹,若感觉气体从口罩两侧漏出,需进一步调整头带、耳带位置;如果不能密合,则需要更换口罩型号。

10. 使用过的口罩,如何处理?

1)健康人群使用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

2)居家医学观察者使用过的口罩可能会含有病菌,建议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用塑料袋封装,投入垃圾桶。

3)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佩戴的口罩,应视作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

11. 儿童选择和佩戴口罩有哪些注意事项?

1)儿童在佩戴前,需在家长帮助下,认真阅读并正确理解使用说明,以掌握正确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方法;

2)家长应随时关注儿童口罩佩戴情况,如儿童在佩戴口罩过程中感觉不适,应及时调整或停止使用;

3)因儿童脸型较小,与成人口罩边缘无法充分密合,不建议儿童佩戴具有密合性要求的成人口罩。

12. 孕妇和老年人如何选择口罩?

孕妇和老年人等人群佩戴口罩应选择适宜产品,寻求专业指导。

1)孕妇佩戴防护型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较好的产品。

2)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身体情况各异,如心肺疾病患者佩戴口罩后可能会造成不适,这部分人群需要向医生咨询,寻求专业指导。

13. 为什么洗手能够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日常工作、生活中,人的手不断接触到被病毒、细菌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洗手,手上的病原体可以通过手和口、眼、鼻的黏膜接触进入人体。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

14. 怎样保证洗手效果?

洗手是减少手部细菌、病毒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正确洗手是关键。正确洗手是指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每次洗手应揉搓 20 秒以上,应确保手心、手指、手背、指缝、指甲缝、手腕等处均被清洗干净。不方便洗手时,可以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清洁。

15. 洗手的步骤有哪些?

1)用流动水将双手淋湿。

2)取适量肥皂或洗手液均匀涂抹双手。

3)认真搓洗双手至少 20 秒。

第一步,洗手掌。手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揉。

第二步,洗手背。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指缝。手心相对,手指交叉,相互搓揉。

第四步,洗指背。一手弯曲呈空拳,放另一手的手心,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一手五指指尖并拢,放在另一只手的手心,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第七步,洗手腕。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腕部,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4)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双手。

5)捧起一些水,冲淋水龙头后,再关闭水龙头(如果是感应式水龙头不用做此步骤)。

6)用清洁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也可用吹干机吹干。

16. 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为了避免经手传播,应注意洗手,洗手频率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下情况应及时洗手:外出归来;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过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后;咳嗽打喷嚏用手遮挡后;护理患者后;准备食物前;用餐前;上厕所后;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后(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钱币、快递等物品);抱孩子、喂孩子食物前;处理婴儿粪便后;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粪便后。

17. 外出不方便洗手时,该怎么办?

可选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使用时用量要足够,要让手心、手背、指缝、手腕等处充分湿润,两手相互摩擦足够长的时间,要等消毒液差不多蒸发之后再停止。但是,对公众而言,不建议以免洗的手部消毒液作为常规的手部清洁手段,只是在户外等没有条件用水和肥皂洗手的时候使用。

18. 洗手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要用流动的清水洗手。如果没有自来水,可用水盆、水舀、水壶等器具盛水,把水倒出来,形成流动水来冲洗双手。

2)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充分揉搓,保证洗手效果。

3)每个地方都要洗干净,包括手心、手指、手背、手指缝、指甲缝、手腕,每个角落都不能放过,时长不少于 20 秒。

4)肥皂泡要用清水彻底冲干净。

5)洗手后要用干净的毛巾或者一次性纸巾擦干,也可用吹干机吹干。

19. 为什么不能捕猎、贩卖、购买、加工、食用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指所有非经人工饲养而生活于自然环境下的各种动物。近年来, 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 很多都与野生动物有关。这些新出现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许多野生动物带有多种病毒,如果人与之接触,就有可能将病毒传播给人类。如艾滋病、莱姆病、埃博拉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巴病毒、猴痘、SARSMERS 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等,都是通过与野生动物的接触传播到人类。我国早在 1988 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为了人类健康,个人不要接触、捕猎、贩卖、购买、加工、食用野生动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c7d3f30f0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9.html

《新型冠状肺炎个人防护健康教育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