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 研学实践教育总结及“十四五”初步规划

发布时间:2019-11-04 15:45: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十三五” 研学实践教育总结及“十四五”初步规划

2016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推进提出明确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我校由于建校时间较短,机制建立较晚,到目前为止组织了一次、250人次的研学活动,但反响很好,现总结如下:

  ()研学实践工作取得的成效

    1.意义和价值得到认可

  研学旅行活动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学生集体旅行,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对学生而言,参与研学旅行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让他们体验与同龄伙伴集体出游的乐趣。对家长而言,研学旅行对孩子具有更强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对学校而言,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丰富教育的内涵,具有校内学习无法替代的功能。因此,研学旅行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广泛认可。

  2.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研学旅行活动原则上是面向所有学生开展的,而不只是少部分学生才能参与,这就给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学校需要对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明确分工。学校在带领学生外出前,通常都有比较详尽的活动方案,每项具体工作也能够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人。外出考察,学校也会设计比较明确的考察主题,并组织相关学科的教师围绕考察目的地设计相应的参观、考察、调研和学习的内容,从而确保研学旅行活动既有“行”又有“学”,并安全有序开展。

  3.开发利用了社会资源

  研学旅行活动需要学生走出学校,外出旅行,这就要求学校充分开发利用社会资源。首先,学校要从旅行路线中筛选有教育价值的资源,并围绕相关的资源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其次,学生的外出旅行还需要相应的社会机构支持和配合,学校要与这些社会机构进行反复沟通和磨合,建立一定的工作机制和合作关系。旅行社针对中小学生特点,设计了安全性高、价格较低的出行方案等。

()下一步工作的规划

  1、精心做好课程设计

  《意见》中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做好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是提高研学旅行活动质量的根本保证。

  (1)活动目标和内容的多样化

  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根据旅行路线筛选出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进行设计。研学旅行活动是面向学生集体开展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研学旅行活动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也要尽量避免仅设计单一的目标和内容,而是应该广泛、深入地进行教育资源开发,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在一次旅行活动中设计多元化的目标和内容。

  (2)活动方式的实践性和探究性

  实践性是研学旅行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意见》中指出:“研学旅行活动时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因此,学校在设计研学旅行活动时要更加关注活动的实践性,避免只让学生简单地参观和听讲解,而是应该设计更多实践性和体验性强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和体验的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丰富感性认识,提升理性思考。

  此外,研学旅行还包括“研”,也就是学生要在旅行的过程中,针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开展一定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校在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时候也要考虑为学生留出开展个性化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引导学生在旅行过程中,多方面搜集与当地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展调查、访问、考察、实验、设计、制作、探索、发现等方面的研究活动,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结合起来,为培养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成长空间。

  2.活动过程的自主性

  研学旅行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校在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时候,需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在设计方案的阶段,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引导他们适度参与到方案设计当中,例如旅行路线中参观景点和学习内容的选择,出行方案的设计和交通工具的选择,以及当地特色食品的选择等,活动中各个程序都尽可能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教师只是从旁协助和支持。

  在出行过程中,学校一方面引导学生小组进行自我约束、管理和服务,减轻教师组织管理的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安排学生事先查阅和准备与考察目的地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旅途中轮流担任讲解和导游,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活动结束后,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交流展示活动,采取他们喜欢的方式展示活动的收获,还可以主动搜集同学们的反馈意见,对下次出行提出合理建议等。

  3.健全安全保障措施

  《意见》中指出:“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同时,不能因安全问题因噎废食,阻碍研学旅行工作的开展。”

  (1)制定安全保障方案

  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前,要根据旅行路线制定详细的安全保障方案,从出行、食宿、活动等多方面确保学生安全,并做到各项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出行前,学校要投保师生意外险、校方责任险,与家长和委托的旅行社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责任。同时,还要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备,接受审核。

  (2)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前,学校应安排相关人员提前考察整个行程,针对旅游出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包括自然灾害、道路交通事故,以及其他各种可能对学生安全带来威胁的因素,制定出安全应急预案,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有效采取措施。

  (3)开展安全教育

  行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参与活动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很多学校在研学旅行任务单中都详细列举出各种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活动安全。尽管如此,出发前学校还是要开展切实有效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师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活动安全。

  4.建立评价反馈机制

  《意见》中要求:“学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学校在做好活动设计实施的同时,也要建立和完善评价和反馈的机制。先期试点的一些地区,例如合肥市,2013年就将研学旅行纳入高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并计入23学分,义务教育阶段则将其纳入到综合素质评价。重庆市也建立了研学旅行科学评价机制,重点开展学生研学评价和教师指导情况评价。学生评价分为收获体会、团队合作、行为习惯、调查访问、探究学习等五要素。教师评价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基本品质和基本能力两方面。通过评价反思,促进研学旅行质量不断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ca0a82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0a.html

《“十三五” 研学实践教育总结及“十四五”初步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