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老舍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最后一课
老舍《四世同堂》
铃声,对一个做贯了教员的,有时侯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的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抖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地竖直了背,仰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点的把泪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像他们或者能够得到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与《最后一课》都德的异同:同:老师感情复杂。祁瑞宣:“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象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悲痛欲绝,难以成语。韩麦尔先生:“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最后一课,要将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异:表现的主题相同:两篇文章都要反映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的,悲愤的生活。尽管韩麦尔先生上的是最后一堂法语课,祁瑞宣来时上的是开学第一课,但课堂气氛都很庄重和严肃,人物情绪都是相同的激动,悲愤。
老舍的最后一课描述了战争爆发初期一个教师的心理动态——想说点什么但是开不了口。还有当时学生的心态,想问什么但是没人开口。总体的描绘出了当时人们的一种面对国家存亡时的心态和举动:不是完全麻木不仁,但是完全没有勇气自己先站出来。是一种对“不要做出头鸟”这类传统中庸思想的批判。根据写四世同堂的时代背景可以推测出老舍意图通过文章唤醒国人起来反抗。
而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1)本文以一个老师的视角反映出了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的、悲愤的生活
2)两篇文章都要反映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的、悲愤的生活,课堂气氛都是:肃静、庄重。
3)祁瑞宣老师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日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4)两篇文章写法上的共同特点是:“由小见大”即由平常人物或日常小事,反映复杂广阔的社会背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ce7b97ca417866fb84a8ed1.html

《最后一课 老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