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3661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喜当悲歌”——土家族哭嫁歌的文化传承研
作者:谢艳群 陈东
来源:《传播力研究》2020年第19
要:喜当悲歌是土家族哭嫁歌最典型的文化特征,是土家族女性出嫁时为表达情感所演唱的歌谣,具有丰厚的文化价值。目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经过历史的变迁,哭嫁歌的文化生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传承和发展已刻不容缓。本文从土家族哭嫁歌的价值、现状、传承与发展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湘西土家族;哭嫁歌;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9-0021-02 土家族生活在武陵山区,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没有民族文字的文化环境,使得土家族的婚俗仍然留了古老且特色鲜明的哭嫁习俗。哭嫁歌是土家族待嫁新娘出嫁时为抒发心中情感所唱的歌曲,通常是哭唱相和,其演唱内容和方式都有着浓郁的民族音乐特色,被誉为中国式的咏叹调。清乾隆时期著名的土家族诗人彭秋潭的《竹枝词》写道十姊妹歌,恋亲恩,伤别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竹枝遗意也。充分体现了当时的土家女儿哭嫁的情态。婚嫁大事,喜字当头。但是,土家族新娘却喜当悲歌,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耐人寻味。 一、土家族哭嫁歌的价值
哭嫁歌是土家族民族文化风俗的外露,是土家族人民心理和生活需求的显现,也是民族观念和民族特点的反映。
(一)土家族哭嫁歌的人文价值
土家族哭嫁歌是待嫁女性或因不舍娘家父母或因不满媒人而哭唱所衍生出来的音乐文化,哭唱的主体是新娘和女性亲友们,因此无论是从创作、演唱还是传承等各方面来说,都可以看作是女性的活动,为学者对女性文化的探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土家族哭嫁歌唱词内容非常丰富和广泛,除了表达待嫁新娘不舍等各种情感之外,还有新娘的长辈通过对唱向她教授生产生活和勤俭持家等知识,因此哭嫁歌是传授生活经验和道德礼仪的重要媒介,是土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湘西土家族哭嫁歌还是其语言的载体,通过口口相传的土家语当今已经濒危,流传在湘西龙山县农车、靛房等各乡各镇的土家族哭嫁歌,大部分是用土家语哭唱,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土家族语言。

(二)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价值
土家族哭嫁歌的演唱形式多样,唱腔独特,内容丰富,有其固定的结构和内容[1]。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这种哭腔,土家女性以哭唱诉情,哭中有唱、唱中有哭,哭唱时哭声低沉短促、呜呜咽咽,哭腔中既包括哭嫁整体的悲切哭泣风格,也包括在乐句结尾时出现带哭声的哭叹衬句,要想唱好哭嫁歌则必须掌握好哭腔这种特殊的唱腔,哭叹句中抖音的唱法、浊音和尾音的处理等,都为我国其他民族音乐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二、土家族哭嫁歌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恋爱和婚姻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里,喜嫁文化冲击着哭嫁文化,土家族哭嫁歌在民间日趋衰微,其保护和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传承人危机
土家族仅有土家语却没有土家文字,土家族哭嫁歌都是通过口口相传而留存下来的,因为没有土家文字来记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很多都已经失传,现在还会演唱土家语哭嫁歌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老一辈会唱哭嫁歌的人因为上了年纪或者其他原因很难再开口唱歌,还能唱的老人已经不多,而现在土家族的年轻人基本都是从小就学习普通话,不会当地的土家语,甚至根本就没接触过土家族哭嫁歌,对其缺乏兴趣。老一辈的人已力不从心,年轻人又跟不上步伐,于是土家族哭嫁歌后继无人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文化场域危机
土家族哭嫁歌传统的文化空间是深深地扎根在土家民众婚嫁习俗当中,是土家民众心里抹不去的文化印记,更是土家族传统文化当中一抹独特的、靓丽的风景。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剧烈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娱乐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土家族哭嫁歌也随之失去了以往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2]。除了文化旅游带动的民俗文化展演的舞台,在土家族山寨已经几乎看不到也听不到完整的哭嫁歌了。加上年轻人的喜好是当下多元化的音乐形式和种类,对哭嫁歌既不感兴趣又听不懂。而且土家族哭嫁歌传承人收入甚微,没办法只通过演唱哭嫁歌来维持生活,现在生活和经济压力都非常大,要想吸引年轻人学习哭嫁歌更是难上加难。脱离传统的文化空间,又难以形成适合土家族哭嫁歌存在的文化场域,这种尴尬的局面是土家族哭嫁歌传承和发展的又一個急需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三)缺乏整体规划和协同
在非遗保护和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下,各方面的力量都开始积极探索土家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当地土家族民众的文化自信和自觉也在逐渐增强[3]。如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会议于20044月份在云南省召开,全国第二批三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
工程综合试点其一,惟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就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11年,湘西的永顺县和古丈县还将哭嫁歌申报为第三批非遗项目,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但是,从现状来看,还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和协同的突出矛盾。满怀激情、各自为阵的多,专家学者积极研究、大声呼吁的多,为了效益和业绩临时搭台、生拉硬拽的多。这种状态反而不利于土家族哭嫁歌的保护和传承。因此如何以民众为主体,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多方协同就成为土家族哭嫁歌保护与传承的关键问题。 三、土家族哭嫁歌的文化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家族哭嫁歌的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喜嫁文化冲击着哭嫁文化,哭嫁现象逐渐减少,土家族哭嫁歌也渐渐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仍然是当今文化多元化和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传承也是迫在眉睫。目前土家族哭嫁歌的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以人为本、注重时效”——加强对传承人保护和培训的力度
冯骥才先生说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活态保护,而活态保护的关键是传承人。因此应该认识到哭嫁歌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是哭嫁歌的传承人要薪火相传。能传承土家族哭嫁歌的人已是凤毛麟角,其中湘西州龙山县的彭万姣、古丈县的彭祖秀和永顺县的严水花是为土家族哭嫁歌传承人代表性传承人。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村落为文化空间,加强传习所建设,为这些传承人进行文化穿成活动尽量保存好哭嫁歌的文化空间。同时,不可忽略传承人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周期性的传承活动。将哭嫁歌引入土家族地区的高等院校音乐系的选修课堂中,把土家族哭嫁歌编写成课本,请专业的传承人进行教学,开班授课、引入课堂等方式都会促进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发展。 (二)民族文化与社会经济相结合
除了尊重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还要将它与社会经济相结合,如果文化无法产生价值,免不了走向衰亡,所以要保证哭嫁歌传承人的收入来源,经济产生动力,也能因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前来学习。土家族地区大多都是群山环绕,山清水秀,因此有很多著名的景点,比如湘西的凤凰古城、芙蓉古镇等,那就有了将土家族哭嫁歌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思路,在景点设立演出舞台,请演唱哭嫁歌的艺人进行表演,不仅可以扩大哭嫁歌的观众人群,也可以增加哭嫁歌传承人的收入,是将哭嫁歌传承下去的良好循环。 (三)政府与时俱进地完善规划体系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是非遗的保护原则。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政府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要充分依托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对土家族哭嫁歌的传承与发展合理规划,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保护、资金运作、宣传管理、激励机制等体系[4]。同时,与
当地的剧院进行商讨沟通为土家族哭嫁歌提供展示的舞台,举办土家族哭嫁歌比赛等,来增加哭嫁歌的观众,提高哭嫁歌的影响力和人们学习哭嫁歌的积极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站或者土家族哭嫁歌的独立网站,将哭嫁歌传承人的演出进行拍摄、录影上传,既能实现资源共享又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四)积极探索土家族哭嫁歌的创新发展
时代在变化,科技发展速度加快,电视、电脑、智能手机、新媒体网络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人们的审美追求日益丰富。在保持其艺术特色和文化精髓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艺术作品的创作。吉首大学舞蹈专业的学生以土家族哭嫁歌为背景创作了舞蹈作品《喜嫁泪》,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哭嫁歌借助舞蹈作品出现在了舞台上,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我们可以以哭嫁歌为元素创作更多的作品,除了舞蹈作品,还可以将土家族哭嫁仪式融入现代元素,编创成故事剧本,让哭嫁歌出现在电视剧中、电影中和情景剧中等[5]。可以鼓励哭嫁歌的传承人积极参演节目,讲述哭嫁仪式,演唱哭嫁歌的相关内容利用新兴的短视频和直播行业都是非常好的宣传途径。
曾经的土家族哭嫁歌,喜当悲歌、哭唱相和,暧乃婉转、荡气回肠。如今的土家族婚嫁,纵使嬉笑娱乐、喜气洋洋,其中血浓于水的亲情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心理,都仍然感染着身边的土家民众,价值观念、道德教化更是土家族民族文化当代价值的集中体现。因此,保护、传承与发展土家族哭嫁歌,既是当下的紧迫任务,也是重要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吴姿霖.朗诵在歌唱中的重要性[J].艺術科技,20132603):155. [2]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J].民间文化论坛,200604):1-7. [3]扬民康.中国民歌与乡土社会[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4]余咏宇.土家族哭嫁歌之音乐特征与社会涵义[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5]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e0880c08c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0.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