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6 冬阳童年骆驼队

发布时间:2020-08-18 13:26: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类文阅读-6 冬阳·童年·骆驼队

南旧事(节选)

林海音

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宋妈过来掸窗台||掸桌子||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那道阳光里的尘埃加多了||飞舞得更热闹了||我赶忙拉起被来蒙住脸||是怕尘埃把我呛得咳嗽。

宋妈的鸡毛掸子轮到来掸我的小床了||小床上的棱棱角角她都掸到了||掸子把儿碰在床栏上||格格地响||我想骂她||但她倒先说话了:

“还没睡够哪!”说着||她把我的被大掀开来||我穿着绒褂裤的身体整个露在被外||立刻就打了两个喷嚏。她强迫我起来||给我穿衣服。印花斜纹布的棉袄棉裤||都是新做的||棉裤筒多可笑||可以直立放在那里||就知道那棉花够多厚了。

妈正坐在炉子边梳头倾着身子||一大把头发从后脖子顺过来||她就用篦子篦呀篦呀的||炉上是一瓶玫瑰色的发油||天气冷||油凝住了||总要放在炉子上化一化才能擦。

窗外很明亮||干秃的树枝上落着几只不怕冷的小鸟||我在想||什么时候那树上才能长满叶子呢?这是我们在北京过的第一个冬天。

(选自《城南旧事》||时代文艺出版社)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汉字或词语填空。

1)用掸子或别的东西轻轻地抽或拂||去掉灰尘等。(

2)有刺激性的气体进入呼吸器官而感觉难受。(

3)竹子制成的梳头用具||中间有梁||两侧有密齿。(

2.通过选文可以知道||作者描写的是( )。

A.北京的贫民生活 B.北京的平民生活 C.北京的贵族生活

3.读了选文||我们可以看出北京的冬天很冷。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呢?请举例说明。

4.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文中的“我”怎样的感情呢?

【参考答案】

1. 篦子

2.B

3.1)当宋妈把“我”的被大掀开来||“我”虽然穿着绒褂裤||还是立刻打了两个喷嚏。

2)新做的棉裤筒可以直立放在那里||可见棉花够多厚了||因为冷才需要做这么厚的。

3)天气冷||妈妈的发油都凝住了||总要放在炉子上化一化才能擦。

4.示例:我体会到文中的“我”在冬天里的寂寞||以及对春天的期盼。

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当我刚guā gū)呱坠地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委婉地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失落地说:“妈妈||我不会xuē xiāo)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头也不抬地说:“我相信你可以做到削土豆皮……”不久||我果然能削土豆皮了||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jiā jiá)住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选自《小学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百篇》||天津人民出版社)

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委婉”的意思是 。“我”刚出生时||护士“委婉”地把“我”的残缺告诉妈妈是因为

3.比较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试着分析在这两件事中妈妈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4.读画线句子||想一想||当“我”看到曾经取笑过自己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时||“我”会想什么呢?

5.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从作者的童年经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参考答案】

1. gū xiāo jiā

2.温和而曲折地(表达意思) 护士担心妈妈难以接受这事实||不想她太痛苦难过

3.2自然段中||妈妈让“我”削土豆皮时是完全放手的||相信“我”能独立完成||3自然段中||妈妈教“我”荡猴架时||因为难度较大||除鼓励外还进行了具体的帮助。

4.示例:“我”可能会想||妈妈是对的||只要尽了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不会做的事。如果没有妈妈的鼓励和帮助||我怎么能像现在这样||自豪地看着那些孩子目瞪口呆的表情呢?

5.示例:无论在人生路上遭遇怎样的挫折||都要勇敢地去面对||只要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e4254f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9.html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6 冬阳童年骆驼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