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

发布时间:2012-08-17 12:42: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窗体顶端

密码

窗体底端

新蛋网聚惠100%有奖

笑话:你们说说谁最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 ②亦 ③并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⑤盛馔 ⑥冀 ⑦具 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6、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

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 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7、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

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 ②说③方 ④遽 ⑤应 ⑥既 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

(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

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孤 ②明 ③庐 ④笞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9、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吧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注释】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

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二、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初 ②厄 ③嗤 ④应 ⑤及

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10、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②听政:处理政务。③内侍:此指太监。④规:勉励。⑤益:得益。

【文化常识】

“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上文说到王著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善 ②刻意 ③临 ④或 ⑤遽 ⑥绝

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11、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注释】①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②北面承贽: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③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④庶几:有希望。

【文言知识】

名词作壮语用。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既 ②弟子 ③从

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

②某则愿庶几焉

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

12、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文化常识】

“朕”及其他。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皇帝对臣子称“卿”。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向 ②暇 ③比 ④四海

2、翻译:①躬亲戎事 ②不徒言也 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13、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注释】①纂录:摘录。

【文言知识】

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择 ②望 ③懦 ④立 ⑤功 ⑥长 ⑦辄

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

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 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14、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蚤:同“早”。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启发与借鉴】

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恸 ②对 ③亡

2、翻译:①门人益亲 ②弟子孰为好学?

(三)仁爱

15、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

【文言知识】

说“故”。“故”是个多义词。一、指“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不肖 ②且 ③恻然 ④稍 ⑤怪 ⑥颇 ⑦徐

2、翻译: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注释】①归:承认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栖 ②阴 ③夫 ④斯 ⑤孰 ⑥徐 ⑦谕 ⑧省 ⑨一

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 ②正色训之

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

17、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文言知识】

词类的活用。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生”,为动词,解释为“活命”,但若把整个句子理解为“您如果想活命它们”就不通了,因为“生”在这句话中要作“使动词”用,即“使……生(活命)”,句意为“您如果想使它们活命”就正确了。又如“人欲死之”,应理解为“人们想要使他死。”这是词类的一种活用方法。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以 ②竞 ③然

2、翻译:①示有恩也 ②恩过不相补矣

3、理解:“死者众矣”前省略了主语

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释为“禁止”,那么成语“弱不禁风”中“禁”解释为什么呢?

18、邓攸弃儿保侄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

【注释】:①胡人:匈奴人。②京师:京城。③挈:带着。④毋:不要。

【文言知识】

“涕”及其他。“涕”现代汉语作“鼻涕”解释,而在文言中指“泪”,而“鼻涕”在文言中则用“泗”表示。上文“妻涕如雨”,意为妻子的眼泪像雨一样掉下。这就是古今词义的不同。又,上文“怀遗民走”中的“走”,不是慢步而行,而是“奔”,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成语“走马看花”中的“走”,是指“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那花当然看不清楚李,所以它用来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又,上文说到“挈妻子亡”,其中“妻子”是指“妻”与“子”。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的一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惟 ②值 ③迫 ④但 ⑤担 ⑥莫若 ⑦从

2、翻译:①怀遗民走 ②吾辈尚壮

3、比较: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释为:①

19、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2、翻译:①之万怪之 ②方乘,遂为掀下 ③连易数人

20、王安石辞妾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

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②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③汝谁氏:你是谁家的。④军大将:指军中官员。⑤部米运:指监督运米。

【文言知识】

说“物”。“物”指事物,古今相同。但它又指“人”,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上文“何物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东西”,鸸问“什么人呀”。“物”即人。“物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论”、“物议”均指遭人议论;“物望”即众望,如“物望所归”。成语“待人接物”中的“接物”,即“待人”;小说中的“人物”即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妾”是指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21、宋仁宗忍饿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注释】①外面遂以为例:指官外的人便以此为例,天天要宰羊,以备皇上享用。

【文化常识】

“旨”及其他。皇帝的专用词语。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极为森严的社会,不仅不种种礼仪区分尊卑高下,连用词也有讲究。上文所说的“降旨”,意为下命令,这只有皇帝可用。其他近义的还有“诏”、“敕”、“制”等。“朕”是皇帝自称;“御”是皇帝使用的东西,“御膳”、“御笔”、“御花园”等;“幸”指皇帝到某地去;“玺”是皇帝的图章;“陵”是皇帝的坟墓。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兴 ②寐 ③禁中 ④诚 ⑤逐 ⑥馁

2、翻译:而启无穷之杀也

3、解释下列句子或词组中的“比”:①比闻禁中每有索取 ②无以伦比 ③天涯若比邻 ;④比比皆是

4、扩展:上文有“不寐”之说,请写出带有“寐”的一个成语

22、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通“撤”,撤去。⑨周:救济。

【文化常识】

谥号,上文所说的范文正,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死后,朝廷给他的谥号叫“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又如宋朝的包拯,死后赐谥号“孝肃”,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岳飞谥号为“武穆”,故又称**穆;明徐光启谥号为“文定”,故又称徐文定;清纪昀的谥号为“文达”,故又称纪文达。

【考点】

1、解释:①守 ②卒 ③殡 ④具 ⑤泣

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②公亟令询之

3、“公怃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大家感慨的样子;②大家忧伤的样子;③范仲淹忧伤的样子;④范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

4、理解: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一名名言:

23、顾荣施炙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已向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仆人。②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人渡过长江南下。

【启发与借鉴】

报答。顾荣给端送烤肉的人吃了一块烤肉,那人不忘恩情,当他有灾难时常在旁相助,这叫报恩。中国人是讲情义的,有恩必报。《史记》上说,韩信年轻时家庭贫困,生活无着落,他在淮阴水边钓鱼时,有个每天来水边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挨饿,便经常拨出一点饭食省给他吃。韩信拜将封候后,找到了这位大娘,并以重金报答。中国有句古语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然,我们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日后的报答,但受恩的人是不该忘记这恩情的。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嗤 ②经 ③已

2、翻译:①有欲之色 ②因辍己施焉 ③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3、“左右相助”中的“相”,是指:①他②互相③愿意④适当

24、逆旅主人无情

京城之俗,多以逆旅为利。客至,授一室,公可榻,俯而出入。晓钟响,起为他事,遇夜始归息,舆濯水皆自为,然月租以千数,否必斥骂致讼。或疾病,辄遣出。其病危者,虽气息尚属,目未瞑,即弃之,而夺其资财。妇孕将产者,以为不祥,拒而不舍。其少恩薄情如此。非其性固然,地在京城,四方人至者众,其势必然也!

【注释】①逆旅:旅店;此指开设旅店。

【文言知识】

说“其”。“其”作为代词,它的解释很灵活。上文有五个“其”字:①“其病危者”中的“其”,指那些(人);②“夺其资财”中的“其”,指他们(顾客)的;③“夺少恩薄情如此”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④“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⑤“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那”,即“形势”。“其”既可代人,也可代事、代物。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授 ②他 ③舆濯 ④或 ⑤辄 ⑥属

2、翻译:①然月租以千数

②否必斥骂致讼 ③非其性固然

3、理解:①“仅可榻”中的“榻”应理解为 ;②“俯而出入”是形容

(四)诚信

25、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文化常识】

“东都”与“西都”。“东都”与“西都”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对而言的。上文说陆少保“曾于东都卖一小宅”,这是唐朝人说的“东都”,实指洛阳,西都是指长安(今西安市);汉朝人也以洛阳为东都,因为它在国都长安的东西。再往上推,周武王建都镐,称西都,也把洛阳称为东都。后代也有以开封为东都的。东都一度曾被称为“东京”,那么长安便是“西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直 ②但 ③遽 ④辞

2、翻译:①子侄以为言 ②不尔,是欺人也

26、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

【注释】①岑鼎:鲁国名鼎的名称。古代把鼎作为立国的重器。②柳季:鲁国最诚实而讲信用的人。③国:此指极珍贵的宝物。

【扩展】

“鼎”及其他。“鼎”是古代的炊具,多为贵族所用。青铜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形四足的。古代统治者还把它作为烹人的刑具,所谓“下油锅”即是。道士则用以炼仙丹,后代寺庙里用作香炉。“鼎”也是古代立国的重器,相传大禹铸九鼎,以象征天下九州,置于王宫之前。上文所说的“岑鼎”,看来是鲁国的镇国之宝。“问鼎”意为纂夺权力,现也比喻希望在体育等赛事中夺冠。成语“一言九鼎”,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成语“大名鼎鼎”,意为名气很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以 ②破 ③全

2、翻译:①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

②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3、上文有两个“信”,请分别加以解释:①“齐侯不信”中的“信”,解释为

②“信者亦臣之国”中的“信”,解释为

4、理解:在要不要献岑鼎这个问题上,柳季为什么感到为难?

27、杨万里与“诚斋”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忘掉,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注释】①吉州:古州名,今江西境内。②绍兴:宋高宗年号。③司忘掉:职官名称,负责钱粮税收。④丞:县令的属官。⑤张浚:南宋重臣,力主抗金。

【文化常识】

杨万里。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号“诚斋”。曾任秘书监(负责图书图书著作等事)。主张抗金。他的诗与范大成、陆游齐名,构思精巧,语言通俗,自成一家,在当时称为“杨诚斋体”。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者仅为一部分。亦能文,有《诚斋集》留世。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谪 ②名

2、翻译:①杜门谢客 ②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

28、和氏璧

楚人卞和,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或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为石,忠贞之士而视为诳。”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宝玉也,遂命名为“和氏璧”。

【注释】①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②薨:古代诸侯王死叫“薨”。③剖开。

【文化常识】

古代的酷刑。卞和献宝玉,竟无端地被楚王处于刖刑。“刖”即砍掉足,战国时的大军事家孙膑,因庞涓妒忌,被处以膑刑,即去掉膝盖骨。封建社会的刑罚是极其残酷的,除了“刖”、“膑”外,还有黥刑(脸上刺字)、凌迟(割肉而死)、大劈(砍头)及五马分尸等不下数十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璞 ②奉 ③相 ④诸 ⑤泣 ⑥夫

2、翻译:①王以和为诳 ②子奚哭之悲也?

3、这珍贵的玉璧为什么命名为“和氏璧”?

29、幽王击鼓

周宅丰、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注释】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③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④骊山:今陕西临潼东。

【扩展】

“幽王”及其他。周朝分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周幽王是西周的末代君主。姓姬,名宫涅,因为生前昏庸,死后被谥为“幽”,故称周幽王。古代君主死后,都要根据他生前的业绩行事、品德好恶给他一个谥号。如周朝开国君主姬昌,治国有功,故谥为“文”,也称周文王。又姬发,因灭商朝,武功卓著,故谥为“武”,世称周武王。又,隋朝杨坚,因生前残酷暴虐又阴险,故死后谥为“炀”,世称隋炀帝。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 ②尝 ③乃

2、选择:“即戎寇至”中的“即”,解释为 ①如果②立刻③靠近④不幸

3、翻译:①因数击鼓 ;②为天下笑

4、理解:周幽王的过错是

(五)品性

30、许生端方

道光间,姑苏渡僧桥畔,泊一县试舟。书生姓许,年方二十,风度翩翩,多才,生平端方无戏言,有古贤士之风。三更,见岸畔火焰耀天,锣声人声轰然惊心,知店肆失火。许生颇为叹息。方瞻仰见,见楼窗中跃下一少女,肌肤洁白,身未著寸缕,落于船头,几被女惊落河中,许正色曰:“姑娘受惊矣。”女惶恐,见俊秀书生,欲赴河。许劝之曰:“既避火,何投水?”遂以锦被裹之,秉烛而坐以待旦,目不斜视。火止,东方已白,女父知而负衣裙至舟,女衣之,拜谢而归。

【注释】①道光:清宣宗的年号。②姑苏:苏州的别称。③县试:县府举办的科举考试。④著:同着。

【文言知识】

说“肆”。“肆”在文言中多作“店”店解,如“酒肆”、“茶肆”、“盐肆”等。上文“知店肆失火”中,“店”与“肆”连用,即店铺。它又作“任意”、“放纵”解,“肆虐”即任意残害。成语“肆无忌惮”,意为放纵干坏事,毫无畏惧。它还是“四”的大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颇 ②几 ③赴 ④秉 ⑤负

2、翻译:①生平端方无戏言 ②既避火,何投水?

3、理解:上文“身未著寸缕”中的“寸缕”指代

31、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文言知识】

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翌日 ②馔 ③方 ④具 ⑤顷 ⑥而已 ⑦啖 ⑧退

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

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

32、范文正正直

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②悴:忧。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⑥而:你。⑦俾:使。⑧封识:即标志。

宛然:依然如故。

【文言知识】

说“辞”。“辞”是个多义词。一、指“推辞”。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二、指“告别”。《木兰诗》:“言词”、“文词”。如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意为文辞只要通顺就可以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游 ②方 ③以 ④成立

2、翻译:①会术者病笃 ③内文正怀中

3、“当以还汝”中省略了介词宾语

4、理解:这件事说明范仲淹

33、王安国直言

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王荆公初为参加政事,闲日因新闻记者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曰:“为政必先放郑声,况自为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注释】①王安国:宋朝人,字平甫。②参加政事:职官名称,相当于副宰相。③晏元献:即晏殊,字元献。④小词:指描写爱情的词。⑤馆职:职官名称,负责书籍编校。⑥放郑声:排斥郑声。《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臣。”郑声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被当时人认为不正派的音乐。

【文化常识】

“王荆公”及其他。王荆公即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因为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这种把人的姓名与封号连用的称谓在古人中十分多见。如唐朝的大书法家颜真卿鲁国公,故世称颜鲁公。又,北宋宰相丁谓,封晋国公,世称丁晋国公或丁晋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尔 ②遽 ③正色

2、翻译:①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 ;②况自为之乎?

;③不若远佞人也

④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34、海瑞清廉

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忘掉部苏民怀一人。苏检点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家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注释】①都御史:职官名称,负责巡按州县,考察官吏。②刚峰海公:即海瑞,字汝贤,号刚峰。③宦囊:做官的俸禄。④金:银子。⑤葛布一端:麻布两丈。

【文化常识】

“户部”及其他。明、清时期,中央设六部。上文所说的“户部”是负责税收、钱粮及户籍的部门;又,上文所说“王司寇凤洲”即王凤洲,他是“刑事部”负责人,刑部主管司法、监狱等;“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及科举考试;“兵部”主管军事;“礼部”主管外交事务及祭典等;“工部”主管建筑、河道等。各部的负责人称尚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卒婚 ②宦 ③惟

④而已

2、翻译: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3、选择:“不立党”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不结伙;②不建立党派;③没有朋友。

4、理解:海瑞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35、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回。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注释】①吕蒙正: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②朝士:朝中官僚。③参政:此指做参知政事。④罢朝:结束朝会。

【文化常识】

“参知政事”及其他。北宋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历代中央行政负责人的名称多有变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行政长官叫“相”或“国相”;秦朝,汉朝叫“丞相”;唐朝称“中书令”;宋朝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叫“参知政事”;明、清时代叫“内阁大学士”,以上仅是简要的说法,并不全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过 ②是 ③佯 ④遽 ⑤犹 ⑥复

2、翻译:悔不穷问

3、上文有五个“之”,依次说明它们指代的内容:①

36、梁鸿尚节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毕,乃牧豕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乃寻访烧者,问所失财物,悉推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因为执勤不解。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还其豕,鸿不受。

【注释】①梁鸿:东汉人。②毕:此指读书结束。③上林苑:古宫名园,在河南洛阳市东。④耆老:老人;耆,老。

【文言知识】

说“尚”。“尚”解作“尚且”、“还”,这是古今相同的。上文“梁鸿家贫而尚节”中的“尚”,指“推崇”,句意为梁鸿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节操。所谓“尚文”、“尚武”,即指重视文、重视武。“尚”还指“”夸耀、“自负”,如“君子不尚其功”,意为有道德的人不自己夸耀功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豕 ②他 ③恒 ④让

2、翻译:①曾误遗火 ②悉推豕偿之 ③愿以身居作

;④称鸿长者

37、蹇材望伪态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题云‘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日系牌与银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启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人皆怜之。丙子正月旦日,北军人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

【注释】①湖州:地名,今浙江境内。②倅:副的,此处指副知州。③北兵:元军。④笏:片。⑤仍:还希望。⑥题云:墓碑上刻写。⑦瘗:埋葬。⑧祝:告。⑨旦日:初一。⑩同知:职官名称,知府。

【文言知识】

说“所以”。“所以”在古今汉语中均可表示原因。如“吾所以延医者,欲救友人也”,意为我所以要请医生的原因,是想救活朋友。但在古汉语中,“所以”又指“用来……”,上文“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意为这银子是用来作为替我埋葬的费用。又,“兵者,所以杀伤也”,意为兵器是用来杀人、伤人的。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镌 ②窍 ③系 ④怜 ⑤既而

2、翻译:①只伺北军临城

②蹇已莫知所之

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见”:①仍见祀(上文) ;②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

;③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

④儿童相见不相识(《回乡偶书》)

4、理解:蹇材望一再表示自己是“大宋忠臣”,这是真的吗?何以看出?

(六)文艺

38、米芾索帖

米芾诙谲好奇。在真州,尝诣蔡攸于舟中,攸出所藏王右军《王略帖》示之。芾惊吧,求以他画易之。攸意以为难。芾曰:“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据船舷欲坠。攸遽与之。

【注释】①诙谲:诙谐机智。②真州:古地名,在今江苏境内。③蔡攸 :宋朝人。④王右军:即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

【文化常识】

书画家米芾。北宋书画家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他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世居太原,迁湖北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宋徽宗召他为书画学博士(职官名称)。他曾任礼部员外郎。因其举止“颠狂”,世称“米颠”。从上文所见,其行为确有些异常,因弄不到《王略帖》,竟威胁要投江自杀。他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 ②易 ③据 ④遽

2、翻译:①攸意以为难

②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

3、请另外写出三个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姓名:①

39、赵孟頫过扬州

元盛时,扬州有赵氏者,富而好客。其家有明月楼,人作春题,多未当意者。一日,赵子昂过扬,主人知之,迎致楼上,盛筵相款,所用皆银器。酒半,出纸笔求作春题。子昂援笔书云:“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得之,喜甚,尽撤酒器以赠子昂。

【注释】①元:元朝。②春题:春联。③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处是赞美明月楼。

【文化常识】

赵孟頫其人。上文说到的“赵子昂”,即元朝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为皇帝起草诏书)。他的字圆转遒丽,世称“赵体”,与“颜体”、“柳体”等并驾齐驱。他亦擅画,主张“作画贵有古意”。并用书法技巧画古木竹石,开创了元代画风。他还善于诗文、工于篆刻,是个多才多艺的文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致 ②相 ③援 ④云

2、翻译:①多未当意者

②尽撤酒器以赠子昂

40、欧阳修不喜释氏

欧阳文忠公不喜释氏。士有谈佛书者,必正色视之,而公之幼子字“和尚”。或问:“公既不喜佛,而以和尚名子何也?”公曰:“所以贱之也,如今人以牛驴名小儿耳。”问者大笑,且伏公之辨也。

【注释】①欧阳文忠公: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他死后谥“文忠”。②释氏:佛教,因为佛教创始人为鳊释迦牟尼,故称释氏。

【文化常识】

士。“士”本指成年男子。《论语》上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代有“四民”之说,即士、农、工、商。“士”即读书人,知识分子,它在四民之先。“士林”即知识界。“士大夫”是官僚阶层的通称,有时也专指有声望的读书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或 ②以 ③伏 ④辨

2、翻译:①必正色视之 ②而以和尚名子何也?

③所以贱之也

41、唐伯虎识破术士

有术十千唐六如,极言修炼之妙。唐云:“如此妙术,何不自为,乃贶及鄙人?”术士云:“恨吾福浅!吾阅人多矣,仙风道骨,无如君者。”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城北,甚僻静,君为修炼,炼成两剖。”术士犹未悟。日造门,出一扇求诗。唐大书云:“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如何不自烧些用?担不河头卖与为。”

【注释】①术士:此指修仙炼丹的道士。②干:③唐六如:即明朝苏州才子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④贶:赐与。⑤仙风道骨:此指仙人的气质,即有福气的人。

【启发与借鉴】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唐伯虎遇到的那个“术士”,谎称能烧炼金银,说要把这种方法教给唐伯虎。唐伯虎当然不信,并题诗嘲弄之。然而时至今日,此类骗子改头换面,且上当者不少。有人谎称在西安某处地下发现古代宝物,希望对方斥资60万元合伙开发,结果骗了钱逃之夭夭。有人冒名台商,说是能将100元“变”成1000元,于是有人拿出30万元让他“变”,企图瞬间发财,结果又是受骗上当。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看了上面这则故事,糊涂的人该醒醒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鄙人 ②阅 ③但 ④悟

2、翻译:①何不自为 ②无如君者 ③炼成两剖 ④日造门

3、理解:“担水河头卖与人”是什么意思?

42、朱文公受骗

朱文公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吧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①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文”,故称朱文公。②道人:道士。③熨:中医学名词,俗称“热敷”。④筇:竹名。⑤勃窣:匍匐而行。

【文言知识】

“旋”及其他。上文“旋觉轻安”中的“旋”,指一会儿,句意为顿时觉得轻松安适。在文言中表示短时间的词还有“顷”、“俄”、“须臾”、“斯须”等。“旋觉轻安”也可说成“俄觉轻安”、“顷觉轻安”等。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厚 ②径 ③作 ④甚 ⑤亟 ⑥莫 ⑦持

2、翻译:①几载相扶藉瘦筇

②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

43、章惇书绝壁

章惇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子厚推轼下潭书壁,轼不敢。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某来。”厚曰:“何也?”轼曰:“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子厚大笑。

【注释】①章惇:宋朝人,字子厚。

【文言知识】

说“临”。“临”的本义是从高处朝向低处,如成语“居高临下”。它又指“面对”。上文“临绝壁万仞”,意为面对万丈悬崖。《礼记》上说,“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意为面对钱财不要轻易地获取,面对危难不要随意逃避。它又指“到”,如“双喜临门”、“临渴掘井”。它还指“正当”、“将要”,如“临到”、“临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抵 ②仞 ③拊 ④异日

2、翻译:①子厚推轼下潭书壁 ②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

3、理解:“子厚履险而下”中的“履”,它在句子中的词性属 词,解释为

44、李白之死辨误

世俗多言李白在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注释】①当涂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内。李白墓即在此。②予:作者洪迈自称。③按:查阅。④试弦歌:做地方官。⑤俾:使、让。

【文言知识】

说“简”。“简”的本义是竹片。在纸发明以前,我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文字是写在竹片上的,称“简”或“竹简”。“简”一般长一尺左右,宽约二寸,直书一二行,约二三十字。“简”多了,就用牛皮串起来。自东汉蔡伦发明了纸后,人们仍习惯以“简”称纸。上文“枕上授简”,这“简”实为稿纸。如今人们仍将书人称之为“书简”、“简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俯 ②修 ③亦 ④赋 ⑤卒 ⑥盖

2、翻译:①因醉泛舟于江 ②公疾亟 ③俾为序

3、“乃知俗传良不足信”中的“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很;②真的;③尚;④恐怕。

4、理解:上文末句说的“杜子美”是谁?

(七)政事

45、隽不疑之母

隽不疑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何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注释】①行县:巡视下属各县。②录囚徒:省察囚犯有无冤情。③为:给、与。④残:残酷。

【文言知识】

说“即”。它在文言中多指“即使”、“如果”。上文“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中的“即”,便指“如果”,句意为如果隽不疑平反的人多。它又指“靠近”、“接近”,如“可望而不可即”,意为能见到但不可靠近或取得;“若即若离”,意为既像接近又似疏远。它还指“当”、“当前”,如“即日”、“成功在即”。“即景生情”,意为由眼前的景物产生感情。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辄  ②亡

2、上文有三个“为”,除了“笑为饮食”中的“为”解释为“给”、“与”外,其余两个“为”分别依次解释为:①  ②

3、翻译:①活几何人? ②语言异于他时

4、理解:①上文“或亡所出”中的“出”指什么?

②隽不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是

46、徐有功秉公执法

皇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狱,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无何,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或曰:“彼曩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

【注释】①皇甫文备;复姓皇甫。②武后:指则天。③徐大理:指徐有功。大理是官名,主管刑法。④党逆人:与叛逆分子勾结。

【文言知识】

说“狱”。“狱”指监狱,这是古今相同的,但文言中它还有“案件”之意,这要特别注意。上文“与徐大理论狱”,意不跟徐有功讨论案件。又,《曹刚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其中“小大之狱”是指大大小小的案件。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无何 ②或 ③守

2、翻译:①奏成其罪 ②彼曩时将陷公于死 ③今公反欲出之

;④安可以私害公?

47、王翱秉公

王翱一女,嫁于畿辅某官为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罕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注释】①王翱:唐朝人。②畿辅:京城附近地区。③公:指王翱。④恚:愤怒。⑤而翁:你的父亲。⑥长铨:选拔官吏的长官。⑦驾:坐马车。⑧朝房:朝廷中供值班的房间。

【启发与借鉴】

秉公。王翱作为朝廷中选拔官吏的长官,要调动女婿的工作,真是轻而易举。但他秉公处事,任凭夫人“枕边风”怎么吹,他就是不干,最后竟与夫人“对着干”。2004年因公殉职的河南登封倌女局长任长霞,“奉命于危难之间”,在整顿当地极为混乱的治安局面中,她一身正气,秉公处事,两年间铲除了数十个大小不等的黑社会性质团伙,百姓交口赞誉。秉公才能执法,秉公执法才有正气。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置 ②白 ③案 ④竟

2、翻译:①婿固不遣 ②则汝朝夕侍母 ;③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④旬乃还第

48、么恩与公法

汉顺帝初,苏章迁冀州刺史。其故人为清河太守,章知其奸藏,将按其罪。一日,请太守,为设酒肴,陈往日之好甚欢。太守喜曰:“人皆言若为青天。”章曰:“今日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太守默然。翌日,遂收太守。

【注释】①冀州:古州名,今河北一带。②清河:古郡名,在今河北境内。③奸藏:贪污受贿。④按:追究。⑤青天:形容公正无私。⑥孺文:苏章的名。

【文言知识】

说“迁”。“迁”是个多义词。一、指“迁移”,如“迁居”、“迁都”。二、指“变易”,如成语“事过境迁”,意为事情已过去,境况也改变了。三、指调动官职。上文“苏章迁冀州刺史”,意为苏章调职去担任冀州刺史。从上文看,苏章是升官了,但“但迁”了也可指降职。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都会于此”,其中“迁客”指被贬职的官员。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肴 ②若 ③翌日 ④收

2、翻译:陈往日之好甚欢

3、上文有两个“为”:①“为设酒肴”中的“为”,解释为 ②“若为青天”中的“为”,解释为

4、理解:为什么在苏章一番话后太守会“默然”?

5、理解:“刺史”与“太守”分别是 行政区长官。

49、晋平公游于河

晋平公游于河而乐,曰:“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船人盍胥跪而对曰:“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无足而至者犹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盖主君无好士之意耳。无患乎无士也。”

【注释】①船人:船夫。②盍胥:船夫的姓名。③主君:对国君的敬称。④昆山:即昆仑山。

【文化常识】

“河”与“江”。古代的“河”,大多指黄河。上文“晋平公游于河而乐”,意为晋平公在黄河里畅游觉得非常欢乐。毛泽东《沁园春·雪》:“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河”即黄河。由于受黄河的影响,北方的水流多以“河”命名,如辽河、漠河、滹沱河、淮河、渭河、黑河等。“江”多指长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即长江。由于受长江的影响,我国南方的水流多以“江”命名,如湘江、金沙江、乌江、汩罗江、珠江等。上文所说的“珠出于江海”,这“江”泛指江河湖泊。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 ②耳 ③夫 ④犹 ⑤盖

2、翻译:①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 ②无患乎无士也

3、“而”多作连词用,有承接与转折两种作用。上文有四个“而”,请依次指出它们的作用:①

4、理解:盍胥的话对不对?为什么?

50、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然明谓子产曰:“何不毁乡校?”子产曰:“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吾闻为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民之言,吾闻而药之也。”

【注释】①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地方。②子产:郑国国相。

【文言知识】

说“是”。“是”在现代汉语中多作判断词用,如“我是学生”。但它在先秦时期,只作代词用,相当于“这”。上文“是吾师也”中的“是”,理解为“这”,句意为“这是我的老师”。又,“是人乃君子”,意为这个人是君子。“是”从汉以后才逐步具有判断的属性。陶渊明《桃花潭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巍、晋。”其中“是”作判断词用。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焉 ②损 ③作

2、翻译:①以议执政之善否 ②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③若之何毁之?

④吾闻而药之也

51、董阏于法无赦

董阏于为上地守,行石邑山中,见涧深峭如墙,因问左右曰:“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曰:“婴儿、痴聋、狂悖之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牛马犬彘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董阏于喟然太息曰:“吾能治矣!使吾法之无赦,犹人涧之必死也,人则莫之犯也,何为不治哉!”

【注释】①上地:地名。②守:郡的长官。③彘:同“猪”。④太息:叹气。

【文言知识】

说“左右”。“左右”指周围的人。但这周围的是什么样的人,要视上下文而定。上文董阏于问“左右”,意为皇帝问周围的人,这“左右”是指朝廷大臣。又,“君出猎,问左右”,这“左右”是指跟随打猎的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 ②狂悖 ③赦

2、翻译:①涧深峭如墙 ②人则莫之犯也 ;③何为不治哉!

3、成语“严惩不贷”中的“贷”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八)奇闻

52、商陵君养“龙”

有献陵鲤于商陵君者,以为龙焉。商陵君大悦,问其食,曰:“蚁。”商陵君豢而驯之。或曰:“是陵鲤也,非龙也。”商陵君怒而抶之。于是左右皆惧,莫敢言非龙者,遂从而神之。商陵君观龙,龙卷屈如丸,倏而伸,左右皆佯惊,称龙之神。夜穴壁而逝,左右走报:“龙壮,今果穿石而去!”商陵君悼惜不已,仍养蚁以伺,冀龙复来也。无何,天大雨,震电,真龙出焉。商陵君以为豢龙来也,持蚁以邀之。龙怒震其宫,商陵君死。

【注释】①陵鲤:即穿山甲,喜食蚁。②商陵君:作者刘基虚构的人物。③抶:鞭打。

【文言知识】

说“冀”、“期”、“希”。这三个词都有“希望”的含义。上文“冀龙复来也”。意为希望龙再回来。这句话也可说成“期龙复来也”。又,“期有所获”,意为希望有所收获。又,“希君见之”,意为希望你能接见他。当然,这三个词各自还有另外的解释,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倏 ②佯 ③走 ④伺 ⑤无何

2、翻译:①商陵君豢而驯之

②遂从而神之 ;③夜穴壁而逝 ;④悼惜不已

53、钱货入瓶

唐扬州有丐者,曰胡媚儿。其有一瓶,与人言:“若钱施满此瓶,则永世福矣!”观者见瓶但容半升,故有施十钱、百钱者,然瓶未见满,人怪之。一富人过,施千钱,仍未见满。有好事者牵一驴,曰:“施驴。”丐者颔之,驴随变之类细绳而入瓶,一市人皆惊。其时有货车过,货主闻之戏言:“能令诸货车入瓶否?”曰:“可。”丐微侧瓶口,货车一一入瓶。货主大驴骇,欲捽丐,而丐已潜入瓶。货主击碎其瓶,一无所有。

【注释】①瓶:陶制的盛器。②施:施舍。③好事者:喜欢新奇的人。④捽:揪住。

【文言知识】

说“欲”。“欲”是个多义词。一、指“欲望”。如“求知欲”。成语有“欲壑难填”,意为贪欲像巨大的沟壑难以填满。二、指“要”、“想要”。上文“欲捽丐”,意为想要揪那乞丐。三、指“将要”。成语“摇摇欲坠”中的“欲”即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但 ②颔 ③类 ④骇

2、翻译:①人怪之 ②一市人皆惊

3、成语“欲盖弥彰”中的“盖”、“弥”、“彰”,分别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54、田真兄弟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知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遂为孝门。

【注释】①京兆:京城地区。②生资:生活资料。③然:同“燃”。④斫:砍。⑤孝门:此指孝顺父母、兄弟和睦之家。

【文言知识】

说“就”。“就”在现代汉语中作副词或连词用,而在文言中多作动词用。上文“明日就截之”,看似可以理解为明天就锯断它,但错了,应理解为明天“走近”它准备锯了。“就”有“走近”、“踏上”、“到”之义。“就学”、“就业”、“就职”中的“就”,均作动词用。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惟 ②诸 ③憔悴 ④胜 ⑤解

2、翻译:①树木同株 ②是人不如木也

3、成语“行将就木”中的“就”,解释为 ;这个成语意思是

55、樵夫毁山神

康熙十五年,余姚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邓樵夫许之。明晨,客伺于神祠外,果见一樵夫过之,逆谓曰:“子邓姓乎?曰:“然。”因告以夜所闻见,戒勿往。邓曰:“吾有母,仰食于樵。一日不樵,母且饥。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顾,客随而觇之。樵甫采樵,虎突出从竹间。樵手搏数合,持虎尾盘旋久之。虎不胜愤,乃震哮一跃,负痛遁去,樵遂而杀之。客逆劳之。樵曰:“感君高义,盍导我至庙中。”既至,大诟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

【注释】①康熙:清圣祖玄烨的年号。②余姚:古地名,在今浙江余姚县。③觇:悄悄地看。④甫:刚。⑤高义:深厚的情义。⑥盍:何不。⑦土偶:指泥塑的山神。

【文言知识】

“山行”及“人言”。上文“有客山行”中的“山行”,是指在山中赶路。“山”作状语用,修饰“行”。又,上文“作人言”中的“人言”,是指像人一样说话“人”也作状语用,修饰“言”。这类现象叫名词用作状语,或名词活用状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⑴作 ⑵乞 ⑶许 ⑷伺 ⑸祠 ⑹逆 ⑺然 ⑻且 ⑼合 ⑽遁 ⑾遂 ⑿劳 ⒀诟

⒁竟

2、翻译:①仰食于樵 ②遂去不顾

3、上文“因告以夜所闻见”中,“告”后省略了

4、山神与考虑合伙谋害樵夫,请用两个成语来概括① ;②

56、奇鹰

楚文王少时好猎。有人献一鹰。文王见之,爪距利,殊绝常鹰。故文王猎于云梦,置网云布,烟烧张天。毛群羽族,争噬竞搏;此鹰轩颈瞪目,无搏噬之志。王曰:“吾鹰所获以百数,汝鹰曾无奋意,将欺余邪?”献者曰:“若效于雉兔,臣岂敢献。”俄而,云际有一物翔,不辨其形。鹰遂竦翮而升,矗若飞电。须臾,羽堕如雪,血下如雨。有大鸟坠地,度其两翅,广数十里。众莫能识。时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鹏雏也。”文王乃厚赏之。

【注释】①距:禽爪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②云梦:古地名。楚国的大湖泽,在今湖北境内。③毛群羽族:此指其他的鹰。④轩:高高昂起。⑤竦翮:展开翅膀。

【文言知识】

“以百数”及其他。

“以百数”按原文解释,即用百来计算,那么就是几百,从一百到九百。上文“吾鹰所获以百数”,意为我的鹰捕获的猎物有好几百只。又,“以十数”,即数十;“以千数”、“以万数”,即数千、数万。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利 ②噬 ③曾 ④坠 ⑤雏

2、翻译:①殊绝常鹰

②置网云布,烟烧张天

3、上文有“俄而”,请在本文中找出它的同义词。

57、雉鸟报复

有猎于山者,射雄雉而置雌雉,或扣其故,曰:“置雌者留以招雄也,射雌则雄者飏,并获则绝矣。”数月后,雌果招一雄雉来,猎者又射之。如是数年,获雄雉无数。一日雌雉随猎者归家,以首触庭前香案而死。后其家人死相继,又为讼累而荡其产,未几猎者亦死,竟绝后。或曰:“人莫不爱其伉俪,鸟亦然耶。”猎者之计虽狡,而雉鸟之报更惨矣。

【注释】:①雉:俗称野鸭。②飏:飞扬。③香案:放香炉的长条的桌子。

【文言知识】

说“置”。“置”是个多义词。上文“射雄雉而置雌雉”中的“置”,是指“放下”、“留下”。又指“设立”,如“清初置该县”,意为清朝初年设立该县。又指“搁开”,如成语“置之不理”、“置之度外”。又指“购办”,如“置小屋数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未风 ②伉俪

2、翻译:①或扣其故 ②并获则绝矣 ③又为讼累而荡其产

④鸟亦然耶 ;⑤而雉鸟之报更惨矣

3、成语“置若罔闻”中的“置”与“罔”,分别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58、桑中生李

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士,因植焉,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欲之。

【注释】①余浆:多余的水。②李君:李先生。此指李树。③豚:猪。④行:不久。⑤翕赫:此指轰动。⑥滂沱:本指大雨,此指很多。

【文言知识】

说“令”。“令”是个多义词:一、指“命令”,如“令右将军出征”。二、指“使”,上文“令我目愈”,意为使我眼疾痊愈。三、指“善”、“美”,“令郎”是敬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是敬称对方的女儿;“令尊”、“令堂”是敬称对方的父与母令兄;“令弟”是敬称对方之兄与弟。“令名”是指美好的名声。四、指“县官”。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禾 ②去 ③顾 ④乃 ⑤间

2、翻译:①因植焉

②有病目痛者息阴下 ③盲者得视

3、成语“好高骛远”中的“骛”,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59、县令捕捕蝗

钱勰任如皋县令,会岁旱蝗发,而泰兴独绐郡将云:“县界无蝗。”已而蝗大起。郡将诘之,令辞穷,乃言县本无蝗,盖自如皋飞来,乃檄如皋请严捕蝗,无使侵邻境。穆得檄,辄书其纸尾报之曰:“蝗虫本是天灾,即非县令不才。既自敝邑飞去,却请贵县押来。”

(选自宋·叶梦得《避暑录话》)

【注释】①钱勰:宋朝人,字穆甫。②如皋:古地名,今江苏如皋县。③泰兴:古地名,今江苏泰兴县。④郡将:郡的长官。

【文化常识】

谦称与尊称。在社会交际中,既有尊卑长幼的区别,又有人情礼貌的讲究,所以古今都存在谦称与尊称,而古人特别讲究这一套。上文末了说到“敝邑”与“贵县”,虽带戏谑,但用词上前者是谦称,后者属尊称。又,“鄙人”、“寒舍”、“陋室”、“犬子”等属谦称,而“阁下”、“令尊”、“令郎”、“贵府”等属尊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会 ②独 ③绐 ④云 ⑤已而 ⑥诘 ⑦盖 ⑧檄 ⑨不才

2、翻译:①令辞穷 ;②辄书其纸尾报之曰

3、理解:这两个县令的共同点是什么?

60、天敌

苏辙曰:“鱼不畏网罟,而畏鹈鹕,畏其天也。”一村叟见蜈蚣逐一蛇,行甚急,蜈蚣渐近,蛇不复动,张口以待。蜈蚣竟直入其腹,谕时而出,蛇已毙矣。村叟弃蛇于深山中,越旬往视之,小蜈蚣无数食其腐肉。盖蜈蚣产卵于蛇腹中也。又尝见一蜘蛛,逐蜈蚣甚急,蜈蚣逃入篱抢竹中。蜘蛛不复入,但以足跨竹上,摇腹数四而去。伺蜈蚣久不了,剖竹视之,蜈蚣已节节烂断矣。盖蜘蛛摇腹之时,乃洒溺以杀之也。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注释】①苏辙:北宋著名文学家。②网罟:捕鱼的网。③鹈鹕:一种关于捕鱼的鸟。④天:天敌。⑤抢竹:乱竹丛。

【文言知识】

说“伺”、“俟”及“候”。这三个词,都可指“等待”。上文“伺蜈蚣久不出”,意为等待蜈蚣好长时间仍不出来。它可说成“俟蜈蚣久不出”,或说成“候蜈蚣久不出”。当然,它们还各自有自己另外的义项。如“伺”还指服侍,“候”还指问好。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叟 ②逐 ③毙 ④盖 ⑤但 ⑥溺

2、翻译:①逾时而出

②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答案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

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

3.曹植聪慧

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

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

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

6.杨亿巧对

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

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

9.桓荣勤学不倦

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

10.宋太宗学书

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3.王羲之。

11.催景俘拜师

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

12.为人大须学问

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3.莅事惟烦。

13.读书五失

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

14.颜回好学

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

()仁爱

15.张孝基仁爱

1. 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17.赵简子元日放生

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3.4.担当、胜任。

183邓攸弃儿保侄

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3.①死②逃跑③死

19张之万马

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

20.王安石辞妾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

21.宋仁宗忍饿

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

22.范仲淹罢宴

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23.顾荣施炙

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

24.逆旅主人无情

1.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3.①放下一张床(作动词用)②房间低矮。

(四)诚信

25.陆元方卖宅

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

26.岑鼎

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

27.杨万里与“诚斋”

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

28.和氏壁

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

29.幽王击鼓

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3.失信于诸侯。

(五)品性

30许生端方

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

31.王安石待客

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

32.范文正正直

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他③放在范仲淹怀里(内,同“纳”)。3.之当以[]还汝。4.不自私,不贪利,为人正直。

33.王安国直言

1.①同“耳”,罢了②立刻③表情严肃2.①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上面吗?②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③还不如远离花言巧语的人④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

34.海瑞清廉

1.①死②做官③只有④罢了2.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3.4.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35.吕蒙正不记人过

1.①过失②这③假装④立刻⑤还是⑥再2.懊悔没有彻底追问。3.①吕蒙正②朝士③这件事④同列⑤朝士的姓名。

36.梁鸿尚节

1.①猪②别的③常、一般的④批评2.①只等候元军到达湖州城②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3.①指代“我”②同“现”③拜见④指代“我”。4.假的,伪态;先一日出城迎拜(北军)矣。

(六)文艺

38.米芾索帖

1.①到②交换③抓住④立刻2。①蔡攸思想上对这事感到为难②如果不听从我,我不想活了“见,我”。3。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文徵明等,选取其中三位即可。

39.赵孟过扬州

1.①到②他,指代赵子昂③提④说、道2。①大多是不满意;②把酒器全部撤下并把它们赠送给赵子昂。

40.欧阳修不喜释氏

1.①有人②用、把③同“服”,佩服④同“辩”2。①一定板着脸看对方②却为什么用“和尚”给儿子命名呢?③因为鄙贱它。

41.唐伯虎识破术士

1.①我②看过③只④省悟2。①为什么不自已干②没有像你这样的③烁出(金银)后各得一半④每天到家来3。意为在河边挑了水当场要卖给人,比喻玩弄把戏。

42.朱文公爱骗

1.①重②直接③发④严重⑤立刻⑥没有人⑦拿2。①好几年依靠细竹竿着我(行走)②我不想惩罚他,只想追讨那首诗。

43.章亨书绝壁

1.①到②古代八尺为一仞③拍④往后2。①章子厚要求苏轼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留念)②用毛笔蘸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3。动;踩。

44.李白之死辨误

1.①弯下身子②编③也④写⑤死⑥大概2。①因为喝醉了酒乘船在长江里行驶②李白的病很危急③让我给它作序3。①4。杜甫。

(七)政事

45.隽不疑之母

1.①总是②同“无”2.①因②做、担任3。①让几个人“因平反”而活命了?②说话跟平时不一样4.①平反出狱②平反冤狱。

46.徐有功秉公执法

1.①不久②有人③坚持2.①呈报(皇上)构成他的罪状②他早先要陷害你置你于死地③如今你反而要使他解脱(罪行)④怎么可以因为私人的恩怨去危害公法呢?

47.王翱秉公

1.①设备②禀报③几案④最终2.①女婿坚持不放走②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母亲③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如同振落枝叶④十天后才回家。

48.私恩与公法

1.①荤菜②你③第二天④逮捕2.双方述说着从前相交友好的情况,很快乐。3.①给、替②是。4.察觉灾难要临头了。5州;郡。

49.晋平公游于河

1.①回答②罢了③句首助词,无义④因为⑤大概、恐怕。2.①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并跟他共享这欢乐?②不要担忧没有人才。3.①承接②承接③转折④转折4.对的。有才能的人到处都有,关键在于统治者是否要真心获得他们。

50.子产不毁乡校

1.①于之,在那里②减少③发2.①来议论朝廷要员的好坏②他们所认为厌恶的,我就改掉它③怎么能废掉它呢?④我听到这些言论就把它当作良药。

51.董阏于法无赦

1.①回答②发疯③赦免2.①山沟极深,陡得如同墙壁②人就没有谁敢触犯它③为何不能治理好呢!3.宽恕;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八)奇闻

52.商陵君养“龙”

1.①一下子②假装③奔④等候⑤不多久2.①商陵君养它并使它温顺②就跟着商陵君认为它是神③夜里穿透墙壁逃走了④痛惜不停

53.钱货入瓶

1.①只②点头③似④惊讶2.①人们对此感到奇怪②整个市场上的人都感到惊讶。3.掩盖;更加;分明。想要掩盖事实的真相,结果后而更加显露出来(指坏事)。

54.田真兄弟

1.①只有②众③枯黄的样子④控制⑤分开2.①树木是同一株②这是人不如树③走向;不久将走进棺材,意为不久将死。

55.樵夫毁山神

1.①发出②求③答应④等候⑤庙⑥迎上去⑦是的⑧将⑨回合⑩逃跑⑾跟上去⑿慰劳⒀骂、斥责⒁最终2.①靠打柴为生②就头也不回地走了。3.之;因告[]以夜所闻见。4.①狼狈为奸②一丘之貉③沆瀣一气(选择其中两个填入)

56.奇鹰

1.①锋利②咬③竟④掉下⑤幼禽2.①跟普通的鹰很不相同②设置的网像云一样布满,火烧的烟盖住天空。3.须臾。

57.雉鸟报复

1.①不多时②配偶2.①有人问他这是什么缘故②都抓住便完了;③又因为被官司牵连而倾家荡产④鸟也是这样的⑤而雉鸟的报复后果更惨了。3.放着;没有;放在一旁如同没有看见听见的样子。

58.桑中生李

1.①苗②离开③回头④是⑤隔2.①于是(把它)种在那里②有个眼痛的人在李树下休息③眼瞎的人能复明。3.马跑得远;不切实际地追求高远的目标。

59.县令捕蝗

1.①适逢②却③欺骗④说⑤不久⑥责问⑦大概⑧公文,此指发送公文⑨没才能2.①(泰兴)县官无话可说②就在对方公文的未了(写了首诗)回复他。3.都不负责任。

60.天敌

1.①老人②追③死④原来⑤只⑥尿2.①过了一段时间出来②动物害怕它的天敌竟有如此奇妙的事。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具体要求:(1)了解一些古诗文的基本常识,为阅读和理解古诗文打下基础,进而不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2)理解文言课文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篇目,并注重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知识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3)能正确阅读和翻译文言课文及课外浅易文言文,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4).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

2.考查重点

(1)常见文言虚词、重点实词、通假字、重点语句的理解与翻译。

(2)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文段中筛选并提取所要回答的内容。

(3)能分析概括文段的要点和中心。

(4)能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试题特点]

1.常见题型

(1)选择题;(2)填空题;(3)概括题;(4)简答题。

2.命题特点

(1)选择题,多用于考查对文言虚词、重点实词、重点语句的理解、辨析。考查的容量较大,难度较低。(2)填空题,一是从文段中筛选出合乎题目要求的词语或句子填空,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3)概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既要求能准确把握内容要点,又要求能作概括表述。(4)简答题,着重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查涉及的范围较广,难度相对较高。

[难点解析」l

一、学习古代诗词,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领会古代诗词的意境。古代诗词一般篇幅短小,但形象鲜明,意境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为读者提供了联想和想象的广阔天地。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读后令人心旷神怡,作者塑造的鲜明开阔的竟境,给人以美的陶冶。

2.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音乐美。古代诗词都讲究节奏、韵律,以构成抑扬顿挫的音乐感,我们要通过反复诵读来体味这些诗词的音乐美。

二、学习文言课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文言课文,重在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

2.要能正确翻译文言课文的句、段、篇,翻译应该做好以下三点:(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词不离句,句不离篇;(2)努力做到""(忠于原文)""(语意流畅)""(文辞优美)(3)注意翻译方法,概括起来五个字:,文言文白话文古今对译;,即凡属人名、地名、官名、书名、年号和朝代等专用名词,保留原样,不必翻译;,即补出原文的省略部分;,即根据文言句式的特点,适当合理调整词序;,有些虚词只起语法作用,并无实义,可删去;,古今意义。文言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尽量译成准确的双音词。

3.通假字不能用假借的这个字的意义去解释,去读音,而要按被代替的那个正字的今义去理解和读音。

4.古今词义的变化要注意以下规律:(1)词义的扩大。如"""",古义专指长江、黄河,现代泛指较大的河流。现代所表示的意义比古代更广泛;(2)词义的缩小。如"",古代泛指金属或兵器,现代一般仅指金子;(3)词义的转移。如"牺牲",古代指祭祖用的牲畜,现代指为正义的事业而死;(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地位低下,目光浅短,并非贬义。今义则指品行恶劣,十足的贬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注意古今词义发生了比较明显变化的词。

5"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都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我们在阅读文言课文时,必须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确定词的释义,重点在理解和运用上。

6.文言句式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了解并掌握这些句式,有利于透彻理解文意。主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和被动句等。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都未作要求,我们在复习中适当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增强阅读能力和拓宽解题思路,有利于今后的继续学习。

文言文专项训练

〈一〉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 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 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违抗 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 食〔 〕长〔 然〔

故〔 〕遂〔 〕子〔 走〔

2。翻译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3。一词多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2〉故遂与之行

3〉兽见 皆走 4〉辍耕之垄上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5。从中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 ────────────────────────────────────────────────────

6。请写出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

〈二〉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吐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菱:即菱角。 仕:做官。]

1。解释加点词语 啖〔

或〔

2。翻译句子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其人自护其短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3。请为上文概括中心:─────────────────────────────────────

────────────────────────────────────────────────────

〈三〉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子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亡一羊( 既反( 奚亡之(

2.解释下面的""字。

杨子之邻人亡羊( 又请杨子之子追之(

何追者之众 亡之矣

奚亡之 吾不知所之

3找出本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通( ),意思是( )。

找出本文中的一个倒装句。( ),正常语序应为

4.补出省略的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5。翻译。(2)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6.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 ────────────────────────── ────────────────────────

〈四〉 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誉之曰( 以子之矛 或曰(

何如 夫不可…… 同世而立(

2.判断下了说法的正误。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这是一个判断句。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起了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于物无不陷也。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

"物莫能陷也""陷子之盾"中的""字,均解释为"刺,刺穿"。【

3。从中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

〈五〉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木直中绳:木材笔直,合乎墨线。輮:烤。其曲中规:木材的弯度合乎圆的标准。虽有槁暴:槁暴,太阳晒。挺:挺直。日参省乎己:每天检查反省自己。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学不可以已( 取之于蓝 水为之(

虽有槁暴 輮使之然 故木受……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找出本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通( )意思是( )。

〈六〉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释:欲界:佛教所谓的三界之一,这里实指人间。康乐:谢灵运,袭康乐公,世称谢康乐。与:参与,即置身其中。奇:山水的奇妙。

(1)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今共谈(一起谈论) B.夕阳欲颓(正要落山)

C.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D.晓雾将歇(将要散尽)

(2)本文虽未提到所描绘的究竟是何处之景,但我们仍可从文中景色的清丽明净看出作者所描绘的是 的山水之美。作者在写景时,先写 ,后写 ,以 ;从时间上看,既有 之景,又有 之景,层次极为分明。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中的"乱鸣"所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乱鸣"在整个场景描写中有何作用?

(4)作者对所见之景的直接评价为" "换为四字短语应是

(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四个字与本文中"沉鳞竟跃"所用修辞方法相同,所描绘的景观相似,那就是

〈七〉 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魏武:曹操。形陋:指形不高大,貌不威严。捉:握。

(1)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魏武将见匈怒使 使崔季硅代

B 既毕,令间谍问 群响毕绝

C 魏武将见匈奴使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D.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翻译下面句子。

不足雄远国 翻译:

(3)曹操为什么不亲自召见匈奴使者?

(4)匈奴使为什么被杀?

(5)这个小故事中,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的曹操?

〈八〉 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惆然自失。(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条干:枝条树干。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惘然:失意的样子。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1)并穷( )绮丽,以饰舆服( )

(2)尝以( )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

(3)世罕其比( )

2。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

答:

(2)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恺的珊瑚"世罕其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王恺在珊瑚被击碎后,为何声色甚厉?

(4)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5)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九〉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漫浪:随随便便 急:要紧

1。解释加点的词。

可以有得 其义自见

自晓其义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回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 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

〈十〉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平公曰:"善哉!"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古眼盲者多习乐。昧行:摸黑走路。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问于师旷 安敢戏君乎

如日出之阳 孰与昧行乎

(2)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3)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4)师旷的劝说效果如何?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十一)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继,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适:女子出嫁。世家:家世。南都:今河南商丘。zhe:总是;就。粥:稠粥。ze:日偏西。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慨然:慷慨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的用法和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后天下之乐而乐 D.食之不能尽其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范仲淹二岁而孤( ) 去之南都( )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译: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

(十二)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猫。狸猫,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猫无所食,饥而嗷。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猫生于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唪,唪则得肉食。南郭有士病鼠,急从束氏假狸猫以去 。狸猫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猫怖甚,对之大唪。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猫奋挪而出

注:啖:吃。若:及,至于。奋掷而出:用力纵身逃出。

(1)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以啖肉故(缘故) B.急从束氏假狸猫以去()

C.意为异物也(意思) D.鼠度其无他技(估计)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A.束氏日市肉啖之 B.咸无所好

C.乃钻火烛之 D.南郭有士病鼠

E 但饥辄唪 F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

(3)狸猫失去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4)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十三)

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动筒:人名。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着冠:成年。岂合:怎么能。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 达者七十二人:

经传无文: 博士无以对: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据何文,以知之? 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3、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

答:

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答:

(十四)

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予又将死也,吾是以泣。"

注释中山:国名。疽:毒疮。创:伤,伤口。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

将军于若子如是

今是予又将死也,吾是以泣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一句。

3"伤者之母"为什么要""?

4.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吴起是怎样的一个人?

(十五)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xi):践踏。策;通""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恬:心神安适。韩性:绍兴人,大学者。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被: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

A.听已辄默记(完毕)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依僧寺以居 以君之力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暮归,忘其牛 其真无马耶 D.录为弟子 无人耶?使子为使

3.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冕)窃人学舍听诸生诵书 B.已而(王冕)复如初

C(韩性)学遂为通儒 D(王冕)即迎母人越城就养

4.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曷不听其所为?--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衣服、帽子跟随在车子后面。

5.翻译句子。

A.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B.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两段文章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十六)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礼记·檀弓下》注黔敖:春秋时齐国一富翁。蒙袂辑履:用衣袖蒙着脸,拖着疲惫不稳的脚步。贸贸然:眼不明亮的样子(陈浩:垂头丧气之貌)奉:捧。从而谢:黔敖追上去表示道歉。曾子:孔子学生,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人。微与:小事情啊。微,细小。与,句末语气助词。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黔敖为食于路 以待饿者而食之

嗟,来食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以至于斯也 可去 其谢也

2。翻译下列句子

嗟,来食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3。这个故事在哪篇文章中被作为论据使用?用来证明什么?

4。你对曾子的话如何理解?

(十七) 取义成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宋史·文天祥传》)

[]乡:通""

(十八)九方皋相马《列子·说符》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千里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缨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日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形容筋骨:形,指形体;容,指状貌。形容筋骨是名词性并列短语作动词""的状语。绝尘弭辙:形容天下之马(千里马)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车轮的痕迹。弭,消除。担缮薪菜:扛东西打柴草。 绳索;担缮,指用绳索背负东西。菜,通"",薪菜,即打柴草。牝而黄:黄色母马。牝,雌性的鸟兽。牡而骊,纯黑色的雄马。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A 子之年长矣。 子: 年:

B 伯乐对曰。 对:

C 三日而反。 反:

D 穆公不说。 说:

E 色物牝牡尚弗能知。 尚: 弗:

F 伯乐喟然太息。 喟然: 太息:

G 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遗:

H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至: 果:

2.说明下列句子中的""的用法。

A 臣之子皆下才也

B 穆公见之

C 已得之矣

D 召伯乐而谓之曰

E 又何马之能知也

3.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A 臣有所与共担缨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B 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4.给本文分层并归纳层意。

5.九方皋相马的特点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十九)《论语》二则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愤:心求通而未得的意思。启:开其意;开通他的思想。悱:口欲言而未能的样子。发:达其辞;使他表达出来。隅:角。反:还以相证的意思;反复类推。复:再告。九夷:东方少数民族。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A以〔 B C欲〔 D或〔

E之〔 〕〔 〕〔

2.第一则中含有两个成语,一个是"不愤不启",一个是" "

3 第二则中哪句话在语文课本中被谁在什么文章中引用过?

4 翻译下列句子

A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B或曰:"陋,如之何?"

C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5.说说第一则的大意。

(二十)《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性情恬淡不慕名利。致远:高瞻远瞩。淫慢则不能励精:过度享乐和怠惰就不能振奋精神。险躁:邪恶暴躁。治性:陶冶性情。意与日去:.意志同时间一起消磨。接世:与社会连接。行:操行。 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A无以明志 B年与时驰

C意与日去 D遂成枯落

2.夫君子之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A、辍耕之垄上B、宋何罪之有

C、水陆草木之花D、愿借子杀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B、卒中往往语

C、奉命于危难之间D、静以修身

4.有两个成语,一个是" ",一个是" "

5.翻译下列句子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二一) 训俭示康》司马光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参政鲁公:参知政事(副宰相)鲁宗道。清望官:清廉有名望的官职。(sh6ng)之:备酒招待客人。觞,酒杯,这里用为动词,意为进酒劝饮。张文节:张知白,宋真宗、仁宗时的宰相,谥文节。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自定的生活标准像原来任河阳掌书记的时候。公孙布被之讥:汉代的公孙弘为人阴险,把俸禄都用来养宾客,自己很俭省,用的被子是用布制的。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真宗遣使急召之。

使:

(2)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

既: 实: 对:

(3)故就酒家觞之。

故: 就:

(4)上以无隐,益重之。

上: 以: 益:

(5)所亲或规之。

所亲: 或:

(6)公宜少从众。

宜: 少: 从:

(7)举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举: 患:

(8)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顿: 致: 失所:

(9)岂庸人所及哉!

及:

2.找出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与例句一致的,分别填入例句后的括号内。

1: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

2: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 )

A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B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安求其能千里也?

D 游人虽未盛,然……亦时时有。

E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F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G 风力虽尚劲,徒步则汗出浃背。

3.这段话共15句,用""表示大层次,用""表示小层次,在下图中画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这段话的论点是( )

A 家人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B 公宜少从众

C 由俭人奢易,由奢入俭难 D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5.这段话用了几个论据?属什么类型的论据?摘录文中关键词语概括论据(各不超过七个字)

(二二)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日: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泰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主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注释:不可得而知也:不可让别人知道。卒然:同"",突然。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谨受教:真诚地领受教诲。

本文亦出自(战国策),请将此文与《唐雎不辱使命》进行比较阅读,说说两文的异同点。

(1)相同点

(2)不同点

(二三)

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此其所以败也。

注: 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长置:放在一边,不理他通:传达

遮道:拦路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夥,多。颐,语气词。沉沉,深邃貌。夥涉为王:形容一个人的突然富贵。发舒:放肆。 故情:指陈涉贫困时情况。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自辩数 或说陈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 由是无亲陈王者

此其所以败也

2。翻译下列句子

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

3。文中 故情在《陈涉世家》指的是哪件事?〔用《陈涉世家》中的原句回答〕

4。陈涉少年时立下什么志向?〔用《陈涉世家》中的原句回答〕结果如何?最终如何?为什么会这样?

〈二四〉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 之父。

1。解释文章加点的字

筑: 将: 亡: 智;

2。翻译下列句子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 之父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

〈二五〉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烛邹,齐景公的臣仆。弋〔yi〕,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请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景公好弋 AhaoBhao

诏吏杀之AzhaoBzhao

使烛邹主鸟AzhuBzhu

寡人闻命矣AyiByi

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使烛邹主鸟

A掌管 B主持 C主要的

而亡之

A ,没有 B丢失,逃掉 C灭亡

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A查点 B计算 C列举

翻译下列句子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本文的题目是晏子谏杀烛邹,其中劝告的意思。文中晏子是怎样劝告景公勿杀烛邹的?

〈二六〉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 陆贽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憎爱,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将察其情,在审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1.为文中的字注音并解释

行:〔 舍:〔

好:〔 恶:〔

2。下列各组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3。陆贽在文中对人的作了这样的阐释: 。因此他认为 。用人若能录长补短,则 。反之则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应用了 等论证方法,文中 关于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属于 论证。从结构层次角度看,本文的结构为 式。

〈二七〉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时,负笈 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任末:人名 笈:书籍 庵:草屋 克:挤。榨 蒿:蒿草 静衣:干净的衣服

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负笈 不远险阻 背着 B。题其衣裳〔

C。临终诫曰〔 最后 D。更以静衣易之〔 更换〕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依林木之下 有时〕 B以记其事〔书上的〕

C更以静衣易之〔指任末〕 D夫人好学,虽死犹存〔还,仍然〕

翻译下列句子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4。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任末认为,好学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必要前提,是一个人生命价值 的体现。

B。任末负笈求学,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为墨,映星望月,题衣记事,静衣更易,这些事例都表现了他的群奋好学精神。

C。任末用行尸走肉来鞭挞那些不学习、庸碌无为的人,给不学者敲响了警钟。

D。任末之所以能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勤奋学习,是因为他具有终生一心向学的精神。

〈二八〉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下〕

孔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等于说在墓前哭的妇人式:车前横木,这里用如动词,扶轼。孔子扶轼是表示对妇人哭墓的注意和关怀。壹似重有忧者:壹,实在、的确。重,重叠。而:乃昔者,吾舅死于虎:昔者,从前。舅,指丈夫的父亲焉:于虎无苛政:没暴政小子识之:老师叫学生可称小子。这里指子路。识〔zhi〕,记住。

〈二九〉《世说新语》三则

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耶?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孔文举有二子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钟毓、钟会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三零〉幽默笔记三则 语助

太祖皇帝将展外城,幸朱雀门,亲自规画,独赵韩王普时从幸。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字安用?普对曰:语助。太祖大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字说

东坡闻荆公《字说》新成,戏曰:鞭马为,以,有何可笑?又曰:“‘字从,亦有证据。《诗》曰:鸤鸠在桑,其子七兮,和爹和娘,恰是九个。

放火三日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三一〉 短信三篇

与荀彧追伤郭嘉书 曹操

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疾困与吴主笺 周瑜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自表后主 诸葛亮

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倾,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治别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三二〉

掩耳盗钟 《孟子》

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揠苗助长  《孟子》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苗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三三〉主仆对 《广笑府》

主人待仆甚薄,衣食常不周。仆闻秋蝉鸣,问主人曰:此鸣者何物?主人曰:蝉也。仆曰:蝉食何物?主人曰:吸风饮露耳。仆曰:蝉着衣否?主人曰:不用。仆曰:此蝉正好跟我主人。

〈三四〉刘备敕刘禅遗迢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天,年已六十有余,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人名)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脩,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哥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之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知。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三五〉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渧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三六〉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管仲、隰()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不难:不惜,不耻。

1"乃掘之"中的""与下文哪句中的""字意思相同?(2分)(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老马之智可用也。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

〈三七〉 《曾子杀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八〉 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 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九〉(2003年武汉)

荀巨伯远看友人疚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于速去!巨伯曰:"远柬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 岂苟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苟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委:丢下.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个逗号,将其断开.(3)

苟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翻译下面语句.(3)

吾今死矣,子速去!

答:

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4)

〈四零〉

杨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资治通鉴》)

注:累迁:多次升官。昌邑:地名。茂才:秀才。

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王密为( )昌邑令 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

2.翻译句子。(2分)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______________。

3.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杨震怎样的品质?(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一〉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5贰:重复。

1、本文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发尽白,蚤死          

2)今也则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门人益亲(   )

2)弟子孰为好学(    )

3)不贰过(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6 根据积累,再举几个名人好学的实例。

〈四二〉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与例句中加点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 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以剌刀攫其首 攫:      

2)蛇竟死  竟:       

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

A 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 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 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 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四三〉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陛:宫殿的台阶。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立有间(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2 翻译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3 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四四〉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可办粗饭几日        

2)何必图好吃好着        

3)莫待无时思有时        

2 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3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4 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

〈四五〉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一牛且数万斤。       

2)募能出之者。        

3)徐去其土。         

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 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 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四六〉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流辈:人们。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得句:得到佳句。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诟(gòu:责骂。胡:为什么。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2 使侄录之。

3 侄罔然而止。

4 执所书问曰:……

2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代词。

1 皆讥笑之 2)诟其侄曰(

3)汝胡不早问 4)致余忘之(

3 这则故事该责备的是谁?为什么?

〈四七〉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也。晏子曰: 为而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三年矣。曰:可得赎乎?对曰:可。

遂解左骖以赎之,载而与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夫子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耶?子何绝我之暴也!越石父日:吾闻士诎乎不知己,而信乎知己者。吾三年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仆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仆,请鬻于世。晏子出,请见,曰:向者见客之容,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上客。 (《晏子春秋·内篇第五》)

【注】牟:地名,在山东。刍:柴草。越石:地名。骖:车前三或四匹驾马中,辕马边上的马。暴:猛、急。诎:通,屈服。信:通‘“,伸展。鬻():卖。行:德行。辞:谢罪、道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越石父怒而请绝(绝交)

B.今兔子于患(祸害)

C.省行者不引其过(过去)

D.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背)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晏子使人应之曰 良因异之 常习诵读之

B.息于途侧者 不求闻达于诸侯

C.吾以子为忘 以我酌油知之

D.今又不辞而入 而吾以捕蛇独存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l)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

2)夫子礼之,敢不敬从?

4.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颇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2002年杭州市中考题)

〈四八〉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握:四寸为一握。膂:脊骨。瘳:病愈。肝膈:泛指人体内脏。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四九〉《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uī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槨(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宴席,厚赒(zhō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1.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2.《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谪守江湖之远的滕子京之邀而写的,既为劝戒对方也有自勉之意。根据这篇短文所叙的故事,你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的意思,有什么新的理解?

〈五零〉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注释]府:指国库。子贡:孔子的学生。赐:子贡的名。子路:孔子的学生。

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2.文中第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五一〉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等待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2)故人来,方与之食( )

(3)恐其自食其言也( ) (4)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

2.下列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虚词的用法

A.()起不食待之。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

〈五二〉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扬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释:季梁:魏国人。衣焦:衣裳皱缩不平。申:同,伸展。大行:大路。方北面:朝北方。将其驾:用手持着缰绳,驾着车。奚为:为什么。吾用多:我的路费多。御者:马夫。举欲信于天下:一举一动要取信于天下,使众望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1)中道而反(2)恃王国之大

(3)犹至楚而北行(4)举欲信于天下

2.选出下列加点的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 )(2)

A.我欲之楚B.此非楚之路也C.小大之狱D.王之动愈数

3.翻译下面的句子。(2)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此文言短文的内容。(不超过20)(2)

〈五三〉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门户),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4)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的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

〈五四〉

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注释:吕文穆公:吕蒙正,宋太宗时任宰相。文穆是他的谥号。孝卫公:唐初功臣李靖,曾封为卫国公。

1.选出与其弟伺间从容言之中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

A、昔贤之所难也B、怅恨久之

C、属予作文以记之D、寡助之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2)

A、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B、闻者叹服

C、牺牲玉帛 D、庶竭驽钝

3.翻译下面的句子:(2)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4.在作者看来,倡廉拒贿应该做到哪两点?(4)

(1)

(2)

〈五五〉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体裁

[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

(1)自古而然( )(2)而固小之( )

(3)鲜能备善( )(4)斯不自见之患也( )

2.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

A、武仲以能属文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D、策之不以其道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1分)

4.“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常用敝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达形式,那么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3)

〈五六〉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杨朱:人名。缁:黑色。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衣缁衣而反B.甚矣,汝之不惠

C.之虚所卖之D.予默然无以应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衣素衣而出(穿)B.天雨(下雨)

C.子无扑矣(孩子)D.子亦犹是也(好像)

3.将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五七〉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答:

2、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

3、齐泯王听吹竿,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答:

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答:

〈五八〉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解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乙】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马焉。苟(义为:假如)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1.【甲】段文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 的《 》,他的文集称为《 》,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下列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人是(

A.欧阳修 B.曾巩 C.范仲淹 D.苏辙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1)骈死( 2)食马者( 3)槽枥( )(

4)冀北( 5)辄( 6)苟无良(

3""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2%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以五十步笑百步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食之不能尽其材(

3)伯乐虽善知马( 4)不为虚语(

5.选出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然后有千里马(这样以后) B.马之千里者(助词,无义)

C.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D.其真无马耶?(其实)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是(

A.虽有千里之能 虽鸡犬不得宁焉

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C.骈死于槽枥之间 至于负者歌于途

D.解之者曰 吾欲之南海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C.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 D.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1)安能空其群邪?(2)策之不以其道(3)亲贤臣 4)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5)见白书,乃钻火烛之(6)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

A.(1)(6 B.(2)(5 C.(3)(6 D.(4)(5

9.选出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2%

A.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B.鸣之而不解其意--听马的鸣叫却不能明白它的意思

C.策之不以其道--驾驭它却不能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它将和平常的马一样难以得

10.翻译: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

11.简答下列问题:(6%)(2001宁波)

1)【甲】文中,说"天下无马"的人寓指怎样的人?

2)【甲】文表面上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作者在文中强调了 人才和 人才的重要性。

3)【乙】文中,加点的"马群遂空"的含义是什么?

12.【甲】文托物寓意,抨击当时"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从正面阐述应该怎么做。参照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这样的人才?(3%

13.【甲】文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说明理由。(4%

〈五九〉《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达到) B.邑人大姓(大户人家)

C.主人怪而问衡(奇怪) D.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希望)

2.下列句中""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中""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以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 D.以此戒之

4.读了这则故事以后你有何感想?请把它写出来。(100字左右)

〈六零〉《铁杵磨针》

唐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文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未成,弃去(离开) B.逢老媪方磨铁杵(正在)

C.还卒业(返回) D.太白感其意(感动)

2.下面句子中的""指代错误的一项是( )。

A.问之,曰:"欲作针。"(老媪) B.学而时习之(学习)

C.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 (杜处士)D.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此正午牡丹也)

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状语后置句)B.问之,曰:"欲作针。"(省略句)

C.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判断句) D.彼不我恩也(省略句)

〈六一〉《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比三日立市 比肩继踵而在 B.人莫之知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愿子还 大府召是儿,幼愿耳 D.去而顾之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2.选出下列句中的""用法不一样的一项( )。

A.臣有骏马欲卖之 B.愿子还而视之

C.去而顾之 D.臣请献一朝之贾

3.加点的字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愿子还而视之(huán B.臣请献一朝之贾(ɡǔ

C.臣请献一朝之贾(zhāo D.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jǐng

4.省略的部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莫与言(骏马) B.(余)乃重修岳阳楼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 D.一鼓作气,再(鼓)而衰

5.对文章意思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

A.本来是一匹劣马,但是由于请到了伯乐来故弄玄虚,因此"马价十倍"

B.卖马者为了请到伯乐,允诺给他一天的报酬。

C.伯乐其实并没有发表什么评论,他"还而视之,去而顾之",无非是在暗示这匹马被自己看中了。

D.这匹马其实也算得上是一匹好马,但只有请到了伯乐,人们才意识到了,表明了人们迷信权威的社会现实。

〈六二〉《多多益善》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1.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君何如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多多而益善耳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C.此乃信之所以 乃不知有汉 D.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2.下列通假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上常从容 常通尝,曾经 B.诸将能不 不通否,坏

C.何为为我禽 禽通擒,擒获 D.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竟通尽,完

3.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和韩信有一次谈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他们的看法有些差别。

B.韩信的内心深处其实是认为自己的统兵才能要高过刘邦。

C"上笑曰"中的"",其实是冷笑,既表现了刘邦对韩信的回答的不满,也是在嘲笑韩信虽有统兵之能,却也不得不臣服于自己。

D.韩信最后的自圆其说,一方面是无可奈何的承认自己确实在某些方面比不上刘邦,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随机应变的机智,避免了刘邦对自己的不满和猜忌。

〈六三〉《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1.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恶鼠(讨厌) B.率不食鼠(于是)

C.鼠以故益暴(更加) D.遂不复蓄猫(就)

2.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的解释( )。

鼠以故益暴。

A.因为 B.因此

C.凭借 D.用来

3.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的解释( )。

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A.把……当作 B.以之为

C.认为 D.当作

4.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句:厌以腥膏

A.楚人以晏子短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咨臣以当世之事 D.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5.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某人家中被老鼠严重破坏,于是养了一只猫,本想让猫来制止老鼠的猖獗。

B.某人对这只猫充满了希望,于是大鱼大肉的供养它,还给它很好的环境居住。

C.猫在养尊处优的生活中,反而不愿意捕鼠了。

D.某人最终认为是天下没有好猫,其实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结果。他没有想到过于安逸会削弱猫的斗志。

〈六四〉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 ;[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

2.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

1a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被: b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

2a或问三余之意 意: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必须准确译出)。 4分)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六五〉 楚人学舟

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注释】楚:古国名。折:调头。旋:转弯。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亟:突然。犯:碰到。柁: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2)乃四顾胆落(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六〉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几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后出师表》

简注:

平:通,评判,断定。   拊:拍。 蹉跌:跌交,比喻失败。

1.“/”给文中化线没有标点的句子断句。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是( 已(

3.文中哪句话表现出诸葛亮对北伐的态度。

4.依据此文和你对诸葛亮的了解,简单地评说一下诸葛亮其人。

〈六七〉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一,日: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吕氏春秋·察传》

1.“/”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

2.解释加点的词:

及其家( 道之(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八〉诸葛亮,言家事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1.“/”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

2.解释加点词语。

仰( 赢(

3.由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4.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是如何评价的吗?说出其中一点即可。

〈六九〉蝜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柳河东集·蝜蝂传》

简注:

蝜蝂:(f” bƒn)一种黑颜色的小虫。卬(‚ng):抬头向上,踬仆:音至铺跌倒。

1.解释词语:

善负小虫也( 苟能行(

又持取如故(

2.从哪里可以看出蝜蝂贪得无厌?(用文中句子回答)

3.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初中文言文专题训练练习答案

一、1。吃,做首领当长官,正确的对的,都,所以,就,你,跑

2天帝派我做百兽之长,掌管各种野兽你如果认为我说的话不确实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正确的,因此就让狐狸在前面走,自己跟在后面走老虎不知道百兽是怕自己而跑开,认为是怕狐狸现在你吃了我,这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3不译(主谓之间)它,指狐狸它,指老虎和狐狸到,往

4。狐假虎威。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被狐假虎威的人所欺骗蒙蔽。5。同上

6。狗仗人势、仗势欺人、依仗权势

二、1。吃,一起,有的人,想要

2有个北方人,生来就没见过菱角

那个人自己掩饰自己的缺点

我不是不知道吃菱角要去壳,连壳一起吃,想要用来清凉解热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3。讽刺了不懂装懂的人

三、歧路亡羊

1丢失已经为什么,怎么

2结构助词,的 代词,羊倒装句的标志

3,丢失何追者之众,追者何众

4.邻人 杨子

5.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6.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

四、1称赞有的人怎么样句首发语词存在

2××

3。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

五、1停止变成即使这样所以,受到

2青色从蓝中提取却比蓝色更青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日反省自己,就能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失

3,智慧

六、1A2。江南,静,动,动,静,晓雾,夕日

3。描绘群鸟欢叫的和悦画面,乱鸣以动衬静,突出江南山水的清丽自然

4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

5。锦鳞游泳

七、1D2。不足以震服远方的国家

3。因为他觉得自己外行丑陋,其貌不扬,害怕不能震服匈奴来的使者

4。因为匈奴使者只是说所谓魏王外貌不同寻常,却看出曹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不能容忍这样睿智的人存在

5。过人的气质和才能,极度自私和猜疑的个性

八、1都用尽,用来曾经把,左右比得上

2⑴①击珊瑚展珊瑚枝柯扶疏,铺垫既惋惜,又以为疾已之宝傲慢,又胸有成竹

反映晋代地主生活的豪华与奢侈

九、

1收获,显露明白

2.第一步要熟读,要能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第二步要精思,要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3.心到 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4.读书要熟读精思,要做到三到

十、师旷问学

1怎么明亮……一样

2、暮指时间晚,迟了。他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他怕来不及学,学了没用了

3、暮指天黑,夜晚。师旷借题发挥,引出"秉烛"之喻。

4、达到劝说的目的,"善哉!"

5、活到老,学到老。或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受益终生。

十一、1C2。成为孤儿,离开3。终于精通六经的要旨,慷慨地立下为天下抱负的大志

4。范仲淹少年时勤奋好学及少有大志

十二、1C2A每天,买B。都C。祸害,患D。只要,就E。很久,估计

3。以啖肉故(生活过于安逸,不愁生计)

十三、1曾经贤达文字记载应对、回答。

2根据什么文章知道的成年者五六个人,孩童六七个

3.动筒把约数五六()”当成相乘数去作乘法计算,因此闹笑话。

4.从动筒来说,读书不要望文生义,不要自作聪明;从博士来说,读书不能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不要奉经书为至理,不敢质疑等。

十四、1作为,递进对你的儿子象这样因此

2。将军象这样关心你的孩子。你为何还哭泣?

3。有将死4。爱护士兵,受士兵爱戴

十五、1CD2D3C4CD5。勤奋好学,孝敬父母

十六、1作成食物我,只离开道歉

2喂!来吃!我就因为不吃侮辱性的施舍的东西,才到了这样的地步他吆喝你来吃,可以离开,他道歉了就可以吃了

3。《谈骨气》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十八、1A你,年纪B回答C“回来D“高兴E还,不F长叹的样子,叹息G忽略H到,果真2AB九方皋C千里马D伯乐E不译(主谓之间)3A我有一个同我一起扛东西打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对于马的认识不在我之下,大王可以召见他B。失败啊,你所推荐的寻求千里马的人,却连马的颜色都分不清楚,又怎么能识别千里马的才能呢?5。抓住事物的本质

十九、1AB那么C想要D有的人E补充音节,陋室,提宾标志2。举一反三3。刘禹锡《陋室铭》孔子云:何陋之有?”4A举一个例子如果不能明白三个例子,那么就不用再学了B有的人说:简陋的屋子,该怎么办?”C孔子说: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十、1。用来,年纪,消磨,终于最终2。淡泊明志,宁静致远3A用宁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 的品德。B学习需要静下心来,才能是要靠学习培养的,不学习不能拓展学问,没有远大的志向也学不好C只是一味地守在自己的家里,又会有什么作为呢

二一、1使者已经,实际(实情),回答所以,靠近皇上,认为,更加亲近的人,有时应该,少数,跟从全,愁习惯,导致,没有存生之道达到2BDGACEF

3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4C5。事例

二三、1已经,称王,国号老朋友,曾经,这件事,到辩解有的人(旁人)许多,都因此,亲近它,这件事2。楚国人叫多为夥,所以天下传闻,贫穷的人成为王,从陈涉开始3。尝与人佣耕,苟富贵无相忘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四、1。修建,将要,丢失,称赞2他邻居的父亲也这样说到了晚上果然丢了很多东西这家的人很称赞他的孩子,却怀疑他的邻居3。如果不尊重事实,而用亲蔬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二五、2ABC3。景公说:不要杀他,我听从你的指教了”4。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二六、1。德行,忽视,喜欢,憎恶2B3。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则天下无不弃之士4。人之才行,自昔罕全;举例,道理;举例;总分

二七、1C2C3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草屋光线太暗,就点燃一缕缕的麻蒿来照明4C

三六、老马识途

1B 2B

三七、曾子杀彘

1D("只是")2.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错译""、两个""字每个扣05分;后一句的""字所表达的意思和判断句的特点未译出要扣1分。)3.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八、细柳营

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营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

三九、1.苟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2.我现在是活不成了,您快离开吧!

3.被苟巨伯舍身救友的义举所感动。

四零、1。作为;送2。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3。严于律己

四一、颜回好学

1、司马迁  纪传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蚤通早 亡通无

3更加过失,错误

4、有一个叫颜回的喜欢学习,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四二、螳螂捕蛇1D2抓住,钳制最后,到底3、可是仔细地察看也完全看不到什么东西。4B

四三、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1雨后或雪后转晴一会儿""

2、我听说,古时候贤明的君主,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自己消闲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啊。

3、因为晏子的谏议有说服力,更为重要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

四四、勉谕儿辈

1用来做成衣着,衣服不要

2、生活不挨饿不受冻就满足了,何必贪图吃得好穿得好呢?

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返回困难。所以要培养要坚持。

4、在今天,我们仍要发扬节俭的传统美德,因为一有利于美德的培养。二节约物质资源,利国利已。

四五、打捞铁牛

1将近使……慢慢地填满,充实

2、那横木就像秤杆秤锤称东西的样子钩住铁牛慢慢地去掉船上的泥土,于是船浮起来,铁牛也被钩出。

3、先用两只船装满土,把铁牛系于两船之间的横木上,然后去掉船上的土,铁牛就浮出来了。

四六、草书大王

1、1)喜欢;2)叫、让;3)迷惑(迷惑的样子)(迷惑而无所得);4)拿、持。

2、1);2)指代他的;3)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4)指代

3、张丞相

四七、第1题要求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作正误判断。根据语境,选项A中的应是辞去,离开的意思;选项C中的应是过失的意思,故第1题的答案是:AC。第2题要求对文言文虚词作比较,选取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项。其中选项A中前一句中的代指越石父,后一句的是音节助词,无实义;选项B两句中的都是的意思;选项C中前一个是以为的意思,后一句中的的意思;选项D中前句中的是顺接连词,后句中的是转接连词。故本题的答案是:B。

四八、1.AC2.AB3.C4.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5.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四九、范仲淹罢宴

1.怃然 亟令询之 彻宴席 厚赒给之(2分。只要答到怃然即可得满分;没答怃然,其他3个至少答到2个,得1分。)

2.不仅忧君而且忧民(2分。意思对即可。如能运用互文的知识,联系前句加以说明,可加奖励分1分。如学生据实回答没有新的理解可得1分,如有充分理由亦可得2分。)

五零、1.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1)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1)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2)2。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五一、1派,使害怕,担心讲信用,守信 2D3.老朋友到傍晚没来,吴起不吃饭等他(暮,傍晚,天黑;食,吃饭)4.为人讲信用,或待人诚恳守信

五二、1。反同返,返回;依仗;向北;信义2A3。这几个条件越好,但离开楚国就越远了4。南辕北辙

五三、1。给;哭;直同值,价值;殴打2A3。我有父母妻子和儿女,等卖柴得钱这样以后才有饭吃4。宫市对人民的欺诈和压迫

五四、1C2C3。他的弟弟找个机会很平静地对他说了这件事4。寡好;不为物所累

五五、1。这样;轻视;少;弊端,祸患2B3。各以所长,相轻所短。4。家中有破扫把,却把他当做千金看待;比喻将自己不好的东西视为珍宝。

五六、1D2C3。先前你穿白色的衣服来,而你现在穿黑色的衣服来,它怎么会认得,难道要怪他不认识你吗?4。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蒙蔽

五七、滥竿充数

1、没有做官的读书人(或不会吹竿的读书人);为了生存。

2、必三百人吹竽,齐宣王用人失察。

3、南郭处士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吹竽技艺不精(或怕露馅、怕杀头)

4、答案略

五八、1。韩愈,《韩昌黎文集》,C 2。答案略3D4。一样;食同饲,喂养;擅长;是5D6D7C

五九、1C2D3C

六零、1D2B3D

六一、1D2D4D5A

六二、1D2A3B

六三、1B2A3C4C5A

六四、.1.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评分说明:概括大意,每空1分,共2分;语言简洁、通顺1分。21)影响;穿着(或通); 2)意思;情趣。3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 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 评分说明: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且译出加点词1分;语言通顺、完整、简洁l分。4答:要点: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董遇诲人不倦……)评分说明:有启示1分;能结合启l示,言之成理地作一点分析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

六五 、楚人学舟

1.(1)慢;(2)看。

2.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六六、《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1.……/……/……/……/……/……/……/

2.此,这样。 停止。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4.忠于刘氏父子,决心兴复汉室,有智有勇。

六七、《穿井得一人》

1.……道之/……宋君/宋君……丁氏/丁氏对曰/

2.到,等到。 传说。

3.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六八、《诸葛亮,言家事》

1.……/……/……/……/

2.依赖 充盈

3.尽心为国 ,不谋私等。

4.一代贤相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对刘备父子忠心耿耿;写一篇《出师表》被陆游赞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等

六九、《蝜蝂》

1.负:背 苟:如果 故:原来

2.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3.做事切忌贪得无厌,否则会葬送自己的性命。

做事要有一个度,不要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

讽刺了那些不顾一切向上爬的人。(那种贪得无厌自不量力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e8e8c18fc4ffe473368abe9.html

《文言文阅读理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