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时事评论员范文 doc

发布时间:2020-02-12 14:08: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年时事评论员范文

篇一:20XX10月时事评论文章选读

时事评论文章选读

观察马桶盖事件需要反求诸己

1018日晚,有网友爆料称宁波一对夫妇跟团到日本游玩时,把酒店马桶盖卸下带走,酒店发现后打电话给导游,导游跟乘客确认后回复酒店说游客没拿。最后,在游客行李箱中查出了该马桶盖。19日,媒体从该旅行团所属旅行社得知,游客拿走马桶盖是因其以为是上一住客遗落而贪小便宜带走。目前,游客已将马桶盖寄回酒店,并表示歉意。(1020日《北京青年报》)

这几天,这则新闻引起了极大关注。很多人谈论这件事,表示出了不屑一顾。正如舆论所讲,这是一种贪小便宜心理,看看国内一些公厕卫生纸被扯走的报道,就有接受顺走马桶盖的心理基础了。这样一件事,发生在日本旅行期间,真是丢人丢到国外。注意到,这对夫妻已就这一事件写下了道歉书。有反思自然是好,但还远远不够。正如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什么。启动信用机制,把这对夫妻列入旅游黑名单,相信是舆论的共同心声。只是,在对贪小便宜心理谴责的同时,我有着一种深深羞愧感,因为,我也曾经贪过小便宜。

记得当初刚有机会出去,住在宾馆里,既兴奋而又紧张。兴奋是因为第一次,终于住在明亮的宾馆里了;紧张也是因为第一次,没有经验,防止出糗,于是观察别人,学习别人。刚住进宾馆,很多东西都很新鲜,包括宾馆提供的梳子,小巧玲珑,爱不释手。当得知每天都要更换时,于是在临走时,把梳子也带走了。哪怕后来,出去次数多了,住的宾馆多了,对一些精致的宾馆梳子依然动心。相信现实生活中,把宾馆梳子带走的绝不是一个两个。在很多人看来,这可能无伤大雅,但毕竟也是贪小便宜。而且,不仅仅是宾馆梳子,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贪小便宜心理,做出贪小便宜举动的,并不在少数。比如我到过一个会议中心,开会时免费提供圆珠笔,我看到很多人一拿都是几支。这同样是一种贪小便宜心理,这也说明了其普遍与顽固。

由此观察游客赴日游顺走酒店马桶盖事,虽然发生在国外,而且顺走的是马桶盖,有些出奇出格,但其对应的贪小便宜心理,难道是孤例存在吗?对于我们来说,距离顺走马桶盖又有多远?大家站在岸上谴责,可有多少人敢说自己从来没有贪过小便宜?指出这一点,并不是要让其消散在大多数人中,而是想强调,观察很多不文明事件,都不应该丢掉内视角,应该想想,同样的心理和问题,在自己身上是否存在?自己又做得如何?能不能成为榜样?有人讲,中国本是礼仪之邦,为什么在文明素质上出现这么多问题呢?这也正是需要我们思考的。正如人们所建议,当前有必要进行普遍的公共秩序教育,大力提升公民素质。也要看到,贪小便宜心理与生活水平也有关系。总体来说,在文明素质上,存在越年轻越好的迹象。这不仅是因为年轻人文化程度高,接受教育多,而且与年轻人见多识广,物质生活水平相对优越有关。对于很多人来说,虽然出去游玩了,但其实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富裕状态,最起码心态还很贫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去次数逐渐增多,类似不文明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对不起,我也曾经贪过小便宜。这里,不是说要放弃对这一行为的谴责,而是希望提醒大家反求诸己己所欲想方设法上下同欲,己所不欲千方百计大家同不欲,唯有如此,文明社会才会展现现实模样。

豺狼、狐狸等野兽的叫声,一开始有点怕,后来慢慢就习惯了;生活极度贫苦,一家7口人都挤在一间茅草房中,3兄弟要合穿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裤子。在离群索居的生活里,看似排除了一切物质追求的烦恼,但可想象一下,这些年里,且不说贫穷的生活,求医问药怎么办?孩子上学如何解决?其他所有与公共服务挂钩的需求究竟能否落实?在54年的生活中,倘若稍有意外,恐怕就没有今天这个田园故事了。

平心而论,几十年的穴居生活,诗意可能只是点缀,因为贫穷而寻求山洞的庇护,个体对抗苦难才是底色。即便如今子女成才,成为颇为生动励志案例,但在鸡汤之外,依然不难想见超出平常的艰辛,其间酸楚,并非田园牧歌的想象所能承载的。正如老人梁自付对妻子说的一句这辈子她跟着我受苦了,究竟多少分量,外人恐怕难以掂量。

子女成为大学生、孙子成为博士生夫妇俩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山洞中看电视,可以看出老人其实依然向往现代生活,选择山洞并非有一套归园田居、安贫乐道的价值观支撑,而是选择了成本较低的生存方式。旁观者对其所谓世外桃源的欣羡,恐怕也是一厢情愿。在今天,通过离群索居、选择与物质文明割裂而寻求诗意,无疑是缘木求鱼。

我们观照老两口的生活,对其生活的诗意美化应当有所克制。他们的生活也是启示,诗意指望返璞归真大概是难以实现的,在现代社会恐怕也是逃无可逃,唯有更为有力的精准扶贫,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更为全面的公共服务,更为扎实的生活底线,才可能契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雾霾、拥堵、生活压力等城市生活的烦恼,不能指望个体性的逃离,更需要体制性的针对措施。公共服务到位了,是否能实现诗意的栖居尚不好说,但应当可以实现有尊严的生活。

故事的结尾有这样一个细节,老人自述城里到处都是车,不自在,空气也不好,马桶我也用不习惯。长期的隐居,老人已经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如今的生活选择,很难分清是主动还是被动。究竟是无奈还是超然,是困苦还是甜蜜,是颇可咂摸的。

这样的故事虽然令人动容,但还是希望不要过多地出现。

民工脱鞋跪地取款:尊重无关身份

1027日,一张民工在银行脱鞋跪地取款的照片刷屏网络。据拍摄者介绍,农民工看到银行的地面特别干净,自己的鞋子太脏了怕弄脏地面,不想给拖地的保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才有了跪地取款的一幕。而实际上保安也并不在意,他对农民工说,没事没事,你进去,一会儿我再拖一次。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却感动了无数网友。人们在感动之余,也不无心酸:为了保持银行地面的干净整洁,这名农民工竟如此卑微,真真切切地低到了尘埃里。而看过新闻之后人们也为保安的同理心点赞。这件事所体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在我们见惯了公共空间的各种撕扯之后,让人感慨。

不论是农民工,还是负责拖地的保安,按照世俗标准,他们都是最底层的人。他们文化程度低,可能从事着这个城市最脏最累的活计;他们拿着不高的工资,没有鲜衣怒马的生活,更没有声光动人的地位,甚至,只是这个城市的边缘人。但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在公共空间尊重与信任稀缺的当下,给我们奉献了一出暖心大戏。

农民工的跪地取款与保安的没关系表明,公共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不会因贫富而有所不同。尊重是一个人人都不缺、人人也都应该有的东西,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将它分享予别人。

我们在公共空间中见到的戾气实在不少,因排队起争执,路怒族一言不合就超车,夫妻反目大爆对方隐私。这些一地鸡毛的事件,到处都是是非与利益,善意全无,仓廪实而知礼节遇到现实困境。反而是底层的民工与保安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中温情脉脉的一面。

其实,只要每个人对他人、对社会都保持一份敬意,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公共空间就不缺尊重。农民工体谅保安,保安也想为农民工行便利,尊重就这样产生了。它发乎心现于形,有一点同理心,做到相互尊重就不难。

隐居山洞54年,不只是有诗意

媒体报道,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临江乡,老人梁自付因家贫带着妻子李素英躲进四川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山洞,以洞为家。他们自己动手,种玉米、高粱,喝山泉水,织布做衣,用自制的竹签抓野猪、野兔打牙祭,过着原始的男耕女织生活。54年后,昔日简陋的山洞通了电,经过三次装修成了一个舒服的安乐窝。梁自付还在山洞中把一双子女培养成大学生。

报道中不少细节勾勒了山洞诗意的生活,养了20多只鸡,每天都有鸡蛋吃。想吃豆腐时,老两口就自己用石磨磨豆腐??山上还有野生的板栗、核桃,他甚至还在山洞周围的花丛中放了几个蜂箱,酿制蜂蜜,梁自付就像一个工匠,大自然所能赐予的一切,都被用在他诗意的生活中。高兴的时候,他还会对着大山唱山歌。一副田园牧歌的诗意生活。报道刊出后,也收获了不少网友点赞,不少网友感慨其生活的轻松自在、自得其乐,远没有雾霾、拥堵、生活高压的城市烦恼,言语中不乏欣羡之意。

但细究细节,54年的生活是否只有诗意?1962年,两位老人住进山洞的原因是在山沟里有两间茅草房,后来下大雨,房子塌了;常年与野兽为伍,老人自述在山洞里睡觉,每天我都能听到

1

赞美农民工跪地取钱也是道德鸡汤

大学生小张在西安雁翔路附近一家银行看到的一幕让他动容:一农民工在进入银行前,脱掉鞋子,然后跪着去ATM机前进行操作。农民工说,他的鞋太脏了,会弄脏地面,不想给保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农民工进银行脱鞋跪地取钱称怕弄脏地板,这是某门户网站的新闻标题。按照某些网友只看标题不看内容的习惯,大概会急不可耐地抛出两个论断:一是银行店大欺客,二是保安弱弱相残。但

在这件事上,这两个论断全都不适用,因为跪地取钱完全是这位农民工大哥的自愿行为。不容忽视的一个细节是,在这位农民工大哥进银行之前,保安曾劝说:没事没事,你进去,一会儿我再拖一次,但被他拒绝。

于是事情走向了温情的路子。目击者小张感到这一幕很温暖,农民工和银行保安都挺好,都是值得尊重的人。更多的网友则从中读出自尊自爱、教养与公德心。比如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也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比如身体虽然跪下去,但人格高大起来,比如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一言以蔽之,这一跪不仅跪得好,而且跪出了正能量、跪出了精神气质、跪出了优良品质。

记者没有采访到这位农民工,当时的场景都来自目击者转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这件事所引发舆情的探讨。

对某些特殊的社会现象,不是批判就是赞美,这是舆论场里的常见病之一,尤其是在快餐化阅读和观点泛滥的自媒体时代,表现更为明显。对这件事,当然不乏令人感动的元素,但更多的还是酸楚与悲凉。必须承认,跪地取钱并不是一个正常现象,只是因为农民工的人设,而具有了别样的意味。赞美之前,不妨先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假如这位农民工大哥大大方方走进银行,站着把钱取了是不是更好?同样的场景下,你或者你的亲人朋友,会不会因为鞋上沾了泥而脱鞋进入银行等公共场所?如果跪地取钱真有某些人说得那么美好,是不是我们都该学习?

和之前有农民工因为怕弄脏公交车座位而不敢落座一样,跪地取钱恐怕主要还是源于一种自我定位。在相对陌生的城市里,他们本能地有一种紧张感,进而产生低人一等的心态,处处小心翼翼,甚至过度谦卑。而这种自我定位,又与他们身处的现实环境和日常感受密不可分。尽管在不少城市,农民工的称谓已被新市民取代,但身份歧视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有些是直观可感的厌恶与排斥,有些则是只可意会的冷漠与距离感。在这种语境下,农民工群体变得敏感而脆弱,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隐忍与退让,与其说是一种自我保护,不如说是无声抗议。

而网友对农民工跪地取钱所附加的赞美,恰恰证明,他们的担心一点都不多余。跪地取钱,这在绝大多数人看来都无法理解的事情,怎么到了农民工这儿就成了一种美德?还不是因为有些人拥有某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以不同的标准来评判农民工?人们常常为了拔高一件事,硬要赋予它某种意义,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它本来的、正常的样子,甚至必须以一种夸张、极端的方式呈现出来,才更符合我们的审美。但事实上,这不过是权利不对等下的一种谬赏。

农民工跪地取钱承载不了那么多的赞美。在一座城市里,他们不比谁高大,也不比谁渺小,他们需要的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ec56d926b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0.html

《2019年时事评论员范文 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