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

发布时间:2020-07-06 02:02: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吗?哪儿见过?(课件古诗)
  二、初读古诗。
   1、想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还想怎么读?(按学生设想读)
   5、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明白了什么吗?
   6、生交流。(茱萸介绍)
   7、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文,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3、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谈不出)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
    (谈得出)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这样的情景,你有过类似的印象吗?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2、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3、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1、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学生想象)
    2、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
    3、(课件出示句子)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4、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5、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从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课件出示句子还有同学想读这段话吗?
    3、(读得不好)读这段时你想到了什么?
     (读得好)(课件欢快音乐)是啊!重阳佳节,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是多么开心啊!看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交流)
    4、从你们的言语和神态中我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喜悦!来,咱们再来读读这段。(生齐读)
    5、(切换音乐思念)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指板书)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一边,而心却早已飞到山的那一边了,(课件出示句子)王维的这种思乡之情,你能体会到吗?想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6、你是这样读的:……天各一方……;省略号停了一下;……一定也在……
      你想表达什么呢?
    7、他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学也能像他这样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以前王维和兄弟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
    2、(用自己的话说)你说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景(课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读读吗?
      (用书上句子)回到上段
  三、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
  四、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隋代诗人薛道衡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入日思归》、《泊船瓜洲》。
    3、指名读。
  五、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板书:
             佳节   倍   思亲
                  华
                  山
          (西)长安       家乡(东)

(二)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时候有许多节日,有的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像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情。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14 每逢佳节倍思亲
   2.解释题意。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2)简介王维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后迁局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等方面辨明读音。
    (3)抽生字卡片让学生读生字词。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指导要点。
    逢:半包围结构。注意内部的结构。
    佳:由8画写成。右部是两个“土”叠加,不是中间一“竖”到底。
    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上下两端齐平。
    插:12笔写成。右部的笔顺为:“撇、横、竖、撇、竖、横、横折、横、横”,末“横”左连“竖”笔,右连“横折”部,且让“折”部末端下露些。
    忆:左部“竖心旁”笔顺是“点、点、竖”。
    异:需注意上半部分。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细读课文,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分自然段讲读。
     我们已经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事情,当时的王维是怎样一个人呢?请读:
    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 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说了什么?
         板书:王维
     (3) 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讲的是唐代诗人王维15岁离家,到京城长安已有两年。
     (4) 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呢?请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四句)
        前三句说了什么?
        板书:重阳  登高
        重阳节这一天大街上很热闹,他们扶着老人,搀着孩子,你可以从那个词语看出来(扶老携幼)。
        从哪里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大街上很热闹,人们老老小小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可以看出人们把重阳节看做是个佳节)
        这种情况使王维看了有什么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为什么逢到重阳节,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联系,那句话说明王维15岁离开家,来到长安已经有两年,他年纪轻,长期离开自己的家乡,看到重阳佳节京城长安家家欢庆的情景,自然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亲人。点名题目。
     (4)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想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哪些事?请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五句话)
        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板书:插茱萸
        教师讲述:茱萸是一种有着强烈香气的植物。古人重阳节登高,把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辟邪。这两句话是王维回忆以前重阳节和兄弟们头插茱萸登高远眺的情况。王维除了想到这一层,还想到了什么?读第三到第五句。
        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
        这三句话里有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说)
        第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省略不说了?(表示王维思念兄弟们有些想法省略不说了)
        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王维猜想兄弟们思念自己时有些话省略了)
        你们看,诗人王维思念兄弟们多么深切,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的确体现了“倍思亲”的思想感情。
    (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思念兄弟们的具体内容。
    (4)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王维是怎样来表达自己这种思想感情的?我们一起来看第四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说了什么?“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思绪万千就是想头很多,想法很多)这一句话同上面哪个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联系?(这一句话和第三自然段关系密切)
       下面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点名了什么?(点名了重阳节)
       “忆”是什么意思?(指思念)
       注意:“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不是今天的山东省。
       这个诗歌的意思是:重阳节思念家乡的兄弟们。
    (3)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异乡 客 
    (4)看图,加深体会诗句意思。
       图画上的人是谁?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诗人?
       点示:桌子上的纸上写的是繁体字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未写题目。
    (5)指名讲读诗句的意思。
       (我孤身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他乡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着茱萸,唯独缺少我一个人)
    (6)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感情。
    (7)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 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
    (2)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
    (3)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异乡客  客  王维
             登高 插茱萸 遥知 少一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ff25f637b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2.html

《每逢佳节倍思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