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炼的入手功夫

发布时间:2013-01-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筑基,是道家修炼的入手功夫。就好角盖房子一样,先要打好地基,才能修造完成,因此谓筑基。筑基坚牢,房子才能造得稳固高大,喻之丹功,先要坚固自身形体,充实本元,然后修到高深层次,才有足够的保障。因此筑基功法,为内丹修炼之关键,直接关系到今后修证的高低成几,十分重要。
筑基功法,通常说是百曰筑基百曰功灵。意思是说城要一百天的时间,才可以完成筑基的功夫。但只是针对一般情况而言,随着每个人身体素质和悟性(理解能力)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就是一百天,也可能两个月、四个月或一年不等。 对于一般人学道而言,作为修炼筑基的实际行持考虑,从事这步功夫,可以进行一百天的时间作为保障,一般能够达到筑基的预期效果。 一、静功总说
道家修炼筑基法,先从开始。其实修炼过程的每一小功夫,都离不开静功的作用。无论是起初入手、最末了手,还是蹭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每一个不同层次和同一层次的不同侧面,都是静功在起主导作用。因此,也可以把道家修炼总的称为静功。静功,在道家修炼功法之中,是最为基础的东西;而在气功之中,属于高层次的功法。内丹与气功的层次之差另,由此可见。
二、静功之道
1 、静功的外在动作
道家修炼,归根结柢是要修炼内在的精、气 、神三宝。因此外在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能够做到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
静功的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各种姿式的要点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于体侧均可。
卧式,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与食指分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与两手刚好相反。
散步:应当选择在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之内,没有其他干扰,而且道路又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以用静功之中的听息法,但是不要闭眼睛。 开始炼功,外面动作,行修要点如下:
1 全身放松,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利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于放松,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觉察,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现在我们做修炼功夫,首先从动作上调整过来,自然就能进入放松的状态。 2 、双目垂帘,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皮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3 、舌顶上腭,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因在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故此炼功必须堵信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4 、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随着静功程度的为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5 、两手抱诀,两手的掐诀,道家称为太极八卦阴阳连环诀,又称太极诀,这个在从前都是师徒这间秘密相传,因而世人罕知。两手抱诀这时,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为男子左的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的居内。外面阳手的大拇指交叉,就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如此相抱,则人身之阴阳二气,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
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即是二气接通之效。 、静功的内在法诀

听息:
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
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气、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家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气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 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地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无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时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性之根,在于两眉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
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是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他;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发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收摄之,凝定之,即以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愚昧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有表现,观光即知自大 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生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圆满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了。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到光大,由弱而到光强,从波动鸸以光定,从片片而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曰,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听息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息;无光之光,谓之真光。由此参悟真静。
选一清净之处,空气新鲜,避免风向,静坐平直其身,脊骨不曲,端正不歪。不故意做作,以舒适为度。

静坐姿势分双盘、单盘、自然盘,任选一种。
1: 练功准备就绪,微闭双目,安然入静,不思,不看,不听,不动,舌抵上鄂,若口中津满随即缓慢咽下。采用腹式呼吸默守下丹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腹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
练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 2: 以观想的方法,把自己和天地融为一体。意念天地日月星辰精华之气,从头顶的百会穴进入体内,然后顺三田合一流通,最后进入小腹下丹田中。待气足时可意守之片刻。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直至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随着功夫的积累,小腹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人而异。
(经常练习1.2.步骤可充实下丹田的元气. 3: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则可运行小周天功法。小周天有一定线路即任督二脉,从后上经前下,来回不止,循环不息。
方法如下:用意识假想丹田有一股热气,由丹田下行,循小腹,抵脐下四寸中极穴,经会阴,过谷道(**)至尾闾,沿夹脊棘突中上行,达头顶百会穴,再下颜面,过喉,由胸腹正中线入丹田中。略顿一顿,仍循前法,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至练功毕时为止。以周天36为单位数。
练小周天时切忌用力吸气,或拱背挺肩低头使后颈用力提升,否则易生流弊。必须以意识暗示缓慢引气上升,若无上升感觉,多练多引自然成功。务必顺序渐进,不急不噪,因势利导。急躁冒进,要产生偏差。
练功勤者从练第3步功始15日至30即可有通周天的气感。 其他: 1、练功时间,可取四正时(即子、午、卯、酉四个时辰),如做不到,亦可因人因时而定。但欲把功夫练上去,需每到自觉腹内气动时(如汽车开动之状),立即行功静坐。待气不动之后,方可收功下座。如若时练时停,就会前功尽弃。 2、注意事项:
注意房事,节制性生活。道家在这方面有严格戒规,不磨去情欲是练不成是上乘功夫的。于现在一般人不一定禁欲,起码要做到节欲。
动静适宜。我一生不仅召习静修道练气功,还坚持习武不懈。深感欲健身长寿,应当动静结合,这也是古人的经验。但要注意照科学办事,不能退劳,否则适得其反。
持之以恒。为此还要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有人说: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就是叫我们随时随地都要结合练养之法。
对元气不守炉的处理办法:虚恭多而无味者,则系元气下泄,需用吸、抵、撮、闭之法运化之。外肾囊湿而下垂者,为元气下泄,亦用此法。 3:勤加练习则任督两脉所经病罩皆会缓慢痊愈。
欲就是妄的一种.我们常人有欲很正常,有性欲当然很正常不过了.但如果内心没有节制的念,有了性欲就去发泄,这就是一种过妄的状态.就好比我们吃饭,好的东西都喜欢吃,都想多吃,但不加节制去吃,你想会有什么后果?你能说,好东西就要去吃.可这里面就个节制吧.同理,们都感到性事的美好,但内心没有节制的念头,有了性欲就上,你想下能行么?这里就要有个节制啊.所以什么是节欲,你应该内心有个数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070ebe2172ded630b1cb6c4.html

《道家修炼的入手功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