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逝水年华

发布时间:2014-11-19 18:23: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英美文学简史

目: 浅析《追忆逝水年华》的时间艺术

别:

业:

学生姓名:

; 201204010430

指导教师:

2014 11 16

[ ]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以附丽于时间的艺术家的成长作为主题,以具体可感的物象和形象显现时间,以融时间于空间及无意追忆的画面感、共时性的精细叙述等各种空间化形式来变形时间,为小说这种“时间艺术”创造了一种新的境界,并为现代小说技巧另辟了新径。

[关键词]普鲁斯特 追忆逝水年华 时间 具象 空间

普鲁斯特(Marce Proust,18711922)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他在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所采用的意识流手法,为世界文学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小说叙述方法,被认为是与《圣经》和莎剧一样名列前茅的旷世巨著。在《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中,主人公马塞尔在一段关于时间的著名叙述中曾说:“从理论上说,我们知道地球在转动,但事实上我们并不觉察,我们走路时脚下地面似乎未动,我们坦然地生活。生活中的时间也是如此。”(P275)这与相对论所说的“如果一艘船与附近陆地保持着同样距离的话,船可以被说成是仍在地,也许地球已经转了一圈”(P145)如出一辙。事实上,普鲁斯特和爱因坦的可以说是灵犀相通,普鲁斯特在给友人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就自己小说中的时间谈起爱因斯坦:“就我所记得的,在盖尔芒特的晚会和第二次巴尔贝克之间有一大段时间空隙。你认为怎样方便,就按你的意思使它爱因斯坦化吧!”(P288)“我对他的理论一窍不通,因为我根本不懂代数;而反过来我觉得他是否读过我的小说,这也值得怀疑。但是我们俩似乎在使用相同的方式给时间变换形态。”(P144)相对来说,柏格森对普鲁斯特的影响似乎证据更确凿一点,据说柏森是他家的亲戚,年轻时他曾在巴黎大学听过柏格森的课(P211)。时代影响所受教育及敏于感受的个性,都使普鲁斯特已不屑于那种基于牛顿和康德等学说的绝对的时间观,以及像他所崇敬的巴尔扎克那样的传统小说家处理时间的传统方式,于是,《追忆似水年华》这样一部时间无处不在、而又理不清具体时间的独一无二无的时间巨著便诞生了。

1、时间的主题:成长

仅从书题“似水年华”和最后一部的标题“重现的时光”这些明显的迹象看,似乎“时间”也会像传统叙事那样,以其前承后续性为这部小说拉出一条或显或隐的线索,但事实并不如此。虽然也像一般的小说一样,其中不乏爱情、婚姻、死亡,也有决斗、恐吓、阴谋和失踪,但那种不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只按叙述者的感觉顺序来进行独特“回忆”的方式,以及滔滔不绝的叙述者主观感受和分析阐述,难免使初读者感到一头雾水:小说主要是在讲述几家贵族间的关系和联姻,还是重在叙述一系列的聚会?若果真如此,那普鲁斯特皓首穷经、倾其毕生精力创作的岂不是一部内容枝蔓、结构松散的平庸之作?岂不应了福斯特的“这本书描述混乱,结构松散,它没有也不会有外表上的完整性”(P166)之说?要知道,普鲁斯特历来对“轶事性小说”、“故事的糟粕”是不屑一顾的(P339)。然而,一直到小说的结尾人们才有所醒悟,结尾写道:

……我似乎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力气把拉得那么远的过去继续久久地连接在自己身上。如果这份力气还让我有足够多的时间完成我的作品,那么,至少我误不了在作品中首先要描绘那些人(哪怕把他们写得像怪物),写出他们占有那么巨大的地盘,相比之下在空间中为他们保留的位置是那么狭隘,相反,他们却占有一个无限度延续的位置,因为他们像潜入似水年华的巨人,同时触及间隔甚远的几个时代,而在时代与时代之间被安置上了那么多的日子那就是在时间之中。(P1809)

直到洋洋洒洒逾百万字的巨著写完时,普鲁斯特才说出想假以天年完成自己的作品,来描绘那些在时间中占有一个无限延续位置的人们。人们不至于真的把这里所透露的信息理解为是一个“未来”的创作计划,但这段话却提醒了我们:眼前这部已完成的小说中那纷繁表象之下隐蔽着的内容,就是“艺术创作”和“时间”这两个相互关联的主题。在小说第一部分《在斯万家那边》中,经过一系列梦中和醒着及半睡半醒中的追忆,当叙述者“我”幻想自己心仪的盖尔芒特夫人“一时心血来潮,对我钟情,邀我去玩”,要“我说出刻意经营的那些诗篇的主题”时,“梦提醒了我:既然我想有朝一日当名作家,现在就该明确打算写什么。但是,我一旦们心自问……只觉得自己眼前一片空白;我感到自己缺乏天才,也许我的脑子有什么毛病妨碍才能的发挥。”小说“艺术创作”的隐蔽的主题,就是始于对“我”写作才能的不断怀疑。在此,叙述者的自我怀疑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出来:“也许我缺乏才能,我为自己将来的作品寻找主题的时候在我思想中所出现的那个黑洞”,“使我觉得我活在世土与常人无异,像大家一样,我会老,会死,我只是没有写作天赋的庸人中的一员”。

即使决定写作了,但外界的诱惑和内心的情绪又不断阻挠着“我”实施自己的决定。在《少女们身边》中,在想到自己在妓院与拉谢尔一夜风流,r讨好老鸭把莱奥妮姨母留下的沙发送给老鸭,为了取悦希尔贝特,当押了姨母的银器给斯万夫人送花时,叙述者有一段独白:“在我不认识斯万夫人时,我以为我无心写作是因为我不能自由地和希尔贝特见面,是因为我的焦虑不安。可是当他们向我敞开家门时,我在书桌前刚刚坐下便又起身向他们家跑去。”挫折自然会使他陡增疑虑:“德·诺布瓦先生对我刚才给他看的那段文字所作的议论令我无比沮丧,我又想起每当自己构思文章或者严肃思考时总感到力不从心,于是我再次感到自己本是庸才,毫无文学天赋可言。”即便什么借口也没有,也可拖延动手的日子:“如果我不是作长期写作打算的话,那我也许会急于动笔。”何况这晚上“情绪不佳”,“既然已经等待了好几年,再多等三天又何妨”。而外祖母“不公正”的责怪,“使我将付诸实施的时间又往后推”就是在这无数次的疑惑、犹豫、仿徨、延宕中,时间流逝了。

2、时间的显现:具象

法国作家阿兰曾说,普鲁斯特从来不肖接描写一件客观事物,总是通过另一件事物的反映来突出这件事物(P79)。普鲁斯特一贯认为,“抽象思辨的思想是缺乏魅力,写出来也不会有快感”(P76)。而形象,即是隐喻和象征,其作用是通过唤起永远真实的基本感觉,让人形成特殊的生命感受,从而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洞观世事人心的真相。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即便是抽象时间指代的钟声和钟楼,普鲁斯特也尽可能写得活灵活现:“一次次的钟声在天上挨得很近,我简直难以相信,在两个金色的刻度之间,那短短的蓝色弧线下,竟能容下整整六十分钟”。(P378)当然,在普鲁斯特笔下,时间与人的关系更密切、更直接,时间始终在“我”的意识之中。阿尔贝蒂娜之成为时间是因为她的变化,她那每时每刻变化着的外貌,她那虽然存在但“我”到失去了她才发现的“一种特殊的美”,是因为她的揣摸不透,她那表面温柔、顺从和内心的反叛、放荡和不可驾驭;更因为她的逃亡,她是那种“即使你把她捏在手心里,她也会逃脱”的女人,是那种“必须考虑到她们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始终处于运动中的,从而赋予了自己一种堪与物理上表示速度的符号相当的标记”的女人。她的逃亡,使追忆、思念、猜忌成了“我”没有了她以后的生活的主要内容。她既是过去俩人相处的若干年中,“让我领略的”“感觉痛苦”,“体验爱”的时间的象征,也是当下“我”要以“一部艺术作品”来表现的“已然作古的可怜女性的命运”,并且,这“微不足道的萌芽有朝一日竟会发展和延续到我整个一生”的时间象征。而“我”之成为时间,则要归咎为“我对她的爱情并不简单”,在这依次为好奇甜蜜冷漠嫉妒痛苦的感受中,每一个阶段都代表着或挥之不去、或割舍不下、或刻骨铭心的时间。

3、时间的变形:空间

《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空间化的时间,首先表现在把时间“融于空间”之中,也就是在空间中判断时间。下面一例就非常典型:

人是一种没有年龄的生物……他被围在他周围的时间所筑成的四壁之内,并在其间漂浮,如同漂浮在一只水池里,池里的水位会不断变化,一会儿把他托到这个时代,一会儿又把他托到另一个时代。(P155)

很明显,这是一种打破时空界限的表述。明明是前后的时间差异,被说成了上下的位置差异。虽然“前后”“上下”都属一种变化性的界定,但把两种不同的变化概念混为一谈,其意义不只是以彼喻此,如同小说结尾时叙述者所说的,“我们在时间中占有一个位置”,“就像人能测出我们在空间中占有的位置的大小一样”,而是有意给“时间变换形态”。作者借叙述者之口所说的追忆中把握时间之难,其实也是类似的时空混淆。正如作者所说:“我的记忆中插入了片断的、不规则的遗忘……它搅乱、破坏了我对时间距离的感觉,有些地方缩短了,有些地方拉长了,使我与事物之间的时间距离在感觉上要比实际上时而近得多,时而远得多。”

其次,回忆具有空间属性。在普鲁斯特笔下,虽然追忆常有论者注意到的迭加,即在回忆中前前后后的时间穿插,但应该看到,他的许多时间追忆是使时间性的往事成了或者落实在空间性的地方、人物以及与这些人事相关的自己当时的感觉中了。此外,《追忆似水年华》中以叙述所历时间长于故事时间,冗长、繁复和精细的叙述、描写、议论,和人物的断断续续出现等方法,使情节产生共时性的效果,也不失为一种时间的空间变形特征。

正是在这部以时间为主题的描写时间的小说中,普鲁斯特为小说创造了一

种空间的可能,使之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一座文学的“教堂”,“不只是因为它的结构和表达,还因为其中心部位安放着最壮丽的赞美文学的圣坛”(P227)。在这座文学的圣坛中,自然应有普鲁斯特精心构筑的小说中的时间,从而为后人打开了通向未来小说的一道前所未有的大门。

[参考文献]

[1]E.M.Forster:Aspects of the Novel[M].New York:HBJ Book,1955

[2]J.M.Cocking.Proust[M].London:Bowes,1956.

[3]Michael Bell.The Metaphysics of Modernism[M].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odernism,ed.Michael Levons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4]恩·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5]戴维·科比尔.简明现代思潮辞典[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6]罗大纲.生命的反刍论《追忆似水年华》[J].外国文学评论,1988,(4):7782.

[7]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8]普鲁斯特.驳圣伯夫[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

[9]约·弗兰克.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the art of time

Abstract:In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Marcel Proust uses as a theme the growth of an artist who attaches himself to time.The author employs chronological overlapping as a narrative thread,shows time by way of concrete tangible phenomena and images,changes time by means of integration of time into space,intentional and picturesque remembrance of involuntary and syn-chronic subtle narration,to create a new horizon for theart of timein novel writing,and thus provides the readers with an original technical of modern novel writing.

Key wordsMarcel Proust;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Time;Concrete images; space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0797a5ceefdc8d376ee32c0.html

《追忆逝水年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