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周围的环境说明文

发布时间:2020-06-13 14:42: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 例文

话题:

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例文一:

我的家乡

我的身边,有不少关于环境的问题,那么今天我就来说说我的家乡吧。

在我家乡的东面有一条东河。它是我们保山坝人们饮水、灌溉的主要河道。河道两岸,种着一排排桑树、柳树,河水自北向南缓缓地流淌着,给沿岸的村庄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谁能想到几年前的东河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河里垃圾成堆,造纸厂排出的废水,远远的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连鱼儿、虾儿都不能在水里生存了,农民伯伯用它来浇田,菜都呛死了。政府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搬迁了造纸厂,建盖了污水处理厂,东河一天天清澈起来了,鱼儿、虾儿在水里蹦来蹦去,小鸟又重新站在柳树枝头唱歌了,东河又回到了昔日的景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保护也慢慢地淡忘了:在公园里、草坪里随意都可以见到白色垃圾、人们吃剩的腐烂残渣;随处都可以见到家家户户的小狗窜上窜下,到处随地大小便,时间长了,公园里异味熏天。城市里,买车的人越来越多,汽车排出的尾气使人呛得难受。在城市东边的啤酒厂里,高高烟囱口上不断地冒着黑烟,使过路人不得不用袖口捂住鼻子。

我想:人们如果好好的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那么一朵美丽的环境之花将绽放在我们的家园—兰城保山。

 

例文二:

我们与周围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我们与周围环境。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两个方面,缺少一个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做的呢?

 

人类的生活条件正在不断提高,购物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于是一次性塑料袋被发明了出来。这样一来虽然是方便了不少,但也令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大的难题——“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指的是一次性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记得我小时候在家门前挖土玩,挖着挖着突然挖出一把塑料袋。呵!下面还有好多呢……是谁把它们埋在这里的?看样子已经埋了很长时间了。它们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在这里呢?原来它们是不降解材料,至少需要200年才能分解掉,如果烧掉就会散发出一股有毒的味道。并且一次性塑料袋的处置成本高,再利用价值底。可是在我们周围还是有人因为图方便而用一次性塑料袋,并且用完就一丢,不管了。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些一次性塑料袋会带来多大的麻烦:难处理、乱堆积。对人们来说,难道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就这么难吗?进商场购物时自己带个大布袋子不行吗?一个大布袋装的东西也多,又能再次利用,一举两得多好啊!据统计用一次性塑料袋的人数占80%以上。难道你希望到时候在地球上随便挖土就是塑料袋吗?你当然不希望。不用塑料袋是为别人着想也为自己着想。

 

再就是人们对环境的处境的危险认识还不够。前几天我上学时,在小区的垃圾箱前看到一块香蕉皮。垃圾箱就在前面为什么不丢进垃圾箱呢?仅仅一步之遥,为了什么?是偷懒?难道想试试自己“投篮”的准确度?这块香蕉皮反映了一个人对环境的责任心,是负责任还是视而不见?我走过去把他捡了起来,心里还在想:丢香蕉皮的人为什么不把它丢到垃圾箱里呢?看来部分人们对环境问题还是漠不关心。我决心调查看看是谁这么没有道德。于是我一没事就扒在阳台上往下看。结果令我更吃惊:在我看着的时候,一块香蕉皮突然飞出去掉在垃圾箱旁。原先我还以为是人走过去再丢的,谁知竟是随意往垃圾箱一扔。这比我想象的还要糟。只可惜的是我没看清是哪一家,但我的心里感到非常的气愤:就算这是你一个人的小区也不能这样啊!何况这还是大家的小区呢!

 

从以上2件事例中可以看出部分人对环境目前的状况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虽然有句话是“不知者无罪”,但总该有点环保观念吧!不说要你在整个省市去做,但至少也得从自己身边做起,从每一点每一滴做起。在我们周围有不少的人利用环境影响别人,请不要置之不理,您主动改善环境,也是帮助自己。因为您也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他人也是,所以您的所作所为都关系到他人,让这个环境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吧!

 例文三:

环境的变化

世界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的变化,地球上的人也在不断地增多,污染空气的工厂也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但人们却忽视了一点,我们生存的环境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恶化了许多。也许,人们并不注重环境的改善,说未来总会有新科技离开地球,到别的地方去生活,这真是一个荒唐的想法。如果科学家整天生活在天空昏暗、空气混浊的城市里,那怎么会有心思去发明东西呢?如果他们发明不出东西,那人类在不离开地球的情况下怎么生活?从前的环境与今天差异之大,如果人们不重视环境的改善,那不久的将来只会毁掉自己。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院里有几棵两合抱粗的大树,虽然叫不出名来,但它们一棵棵都是郁郁葱葱,枝干粗壮,叶子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那茂密的叶子,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绿荫,它的周围布满了茂密的草丛,长着成千上百朵花。我和院子里的孩子就在树下玩耍。在那个时候,我觉得这些大树不足为奇,在院里到处都是,院里几乎成了“树的乐园”。可如今,就那短短的几年之间,像这样粗壮的大树却寥寥无几了,空气也不再那么清新,让我倍感心痛。如今,在放学的路上,那路边的草丛不再有旺盛的生命力,像泄了气的气球,它的身边布满了一团团纸屑。这是什么,这是人类破坏环境的罪行,大自然环境的改变并不是因为人口增多,而是人类自己犯下的错误!

为什么从前的树木草丛是那样的茂盛,因为从前的人们团结,不自私,懂得为集体和国家着想,从来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可如今的人们呢?却为了那小小的自我利益而破坏集体,这是一种多么可耻的羞辱。但令国家感到欣慰的是,人们已经正在努力地改变这一点。美好的生活是靠大家的双手创造的,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为集体着想,为将来的生活着想。

 

出门时,我们应带上一个小垃圾袋,把产生的垃圾放进去,遇到垃圾桶便扔进去。这件事看上去多么的小,却关系着我们的将来。从前那些美好的环境已离我们远去,那我们更应该注重改善环境了。这是一个国家的将来,这是一个民族的未来,这是一个集体的责任,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去给环境做一次“大改革”吧!

例文四:

说柳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古新河畔,垂柳碧绿栖身,娉娉婷婷的身姿仿佛临水照花人,悄然赠河内一弯倩影。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柳影摇曳,有如豆蔻年华的少女对镜凝睇,此情此景,真叫人心醉。每每读到写柳的诗句,总觉得读来齿颊留香,内心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温柔。

 

  杨柳这个名字来自隋炀帝。当年隋炀帝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予以采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

 

  柳,谐音“留”,古人有临别之际折柳相赠的美意,这个习俗流传了千年,并未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比之千年之后的流水宴,有过之而无不及。你看,总有一瞬间,我们与古人心意相通,闭上眼睛,那河畔折柳依依惜别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我们的先人,用这样淳朴美好的方式寄托着情思和不舍,难怪直到今天依旧被传为美谈。

 

  柳以无性繁殖为主,古语有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依靠其无与伦比的适应性成为我国古往今来国土绿化最普遍的树种之一。许许多多的须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伸向四面八方,紧紧地拥抱大地,为主干提供充足的营养。柳树没有松树的伟岸挺拔,也不像杨树那样正直不屈,它的主干通常在二三米处就长出分枝。柳叶是单叶互生,叶片狭长但宽窄相宜,形如少女细长的眉毛,正如“芙蓉如面柳如眉”。

 

  柳树材质轻,易切削,干燥后不变形,无特殊气味,可供建筑、坑木用材,可制作箱板和火柴梗等;木材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和人造棉的原料;柳木、柳枝是很好的薪炭材;柳条可编筐、箱、帽等,柳叶可作羊、马等的饲料。柳树还是一种优美的观赏树种。柳树皮还可以入药,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

 

  柳树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古往今来,写柳、咏柳的诗文不胜枚举。唐朝大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和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诗句最为脍炙人口;《诗经》里那句流传千古的“杨柳依依,昔我往矣”早已成为人们吟咏的佳句;自唐以来,咏柳的诗词名篇迭出,如“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等等,无不温柔缱绻。

 

  你听,是谁在千年前呼唤“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是谁在喟叹“凭高不见章台柳”?又是谁在叩问“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正所谓,“我见杨柳多妩媚,料杨柳见我应如是”。秦淮河畔的柳如是以杨柳之意哀叹命运的凄凉,而今天的我们从文字中去寻找蛰伏在杨柳背后的情感,其中蕴含的文化意蕴悠远,耐人寻味。

 

  【江老师评】

 

  韩丹同学想写一写身边的事物:学校坐落于古新河畔,古新河水波光粼粼,泛着无限的流光;河上有桥,是沈塘桥;河畔是桃树和柳树,春天绿烟红雾,煞是好看,即使到了秋天,那杨柳的风姿“是夕阳中的新娘”。韩同学问我:“我是模仿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写沈塘桥呢,或模仿吴冠中的《桥之美》写古新河的水之美,还是模仿陈从周的《说屏》写桃树柳树呢?”最后我们商议决定模仿《说屏》的写作方式写河畔的柳树,此为创作本文的缘起。韩同学从含有柳树的诗句入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然后说明河畔柳树的来源、“杨柳”名称的由来、折柳的含义,接着说明柳树生物特性如繁殖、材质以及功用,最后呼应开篇,用杨柳的诗句点明杨柳所被赋予的文化意蕴。文章娓娓道来,虽然是说明文,但是绝不枯燥,特别是大量的诗句引用,使得文章殷实隽永,把那河畔的柳树说得情意绵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09d734512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5.html

《我周围的环境说明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