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续)

发布时间:2018-11-25 01:08: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续)

  大豆品种主要指标

  1.普通品种

  1.1 丰产性、稳产性

  常规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对照增产≥5.0%,且每年增产≥3.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对照增产≥3.0%

  杂交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品种对照增产≥10.0%,且每年增产≥6.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品种对照增产≥6.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1.2 品质

  每年区域试验,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之和≥59.0%

  1.3 抗病性

  1.3.1 花叶病毒病

  人工接种鉴定,流行株系感病和高感品种,强致病株系高感品种,不予审定。

  1.3.2 灰斑病

  人工接种鉴定,北方春大豆区早熟和中早熟感病或高感品种,不予审定。

  1.3.3 炭疽病

  人工接种鉴定,高感炭疽病的鲜食品种,不予审定。

  1.4 生育期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北方春大豆区比对照品种晚熟≤4.0天,黄淮海夏大豆区、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比对照品种晚熟≤7.0天,鲜食大豆比对照品种晚熟≤10.0天。

  2.高油品种、高蛋白品种

  2.1 丰产性、稳产性

  常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0.0%;杂交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4.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55%

  2.2 品质

  2.2.1 高油品种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粗脂肪平均含量≥21.5%,且每年≥21.0%,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之和≥59.0%

  2.2.2 高蛋白品种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粗蛋白质含量≥45.0%,且每年≥44.0%

  2.3 抗病性

  2.3.1 花叶病毒病

  人工接种鉴定,流行株系感病和高感品种,强致病株系高感品种,不予审定。

  2.3.2 灰斑病

  人工接种鉴定,北方春大豆区早熟和中早熟感病或高感品种,不予审定。

  2.3.3 炭疽病

  人工接种鉴定,高感炭疽病的鲜食品种,不予审定。

  2.4 生育期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北方春大豆区比对照品种晚熟≤4.0天,黄淮海夏大豆区、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比对照品种晚熟≤7.0天,鲜食大豆比对照品种晚熟≤10.0天。

  3.鲜食品种

  3.1 丰产性、稳产性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55%

  3.2 品质

  每年区域试验,口感鉴定为香甜柔糯型,每500克标准荚数≤180.0个,标准两粒荚长≥5.0厘米、宽≥1.3厘米,标准荚率≥68.0%

  3.3 抗病性

  3.3.1 花叶病毒病

  人工接种鉴定,流行株系感病和高感品种,强致病株系高感品种,不予审定。

  3.3.2 灰斑病

  人工接种鉴定,北方春大豆区早熟和中早熟感病或高感品种,不予审定。

  3.3.3 炭疽病

  人工接种鉴定,高感炭疽病的鲜食品种,不予审定。

  3.4 生育期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北方春大豆区比对照品种晚熟≤4.0天,黄淮海夏大豆区、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比对照品种晚熟≤7.0天,鲜食大豆比对照品种晚熟≤10.0天。

  附录:大豆品种类型

  1. 高油品种

  粗脂肪含量(干基)≥21.5%的品种。

  2 .高蛋白品种

  粗蛋白质含量(干基)≥45.0%的品种。

  3. 鲜食品种

  食用青荚的专用品种。

  4 .普通品种

  未达到高油或高蛋白指标要求,且粗脂肪含量(干基)与粗蛋白质含量(干基)含量之和≥59.0%的品种。

  油菜品种主要指标

  1. 双低品种

  1.1 丰产性、稳产性

  1.1.1 双低杂交品种

  1.1.1.1 对照为双低杂交品种

  两年区域试验,油菜籽产量比双低杂交对照品种增产≥5.0%,且每年增产≥3.0%;生产试验,油菜籽产量比双低杂交对照品种增产≥0.0%

  每年区域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5%,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1.1.1.2 对照为双低常规品种

  两年区域试验,油菜籽产量比双低常规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0.0%,且每年增产≥5.0%;生产试验,油菜籽产量比双低常规对照品种增产≥5.0%以上。

  每年区域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5%,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1.1.2 双低常规品种

  1.1.2.1 对照为双低杂交品种

  两年区域试验,油菜籽产量比双低杂交对照品种平均增产≥0.0%,且较低年份减产≤2.0%;生产试验,油菜籽产量比双低杂交对照品种减产≤5.0%

  每年区域试验增产与减产≤2.0%试验点比例≥60%,生产试验比杂交对照品种减产≤5.0%试验点比例≥60%

  1.1.2.2 对照为双低常规品种

  两年区域试验,油菜籽产量比双低常规对照品种增产≥5.0%,且每年增产≥3.0%;生产试验,油菜籽产量比双低常规对照品种增产≥0.0%   每年区域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5%,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含油量≥48.0%的双低品种,丰产性、稳产性指标可在相应品种类型基础上降低5个百分点。

  1.2 含油量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春油菜区≥42.0%;冬油菜,长江下游区≥41.0%、长江中游区和黄淮区≥40.0%、长江上游区和早熟区≥39.0%

  1.3 抗病性

  田间病圃诱发抗性鉴定,高感菌核病品种不予审定。

  1.4 稳定性

  每年区域试验,常规品种异型株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0f930e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5.html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