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年级语文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
刁筠平语文
课时数
新授课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二课时
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方法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朗读、讨论、赏析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记者采访放牛娃,问:你为什么放牛?”“赚钱。“赚钱干啥?”“娶老婆。“娶老婆干吗?”“生娃娃。“为什么生娃娃?”“让他放牛。”初听很可笑,可是仔细一想,我们很多人,他的一生不是这样过的吗?
一个普通现代人的一生据说是这样度过的:努力读书——拼命工作——攒钱买房——结婚生子——供子读书。看来人生很无趣啊,是不是?我们现在来看一个人,让这个人告诉我们人生是否无趣。
今有一人,此人跟我们一样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读书常努力。然后他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可怜啊,连肚子也填不饱。我们接着看,他也买了房,“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飘零江湖。好不容易买了房了,他又“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缧绁,是捆人的绳索,象征着牢房。这个人好像连住在家里都不得安宁啊。他当然也娶了妻子,可30岁的时候,他妻子就过世了,多年以后,他写下这样的句子纪念早逝的妻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个人的一生很凄凉。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活的怎么样?——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1
教学改进措施


年级语文教案
这个人去世很久很久以后,有一个作家(林语堂)仔细地研究了这个人的一生,然后为他写了一本传记《苏东坡传》,在传记中,这个作家给这个人下了如下结论——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这个人就是苏轼。【新课教学】
一、学生交流对苏轼的了解。(根据“知识链接”及搜集,教师补充。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死于常州。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承天寺”在湖北黄冈县南。《记承天寺夜游》作于宋元丰六年(1083年)时作者被贬在湖北黄州。被贬官意味着在政治生活上遭到很大的挫折。二、读通课文,识记字词。结合课下注释,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
欣然念无与为乐者遂至相与空明闲人三、借助注释,合作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第一段:首句点明夜游的起因与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第二句写出不甘一人独游的心情,有点出同游的人和游的地点。第三句写与好友一起在寺院中散步,共赏月景。第二段: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第三段:两个反问句令人深思,表达作者情感。【归纳小结】
全文仅80余字,描绘了作者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第二课时
一、教师检查背诵和重点字词的意思二、合作探究
1、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一谈?明确:①“元丰六年„„相与步于中庭”——叙述②“„„盖竹柏影也”
——描写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议论叙述部分告诉我们:
2


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2、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因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写作背景链接:
元丰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如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客。
3、作者所描写的夜景有什么特点?(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优美的月景。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宁静悠闲、清丽淡雅„„生动地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此句写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动的意境,可细加品味。
“庭下如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来是无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不仅出奇制胜,而且更显空灵。“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个空灵、皎洁、恬静的月夜之中。
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不好。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
4、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
起行„„(欣喜之情)无与为乐„„(有点遗憾)
3


年级语文教案
„„(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寻„„(有急切访友之情)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
如吾两人者耳„(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漫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5、结合背景谈谈你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理解。
月光虽非夜之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所以这里的“闲人”并非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你认为“闲人”是怎的一种人呢?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也包含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一贬再贬,可见他的无奈与悲凉,他何尝要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所以“闲人”既带有寄情山水的闲静恬适,又带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情6、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7、我们身边有许多闲人,文章中的闲人与他们一样吗?8、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34题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本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既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也有对自己身处被贬境地的牢骚不平,还有自我排遣的达观。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自嘲、自矜(jīn,自我夸耀,自我珍重)自解、自慰。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三、试背课文。四、总结:
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
4


年级语文教案
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苏轼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能让我们在所有的困难中逢春开花,触地生根的只有自己。

板书设计:
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皎洁竹柏——藻荇交横抒情: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潇洒自我排遣的达观达观
空灵








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1a5e7b5ec3a87c24028c4dc.html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